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共享的“航天梦”

来源 :人民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oxi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航天发展60多年来,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已经与4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40余份航天合作协定。国家航天局发表《中国航天助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声明》,中国高分16米数据向全球开放共享,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航天局向全球发布嫦娥六号及小行星探测任务合作机遇公告,推动深空探测国际合作;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A星成功发射,助力高技术领域南南合作;中法海洋卫星交付,推动航天应用……中国航天对外开放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国际合作也越来越丰富。
  中国航天的不断发展,还帮助多国实现了“航天梦”。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人力资源部副主任师晓印说:“中国航天市场进一步拓展到欧洲、亚洲、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中国商业发射承揽方式进一步拓展为整星出口、整星交付、搭载发射等多种方式并存,现已成功帮助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巴基斯坦、玻利维亚、老挝、白俄罗斯等国圆了自己的‘航天梦’。”
  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表示:“中国国家航天局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同时愿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基础上,与国际社会携手共进,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之一。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正在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卫星资料和产品。2018年6月发射的风云二号H星,应国际组织的请求,在轨测试完成后,进行了轨道调整,定点于东经79度赤道上空,有效覆盖中国全境、“一带一路”国家、印度洋和大多数非洲国家,可以为更多国家提供气象服务。
1996年,中国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FY-2A在进行试验,1997年6月10日该星发射成功。 国家航天局 供图

  中国国家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说:“原定计划这颗星是定在(东经)86.5度,现在世界气象组织(和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对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而且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后,得到了很多国家的响应。根据这样的实际情况,经过我们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做了一个卫星轨道位置调整的部署,往西移动7.5度,覆盖区整个就往西偏移,基本把欧洲的大部分都盖住了,包括非洲、中东这一片全都盖住了。这样首先是对我们国家自己的气象预报(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使我们有更大范围的气象数据都能获取,同时,带来的更大好处就是为更多国家提供(气象)服务。”
  作为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的发起国和东道国,中国目前已向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提供了22万幅卫星图像,广泛用于各成员的灾害管理、环境监测与评估、自然资源和农业产量评估等各个方面。

中意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合作


  2018年2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张衡一号”卫星,是中国全新研制的科学试验卫星,搭载了意大利研制的高能粒子探测器等相关载荷,可开展全球7级、中国6级以上地震电磁信息分析研究,为地震机理研究等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意大利航天局局长罗贝托·巴蒂斯通认为,“张衡一号”的成功发射将中意航天合作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这颗卫星的发射将中意(在该领域的)合作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特别是使中意两国的相关科研人员进入到了这个领域的世界级水平,使我们两国在这个重要领域最优先获得最新的第一手数据。我想等到第二颗、第三颗卫星升空组成一个卫星网络群,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持续研究时,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工程的潜力还会更加强大。所以我相信,未来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

中法海洋卫星


  2018年10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中法海洋卫星,是中法联合研制的首颗卫星,其获得的数据将由中法两国科学家共享。这将拓展两国在航天技术、海洋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合作。
  法方卫星项目经理卡斯提安表示,这是一次共赢的合作,“我们在很多方面都已经达成了一致,我们双方在彼此学习的过程中会修正自己的一些习惯和做法。比如说法方可能认为中方在某些方面的习惯和标准更有优势,那么我们会修正我们自己的做法;同样中方的同事也是如此,如果认为法方的想法更有优势,那么中方也会依此做出相应的调整。我想强调的是,这是一次共赢的合作,经过这次合作,彼此都会变得更加‘富有’。”
2018年10月,中法海洋卫星发射前,两国科研人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厂房内与卫星合影,该星于10月29日成功发射。 国家航天局 供图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A星发射前夕,中巴研制人员正在开展测试。 国家航天局 供图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


  中国和巴西地球资源卫星的合作已历经30多年。从1988年启动研制资源一号01星开始,到2019年12月20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A星畅游寰宇,双方联合研制了6颗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广泛应用于两国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环保和防灾减灾等行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两国还联合为拉美、非洲、东盟等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50余万景遥感卫星数据。
  对于中国与巴西的航天合作,联合国外空司司长迪皮蓬女士给予高度评价:“中国和巴西的航天合作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中国和巴西将会成为仙台减轻灾难风险框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我们目前现有的合作,我们将会增加更多的项目,比如说我们会把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加入我们的合作,希望能够去实现空间研究、空间技术、空间应用,来支持仙台减轻灾难风险框架目标的实现。”

嫦娥四号任务


  嫦娥四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首次开展国际合作,共搭载4台国际合作载荷,包括荷兰低频射电探测仪、德国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和瑞典中性原子探测仪,以及此前随嫦娥四号中继星任务“龙江二号”微卫星搭载升空的沙特月球小型光学成像探测仪。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冯·卡门撞击坑,在“鹊桥”号中继星的支持下,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月球车已分别开展了长达十二个月昼的就位探测和巡视探测。嫦娥四号任务的圆满成功,创造了世界探月史上新的里程碑,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
  嫦娥四号任務是中国坚持和平利用太空、探索未知世界的一次成功实践。中国国家航天局将继续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与更多国家或组织加强合作与交流,探索更多国际合作模式和多层次、多领域合作项目,共同为人类的太空探索与科学发现做出更大贡献。
嫦娥四号任务整流罩上喷涂了中国国旗、中国国家航天局标识和荷兰、德国、瑞典、沙特4个国家航天机构标识。 国家航天局 供图

高分专项


  目前高分专项已成功发射多颗卫星,数据在20余个行业、30余个区域得到广泛应用,将建成先进的对地观测系统,为现代农业、防灾减灾、资源环境、公共安全等重要领域提供服务。同时,中国国家航天局首次面向国际社会免费开放高分一号、高分六号两颗卫星16米全球数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19年9月,高分一号卫星拍摄的福建省漳州市双鱼岛。双鱼岛位于福建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的首例经营性用海项目。2020年“中国航天大会”计划将在福建省举办。 国家航天局 供图
其他文献
2021年8月6日,福建宁德霞浦县古县村原党支部书记孙丽美在防抗台风工作中,为保护群众财产安全,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4岁。被追授“全国三八红旗手”“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  2021年8月3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孙丽美“时代楷模”称号。  自 2004年任古县村计生管理员起,孙丽美在农村基层扎根了17年。她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大力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
期刊
发展奶牛养殖、开展技能培训、种植沙棘苗……在甘肃省华池县挂职副县长的2年多时间里,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干部邱军和同事们做成了件件实事,为农户创造了笔笔“增收款”。2019年,华池县整体脱贫,邱军被评为甘肃省脱贫攻坚帮扶先进个人。2021年1月8日,邱军不幸病逝在工作岗位上,年仅39岁。  2021年2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邱军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2021年8月31日,中共中央宣传
期刊
每年五月,太平洋季风和印度洋季风把雨水带入云南,充沛的降水让云南成为野生菌生长的天堂。据云南农业大学的研究数据,截至目前,已知在云南分布的野生食用菌约900种,占世界约2500种食用菌的36%,占中国约1000种食用菌的90%,云南全省120多个县市均有野生食用菌分布。  如今,科学工作者通过对野生食用菌类的研究,开拓出了一条生态保护和经濟开发并重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凭“包山拾菌”脱贫  小哨社区位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开拓创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美术家们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主题,挖掘和表达新时代的精神内涵,描绘新时代的万千气象,作品洋溢着激越
期刊
法国当代雕塑大师、法兰西学院主席、终身院士克罗德·阿巴吉访问中国时,在中国国家画院的花园里看见一座青铜雕塑。那是一位身着长衫、美髯飘飘的老人,手里拿着笔和纸本,正极目远眺,摹写眼前的景物。  写意的手法,洗练的语言,传神的韵致。面对这尊雕像,阿巴吉立即拿出速写本开始临摹,并用汉字抄写下作品的名字一一黄宾虹。  回到法国不久,阿巴吉在巴黎偶然遇到了雕塑家吴为山,俩人迅速在艺术上找到了共同语言。阿巴吉
期刊
2021年9月18日,“摩崖上的中兴颂—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由湖南省委宣传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永州市委、市政府承办。本次展览为期1个月,展览重点展陈《大唐中兴颂》《大宋中兴颂》《大明中兴颂》等石刻拓片及历代名家大师在永州留下的珍贵墨宝。  湖南永州地区位于潇湘二水交汇处,是荆楚至岭南的水运要冲和湘桂文化走廊的重要节点,自古文风鼎盛,迁客骚人,往来者众,
期刊
“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颁奖    2021年9月14日,第三届“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颁奖典礼系列活动在广东中山举行。本届大赛由中国外文局主办,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支持,中山市政府、中国外文局煦方国际传媒联合承办。本届大赛设有年度单元“岭南文化 湾区故事”,主题单元“行至世界 发现中国”“身在中国 纪录你我”“走读城市 探寻乡村”以及社交单元“食见中国 吃遍全球”,共征集到来自世
期刊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在大同市云冈石窟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5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西考察。 摄影 刘彬/新华社  深入农业产业基地、移民新村、文物保护单位、改革示范區和企业……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先后来到大同、太原等地,就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行调研。习近平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
期刊
高分卫星拍摄的山东东营河口区近海岸地貌。 国家航天局 供图  航天,早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交会对接”。  除去精神层面的收获外,引领自主创新、推动科技进步的航天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带动了众多产业的发展。《人民画报》相关航天与生活的报道。1984年4月8日,搭载中国试验同步通信卫星的运载火箭将要发射。 (1984年第7期)《人民画报》相关航天与生活的报道。中国试验同步通信卫星成功发射之后,工作
期刊
两千多年前,中国伟大诗人屈原在长诗《天问》中,从宇宙之本源到阴阳之俱化,从天地之构造到星辰之往亘,对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进行想象与发问。两千多年后,中国人将带着“天问”的精神飞向火星,甚至更远的行星。  “弘扬航天精神 拥抱星辰大海”是2020年航天日的主题。4月24日,“中国航天日”活动在线上举行,中国行星探测任务的名称“天问”被揭晓,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  自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