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新生儿脐带血血常规相关指标和各型血红蛋白质量百分比参考值的确定及其对血红蛋白病诊断的意义分析

来源 :临床输血与检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gang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大规模检测浙江省足月新生儿脐带血血常规相关指标和各型血红蛋白的质量百分比(HbA%、HbF%、HbA2%),确定血常规相关指标和各型血红蛋白的参考值范围,为新生儿血红蛋白病及其他疾病的筛查提供参考.方法 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红蛋白毛细管电泳检测合法采集的足月健康新生儿捐献脐血1788份.应用百分位数法界定WBC、RBC、Hb浓度、MCV、MCH、MCHC、HbA%、HbF%、HbA2%的双侧95%可信区间的正常参考值范围,用t检验或者方差分析判断孕周和Hb浓度对HbA%、HbF%、HbA2%的影响.结果 浙江省足月健康新生儿脐带血WBC、RBC、Hb浓度、MCV、MCH,MCHC的参考值范围分别为:(9.7~23.4)×109/L、(3.5~5.0)×1012/L、124~178 g/L、111~131 fl、33~39 pg、280~315 g/L;血红蛋白HbA%的参考值范围为11.1%~32.1%、HbF%的参考值范围为67.5%~88.9%;HbA2%的参考值范围为0~0.4%;孕周和Hb浓度对HbA%、HbF%、HbA2%有影响,新生儿MCV、MCH、产妇年龄、新生儿性别与体重对HbA%、HbF%、HbA2%无明显影响.结论 浙江省新生儿脐带血血常规相关指标及各型血红蛋白质量百分比的参考值范围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孕周的长短和Hb浓度会影响新生儿HbA、HbF、HbA2的质量百分比.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技术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PD-L1表达检测的价值.方法 建立PD-L1/TTF-1和PD-L1/p40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技术,分析TTF-1和p40阳性癌细胞中PD-L1肿瘤比例评分(tumor proportion score,TPS).结果 TTF-1和p40表达分别定位于肺腺癌和鳞状细胞癌细胞胞核,不表达于免疫细胞,PD-L1定位于肿瘤细胞、免疫细胞或正常上皮细胞胞膜;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技术可排除进行TPS时非肿
目的 探讨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在检测胃癌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表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检测255例胃癌中PD-1、PD-L1 mRNA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55例胃癌中PD-1、PD-L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RNAscope检测结果显示:PD-1、PD-L1 mRNA阳性为细胞质或细胞核中有棕黄色颗粒状物.PD-
冷冻切片是在低温条件下使新鲜的手术标本快速冷却到一定硬度后,再行切片、染色的一种常规制片技术,是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技术的主要工作之一,有助于明确病变性质、观察恶性肿瘤的浸润情况以及决定患者的治疗方案[1-2].在切片过程中,先将组织置于样本托上,再使用包埋剂OCT或胶水将组织包裹住,一起放于液氮中或冷冻台上速冻,之后将带有冷冻组织的样本托夹紧于冷冻切片机的夹头上,开始切片.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多亚型分型与病毒载量同步检测及DNA浓度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子宫颈相关疾病124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液基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 cy-tologic test,LCT)、HPV多亚型分型与病毒载量检测及组织学检查,分析子宫颈脱落细胞提取DNA浓度与HPV多亚型检测值及其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结果 LCT诊断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
PDCA循环法是一种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程序,其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大阶段,即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验阶段、处理阶段.提炼这一过程中成功的管理经验,将其纳入标准,不成功的则留待下一次循环去解决,这样周而复始,不断完善管理工作[1].我科成员学习研究后引入该方法,运用到病理科的质量管理工作中.
目的 探讨用免疫组化法对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进行分子分型的可操作性诊断方法和标准.方法 对197例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行CK7、GATA3、FOXA1、CK20、CK14、CD44、CK5/6、p53、Ki-67等9种尿路上皮癌常用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各项免疫组化标记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各组织学变异的相关性,从中选择可用于分子分型的抗体和模式.结果 FOXA1和CK20可作为腔面型癌的标记;CK14、CK5/6、CD44可作为基底样型癌的标记.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组织学变异中,腺样、微乳头、浆细胞样和巢状变异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sinonasal he-mangiopericytoma-like tumor,SNHPL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SNHPL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SNHPLT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9岁,均位于鼻腔.临床表现为反复鼻出血、流涕等症状.镜下见富于梭形细胞的肿瘤位于黏膜下,与黏膜之间有一窄的无细胞或少细胞隔离带.肿瘤边界清楚、无明显包膜,呈短束状或片状排列,瘤细胞短梭形或卵圆形,形态较温和、一致
目的 调查分析全国住院输血新生儿血常规检测指标,为深入研究不同胎龄新生儿血常规参考范围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全国5669例住院输血新生儿基本信息,并按照出生胎龄分为<32 w组、32~36 w组、≥37 w组,采集输血前三组不同胎龄新生儿血常规指标数据,对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不同胎龄组内新生儿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及血红蛋白随着日龄增加而降低,红细胞计数在出生第0天、1~2天、6~7天、9~10天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日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红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在出生第0~1天、1~2
血小板无力症(Glanzmann thrombasthenia,GT)是由于血小板膜表面整合素αⅡbβ3障碍导致的先天性出血性疾病,由于该病的罕见性,很少临床医生对GT有丰富的经验,治疗仍面临着许多挑战.本文就这几年来GT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分子基础和治疗措施的新进展做一综述,期望能帮助临床医生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限制性输血策略作为患者血液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已写入国内外红细胞输注指南,现有证据表明其或许并非适合所有病种及所有年龄段人群.本文通过简述限制性输血策略的研究进展及我国目前限制性输血策略的现状,从限制性输血策略研究的方法学、普适性和研究的观察指标等方面来阐述目前限制性输血策略临床研究和实践的局限性,以期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应给予更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