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内镜技术发展10年概况与未来发展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bme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经内镜技术从产生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真正快速发展并且融入神经外科技术体系之中则只有近20年的历程.我国神经内镜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广主要在近10年。

其他文献
患者 女,55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5个月,偶有小便失禁人院.入院查体:T、P、R、BP正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卜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阴性.左侧肋缘下、右侧脐下浅感觉减退。
期刊
期刊
目的 分析不同支架类型对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疗效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对采用支架成形术治疗的264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球扩会属裸支架、药物洗脱支架和白膨胀支架系统的手术成功率、临床终点事件及再狭窄率.结果 球扩金属裸支架组(128处)、药物洗脱支架组(114处)和自膨胀支架治疗组(45处)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5.3%、97.3%和97.8%.12个月内
目的 报告2例伴有颅内病变的Maffucci综合征病例并文献回顾.方法 通过全身体检进行诊断,进行手术治疗切除颅内病变.结果 结合多发海绵状血管瘤和软骨瘤等全身表现,符合Maffucci综合征临床诊断.结论 我们首次报告了中国人群中伴有颅内病变的Maffucci综合征病例,对Maffucci综合征相关基因及临床表现仍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相关的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的特点与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 11例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的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被证实出血来源于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和供血动脉特点,选择以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或以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结果 11例栓塞后的动脉瘤均消失,未发生再出血,以弹簧圈栓塞的7例术后未发生新的神经系统症状;以生物
目的 术中联合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波形翻转与直接皮层电刺激(DCES),通过对照组与实验组肌力、感觉功能变化及切除程度来了解此技术的优越性.方法 实验组64例运动感觉功能区占位病人术中联合采用此技术进行监测,与对照组64例比较,以肌力、感觉及切除程度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A组12例、B组27例术后出现肌力下降;A组2例、B组1例术后出现感觉减退;A组50例全切,14例近全切;B组42例全切,2
鞍结节脑膜瘤毗邻前视路、前循环动脉、下丘脑、垂体柄及海绵窦等重要结构,其手术疗效与手术入路的正确选择和显微技术关系密切.作者于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额外侧入路对65例鞍结节脑膜瘤进行显微手术切除,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术中脑电图(EEG)监测和吲哚菁绿(ICG)血管荧光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术中闭塞载瘤动脉时的作用.方法2008年5月至11月,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中遭遇载瘤动脉闭塞或拟牺牲载瘤动脉,2例只应用了EEG监测,1例只应用了术中ICG脑咀管荧光造影,2例同时应用了EEG监测和术中ICG脑血管荧光造影,对牺牲载瘤动脉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1例术中EEG监测提示脑侧枝循环不良者行脑血管重建;1例闭塞载
患者男,43岁.因黄磷烧伤入院.查体:意识清楚,头颅无异常,心肺正常.全身90%而积烧伤,其中Ⅲ度面积达30%,属特重烧伤。
期刊
地球上,地震以每年超过一百万次的频率发生着,但是真正造成巨大人员和物资损失的大地震全球平均三年一次.自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36次,共伤亡78万余人.其中死亡人数超过100人的地震16次,死伤781 521人[1].最著名的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死亡约25万人[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