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农林院校基础课强化课程思政研究

来源 :高等农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06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林院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是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坚持“立德树人”,“育卓越农林新才”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全国29所农林院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工作进行研究,解析课程思政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分析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思政教学建设中应加强顶层设计,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水平,促进思政、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融合,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法等四项举措,以进一步提升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能力,提高农林院校育人水平,为农林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大凡爬格子搞文字的人,都知道素材取舍的重要性.一篇文章,若是不知取舍,面面俱到,岂不成了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同理,一出戏也要有所取舍,撷取最能彰显人物个性,挖掘人物内心的情节和细节.舍弃那些无关痛痒,可有可无的枝枝蔓蔓.毕竟一出戏的容量有限,不像电视剧30集不够,还可以写100集.当然,并不是说电视剧无需取舍,而是说作为舞台艺术而言,可能更为严苛.那么,创作一出戏,对于手中的素材究竟该如何取舍?窃以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取舍精准,自然水到渠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势必空留笑柄.高甲现代戏《莫耶·延安颂
期刊
人物表:rn莫耶原名陈淑媛,化名白冰,后改莫耶.16至20岁,热血文学青年成长为红色才女.rn陈仓莫耶恋人,军统沈醉年轻时的化名,20多岁,后莫耶与之分道扬镳.rn郑律成莫耶延安鲁艺同学,作曲家,20多岁.rn秀花莫耶同乡同学,与之同龄.rn黄氏莫耶生母,谨守妇道,年近50岁.rn陈文章莫耶之兄,30岁左右.rn陈铮莫耶父亲,国民党少将,50岁左右.rn陈老师莫耶国文老师,地下党,30多岁.rn左队长上海抗日救亡演剧第五队队长,30多岁.rn李婶纺棉花妇女,四十多岁.rn小刘上海抗日救亡演剧第五队演员,1
期刊
乡村振兴战略对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提出了新的要求,全方位服务乡村振兴,高等农林教育迫切需要强化以新农科建设为主线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新农科建设的根本任务在于人才培养,在新农科人才培养中应融入对“农匠”精神的培养,“农匠”精神具有技艺追求、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深刻内涵.培养“农匠”精神可以采取专业素质教育升级与通识教育融通,产业、科研与专业教育融通,多维度的教育资源与素质教育融通的机制,通过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整合多重教育行动等途径实现.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无机及分析化学MOOC为基础,设计了以“专题讲座、翻转课堂、随堂测试、课外作业”四要素为核心的教学环节,构建了“四位一体”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新模式,形成了“自主式、讨论式、协作式”的教学方法,建立了以过程考核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学生学习效果与问卷反馈显示,构建的SPOC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彰显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和课程建设思路.
立足为国家与区域农业工程领域培养高质量创新拔尖型、应用复合型人才,根据高等农业院校办学特色定位,聚焦农业工程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五位一体”教育理念,探究“四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一个基础,两个平台、三个层次、四个衔接、五个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平台,实现“一宗旨、一核心、三要素”的人才培养目标,辅以完备的软硬件设施,为农业工程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解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格、如何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实践能力、如何服务社会等系列问题.该研究取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效益,在国内同类院校中起到了良好的辐
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原安溪高甲戏剧团)是一个扎根在闽南茶乡的优秀文艺团体,在创演新剧目上有着丰富的经验与传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创作和演出了讽刺喜剧《凤冠梦》和《玉珠串》,在全国戏剧界引起巨大轰动与成功.应该说,高甲戏剧种对于搬演古装戏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而在现代戏的创作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实际上,这么多年来我们的主营业务基本上是古装戏,包括新创作的《憨生别传》和《李光地》的成功也是我们在高甲戏丑角和老生行当艺术上的收获.在创与演都信心不足的情况下,作为一团之长我是如何考虑创作新编现代戏《莫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高等农业院校学科发展动能转换: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农业发展全过程、生物安全技术引导农业绿色发展、大健康理念推动农产品消费转型升级、危机应对推动农村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后疫情时代高等农业院校学科建设应当确立发展新方位,从构建学科共同体、设立学科特区、促进学科包容整合、延展学科公众传播功能等四个维度创新发展机制,推动学科转型发展.
随着具有学科交叉、知识融合和技术集成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各界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各高校陆续开展了一些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但效果不甚理想,迫切需要探寻新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之路.在简要界定复合型人才的基础上,结合东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依据科莫斯教授等的PBL模型,对东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重新设计,以期在推进东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进程的同时,为其它高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这一战略实施进程中,以高等学校特别是涉农高校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的建构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农业高校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地理区位、人才供给和心理认同方面的优势表现突出,但也存在学科发展模式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综合支撑作用不强、人才培养模式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对接不畅、社会服务破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困境实效性不强等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地方农业院校探索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效果的路径,应坚持农科主导,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全面振兴;“以本为本”,创新培养模式,突破人才瓶
新农科的系统性、脱耦性和嵌入性特征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农科建设要求构建农业教育链、农业产业链和农业价值链“三链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涉农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确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发展的新思路,并积极探索专业建设质量提升路径.基于“三链融合”做好专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全面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力度,构建校内外一体的专业评估体系,建立有效的专业预警机制,最终实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建设质量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