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河道综合整治实践

来源 :中国绿色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shuang0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河道综合整治类项目是行业内的热点,希望通过建立生态基础设施,维护和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等来综合地解决目前存在的生态与环境问题。河道综合治理需要把水作为一个生命系统来对待,包括恢复河道水系统的生产、调节和文化服务功能。本文以麻线河河道治理工程为例,浅谈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河道综合整治的主要策略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生态基础设施;河道综合治理;弹性河道;生态廊道;防洪排涝、
  【引言】:在城市不断扩张建设过程中,不惜牺牲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河漫滩以谋求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建设用地,狭窄的河道被道路和建筑侵占。改革开放初期水利工程至上的硬化、渠化等理念主导着城市水系的治理工程,城市河道景观千篇一律,垂直生硬的河道驳岸、截弯取直失去自然性的河道形状、连通性隔断的河流水系以及生活垃圾肆意排放入河造成的城市黑臭水体到处可见。这些河流不仅没有水系应有的生态功能,也没有城市河流的社会文化功能[1]。本文通过探讨河道综合整治的策略和实践,希望缺失生态的河道空间通过规划设计成为一种生态基础设施,发挥综合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能够调节城市旱涝、净化水质、保护乡土植物多样性等。
  1、构建生态基础设施的意义
  在景观都市主义提出时期,James Corner在流动的土地一文中表示城市和基础设施实际上与森林、河流一样是具有生态性的,具有生态效益的基础设施性质的景观持续地为城市居民的健康和幸福发挥重要作用。[2] 生态基础设施可以理解为可持续景观的基础性结构,是城市及其居民能持续地获得自然服务的基础,包括生产食物和洁净的水;调节气候,控制疾病,减缓旱涝灾害;作为生命支持系统,提供生物多样性及其栖息地;满足文化感知需求并成为精神文化的源泉。[3]
  “三面光”的河道截面看似最高效,但是加速了洪水的破坏力,将水与生物分离,生物栖息地消失。建立以生态系统为中心的规划途径综合整治河道,可以有效的克服工程化的基础设施,改善和调节多种生态功能,从孤立、破碎化的河道生态系统变成连续的生态廊道的一部分,保护动植物栖息地和多样性。
  1.1 调蓄城市雨涝
  一条自然的河流必然有凹岸、凸岸、有深潭、有浅滩、有沙洲[4] ,这样形态的河流可以减缓河水流速,储蓄洪水、雨水,减少一时暴雨或洪水的破坏力。生态基础设施提倡的是维护和恢复自然河道,切忌水泥护堤、截弯取直、高坝蓄水等水利工程做法。传统城市开发中建设的大量不透水的混凝土设施,在暴雨期地表径流增加,短时间内排入市政管网,给城市雨洪调蓄带来巨大压力。希望通过提高天然渗透能力,就地滞洪蓄水,借助天然的河道渗透、过滤、滞留等调蓄雨洪,倡导与河道、植物等自然景观结合的生态设计。
  1.2 保护和涵养水源
  自然河道水的自净能力强,水生植被减缓水径流速度,使得水中泥沙得以沉降。另外通过植被和土壤的代谢过程和综合反应过程,有效截留各种悬浮物,使得水清木秀。生态基础设施倡导恢复河道的自净能力,有效保护和涵养水资源,实现水清澈的美好愿景。
  1.3 营造适宜的生物栖息地
  自然河道形成了水与土、植物与生物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系统,河床地形起伏多变,具有丰富多样的生境组合,为水草、鱼类、鸟类等水生植物和生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环境。以构建生态基础设施为目标的河道规划设计,能够更好地考虑河道的生态系统,保证生物多样性。
  2、河道综合整治的主要策略
  2.1构建生态廊道
  构建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流域水资源涵养的重要保证。仿造自然河道形态,营造林带-滩涂-浅滩-河流等适宜各类动植物栖息的生境。同时针对点源、面源和内源污染分别采用不同的生态技术措施治理污水。充分调研排查流域内的排污口,从源头上截污控源,完善污水管网体系,结合人工湿地、砾间氧化技术等,提高城区入河水质。在河道沿线适宜区域,应用山体截蓄湿地、雨水花园等海绵基础设施,實现对面源污染重初期雨水污染物的拦截,并营造生物栖息和植物生长乐园。通过调节水位、处理底泥、投放微生物,定植沉水植物,并结合生态浮岛技术恢复水体生态系统,净化水质。
  2.2 确保安全水道
  建设防洪排涝系统,采用生态水利工程,根据防洪标准、洪峰流量等设置蜿蜒曲折的自然弹性河道。在满足防洪的功能基础上,尽可能保持河道的蜿蜒型,结合布置河岸生态景观,注重维护河道的自然生态平衡,恢复生物多样性,为动植物创造良好生境。另外利用海绵城市理念,因地制宜地应用绿色屋顶、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海绵细胞体湿地,有效地削减雨水径流总量、调蓄洪峰。
  2.3 营造活力水廊
  在恢复河道自然形态基础上,增加丰富滨水休闲空间,布置景观游憩设施。创造连续的河岸漫步系统,将滨水节点串联,形成整体开放空间体系慢行系统。清澈、安全、生态的河流让人们可以进行丰富的亲水活动,丰富公众体验,创造活力水廊。
  3、从河道规划设计到落地实践
  生态基础设施并非一个学术概念,在国内外已经有很多优秀的建成项目,下面以贵州省长顺县麻线河河道综合治理为例分享落地实践经验。
  项目位于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河道设计范围约9km(永和桥至洛朗桥),包括城区段、城乡段和自然段三段,设计红线面积约56公顷。场地最需要解决的三个核心问题是:水清活——清活的水系是流域未来所有开发建设的基础与当务之急;城融合——将“水脉”与“文脉”相融合,构建麻线河生态文化品牌;人休闲——构建亲水型河流体系,为河流注入活力,绵延千载,人水共生,最终实现“品味画境古都,重铸多彩河川”的流域综合治理目标。
  麻线河河道综合治理项目中,水质治理和防洪安全是首要问题,贯彻生态基础设施理论,尽量保证河道自然形态和改善生态系统为优先。项目参与团队包括水利院、环保院、景观院和研发中心,各个专业各司其职,共同打造一条生态之水、清澈之水、安全之水、文化之水和活力之水。由于麻线河城镇段污染严重,作为主要水质治理区段。将生态修复技术与环境优化相结合,采用高效微生物技术、曝气增氧技术、水生态系统构建等生态技术进行水质净化。在保证不影响河道排洪功能的前提下,采用砾间接触氧化技术、生态驳岸接触氧化、布设海绵城市基础设施等技术以提高河道净化能力,将麻线河打造成一条水清景美的生态示范河道。
  项目功能格局规划定位为“一廊三区多节点”:(1)一廊: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景观、旅游五位一体”的多彩生态景观绿廊;(2)三区:城区段:丰泽润城夜郎都,再现古都文化水乡,河道沿岸栽植水生植物和藤蔓植物遮挡截污管道和硬质挡墙,局部节点栽植紫荆、樱花等开花乔灌和香花植物,营造繁花簇拥的浪漫氛围;城乡段:清波映田鱼米乡,体验休闲湿地田园,充分利用现有的湿地资源,适当增加开花乔木及大量的开花水生植物,创造以湿地植物为特色的游览区。搭配疏林草地、农田景观,提供休闲舒适的游览空间;自然段:曲水叩山黔南景,畅游黔贵生态山水,充分利用现状农田基底,通过春秋景观植物与农田景观营造该区的景观氛围;(3)多节点:包括“怀兴广场”、“流芳怡园”、“诗意田园”三个重要景观节点和沿线包括驿站、休闲设施和景观平台等其余多个次要景观节点。
  结语
  麻线河作为一个河道治理综合项目,充分基于生态基础设施规划理念展开实践。由于周边土地限制问题,遗憾未能将所有水利做法断面改造成生态河道。希望未来河道项目能够充分维护和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等解决目前河道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建立以水生命系统为中心的生态基础设施。
  【参考文献】:
  [1] [3] [4]俞孔坚等. 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
  [2] 查尔斯·瓦尔德海姆等. 流动的土地. 景观都市主义[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作者简介
  叶雪,1989年,女,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景观设计师,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硕士。
其他文献
【摘要】:  近年来,我国煤炭资源型城镇的生态景观发展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大多数煤炭资源型城镇的生态景观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针对这些问题,并没有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由于多年的煤炭建设与开采,煤炭资源型城镇的生态景观已经遭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大多数煤炭资源型城镇都存在着生态环境污染、空气质量下降、景观特色缺失、 绿化率较低、文化底蕴不足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的不适,無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由于全球环境的逐步恶化,绿色环保理念越来越受人们的推崇,现代建筑行业也开始向绿色施工转变。因此,如何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全面实施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已成为现代建筑行业面临的共同难题。本文概述了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全面实施绿色施工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探讨了绿色施工管理体系的策划和具体实施方法,并对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做出了客观性评价,以供其他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关键词]:全面实施; 绿色施工
期刊
[摘要]:随着我们国家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也随之蓬勃发展,由于建筑行业具有高投资、高回报的特点,很多投资者都非常积极的投身于建筑行业之中。 但是建筑工程本身具有投资大、工期相对较长、施工技术复杂以及整个工程参与方众多的特点,导致了建筑工程會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建筑工程是一项风险很高的投资,若不能合理规避建筑工程风险,那么就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最后导致投资方亏损。本文将对建筑工程中的一
期刊
【摘要】:滑坡是一種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发生率比较高,并且造成的危害也十分严重。基于此,本文先对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进行了分析,然后研究了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质量控制,以期提高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质量,推动工程效用性和安全性提升,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生民财产安全,促进我国持续发展。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会对附近建筑物、居民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建筑物要求呈现多功能和大型化的趋势,各种大型建筑物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大型建筑不但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也提高了建筑业的管理质量和工艺水平。大型建筑一般离不开大体积混凝土构件,大体积混凝土构件成为大型建筑的主体部分。但混凝土凝结固化时产生的水化热是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是现浇工程中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温度裂缝的成因分析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清远市燕湖新城规划建设,以宜居层次需求的理论思考新城规划与建设的策略,提出新城的规划选址需充分协调好新城与老城之间的关系,制定高标准的规划和完整的规划体系,在充分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同时,以生态、人本、宜居的理念,提前谋划,创造出多层次的宜居需求空间。  【关键词】:新城规划;新城建设;宜居;策略  1、新城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新城顾名思义是有别于城市的老城区,是在城市老城区之外
期刊
【摘要】碳市场是节能减排阶段的产物。碳市场的目的就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碳市场就是通过市场的调节、调控,实现节能减排技术的最优化。如何提高碳成本,最直接的就是让免费的配额变成一种投资,通过市场调控投资额度的大小,从而让企业认识到碳成本的重要性,而引发碳减排的积极性,最终实现企业积极减排转换成企业盈利的增长点,从而推动碳市场的良性發展,达到碳市场减排的目的。  【关键词】:节能减排 碳成本  201
期刊
[摘要]:猕猴桃由于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医用价值,被人们赞为健康、美丽、营养的新世纪水果,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在猕猴桃的栽培过程中,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推广无公害栽培和有机栽培技术,使其产量和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其创造更多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猕猴桃栽培;管理技术;技术要点  [引言]:  猕猴桃属于藤本果树的一种,富含维生素C及多种矿物质、氨基酸,具有助消化、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对城市环境保护的忽视导致城市环境破坏严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应运而生。城市生态建设是城市的核心,良好的生态是一座城市重要的环境基础,生态城市的建设关系到城市建设是否科学合理,也影响着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分析、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研究,系统梳理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要点。只有全面有效的做好生态规划,才能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城市建设。  【关键词】:生态城
期刊
【摘要】:我国是一个地形丰富、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地质灾害的治理施工工作关系到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或是灾区的经济与文化重建活动。基于此,本文针对地质灾害治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通过加强施工人员保障施工质量意识、进行锚索施工质量监控、注重挡墙施工质量监测以及有效控制排水沟施工质量等措施,为加强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的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质量监控  【引言】:在近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