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群人大代表和一所百年老校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海宁,他们用12年的坚持,成就了一所百年老校的重生……
区域调整,百年老校深陷危机
海宁市盐官镇丰士小学的前身是1903年创建于丰士古庙的海宁州元东区酆墅小学堂,是当时全国20多所洋学堂试点之一,先后经历6次分合,16次更名,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改革开放后,丰士小学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师资队伍日趋稳定,办学规模日益扩大。至2001年,该校已扩至24个班,在校学生1000多名。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扩张,学校逐渐被周边林立的商店楼宇淹没,每天清晨的朗朗读书声也被商贩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掩盖。
“丰士小学的校门口就是公路,孩子们一出校门就是闹市。每天放学时,老师们都要亲眼看着家长安全接上孩子后才敢离开。”市人大代表王雅萍说。可事实上,让她揪心的安全隐患,除了来自周边复杂的交通环境,还有那破旧局促的校舍。近年来,丰士小学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可其校舍依旧是当年那个破损严重的老面孔,没有足球场,没有运动场, 131平方米的食堂要容纳近千人就餐……
2002年的海宁市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王雅萍第一次提出了《关于要求改善丰士小学办学条件的建议》。然而,由于当时正值海宁市行政区域调整,辖区内原有中小学布局面临重组,丰士小学作为百年老校也陷入了被撤并的危机。
屡屡受挫,老校命运扑朔迷离
2003年11月,海宁市新一轮行政区域优化调整完成,海宁市政府随即启动《海宁市中小学布局规划》调研。
“1903年,学校由当时的开明乡绅筹办,在丰士古庙中开启了潮乡教育之先河……1938年在经历日军焚烧后重建………1949年更名………1978年……”王雅萍与其他市人大代表向教育部门力陈保留丰士小学的诸多理由。令人兴奋的是,在1年后出台的《海宁市中小学布局规划》中,丰士小学被保留了下来,并提出将一路之隔的丰士中学并入郭店初中,丰士中学原有校舍用于丰士小学改扩建。
不过,在代表们看来,利用丰士中学改扩建只是权宜之计,因为两个学校之间的道路是交通主干道,根本无法纳入校区进行整体改造,师生来回两个校区仍需横穿主干道,安全隐患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排除。于是,代表们又投入到新一轮的调研中。
2006年至2008年,王雅萍、沈德忠、虞娟芳、杨海江等市人大代表相继提出了“要求易地新建丰士小学的建议”。经过6年时间的接力推动,2009年,教育部门初步确定了“易地新建丰士小学的方案”。可由于缺乏土地指标,该方案再次被搁置。
“随着时间推移,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大。从上一届开始,代表就不断提建议,可迟迟没有定论。政府部门不能再拖了。难道真要等出了人命,才把这事提到日程上?”2009年7月,在海宁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半年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时,唐建伟委员拍着桌子说,“教育是百年大计,一个百年老校的改造难道也要用‘百年’时间吗?”
在那次常委会会议上,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成了常委会组成人员热议的焦点。会后,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适当调整中小学校布局,加快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等审议意见。
2010年的海宁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唐建伟、沈德忠等14位代表又提出了“关于要求搬迁丰士小学,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的建议”,要求市政府单列教育用地指标,将丰士小学异地新建列入政府实事项目。很快,市政府回复:将异地新建丰士小学项目正式列入海宁市“十二五规划”。
但此后,该项目仍迟迟未见动工。这下,唐建伟又坐不住了,他多次到学校察看办学条件,到田间选择新校地址,去乡镇沟通,跑教育局联系。在他的推动下,2011年,该项目正式列入政府实事项目前期工程。
12年坚持,百年老校重获新生
2011年上半年,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浩彬专程赴丰士小学调研,要求学校尽快提交项目建议书。当年10月,学校把项目建议书提交发改部门,可一等几个月,却迟迟得不到批复。没有批复,就意味着无法立项,当然就不可能实施。是不是易地新建这事又要“黄”了?这让代表们的心再一次揪了起来。
“眼看又要换届,这个建议还能落实得了吗?”盐官镇的海宁市人大代表们心急如焚,多次与盐官镇党委、人大、政府沟通协商,盐官镇镇长、分管副镇长也多次与代表同赴发改局、教育局进行协调。2012年换届,盐官镇的市人大代表除王雅萍连任外,其他都换了一茬,新代表们接手的第一项调研议题,仍是丰士小学易地新建项目。
“先后8次提出改造和易地新建的建议,直到2010年才安排进2011年的前期项目。可如今,竟连项目建议书都没批下来,要求海宁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市政府的执政能力。”2012年2月,海宁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杨海江、王雅萍、金正华等11位市人大代表又提出了《关于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强化监督力度,督促市政府加快农村薄弱学校建设、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议案》,成为当年由海宁市人大常委会主办的3件议案之一。人代会后,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市府办、教育局、发改局、国土资源局等部门,关于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和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情况汇报后,明确要求市政府加快相关工作进度。
2012年6月,海宁市发改局终于批复了丰士小学项目建议书,市财政安排了配套建设资金,市政府明确优先安排学校建设用地。2013年4月,丰士小学易地新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这意味着,这件海宁市人大代表提了12年的建议,终于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2015年9月1日,重建的丰士小学正式启用。看着孩子们荡漾在脸上的笑容,王雅萍更是难掩喜悦之情。12年的接力监督,终于换来了百年老校的重生。
这个故事发生在海宁,他们用12年的坚持,成就了一所百年老校的重生……
区域调整,百年老校深陷危机
海宁市盐官镇丰士小学的前身是1903年创建于丰士古庙的海宁州元东区酆墅小学堂,是当时全国20多所洋学堂试点之一,先后经历6次分合,16次更名,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改革开放后,丰士小学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师资队伍日趋稳定,办学规模日益扩大。至2001年,该校已扩至24个班,在校学生1000多名。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扩张,学校逐渐被周边林立的商店楼宇淹没,每天清晨的朗朗读书声也被商贩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掩盖。
“丰士小学的校门口就是公路,孩子们一出校门就是闹市。每天放学时,老师们都要亲眼看着家长安全接上孩子后才敢离开。”市人大代表王雅萍说。可事实上,让她揪心的安全隐患,除了来自周边复杂的交通环境,还有那破旧局促的校舍。近年来,丰士小学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可其校舍依旧是当年那个破损严重的老面孔,没有足球场,没有运动场, 131平方米的食堂要容纳近千人就餐……
2002年的海宁市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王雅萍第一次提出了《关于要求改善丰士小学办学条件的建议》。然而,由于当时正值海宁市行政区域调整,辖区内原有中小学布局面临重组,丰士小学作为百年老校也陷入了被撤并的危机。
屡屡受挫,老校命运扑朔迷离
2003年11月,海宁市新一轮行政区域优化调整完成,海宁市政府随即启动《海宁市中小学布局规划》调研。
“1903年,学校由当时的开明乡绅筹办,在丰士古庙中开启了潮乡教育之先河……1938年在经历日军焚烧后重建………1949年更名………1978年……”王雅萍与其他市人大代表向教育部门力陈保留丰士小学的诸多理由。令人兴奋的是,在1年后出台的《海宁市中小学布局规划》中,丰士小学被保留了下来,并提出将一路之隔的丰士中学并入郭店初中,丰士中学原有校舍用于丰士小学改扩建。
不过,在代表们看来,利用丰士中学改扩建只是权宜之计,因为两个学校之间的道路是交通主干道,根本无法纳入校区进行整体改造,师生来回两个校区仍需横穿主干道,安全隐患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排除。于是,代表们又投入到新一轮的调研中。
2006年至2008年,王雅萍、沈德忠、虞娟芳、杨海江等市人大代表相继提出了“要求易地新建丰士小学的建议”。经过6年时间的接力推动,2009年,教育部门初步确定了“易地新建丰士小学的方案”。可由于缺乏土地指标,该方案再次被搁置。
“随着时间推移,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大。从上一届开始,代表就不断提建议,可迟迟没有定论。政府部门不能再拖了。难道真要等出了人命,才把这事提到日程上?”2009年7月,在海宁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半年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时,唐建伟委员拍着桌子说,“教育是百年大计,一个百年老校的改造难道也要用‘百年’时间吗?”
在那次常委会会议上,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成了常委会组成人员热议的焦点。会后,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适当调整中小学校布局,加快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等审议意见。
2010年的海宁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唐建伟、沈德忠等14位代表又提出了“关于要求搬迁丰士小学,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的建议”,要求市政府单列教育用地指标,将丰士小学异地新建列入政府实事项目。很快,市政府回复:将异地新建丰士小学项目正式列入海宁市“十二五规划”。
但此后,该项目仍迟迟未见动工。这下,唐建伟又坐不住了,他多次到学校察看办学条件,到田间选择新校地址,去乡镇沟通,跑教育局联系。在他的推动下,2011年,该项目正式列入政府实事项目前期工程。
12年坚持,百年老校重获新生
2011年上半年,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浩彬专程赴丰士小学调研,要求学校尽快提交项目建议书。当年10月,学校把项目建议书提交发改部门,可一等几个月,却迟迟得不到批复。没有批复,就意味着无法立项,当然就不可能实施。是不是易地新建这事又要“黄”了?这让代表们的心再一次揪了起来。
“眼看又要换届,这个建议还能落实得了吗?”盐官镇的海宁市人大代表们心急如焚,多次与盐官镇党委、人大、政府沟通协商,盐官镇镇长、分管副镇长也多次与代表同赴发改局、教育局进行协调。2012年换届,盐官镇的市人大代表除王雅萍连任外,其他都换了一茬,新代表们接手的第一项调研议题,仍是丰士小学易地新建项目。
“先后8次提出改造和易地新建的建议,直到2010年才安排进2011年的前期项目。可如今,竟连项目建议书都没批下来,要求海宁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市政府的执政能力。”2012年2月,海宁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杨海江、王雅萍、金正华等11位市人大代表又提出了《关于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强化监督力度,督促市政府加快农村薄弱学校建设、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议案》,成为当年由海宁市人大常委会主办的3件议案之一。人代会后,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市府办、教育局、发改局、国土资源局等部门,关于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和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情况汇报后,明确要求市政府加快相关工作进度。
2012年6月,海宁市发改局终于批复了丰士小学项目建议书,市财政安排了配套建设资金,市政府明确优先安排学校建设用地。2013年4月,丰士小学易地新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这意味着,这件海宁市人大代表提了12年的建议,终于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2015年9月1日,重建的丰士小学正式启用。看着孩子们荡漾在脸上的笑容,王雅萍更是难掩喜悦之情。12年的接力监督,终于换来了百年老校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