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药物治疗与PCI治疗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择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9月接收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每组30例,药物保守组给予药物治疗,PCI组在药物保守组基础上加用PCI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以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PCI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与次要终点事件的中位生存时间均高于药物保守组,差异显著(P<0.05);PCI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与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均低于药物保守组,数据对比,再发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PCI治疗,可使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延长,降低不良终点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治疗;药物治疗;预后效果
在临床中心血管疾病是老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冠心病属于心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其具有高致残与病死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作为冠心病的其中一种类型,据相关调查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院内死亡率可达到5%~7%左右;临床对其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本次研究为探讨这两类治疗方法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效果,对60例患者进行研究,所获结果较为满意,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药物保守治疗和PCI治疗随机各抽取3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诊,随访至2016年12月,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药物保守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50~74岁,平均年龄(56.34±2.66)岁;PCI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56.52±2.54)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具有分组研究意义与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年龄在30岁至75岁间,均符合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均进行GRACE评分,评分在140分以上,有限期行PCI术的指征。排除标准:,曾进行PCI等心脏手术者,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其他严重心脏疾病患者,消化道出血,相关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其他严重并发症者;精神异常、认知功能障碍者。
1.2治疗方法
药物保守组:予以拜阿司匹林(国药准字J20130078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规格:100mg)、硫酸氢氯吡格雷(Clopidogrel Hydrogen Sulphate Tablets:H20100750 规格:75mg)各300mg负荷剂量顿服,予低分子肝素(3000-5000u)皮下注射,时间间隔12h,共治疗5-7d[2],同时予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qd,拜阿司匹林100mg,qd,治疗1年以后改为拜阿司匹林100mg/次、qd长期服用。PCI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行PCI术:在药物保守组治疗药物基础上加用PCI术,所有患者行GRACE评分进行危险分层,根据危险分层行早期PCI术,根据患者造影情况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全部患者除外禁忌症均给予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以及硝酸酯类药物治疗[3]。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以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终点事件包括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主要终点事件为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等。
1.4统计学处理
把本研究收集的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用“`x±s”形式录入,而计数用“%”形式进行录入,结果应用t/χ?检验;当显示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对比情况 PCI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与次要终点事件的中位生存时间均高于药物保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PCI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与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均低于药物保守组,数据对比,再发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急性冠脉综征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以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穩定心绞痛;而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一般常见于多支病变,且病变时间较长,血管狭窄严重;病死率较高。临床中药物治疗是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的基础;而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PCI介入治疗逐渐应用广泛;对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是开通冠脉动脉的重要手段,早期有效的血运重建是挽救生命、减少心肌梗死并发症和终点事件的重要策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4],但对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因多方因素如家属拒绝、病情复杂等,选择药物保守治疗,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
有较多研究就PCI介入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其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显著优于药物治疗,而也有小部分患者认为两者治疗并无较大区别[5]。本次研究就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药物治疗与联合PCI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应用PCI联合药物治疗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与次要终点事件的中位生存时间均高于单用药物治疗的患者,而其主要终点事件与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单用药物治疗的患者;说明了患者再发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机率显著降低,PCI介入联合药物治疗对患者预后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PCI治疗,可使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延长,降低不良终点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晓刚,胡立群,刘玉峰等.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9):789-791.
[2]洪泽文.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加用曲美他嗪疗效的临床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18(9):1122-1125.
[3]纪军,何胜虎,陈述等.替格瑞洛在高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4):11-14.
[4]唐亮,屈晨,张曼等.替罗非班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12):1144-1146.
[5]梁文华,夏豪.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介入与保守治疗效果及预后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3):106-109.
基金号:20161169219442
关键词: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治疗;药物治疗;预后效果
在临床中心血管疾病是老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冠心病属于心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其具有高致残与病死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作为冠心病的其中一种类型,据相关调查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院内死亡率可达到5%~7%左右;临床对其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本次研究为探讨这两类治疗方法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效果,对60例患者进行研究,所获结果较为满意,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药物保守治疗和PCI治疗随机各抽取3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诊,随访至2016年12月,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药物保守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50~74岁,平均年龄(56.34±2.66)岁;PCI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56.52±2.54)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具有分组研究意义与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年龄在30岁至75岁间,均符合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均进行GRACE评分,评分在140分以上,有限期行PCI术的指征。排除标准:,曾进行PCI等心脏手术者,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其他严重心脏疾病患者,消化道出血,相关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其他严重并发症者;精神异常、认知功能障碍者。
1.2治疗方法
药物保守组:予以拜阿司匹林(国药准字J20130078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规格:100mg)、硫酸氢氯吡格雷(Clopidogrel Hydrogen Sulphate Tablets:H20100750 规格:75mg)各300mg负荷剂量顿服,予低分子肝素(3000-5000u)皮下注射,时间间隔12h,共治疗5-7d[2],同时予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qd,拜阿司匹林100mg,qd,治疗1年以后改为拜阿司匹林100mg/次、qd长期服用。PCI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行PCI术:在药物保守组治疗药物基础上加用PCI术,所有患者行GRACE评分进行危险分层,根据危险分层行早期PCI术,根据患者造影情况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全部患者除外禁忌症均给予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以及硝酸酯类药物治疗[3]。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以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终点事件包括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主要终点事件为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等。
1.4统计学处理
把本研究收集的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用“`x±s”形式录入,而计数用“%”形式进行录入,结果应用t/χ?检验;当显示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对比情况 PCI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与次要终点事件的中位生存时间均高于药物保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PCI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与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均低于药物保守组,数据对比,再发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急性冠脉综征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以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穩定心绞痛;而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一般常见于多支病变,且病变时间较长,血管狭窄严重;病死率较高。临床中药物治疗是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的基础;而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PCI介入治疗逐渐应用广泛;对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是开通冠脉动脉的重要手段,早期有效的血运重建是挽救生命、减少心肌梗死并发症和终点事件的重要策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4],但对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因多方因素如家属拒绝、病情复杂等,选择药物保守治疗,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
有较多研究就PCI介入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其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显著优于药物治疗,而也有小部分患者认为两者治疗并无较大区别[5]。本次研究就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药物治疗与联合PCI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应用PCI联合药物治疗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与次要终点事件的中位生存时间均高于单用药物治疗的患者,而其主要终点事件与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单用药物治疗的患者;说明了患者再发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机率显著降低,PCI介入联合药物治疗对患者预后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PCI治疗,可使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延长,降低不良终点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晓刚,胡立群,刘玉峰等.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9):789-791.
[2]洪泽文.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加用曲美他嗪疗效的临床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18(9):1122-1125.
[3]纪军,何胜虎,陈述等.替格瑞洛在高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4):11-14.
[4]唐亮,屈晨,张曼等.替罗非班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12):1144-1146.
[5]梁文华,夏豪.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介入与保守治疗效果及预后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3):106-109.
基金号:20161169219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