图腾制度及再议美国远征军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ro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尔夫·林顿对于美国远征军的相关描述和理论构拟,对于图腾制度的传统定义不啻为一种挑战和颠覆。研究显示,图腾制度不仅存在于遥远的部落文明,同时也能在相对晚近的西方现代文明中找到对应的图腾化过程。本文通过回溯林顿的相关研究,抽离出美国远征军在图腾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性,同时将该过程中的多远特点与图腾制度的基本定义进行关联,进而论证了林顿关于图腾制度的基本观点:作为相似的文化现象,美国远征军的图腾化过程与原始的图腾制度都是同类的社会和超自然主义倾向的结果。
其他文献
在维吾尔古典文学史上,有众多的文学家、诗人、思想家、史学家、学者学习掌握双语,精通双语,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翻译了许多名著,为维吾尔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用双语进行创作的现象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类型。本文从历时社会语言学角度,对维吾尔古典文学史上的双语创作背景、双语类型及双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论述。
《国朝闺秀正始集》是清代十分重要的一部女性诗歌总集,也是女性选女性诗歌的典范之作。由于编选者恽珠特殊的身世经历,以及清代少数民族——满族统领天下、蒙古贵族地位显赫的时代背景,因此探讨《正始集》中少数民族女性诗歌的编选问题,可以考察编选者的民族兼容情怀,兼及清代中期文人的民族思想状况。
喀喇汗王朝的优素福·哈斯·哈吉甫与北宋的范仲淹、王安石是同时代人。当然,不仅是时间上具有某种巧合,这两个当时不相统辖的王朝的文学家.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极为相似,因而他们关注和热心的学术问题也十分接近,提出的政治哲学理念也多不谋而合。通过对比我们将会看到,他们的人生经历和社会抱负极为相似,他们欲求变革社会的凄惨结局也惊人地相似。
本文以民间工匠建房巫术为中心,在对鲁班和姜太公神格的形成作历时性考察的过程中分析传说和仪式的关系。传说先于仪式而层层累积,但仪式出现后,仪式和传说便难解难分,相互表证。当然,不是所有的传说都引发了仪式的演述,也不是所有的仪式都有相应的解释性传说。传说和仪式间存在共存、独存或共同丧失的现象。
师公戏集中反映壮族人们的生态观念,师公戏的生成形态、内容主体、展演方式以及传播模式一方面是壮族生态文化观念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壮族生态文化观念的传承与弘扬。发掘师公戏所蕴含的生态观念,是后现代语境下艺术生产、社会发展以及人类精神领域反思与重塑的借鉴与标榜,这也昭示了以生态学视角研究民间文艺的广阔空间与深远影响。
仁钦道尔吉的《蒙古口头文学论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1年1月在北京出版。该书是作者近30年来在各种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蒙古英雄史诗研究论文集。文集精心挑选的36篇论文,按照内容分为“蒙古英雄史诗总论”、“《江格尔》研究”、“史诗比较研究”、“蒙古文学、少数民族文学研究”4大部分。
中国文化史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华文学也是多民族以多语种、多样式、多风格,共同创造的文学史的有机整合。加强多民族文学的研究,对推动中国境内各民族文学互动互补互益互生,共同繁荣,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主办、民族文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二期“IEL国际史诗学与口头传统研究讲习班”,于2010年10月18日至22日存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此次讲习班邀请了德国波恩大学教授卡尔·赖希尔(Karl Reichl)、美国哈佛大学艾达·维丹(AidaVidan)博士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研究员,
作为一种神秘书写传统,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苏非神秘主义在维吾尔书面文学及各种民间艺术传统中长期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维吾尔文学的诗性特征,值得我们从学术角度加以研究。维吾尔族诗人及研究者的资料,将为伊斯兰教神秘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历程及表现形式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对中国苏非主义研究具有建设性价值。
石舒清的作品善于刻画女人,他笔下的女人勤劳、内省、虔诚,成为西海固精神的承载者。这种精神即回族传统的伊斯兰教信仰和汉族传统的厚家恋土观念。赞母失父的潜在情绪构筑了西海固的群体人格:西海固如一个自尊的未成年人一样在忧伤中思索自我、探寻终极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