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物理学习一靠理论支撑,二靠实验验证。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就显得非常重要。初中苏科版物理中设计了许多的探究性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的重心从教师的传授向学生自主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
一、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师生对物理实验的重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从学生的学习结果反馈情况来看,学生的表达能力,特别是物理实验的表达能力十分薄弱,每次测试,实验探究题往往是丢分最多的题目。对于自己亲身做过的实验,学生在回答有关问题时,却总是言不达意,有些时候是意思会,可在表达的时候总是表达不准确或不会表达。问题主要表现为:1、用词不当。比如在探究惯性的实验时,有些学生说成“物体受到惯性的作用”。但实际上,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不是力,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应该说物体是“由于惯性”;2、层次不清、言不达意,表达缺乏逻辑性。如在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跟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探究结论简单说成:“电流和电压成正比,电流和电阻成反比”,而没有用更为严密的控制变量法叙述成“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电流和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电流和电阻成反比”; 3、表达不完整或以偏概全,答非所问等。如测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很多学生会在实验之后马上得出这样的结论: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其实是错误的,并不是所有的导体都有这样的规律的,因为金属导体的电阻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大。
一些数理化较好的学生,他们的表达能力也非常差,很难用简短的物理语言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以及物理现象描述出来。究其原因:从教师教学方面来看,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1、教师语言不规范。2、教师要求不到位。从学生方面来看: 1、学生没有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在课后练习过程中,对于一些简答题、实验探究题,题干稍复杂,解答过程稍有疑问就会空下不做,等着课堂上老师订正答案,学生不善动脑,更懒于动脑,长此以往,本就薄弱的表达能力就更加得不到锻炼;2、对很多实验囫囵吞枣,不求甚解。面对这些情况物理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新的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有自我反思和听取他人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可见,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语文课和外语课的任务,在物理教学中也是十分紧要的。针对现阶段学生物理实验的学习情况,我初步制定了“先说后做再说”的实验学习法。先“说”。实验课上在实验前让学生说实验目的、说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让学生在互相陈述的过程中互相纠正,互相帮助,巩固有关知识点;后“做”。对于一些重要的实验,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伏安法测电阻、电功率等实验,一定要让学生在实验课结束后,反复多次地动手操作。实验教学中,老师绝不可过早给出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交流分析,自己归纳得出结论。教师在引导中要用准确的语言去阐明物理实验的过程和原理,在不断示范、与纠错的过程中,使学生在表达时做到“简、准”二字。最终让学生形成清晰的实验知识框架,理解相关的知识。
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策略
1.妙用复习展示,学生自信表达
为了充分的检查学生的复习效果,利用课前的3—5分钟时间,教师将要复习的内容设计成较容易的问答题、简答题或辨析题,以小黑板或投影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自信展示。鼓励学生积极地主动走到讲台前来回答或教师随机点名让学生到讲台回答,因为教师设计的复习题难度不大,学生很容易就能够回答,参与热情比较高。此举意在激发学生的勇气、创造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实践证明此举对知识的巩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勇气的锻炼起着非同凡响的作用。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慢慢的得到提升。
2.精用实验演示,学生观察表达
初中理化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几乎大部分课都有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学生大都对实验很感兴趣,不仅喜欢观察老师演示实验,更想亲自动手去做实验。他们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记录,得到的物理实验的数据分析、结论和化学实验现象的分析、结论都可以作为学生语言表达的素材让学生在讲台展示分析、讲解、归纳和总结,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加以引导,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3.描述实验现象、精炼语言表达
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用准确的物理语言将实验中所发生的各种现象描述出来。然而由于物理实验现象较为复杂,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描述时精炼自己的語言,细致严谨,并且要及时发现学生在描述物理实验现象时的错误,让学生的语言也变得越来越严谨。
4.巧用材料阅读,学生归纳表达
初中理化课本中的许多材料介绍对学生理化知识的拓展非常重要,重点介绍了理化知识与生活、社会的关系,其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素材。我们可以利用这些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阅读后用简洁的语言讲述出来,例如紫色石蕊的由来、指南针的发明、重力的发现等等。学生通过阅读,归纳,编成小故事在课堂上讲出来,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关注自身素养、乐于语言表达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能决定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精炼的语言可以节约学生很多时间。”教师用精湛的语言艺术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感染和吸引学生,让学生敢于说、乐于说。
树立自信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好的论述环境是感染学生敢于锻炼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开端;有效的方法训练与巩固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信、才智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在物理实验中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师生对物理实验的重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从学生的学习结果反馈情况来看,学生的表达能力,特别是物理实验的表达能力十分薄弱,每次测试,实验探究题往往是丢分最多的题目。对于自己亲身做过的实验,学生在回答有关问题时,却总是言不达意,有些时候是意思会,可在表达的时候总是表达不准确或不会表达。问题主要表现为:1、用词不当。比如在探究惯性的实验时,有些学生说成“物体受到惯性的作用”。但实际上,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不是力,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应该说物体是“由于惯性”;2、层次不清、言不达意,表达缺乏逻辑性。如在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跟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探究结论简单说成:“电流和电压成正比,电流和电阻成反比”,而没有用更为严密的控制变量法叙述成“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电流和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电流和电阻成反比”; 3、表达不完整或以偏概全,答非所问等。如测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很多学生会在实验之后马上得出这样的结论: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其实是错误的,并不是所有的导体都有这样的规律的,因为金属导体的电阻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大。
一些数理化较好的学生,他们的表达能力也非常差,很难用简短的物理语言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以及物理现象描述出来。究其原因:从教师教学方面来看,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1、教师语言不规范。2、教师要求不到位。从学生方面来看: 1、学生没有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在课后练习过程中,对于一些简答题、实验探究题,题干稍复杂,解答过程稍有疑问就会空下不做,等着课堂上老师订正答案,学生不善动脑,更懒于动脑,长此以往,本就薄弱的表达能力就更加得不到锻炼;2、对很多实验囫囵吞枣,不求甚解。面对这些情况物理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新的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有自我反思和听取他人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可见,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语文课和外语课的任务,在物理教学中也是十分紧要的。针对现阶段学生物理实验的学习情况,我初步制定了“先说后做再说”的实验学习法。先“说”。实验课上在实验前让学生说实验目的、说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让学生在互相陈述的过程中互相纠正,互相帮助,巩固有关知识点;后“做”。对于一些重要的实验,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伏安法测电阻、电功率等实验,一定要让学生在实验课结束后,反复多次地动手操作。实验教学中,老师绝不可过早给出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交流分析,自己归纳得出结论。教师在引导中要用准确的语言去阐明物理实验的过程和原理,在不断示范、与纠错的过程中,使学生在表达时做到“简、准”二字。最终让学生形成清晰的实验知识框架,理解相关的知识。
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策略
1.妙用复习展示,学生自信表达
为了充分的检查学生的复习效果,利用课前的3—5分钟时间,教师将要复习的内容设计成较容易的问答题、简答题或辨析题,以小黑板或投影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自信展示。鼓励学生积极地主动走到讲台前来回答或教师随机点名让学生到讲台回答,因为教师设计的复习题难度不大,学生很容易就能够回答,参与热情比较高。此举意在激发学生的勇气、创造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实践证明此举对知识的巩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勇气的锻炼起着非同凡响的作用。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慢慢的得到提升。
2.精用实验演示,学生观察表达
初中理化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几乎大部分课都有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学生大都对实验很感兴趣,不仅喜欢观察老师演示实验,更想亲自动手去做实验。他们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记录,得到的物理实验的数据分析、结论和化学实验现象的分析、结论都可以作为学生语言表达的素材让学生在讲台展示分析、讲解、归纳和总结,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加以引导,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3.描述实验现象、精炼语言表达
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用准确的物理语言将实验中所发生的各种现象描述出来。然而由于物理实验现象较为复杂,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描述时精炼自己的語言,细致严谨,并且要及时发现学生在描述物理实验现象时的错误,让学生的语言也变得越来越严谨。
4.巧用材料阅读,学生归纳表达
初中理化课本中的许多材料介绍对学生理化知识的拓展非常重要,重点介绍了理化知识与生活、社会的关系,其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素材。我们可以利用这些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阅读后用简洁的语言讲述出来,例如紫色石蕊的由来、指南针的发明、重力的发现等等。学生通过阅读,归纳,编成小故事在课堂上讲出来,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关注自身素养、乐于语言表达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能决定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精炼的语言可以节约学生很多时间。”教师用精湛的语言艺术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感染和吸引学生,让学生敢于说、乐于说。
树立自信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好的论述环境是感染学生敢于锻炼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开端;有效的方法训练与巩固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信、才智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在物理实验中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