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造肉”到农业食品创新园区,新加坡农业蓄势待发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59714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植物性替代食品已经悄然活跃在新加坡各大餐馆的菜单上,开启了新一轮的食品创新。
  比如,最近新加坡汉堡品牌肥仔汉堡,向顾客提供了一份“人造肉”菜单,上面包含美国“人造肉”龙头企业“不可能食品”(Impossible Foods)生产的植物性肉类。这些食品大受欢迎,顾客大排长龙,好评不断。“不可能食品”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众多生产植物性肉类的公司之一。
  随着人们越来越担心现有肉类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加上对动物道德伦理以及环境影响的考虑,新形式的食物越来越受青睐。
  同时,隨着整个世界对于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人造肉”这股风潮给想要涉足食品行业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新加坡创业公司Shiok Meats利用类似的技术成功制造了“人造虾”——世界首批在实验室生产出来的虾肉。该公司最近成功筹到了460万美元,进一步激励了他们“养活”世界的雄心壮志。
  新加坡最近在农业方面的努力,促使更多类似的创意崭露头角,进而得到了更大的支持。2019年3月,新加坡贸工部高级政务部长许宝琨宣布,新加坡将在双溪加株工业区建立一个18公顷的农业食品创新园区(AFIP),计划于2021年第二季度后分阶段开放。该园区旨在汇集高科技农业技术与研发活动,帮助新加坡自主生产食物,提升自给自足水平。
  虽然我们还不知道这个园区会是什么样子,但是从它的规模来看,它肯定是新加坡推动大胆创意的最佳机会和发展农业的绝好方式。同时,新加坡也希望借此向世人展示:新加坡虽然是一个农业土地稀少的城市国家,但却能够在新食品技术与系统发展中成为领头羊。
  机会,藏于农业与水产业技术之中
  那么新加坡的农业食品创新园区要如何实现上述目标呢?
  新加坡在技术型农业上已有不小的进步,例如室内蔬菜种植、蔬菜垂直种植、大规模商业养鱼场和技术型蛋类农场,该园区可以继续拓展这些领域,使其成为核心业务。
  但是,该园区应该把重点放在创新技术的运用上,与新加坡高等院校在食物科学研发方面接轨。朝着这个目标,该园区可以设立一个部门,专门负责城市农业技术与综合生产系统。
  另一方面,水产养殖也是一个充满着机会的领域。由于人们对于海洋捕鱼可持续性、微塑料日益增加的担忧,以及对于深海网箱养鱼系统抱持的质疑态度,东南亚水产养殖领域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依靠现在先进的水过滤技术、可持续喂食系统以及更能适应此类养殖系统的改良鱼类品种,新加坡的农业食品创新园区可以多多鼓励水产养殖在陆地上的发展。
  同时,该园区还可以与淡马锡理工学院的水产养殖创新中心接轨,利用其新技术开展试点养殖,并向大规模养殖渔场推广技术。
  除此之外,由于该园区预计有能力生产可供出口的食品,新加坡还可以生产鱼苗在国内售卖或者出口至东南亚。这些鱼苗可以经过认证,并且可以在外部农场对其生产和培育进行全程追踪。这样严格的生产环节将会给农产品质量打上“新加坡认证”的标记,并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保障的需求。
  如果农业食品创新园区能够发展相关技术,提供对可追溯性、产品完整性以及食品安全性的支持,比如先进的射频识别系统、区块链、基因指纹和标签等,那么这种“新加坡认证”体系还可以进一步得到优化。
  机会,还存在于城市农业系统之外
  虽然对于“人造肉”的需求越来越大,但人们对其经济效益以及潜在营养价值方面的研究却很少。新兴公司或者有兴趣与农业食品创新园区合作的企业应该积极致力于开发原创技术来填补这个空缺。
  其中一点就是对于食品真伪快速识别的需求,用来预防例如神户牛肉和鳕鱼这样高价值的肉类出现假货。目前,该领域用来准确识别肉类真伪的移动设备还比较匮乏,需要更多的研发投入。
  亚洲约有3.5亿小型农户,其中东盟就占1亿,这些都是对新型农业技术有需求的市场,而这些市场就在新加坡的家门口。所以,提高生产力、提高水和能源效率、确保可持续性和减少苦差事的技术都具备着相当大的潜力。
  确保农业食品创新园区的可持续性
  新加坡的农业食品创新园区应该密切关注农业食品产业,而且要把区域内食品与农业的需求资本化。
  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好的方法就是公共和私营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一个非盈利实体,以协调、催化和指导农业食品部门实现协同效应。这个独立运营的实体可以在众多行业参与者之间起到联结的作用,并加快实现切实成果的进程。
  中国台湾的屏东农业生物科技园区有一个顶尖的实体起到了协调的功能,类似的还有荷兰的食物谷组织(FVO)。
  目前,以提升新加坡食品科技和产品出口为目的,培养人力资源和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文化,是该园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对于推动农业发展来说,要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于拥有整个价值链知识人才的需求。
  新加坡的高等院校,比如共和理工学院和淡马锡理工学院,已经分别开设植物农业和水产养殖课程。不过这样还不够,各高校应该与全球教育合作伙伴们一道,共同开发以关键产业纵向市场(比如室内养殖与水产业系统、细胞肉类等)为焦点的特定课程。
  当然,这不代表运用在农业系统的其他技术就可以被忽视。像工程、电子和计算机科学这样的大学课程在农业技术的应用上依旧是非常重要的。
  从长远来看,所有的这些都将有助于新加坡农业的可持续性。新加坡处在绝佳的地理位置,四周又是东南亚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和待开发市场,更不用说它的强大的知识资本、创新文化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现在,它已经做好准备,在新一轮的全球农业系统的发展中大显身手。
  ·来源:亚洲新闻台
  ·编译:周何
其他文献
金秋9月,丹桂飘香,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在美丽的绿城南宁。2019年9月21~24日,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中国南宁举办。  2019年是落实《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以下简称《2030年愿景》)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本届盛会以“共建‘一带一路’,共绘合作愿景”为主题,通过开幕大会演讲、领导人会见等高层友好交流活动,凝聚合作共识,传递出中
期刊
16载携手同心、砥砺前行,9月朱瑾花开之际,东博盛会如约而至,大幕拉起,世人领略到了这个国际化大平台的无限活力,合上帷幕,它又开启了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重重大门。  8场年会活动、9场专题活动、33个论坛、1700余个国外展位、3.4万平方米国外展览面积,首次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全球发布”活动,首次编印东博会蓝皮书……2019年的东博会招商洽谈亮点频现,各种政策咨询会、贸易洽谈会丰富多彩,交流合
期刊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继续推进人文交流,媒体交流、“魅力之城”、高层论坛等一系列活动推动着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民心相通达到了新热度。  媒体交流 讲好友好合作故事  2019年是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2月20日,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开幕式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开幕式的贺信中指出,“举办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是深化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举措”“
期刊
条条电线编织出井然有序的电网,如同血管一般为城市的脉动输送最关键的能量,在悄无声息中带动了国之重器的运作,也点亮了千家万户的窗台。如同电能发出耀眼的光亮,电力合作也成为了中国—东盟合作建设中的明星领域。  2019中国—东盟电力合作与发展论坛就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清洁能源发展前景、区域能源互联、中国和东盟能源国际合作机制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一带一路”助发展,清洁能源前景优  近几年来,
期刊
犹记得,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推举汉语运动春风化雨;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力援中国灾区的情真意切;泰国诗琳通公主用文字记录中国,妙笔生花;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多次访华以寻求共赢……新中国走过70年岁月,在成长之路上收获了众多来自东盟国家的挚友。这些友好人士推进双方友好发展不遗余力,与中国建立了深厚情谊,成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多年来,这棵友谊之树不仅未随着时间流逝而衰老,反而在中国—东盟日益交融的往来
期刊
在文化与旅游日趋融合的今天,中国—东盟在文旅方面的交流与探讨也愈发活跃。对于建交45年的中马两国而言,双方在文旅合作方面既有良好的民意基础,又有市场的不断驱动。在中马两国合作中,文旅合作能够扮演怎样的角色,中马两国在文化交流上又有哪些渊源?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在第14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期间对马来西亚旅游、艺术和文化部秘书长拿督依斯汉·依萨(DATUK ISHAM ISHAK)进行了独家专访。 
期刊
编者按:新中国成立的70年光辉岁月,既有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飞跃,也有新中国从“走进”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砥砺前行。从中国在世界舞台中的坐标变化,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代代中国外交人筚路蓝缕、审时度势、敢于担当的勇气与胸怀,更是一个民族自力更生、坚持发展所追求的大国复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选择关注地位日益凸显的周边外交,并聚焦中国与东盟及成员国的双、多边关系,以
期刊
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防城港市政府主办了两场论坛,地点均位于南宁市五象山庄。这一酒店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酒店的地理位置就处于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内。选择这一地点举办论坛是否有意为之不得而知,但是结合这两场论坛的内容,可以看出防城港市本次在东博会的表现别出心裁,而其用意是更大的开放。  9月22日举办的防城港市冷链经济推介会暨第四届中越跨境经济合作论坛,首次聚焦“共建中越冷链
期刊
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构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与成果。目前,已经建成了9个国家级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人才培训中心;打造 “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联盟”等多个平台,开展了“职业教育伴随企业走出去”行动,帮助东盟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现在在中国就读的东盟留学生超过3.9万人;中国累计派出上千名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赴东盟国家任教……  而在第16届中国—
期刊
2019年8月28日,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到达中国北京,开启了他长达5日的访华之旅,其行程包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京进行高端会谈;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进行会见;与习近平主席共同出席2019年篮球世界杯开幕式等。  这是杜特尔特上任以来的第5次中国之行,也是他2019年时隔4个月第2次来华。中菲高层国家领导人堪称频繁的访问次数,背后意味着中菲关系怎样的发展走向,通过对杜特尔特访华成果梳理,或许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