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至诚至信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mt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原名《邮差》),以邮递员林和平为主人公,讲述了他倾其一生为人们传递信件的故事。他的情感变迁、跌宕人生和喜怒哀乐,强烈地撼动人们的心弦,使观众深深感受到那跨越时空的至诚至信。
  关键词:信;传递;跨越时空;至诚至信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1--01
  在吉林艺术学院第18届艺术节期间,话剧《信》(原名《邮差》),以其内涵的深邃、感人的情节和现代的表现手法,闪烁着独特的光彩。这部剧目的编剧为台湾导演、剧作家李宗熹,总导演为吉林艺术学院研究院教授李伟华、导演为戏剧影视学院研究生孟繁壮,表演者为戏剧影视学院和戏曲学院的师生。
  《信》以邮递员林和平为主人公,以他8岁、13岁、18岁、23岁、40岁、60岁为时间节点,描述了他在不断变幻的将近60年时空中,倾其一生为人们传递信件的故事。同时,他的情感变迁、跌宕人生和喜怒哀乐,也贯穿在全剧的每一次戏剧的冲突之中,强烈地撼动人们的心弦,使观众深深感受到那跨越时空的至诚至信。
  在林和平的眼里,信是不可缺少的情感寄托,是架起人们情感的桥梁。传递信件是邮差的使命。他一诺千金,信守承诺,跨越时空的至诚至信是他做人的根本。这种信念,最初来自母亲在与村里人的对话:“信写得好没用,得寄得到才行,辛苦的是送信的人。”而林和平年少时曾因丢失了妈妈寄给爸爸的一封家书,导致父亲的离开的亲身经历,更使他坚定了这种信念。这件事,对母亲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令母亲撕心裂肺,这也是林和平一生挥之不去的剧痛。此后,他更深切地意识到了传递信件一定要讲诚信,诚信会给人带来幸福,否则会给人带来痛苦。从此他坚定了这一信念。
  在信息技术还不够发达的昨天,信件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也是人们情感的寄托与期待。那时候,有的人因信件没有传递到女朋友手中,使他们产生误会,失去了心上人;有的亲属移居时,因没有收到邮差传递的信而失联;还有的考生因没有收到邮差传递的录取通知而误了一生的前程……信传递了亲人之间的思念,传递了朋友之间的友爱,传递了邻里之间的关爱,也传递了军旅生活的苦与乐。可见传递信件是邮差的使命,至诚至信是邮差做人的根本。
  林和平年少时传递的第一封信是哥哥的情书。一次次信的传递经历,让林和平感受到了哥哥恋爱的幸福,也体会到了邮差传递的使命与价值。他传递的信竟成了哥哥与女友表达情感的媒介。信的字里行间寄托着人们彼此的情感与期待,发信端总是热切地憧憬着另一端的那个他所能感受到的情意。或许因为时空的阻隔,他们不得不通过浸满情意的封封书信表达他们对彼此的思念,邮差是人们传递和连结情感的天使。
  主人公林和平在追求自己爱情的时候,迈出的第一步就是以别人的身份给自己喜欢的女生小碟写信,安慰她受伤的心。后来,他又一次次为人们精心地传递信件。这些举动打动了小碟,信和承诺帮他收获了想要的爱情,让他品尝了爱情的甜蜜、家庭的温馨。
  邮差林和平传递过最“遥远”的一封信是妻子写给女儿的遗书。为了帮助女儿寻找母爱,林和平把这十八封限时挂号信一封封地准时送到女儿的手中,这封封遗书寄托着浓浓情意,承载着天堂里的母亲对女儿的思念,传递着他们母子的情意。
  年轻的林和平传递的最艰苦与无奈的信便是为陈妈妈送往大陆的家书。那时两岸之间无法正常交流与沟通,林和平手捧着沓沓寄托着思乡情却无法寄出的信件,遥望着祖国大陆,与爱人小蝶一起,寻觅着大陆与台湾之间那条剪不断的情思,梦想着跨越海峡两岸的阻隔,回到母亲的怀抱,但当时很无奈,直到1987年台湾正式宣布解严那天,林和平不忘对陈妈妈的承诺,一口气将陈妈妈的一百多封信寄了出去。两个月后,林和平收到了一封从大陆寄来的给陈妈妈的回信时,遗憾的是她却到了另外一个世界。那一刻,林和平更深刻地领悟了邮差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是他的坚持传递了宝岛和大陆海峡两岸人们的真情。这跨越了时空的至诚至信,令观众潸然泪下。
  林和平传递的最后一封信是既没有寄件人地址,也没有收件人地址——阿忠与阿芬的信。这封相隔千山万水却又近在咫尺的信,成了林和平一辈子的坚持。当他18岁拾到了阿忠与阿芬的信时,邮差的使命感便逐渐渗透到了他的生命中。“有没有人认识阿忠与阿芬,有两封他们的信……”简短的两句话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生阶段回响在舞台上。军营时期,他还请战友一起帮他找阿忠与阿芬,后来他的女儿欢欢也帮他一同寻找……
  剧情进入尾声时,时间已经到了2004年。林和平手捧奖杯和证书走到台上,还不忘年轻时的心愿——寻找阿忠与阿芬,他面对电视机前的观众,宣布了寻找阿忠与阿芬的消息。这时,一对情侣终于重聚。林和平终于亲手把信送到他们手中。 观众跟随主人公的脚步,经历和见证着这一切,感受这份跨越了时空的传递与等待。他坚持了四十多年,跨越了大半个人生,接续了一对恋人魂牵梦绕的深情。观众看到这里热泪夺眶而出!
  话剧《信》表现的虽然是林和平至诚至信的职业操守和人格本质的表现,实际上她折射的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美德。林和平对人们的诚信,不仅是台湾邮差的诚信,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应有的诚信。她讲述的虽然是台湾过去的故事,实际上她的意义完全涵盖当下的全中国。
其他文献
【摘要】说理文的教学,需要教师把握文体特点并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策略,才能发现说理文的秘妙,指向语文方法的掌握和言语实践能力的提高。本文以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一篇说理性文章《谈礼貌》的教学为例,立足文体特点,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再进行迁移运用,将阅读所得进行运用内化,真正实现“语用”的课堂。  【关键词】比较阅读 说理文 秘妙  比较阅读,简单说来就
摘 要:教育资源库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其建设质量与效益问题一直为人们所高度关注。文章主要探讨基于AJAX技术的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利用先进的AJAX技术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搜索提示、数据校验、局部页面刷新等功能,并给出了功能实现的关键代码。  关键词:AJAX 异步交互 教育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TP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5-0051-03    一、问题提出
梅子姐姐:  你好!自从上了初中后,和妈妈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了。每次想和她谈谈心事,总是聊没多久就产生分歧,忍不住就会大声说话。唉,吵完之后,自己也后悔。是妈妈呀,我不可以这样。可妈妈总是否定我的观点,总是说我这样那样不行、不对,还说我不体谅她不理解她,我就总是忍不住和她吵架。我也知道妈妈的辛苦,可是,我的烦恼痛苦又有谁知?这难道就是人们说的“代沟”吗?每次看到书中那些关于母爱的内容时,总是感触良
摘 要:本文以国内CNKI为来源数据库,以“数字阅读或电子书”和“儿童或小学生”为主题名进行检索,同时以国外Web of Science 为来源数据库,以“e-reading or digital reading or e-book”AND“children or kid or student”为主题名进行检索,利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2.0对检索结果进行高频关键词提取并进行词频分析,分别
亲爱的蓝蓝姐姐:  你好!  我现在初三了,每天作业都很多,对中考很焦虑。每次做完作业,就已经很晚了,根本没有时间去系统复习各科。我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  LEO  亲爱的LEO:  我特别能体会中考焦虑的感覺,因为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最难忘的两段时光,一是初三,二就是高三。初三的时候我第一次体会到了紧张是什么感觉,每天都过得很快,老师们也比平时严格得多。作业,特别是理科作业,也经常是密密麻麻的一
以简洁的线条塑造腕表的经典之美,向来是制表界的拿手好戏。寥寥数条直线与曲线就能营造出一款腕表隽永、典雅、创新、精巧或是廓形十足的外观,这些圆熟又合度、线条感十足的腕表,正装休闲两相宜。  Hermès爱马仕  Slim d’ Hermès  腕表上的时标设计出自著名设计师Philippe Apeloig,浅淡通透的数字轮廓为表盘注入生动明快的节奏,赋予时间赏心悦目的韵律。这款腕表以纤巧表壳简约演绎
“倾听花开,可以读懂花儿的心思;倾听溪流,可以读懂山林的呼吸;倾听孩子,可以走进孩子的心灵,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每个孩子都像一本独一无二的书, 作为幼教工作者,需要我们用心来解读,从而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第一次走进这个班时,一个又瘦又小、皮肤黝黑的小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大大的眼睛黑亮亮的,却异常安静地坐在那里,仿佛周围人和事都和她无关,我走过去蹲下来想摸摸她的头,她一下闪开了。旁边调皮的男
本期话题的焦点在于安全与挑战的矛盾。我认为,教育应当面向未来,课程以培育幼儿具有未来社会生活所需技能为最高宗旨。与其一味地保护、包办,不如授之以渔,依托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在挑战中获取自我保护的技能,如此,才能助其搏击风雨。  首先,要不要继续?由幼儿兴趣决定,有备无患。当竹林惊现蛇的身影,孩子们四散逃开,这是孩子保护自己的本能。接下来,如果孩子们依然兴趣高涨,那么教师应该有准备地放手,和孩子们一
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不寐。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了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悸恐。  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瓢泼大雨,宛如天神听到信号,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呜咽;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曲。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
编者按:仿真玩具和低结构材料,小班幼儿究竟是怎么玩的?很多老师会基于感性经验很快做出自己的回答,或描述案例,或概括行为特点。中福会托儿所的老师们通过定期观察、及时记录、不断讨论和分析,逐步发现其中规律,解读出游戏亮点背后的儿童心理特点。尽管她们的研究设计还需进一步完善,成果还需进一步推敲,但已经走出的这一小步向我们展示,在日常带班中,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可以用科学精神来面对儿童发展,更专业地解读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