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耦合促军民融合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a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军民融合要找准耦合点,以文化融合为重要载体,从“思想、行动、能力、结果”上“融”,用“文化功能”促“合”,使得国防科技工业企业既能在国防建设领域善打硬仗,又能在经济建设领域发挥骨干作用。
  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脊梁,既属于国防建设的范畴,又属于经濟建设的领域。国防科技工业对军队而言,是“地方”、是“民”;对经济社会领域而言,是“军工”、是“军”,是天然的军民融合发展载体,是军民融合发展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历史上最早提军民结合,就是针对军工领域的。
  新时代,推进国防科技工业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关键要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更深程度中重新定位军工企业,为国防科技工业企业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实现“文化再造”,重塑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形象,使国防科技工业企业既能在国防建设中攻坚克难、善打硬仗,也能在社会经济领域长袖善舞、发挥骨干作用,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两个领域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化”融合 “价值”趋同
  推进国防科技工业企业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
  我国军民融合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又分为两个时期:1949-1960年,其特点是: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平时为民、战时转军;1960-1979年,当时认为:做民品是不务正业,因此逐步建立军民两套体系,使其分隔开来。第二阶段,1980-1989年,邓小平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16字方针,军转民、民养军,资源单向流动;民品比重从8.2%提高到70%,为此保住了军品生产线和军工人才。第三阶段,1990-2012年,实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转民、民参军、寓军于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为战略任务,寓军于民是统一这两个任务的手段;国防工业实行公司制和市场化改革,走上了“军民兼容”和“军民结合”的道路。第四阶段,从2012年开始,军民深度融合发展。2012年,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军民融合发展,201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首次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和国防动员体系四个体系中。
  从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历程来看,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经历了军民分隔、军转民、民参军、军民深度融合演变的过程,2012年党中央首次提出军民融合发展,2015年军民融合进一步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充分说明,在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价值不断趋同,这也是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基础和根本所在。同时,因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和生产力发展等因素的制约,不同时期,存在孰先孰后、孰重孰轻的考量,客观上形成了军民这种即独立又结合的关系,孕育和造就了军民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
  目前,我国军民融合仍处于初步融合阶段,要向深度融合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要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融合的格局,需要不断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充实融合内涵,提升融合层次,并通过强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政策等)、强化战略规划(目标、监督、执行力等)、强化法制保障(法治思维、法规制度、法治方式等)的发展路径逐步实现。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工作习惯等方面逐步趋同,实现统一,这就需要有文化引领、支撑和促融。因此,需要进一步推进军民“文化融合”,聚焦“两个价值”,培育融合发展新“态”势,从根本上达到和实现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目的。(图一)
  聚焦“价值”为国防科技工业企业注入新的文化内涵
  塑造新时期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军民融合发展”新形象
  企业作为重要的社会组织,具有特定的属性,由价值所引导,由能力所决定,由文化所支撑。军工企业从属性上看,天然具有独特的“双重价值”属性。推动军工企业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是实现“双重价值”最大化的必然途径。要聚焦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两个领域的价值创造,找准耦合点,以文化融合为重要载体,从“思想、行动、能力、结果”上“融”,用“文化功能”促“合”,使得国防科技工业企业既能在国防建设领域善打硬仗,又能在经济建设领域发挥骨干作用,塑造“价值创造多元化”的形象,最终达到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图二)
  切实把握好“价值凝聚”这个文化建设的“本质”,做好“战略认同”这个“融贯”大文章,“改变心态”强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几乎每讲到国防和军队建设必讲军民融合发展、每讲到改革必讲军民融合发展、每讲到装备建设必讲军民融合发展。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特别是要深刻领会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核心要义,切实掌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时代内涵、内在规律和核心要求。
  一是要强化认识上的“融合”。认识一致,行动才能统一。当前,社会各界(包括军工领域)对军民融合普遍存在认识偏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对怎么融、谁主导、融什么等问题认识并不一致,大部分地方领导在谈及军民融合时,首先考虑的是地方经济发展,而忽视“保军首责”。由于多数从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角度考量,未站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全局去谋划,容易导致行动上难以形成合力。而军工领域也存在“军工特殊论”(国家利益至上,技术要求高,保密要求严等)以及“肥水不外流”等传统观念,也影响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的积极性。因此,军民双方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增强认识融合,既要强化保军首责,又要促进经济发展,从而正确处理新形势下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确保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落到实处。
  二是要强化建设上的“融合”。从建设上融合是最具体、最有效的融合。在各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项目上,要打破军用与民用界线,充分体现军民融合发展的思想、推动军民两用共享项目、发挥军地融合发展的优势,在国防和经济社会建设中实现“双赢”。   三是要强化保障上的“融合”。军民融合发展是一项国家发展战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要不断强化责任意识、主动作为意识和协作意识,破除一切妨碍融合发展的狭隘思想,增强军地、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识,最大限度解放思想,打牢走活军民融合发展这盘大棋的思想根基。
  切实把握好“价值主导”这个文化建设的“本源”,做好“体系构建”这个“融和”大文章,“摆正姿态”强行动。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逐步深入,技术运用越来越充分,资源配置越来越优化,军民融合发展的领域越来越广阔,军民融合度也越来越深,民用技术对促进国防和军事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搞好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发展工作,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进行统筹规划,充分发挥军民一体化作用,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以更宽视野、更广思路、更大力度,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一是完善军民融合发展管理体系。军民融合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关系到军地双方、社会各个系统、各个领域,必须在国家层面建立军地双方共同参加的组织领导体系,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建立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在宏观管理层面建立融人才培养、后勤保障、武器装备生产、国防动员等工作于一体的组织管理体系,从顶层上实现对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确保军地双方行动“一盘棋”。目前,党中央成立全国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和办公室,实现了中央的统一领导和管理。
  二是加大军民融合发展统管力度。按照国家主导、需求牵引、资源共用、市场运作、利益共享的原则,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划的宏观需求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积极探索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建立多领域全方位的军民融合格局,打破军工垄断体制,降低民企准入门槛,强化安全保密监管,确保资源投入的效益。认真解决好深度融合过程中各自为政、多头领导等问题,从源头上拆除影响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条块分割、封闭运行等管理“藩篱”。
  三是搞好军民融合发展法规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的关键是推进社会资源整合,涉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军民双方的利益,迫切需要健全法律法规给予保障。要制订军民融合的相关政策法规,在资金支持、政策倾斜、重点项目建设牵引等方面,制订出台配套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通过政策法规、组织保障和项目规划,不断完善融合机制,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提高融合效益,实现政策规划一体化、投资渠道多元化、保障方式社会化、管理机制法制化,努力推动军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图三)
  切实把握好“价值创造”这个文化建设的“本能”,做好“规范有序”这个“融通”大文章,“调整状态”强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形成了许多创新性的建设成果。在经济形势发展喜人的情况下,经济布局与国防布局必须“两手都要硬”。特别要结合各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工具建造、高新技术研发中融入国防需求,实现国防建设布局与经济建设布局深度融合统一。
  一是要规范好新兴发展领域的融合式设计。大融合大发展,早融合早得益。要重点突出制约军民融合发展对国家安全和战略发展全局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领域、技术和项目,特别是海洋、空天、地球、材料、能源和信息网络等关系军民融合深入发展的新兴领域。这些新兴领域,既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也是国家利益拓展的关注点,更是国防安全的制高点。
  二是要规范好军民融合人才队伍建设。军民融合发展必须依靠人才发展战略作保证。要加强创新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目前,全军部队与地方许多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建立了交流合作机制,军地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领域进行全方位合作,有力提升了军队人才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取得的丰硕成果惠及了广大军民。当前,要自上而下将军地相关人才的培养与使用纳入统一的人才体系中,实现统筹安排、科学管理,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三是要规范加强国防动员系统建设。国防动员工作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在国防动员建设中贯彻军民融合发展重大战略思想,对于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强大国防和军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国防动员需求汇总提报机制还存在“断档”问题,“军队提需求、政府抓落实”的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全军相关领域的国防需求向国家对口部门的提出还存在各自为政、多個出口现象,需求提出的程序和论证审核制度还不够规范,有的需求论证还不够精准,不符合实际需要,这些都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国防动员准备的质量和效益。要充分发挥国防动员系统在军民融合发展工作中的协调作用,做好上传下达、情况通报、综合协调等工作,做到军地之间常来常往、互通情况、加强协作、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抓好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落实。(图四)
  切实把握好“价值分享”这个文化建设的“本旨”,做好“形象塑造”这个“融化”大文章,“物化形态”强结果。多年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形成了强大的研究开发能力,积累了大量可以转为民用的科技成果。在民用科研领域,我国也已具备雄厚的基础,许多民用高科技实力已经超过传统军工领域,为军民融合发展的深度推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要提高军民技术的融合度。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就是为了有效解决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军民分离格局,实现国防和民用工业技术创新模式的转换,使国防科技在更深层次与国民经济发展相一致。在美国,国防部和商务部列出的关键技术中,有80%是军民重叠技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都将面临维护国家主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战略任务,必须进一步推动国防军工生产与市场经济的紧密结合,促进科技要素在军民之间双向流动和转移。
  二是要打通军民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通道。军民融合发展就是逐步向军民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共享的融合模式转变,更有利于构建和形成国防与经济建设均衡、有序、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逐步实现生产力与战斗力的融合与互促。军民两用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它必须进入市场,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水平;同时,在市场上获得经济回报,提供改进技术所必需的资金,形成不断创新的良性循环。要充分发挥民用科技优势,及时有效地为军工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避免军事装备技术出现断层,为我军新时期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提供可靠保障。   三是要加强军民融合的成果转化。民用技术与军用技术互为依存、战斗力和生产力相互作用,二者具有高度的整体性、兼容性、协调性。要充分认清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发展阶段同步、发展动力同源、作用机理同一等特点,搞好军民融合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能够充分运用到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人才培养、军队后勤保障和国防动员等方面。要确立科研成果平时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战时服务于打赢战争的导向,注重高端引领,有效整合资源,拓展平台途径,努力推动最新科研成果进入市场和战场,加强科研成果向生产力和战斗力转化。(图五)
  聚焦价值耦合 发挥文化融合作用 推动直升机产业“军民融合”发展
  如何抓住“价值耦合”,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推动直升机产业实现军民融合发展?中国航空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航空工业昌飞”)进行了尝试性探索,构建了以“宗旨信仰、思想理念、行为准则及行为底线、品牌形象”为主要内容的“四位一体”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充分发挥企业文化铸魂、立道、塑形功效,为企业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文化支撑。
  一是强化“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宗旨信仰引领作用,“改变心态”强思想。航空工业集团提出的“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宗旨信仰,是航空工业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全体昌飞人为之努力奋斗终身的共同信仰和价值追求,具有十分丰富的“军民融合”内涵。公司始终坚持把强化“航空报国,强军富民”宗旨理念的落实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大力培育企业价值观,以价值观统一引领上下同欲、同心相向,“全厂一杆枪”,增强企业战略的认同与执行,为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以“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精益求精,团队快乐”的思想理念为指导,“摆正姿态”强行动。航空工业昌飞大力倡导和推进以“认真才能做好,细节决定成败”“我的工作无差错,我的岗位请放心”“做好岗位要求的每天的每一件事是我的职责”“团队高效,竭尽全力,永远不为自己找借口”“科技打造品牌、诚信赢得市场”等理念为核心的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引导,实现将理念转化为行动、转化为员工基本的工作态度,为公司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增强两个“价值”创造力安装上了新“引擎”。
  三是以“行为准则及行为底线”为约束,“调整状态”强能力。航空工业昌飞确立了以“执行第一、表单办事、问题透明、日清日毕、数据说话、持续改善”为主要内容的员工岗位行为准则,把敬业、诚信、创新、精益等理念转化为岗位行为规范,其中,“执行第一、表单办事、问题透明、日清日毕”侧重于科研生产计划任务的完成,“数据说话、持续改善”侧重于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差距或问题,逐步实现持续改善。行为底线从“人与人、人与事、人与企业、人与社会”四个方面,划定了20条不可为、不可干、不可碰触、不可逾越的禁止类行为。通过建立“底线”警戒机制,促进全员形成按规矩办事的习惯。
  四是品牌形象“物化形态”强结果。公司要求围绕质量和客户,建设一流的企业形象、产品形象和员工形象,以打造“质量至上、客户满意、形象一流”的品牌形象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要以结果为导向,增强企业融入融合的能力。
  近年来,公司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军民融合战略,聚焦价值耦合,发挥文化融合作用,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使公司上下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围绕“两个价值”实现,在思想上“同吹一个号”、在行动上“同唱一台戏”、在形象上“同举一面旗”,极大地促进了公司军民融合战略发展。
  ——军民融合的多元化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公司形成了军机、民机、国际合作以及通航与备件维修产业“四极发展”的产业格局。公司的军民用直升机已大量交付陆、海、空三军、武警、公安、通航公司等不同的用户群;还与中国商飞、美国西科斯基公司、波音公司、意大利阿古斯特公司等国內外知名航空企业开展了深层次转包合作生产。
  ——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公司深入贯彻国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政策,积极响应发展通航产业的号召,响应江西省委、省政府“央企入赣”工程和“航空强省”“旅游强省”发展战略,整合通航资源,融入了江西省航空产业聚集发展快车道。
  ——公司产品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形成了有力支撑。公司成功研制了直10、直8、直11等直升机,为提升国防能力、保障国家和社会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公司成功研制具备消防、搜救、巡逻等功能的新型直8系列直升机,用于森林防护、灭火、救援等,为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做出了突出贡献。公司成功研制的AC311/311A、AC313民用直升机,在云南丽江、青海青海湖、浙江龙游、贵州黄果树、内蒙古阿尔山、江西井冈山和婺源等近20个地市开展直升机空中旅游观光等,为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品牌形象日益彰显。近5年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对公司产品及企业形象进行了无计其数地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公司形象和直升机产品形象、品牌美誉度大增。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是形势使然、历史必然。推进国防科技工业企业走军民融合道路,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思想为指导,凝聚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两个领域价值,全面升级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军民融合能力,全面开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李万全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同时暖通工程的数量和质量也在逐年的得到提升,并对暖通工程的施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使暖通工程的施工深受人们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浆膜腔积液的细胞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DLBCL患者临床资料 、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HE染色涂片特点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及2例标
崔云教授认为:男子精室、女子胞宫同为奇恒之腑,为肝肾所主;肾者主精,肝主藏血,精血同源互化;肝主疏泄,肾主封藏,肝肾为开阖枢纽,藏泄有序.肝肾同源是男子、女子性及生殖功能
新时期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新要求,在审计项目管理无法满足企业各层管理需求的情况下,积极引入精细化管理方式,建立科学的过程控制标准与组织管理体系,提升内部审计管理的层次与
近日,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全面铺开,并不断向纵深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有租赁公司如何进行创新发展,本文从笔者所在的融资租赁公司面临的经济形势及行业现状入手,对租赁资
【摘 要】为了改变传统教学内容中的体系,在教学中我们作了尝试。教学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教学创新,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培养学生参与管理实践的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改革  《商务洽谈》课程是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试点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一门核心课程。《商务洽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一方面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营销技能,同时也要求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提高了对北方老工业基地的基础建设投资力度,作者根据北方寒区建筑暖通施工中实际遇到的工程问题,总结了一些寒区建筑暖通施工中一些常见的错误
水闸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相当复杂,不仅对图纸设计和论证有着严格的要求,且对施工材料、施工技术和施工流程也有标准规范,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整个水利工程埋下巨大
期刊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源泉,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用创新激发企业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第一关键因素就是要用创新激发企业员工的内生动力。  在人才管理上,大部分企业都面临着老员工和新员工两种特质的人群思维模式难以融合的矛盾。当前,央企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不仅企业需要尽快解决老员工和新员工之间的矛盾,就是员工本身也需要解决这个矛盾点,因为没有人喜欢在不和谐的环境里工作。这样的矛盾会影响员工的工作动力和身心
期刊
福泉是一座有文字记载的三千年的古城,福泉古城有三个文化特质:军城、驿城、名城.福泉古城的文化特质决定了福泉的城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