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启古诗鉴赏之门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56280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从小到大对诗歌的接触与积累,大多停留在朗读与背诵的层面上,即使到了高中也没能形成较为系统的鉴赏与评价的方法与能力。这不仅使学子们对诗歌的解读未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突破,也产生了一种与高考脱节的尴尬现象。尽管许多教师对这类题型作了大量的专项与集中训练,还是有很多学生感觉蒙眬与忐忑。其实,现行教材高中第三册第一、二单元的设置,已经为我们教学古典诗歌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契机。如果我们能好好把握,即能引领学生叩启古诗鉴赏的大门。
  
  一、巧妙激趣,整体感知
  
  不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有种“断代”感,不知怎样用语言去表达与描述心中的理解,又无法调动现实生活里较熟知的感受与之接轨,常常对其既敬仰又畏怯。教师宜首先用激趣法引导他们克服这种心理障碍。
  比如可在音乐声中将王国维极为推崇的李煜的《虞美人》出示给学生,(当然,最好是教师自己清唱,才更具质感与穿透力,也更有亲和力。)用这样旋律优美、词句感人的歌曲引入课题,能很快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拉近古今距离,引发他们“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情绪共鸣。
  还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发现,在流行歌曲中,还有哪些歌词是从古诗词里演绎来的。在参与歌词演绎(如《涛声依旧》、《中华民谣》等)的热烈讨论之后,又乘机启迪他们形成共识:像这种颇具魅力的经典歌曲其实很有品位,因为它一方面传承了古典文化的某些精髓,另一方面也或多或少反映了古今语言的一些链接点与今人对古人的某种文化及意识形态的解读体验。经过这样的定位,不少盲目追星的“粉丝”或许会转变观念,将兴趣转移到对经典作品的阅读上来。
  作为一种文学特质,无论古诗歌还是现代诗歌乃至歌词,其本质意义都在于“从人生世相中见出某一点特别新鲜有趣而把它描绘出来”,并从“可见中见出不可见”的意义。进而懂得,古诗鉴赏并不难,只要我们多调动现实生活中的情绪与情感体验,积极探究一定的规律与方法,自觉扩大阅读量,增加知识积淀,就会化难为易,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这同时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也是大有裨益的。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不同时期诗歌各自的特征有个总体的把握:如汉赋的铺陈与夸张,晋诗的隐含与婉曲,唐诗的借景抒情,宋诗的景志相依,元曲的通俗用典。
  
  二、自主合作,探究规律
  
  有了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引路,我们可以从学生文学素养的积淀和适应考纲要求两处着眼。二者缺一不可:忽视了前者,即成了容易干涸的无源之水;忽视了后者,就成了没有流向的迷茫之水。仍以《虞美人》为例,点面结合讨论并感知一些鉴赏诀窍。
  1.鉴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鉴赏诗歌是对诗人创造的意象世界的再度描摹,从而让我们沉浸于对模拟世界的再度体验之中。象,即取之于景、物或事、行之中;意,则传达出诗人的情、理、思。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诗歌形象的主体。再结合标题、作者及注解等信息,就能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征。
  本词虽明写“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一江春水”等物象,但只要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即能看见那位“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处于为人刀俎、苟延残喘境地的那种忧思难平、无限怅恨的形象。而正是由于其特殊的人生际遇才形成了他缠绵深沉、哀痛凄苦的独特词风,与其他诗词大家飘逸洒脱、沉郁顿挫、超然恬淡、豪迈奔放等风格相比,自然并不逊色。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2.赏语言
  说到语言,这首词更是有许多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之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的感情。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却已物是人非,江山易主;“只是”二字尤见无奈。此时此景,此人此情,画面美丽而凄迷,在遣词造句的微妙细节里意境全出。
  而关键句子更是能传达出诗人独特的感悟。最后,词人的满腔幽愤再难控制,汇成了旷世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眼“愁”字较为明显,而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所谓“真伤心人语”也。
  可见,本词清新的语言使词作意境更为深远。当然,还应提醒学生,古诗的语言或平淡或绚丽,或明快或含蓄,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仔细品味。
  3.辨表达
  大凡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都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或情景交融、或动静结合、或虚实相生,皆能让诗歌摇曳生姿;而映衬、烘托、渲染、用典、象征、语序倒置以及“比兴”“拟人”“夸张”“排比”“反复”等手法的巧妙运用,都可使诗歌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这些都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先作一些了解,以便其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李词便因独具匠心的构思与起伏跌宕的笔法增添了无尽的艺术魅力。一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间事的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回环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而“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语序倒置(应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更显思念的深沉浓重。首句比兴手法的运用也和首篇《氓》(选自《诗经》)相契合,这点可提示给学生先作了解。至于将眼中景与忆中事巧妙交织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也是可以品味出来的。
  4.解志趣
  我们通常所说的诗歌鉴赏其实还包括诗歌评价,即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可结合诗歌题目、注解与意象去把握。这是对诗歌深层内涵的触摸,是我们鉴赏诗歌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这首词表达亡国之痛的主旨应该是很明确的,但其强烈的震撼力来自于它广泛的共鸣效果。李煜这样的词,不光是写他个人的愁苦,还有极大的概括性。结句则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获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己类似的情感。高度的概括性、代表性正是这首词的杰出成就。
  
  三、指点迷津,举一反三
  
  通过以上环节的诗歌赏析例解,学生就或多或少有了具体可感的方法和目标可循。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鉴赏入门歌诀:“题目注解仔细辨,形象风格自然见;语言细节与诗眼,体会意境是关键;结合作者悟情志,意象常将主旨涵;虚实映衬与渲染,修辞象征或用典,艺术手法记心间。”并适时给学生布置一个开放性作业:从报刊和网页上收集整理古诗鉴赏的相关资料,自己总结形成歌诀以便记忆。
  比较感悟,应该是学生增强阅读效果,提高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诗歌鉴赏更是如此。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如刘禹锡的《竹枝词》中的“水流无限似侬愁”,秦观的《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但这些诗句或失之于轻描淡写,或失之于直露,都没有形象鲜明壮阔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得打动人心。这样的评析引导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极有帮助的。这样,在接下来两个单元的古诗词学习中,学生就可以得到较为系统的鉴赏与评介经验了。
  (作者单位: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校)
其他文献
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是解决国家经济发展结构性的重要方法,也是推进国家快速建设和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工作观念相对落后;大学生创业教育
民进中央前不久在武汉举办中国教师发展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余名教育界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教师队伍建设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建言献策.针对乡
成就目标理论将人们的目标分为掌握目标和表现目标。通过对高职生的调查,发现高职生中持有掌握目标的比例远远大于持有表现目标的比例。有效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恰当运
每月接待好几拨检查,校长成了“迎检专业户”;老师被折腾,加班准备迎检材料,教学成了副业……近年来,中小学校应对的各类督导评估、达标验收、检查评比多如牛毛,不堪重负。有
4月15日,是第四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常德市武陵区紫菱小学开展了“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一系列活动。
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正在尝试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的多媒体技术只是在二维图像上制作作品,而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多媒体二维技术不能完整
英国文学公共领域是在英国公共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文艺复兴之前,英国的公共领域是代表型公共领域,在这之后,英国简短地出现了一段共和时期,而英国的文学公共领域就起源于
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并对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具体步骤做了全面部署和顶层设计,表明我国的
“一台液化气灶、一个液化气罐、一个高压锅、一个炒锅。”“一台血压仪、一台血糖仪、一台落地扇。”5月19日,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局机关在职党员到沱江镇塘头坪村开展“户帮
在新时代第一个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显然,建设一支政治过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