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爱玲散文的艺术特色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incent_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张爱玲,作为现当代一名出色的女作家,以她特殊的人生经历和独特的感受,散文在她的笔下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一种苍凉在她的字里行间里流露,一种洞达在她的文章里如行云流水般荡漾。在浮华的世界里,张爱玲对世俗的生活,对市民的生活热切投入,为女人建造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她在領略人生虚无的同时,发现了世俗生活的美。
  关键词:天才梦;陌生化;世俗化;才情;洞达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010-01
  贾平凹作为散文创作的大家地位,在《读张爱玲》一文开宗明义就说:“先读的散文,一本《流言》,一本《张看》,书名就劈面惊艳。天下的文章谁敢这样起名,又能起出这样的名,恐怕只有个张爱玲。……张爱玲的散文短可以不足几百字,长则万言,你难以揣度她那些怪念头从哪儿来的,连续性的感觉不停地闪。” 这样一位散文大家对张爱玲的散文有如此之高的评价,由此可见,张爱玲的散文不得不读。
  一、张爱玲散文中陌生化与世俗化的体现
  我们都知道,张爱玲有着贵族的记忆与鞭挞。祖父、祖母甚至李鸿章带给张爱玲的只是贵族的血液而已,但跟随而来的却是更多的“最后贵族”的腐烂窒息的气味。在她的散文《私语》以及描写她的一些传记中我们不难看到,张爱玲的童年与家庭生活都是非常不幸福的。父母家庭生活得不和、过早的离异,使她过早的变得成熟与敏锐。虽然我们说,成熟与敏锐是一个好的作家所应具备的品质,但是,成熟与敏锐往往会带给人生活的沉重。张爱玲的母亲也说过,“我宁愿看你死,不愿看你活着使你自己处处受痛苦。”我想这样看来,敏感对于一个妙龄女子来说真是一笔“不尽人意”的财富。所以孤独寂寞的张爱玲往往对这个世界有一种特殊的认识与感受。在《谈音乐》中有不少颠覆的语言,如一开始就说“我不喜欢音乐”,以及一些一般人受不了的东西,她都喜欢,“雾的轻微的霉气,雨打湿的灰尘,葱、蒜,廉价的香水”。油气味扑鼻难闻,汽车发动时,她却喜欢跑到汽车后面,等待着发动时的声音和气味。这种与常人大异其趣的感性和好恶,借用西方文学批评的一个术语来解释张爱玲文字的“颠覆性”,这个术语简单地说就是把我们所熟悉的、自以为是的和约定俗成的观感与看法通通“陌生化”。“陌生化”是艺术上的一种技巧,使读者或观赏者对一些熟悉的、习以为常的事物突然产生新鲜的、前所未有的感觉。透过张爱玲的眼睛,我们看到或者听到一些惊奇的话语,在《童言无忌》就“钱”、“穿”、“吃”、“抓周”等事情向读者倾诉了一番。她说“但是无论如何,从小我就很喜欢钱。我母亲非常诧异地发现这一层,一来就摇头道‘他们这一代的人……。’……因此,一学会了‘拜金主义’这名词,我就坚持我是拜金主义者。”《童言无忌》这篇散文的语言通俗,在文字的运用上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咀嚼的。令我们感到新奇的是她的一些观念,像“从小似乎我就很喜欢钱”这样的话,可谓卑之,无甚高论,教人侧目。
  二、张爱玲作为一位女作家的才情表露
  张爱玲一鸣惊人的散文创作应该是一九三九年发表于《西风》的《天才梦》。这是她的“自白体”散文,跟《童言无忌》和《私语》是同一类型。在《天才梦》的一开始就先声夺人:“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这种腔调,的确是“语不惊人誓不休”。张爱玲在七岁的时候就开始勾画自己的第一篇小说,甚至不会写的字还要去问家里的厨子,这足以看出张爱玲对文学、对生活的敏锐以及对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能力。周芬伶在《在艳异的空气中——张爱玲的散文魅力》一文说,她的“散文结构是解甲归田式的自由散漫,文字却是高度集中的精美雕塑,她的语言像缠枝莲花一样,东开一朵,西开一朵,令人目不暇给,往往在紧要的关头冒出一个绝妙的譬喻……”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就是这样“冒”出来的。依组织的纹理看,这句好像跟上文没有什么关系。但也正因如此,我们阅读时才会产生措手不及的感觉。这些教贾平凹难以揣度的“古怪念头”,正是张爱玲散文中“细细的音乐”。
  三、张爱玲散文中对生活透彻、洞达的感悟
  张爱玲曾这样概括自己的成长历程:“多少总受了点伤,可是不太严重,不够使我感到剧烈的憎恶,或使我激越起来,超过这一切,只够使我生活得比较切实,有个写实的底子;使我对于眼前所有格外知道爱惜,使这世界显得更丰富。”(《我看苏青》)。在她自叙身世的三篇散文《私语》、《烬余录》、《童言无忌》中我们可以看到,张爱玲的母亲是属于开风气之先的“新女性”,多多少少给她带来了一些关爱,而她依然经历了生活中的种种遭遇——父母的离异、后母的虐待、父亲的暴躁、经济上的困窘等等。
  一个作家,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在于他给出了生活的真实,人性的根本,美好的标准,生命存在的意义。张爱玲对生活的感悟,对爱情的理解,可以说是超乎我们常人的。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她散文的一篇《爱》。张爱玲用优美的笔调写出:人生美好明亮的那一瞬间就在——“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绚烂至极又归于平淡,凝练美丽地传达了作者对爱情的解读。这样的表述让我们看到张爱玲终究逃不出女人在爱情当中作为一个弱势的宿命。她永远也会对爱情充满渴望与想象。
  四、张爱玲散文中艺术素养的体现
  张爱玲从小在封建大家庭接受着既有中国传统的古典文化、文学的部分,也有西洋的、现代的部分。由于她生活在一个新文化开始传播的时代,不可能不感受到许多变化和影响,再加上她的天赋,张爱玲在艺术方面涉猎甚广。《流言》中收有《谈音乐》、《谈跳舞》、《谈画》、《忘不了的画》、《银宫就学记》、《洋人看京剧及其他》一系列文章,分别涉及音乐、舞蹈、美术、电影、京剧、卡通等等,显示出在这些领域都有相当的知识修养和欣赏经验,不少地方眼光独到,议论精辟。
  四十年代大上海的市声似乎依旧喧嚣着,有厌世者弃儿远之,有入世者趋而近之,惟有张爱玲以一颗既不愤怒也不超越的平静如水的心灵,默默地寻求着市声中的美丽。纵使时光流逝,沧海桑田之际我们仍会听到她灵慧的私语:“可爱又可哀的年岁呵!”(《私语》)
  参考文献:
  [1]刘绍明:《到底爱张爱玲》,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2007年版,第20页.
  [2]李生滨:《雕虫问学集》,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版,第284页.
  [3]余斌:《张爱玲》,海南: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出版,第114页.
其他文献
摘要:文化冲突一直是跨文化交际中研究的热门话题。中美文化的冲突在世界交际中尤为明显。譚恩美,一名华裔美国女性作家,通过她的经典作品《喜福会》向我们充分展示了中美文化冲突。本篇文章将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文化冲突的分析:家庭观念观、婚姻价值观以及高低语境文化差异。最后,小说揭示通过长时间的沟通与磨合,母亲们与女儿们之间用爱战胜了文化冲突。  关键词:冲突;融合;文化差异;交流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
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1995年5月~1997年5月就诊的门诊病人,均属未经任何诊治的急性发病初诊者,符合《疾病诊疗标准》(1983年2月第1版,广西人民出版社)中的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证见腹痛腹泻、里急后
大规模人口调查研究[1]显示:60岁后颈动脉狭窄的比例约为0.3%,年龄大于80岁的人群其比例上升至10%,大部分人无症状。引起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和动脉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国际竞争的压力也出现日趋激烈的状态,因此企业也面临着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在生产和发展的过程当中,生产经营需要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风险,如何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清丰县人民医院脑外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一、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有学术价值;二、课堂教学改革生态实录,保持学生文字原貌,具体形象生动,为学界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现状和历史、学生
1临床资料将120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按门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小于1岁者6例,1~3岁者10例,3~6岁者24例,大于6岁者22例;体温<38℃者30例,38~39℃者25例,39~40℃者7例。对照组58例... 1 clinical 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