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听力“阶梯式”提高策略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p0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是培养学生听力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它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现在的英语改革大背景中,它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完成浅层理解题,更要能够在快速听力后透彻理解全文并归纳全文提供的信息,从而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平时的学习中训练听力速度,培养和提高整体理解的听力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整体听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更谈不上对速度的训练。所以英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法,摒弃教学法的不足,运用交际法设计听力课的程序和模式,引导学生自觉参与,主动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技巧。
  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听说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听说及训练”。即让学生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独立的听说实践,加强以应用为目的的整体训练,以此来达到高中英语教学目标中“侧重培养听力能力”这一要求。
  “导、听、练”式英语教学
  “导、听、练”式英语教学的意义 “导”指的是以教师为指导,对学生的阅读实践给予巧妙的导入、正确的引导、精心的指导和及时的疏导;“听”指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各种方式的听及说,如略听、精听和复听等;“练”指的是以训练为主线,即以听理解和说技能训练为主轴,以听说训练和语言表达训练为副轴的整体训练。这三者互相交融、层层递进,使得整个听力教学过程有导有听,有说有练;同时也使主导与主体、教法与学法、反馈与控制得到和谐的内在统一。
  英国著名教学法专家韦斯特(Michael West)认为:“教授英语的基本任务,首先是培养直接阅读及听说能力。”听本身就是语音、词汇语法结构以及文化背景知识等的综合运用,亦是学生实践英语的一项独立活动。因此,对学生来说,提高听的水平、培养听及说能力是一个学习方法的问题;而对教师来说,如何成功有效地组织听力教学,更好、更快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是一个教学方法问题。从研究学生的学法入手,探讨和尝试的“导、听、练”式教学模式正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
  “导、听、练”式英语课文教学程序 “导、听、练”式英语听力教学程序简称为“导读程序”。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英语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较强的语言能力和适应性,才能在课堂上知道如何把握时机和方法加以有效地引导和启发学生;其次,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仔细揣摩,并针对学生特点精心设计好教学步骤。
  教学操作要领和实例
  听力材料的巧妙导入 听力材料的导入,实质上就是最初呈现,也是听力教学的“序曲”。巧妙而恰当的导入能先声夺人,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上做好学习上的必要准备,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新内容的教学。导入部分应力求做到新颖别致、简练到位。听导入后,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初步感知材料内容,还可以趁热打铁,在学生兴趣得到激发时,进行“听前活动”为正式阅读做准备。针对中学英语教材课文类型较多的特点,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听力导入方法,设计恰当精炼的导入语进行听的导入。下面试举几种常见的导入形式。
  一是直观导入法。常用的直观教具大致有图片、幻灯片、投影片、简笔画、实物、多媒体等,教师可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二是事件或故事导入法。“题材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是高中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教师可以从此入手,利用学生关心或熟悉的实例来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实用感。三是自由交谈或讨论导入法。这是最常见、最通用的一种方法,关键在于教师用简练的语言引出情境。教师利用新课开始前几分钟和学生进行自由交谈,或顺着值日生的Daily Talk进行交谈,这样不知不觉地引入新课。这种方法过渡自然,能把学生从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加深对新课的印象。
  听力的导入方法很多。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设计不同的导入技巧,将新内容有机地融合在导入活动中。同时注意时间不宜过长,3-5分钟为宜。导入方法除上述三种以外,还有情景导入法、表演导入法、背景导入法、复习导入法、音乐导入法、图示导入法、单词、短语或句子导入法等等。其实,“导”无定法,切忌生搬硬套。英语教师应仔细琢磨,认真准备,灵活运用合适的导入方法,并在使用中不断创新,而且有些方法可根据听力材料需要结合起来同时使用。
  “听”过程的正确引导 “听是理解和吸收信息的手段”,听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因此听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而信息获得的多少,又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听。
  应该通过听力课的教学锻炼学生猎取信息的能力,使他们在口头及书面交际中增强识记、理解词汇的能力,猜测、判断语义的能力。听的过程中也学习语音、语法等基础知识,但学习这些内容是为了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服务的,而且它们在被运用中可得到自然的巩固、加深和发展。反之,如果把语言基础知识从它的载体(文章的思想内容)上剥离下来,孤立地教学一个个语言点,所理解到的知识便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无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兴趣,无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无助于听说技能和习惯的培养。因此听力课的教学过程应该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即按“整体、局部、整体”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整体听与说的训练。
  一是浅层听,整体上了解材料大意和轮廓。这一步,采用泛听或略听的方式,引导学生快速听全文,了解材料的大意和中心思想,让学生“见之森林”,知其概貌。泛听或略听就是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并通过标题和主题句,对文章的内容、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形成整体印象。之后,教师可设计练习检测阅读效果,帮助学生捕获信息,练习可采用判断正误、排序和选择填空等形式。
  二是深层听,局部了解材料的主要情节和要点。这一步,采用精读或细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抓住情节掌握要点。在泛听或略听之后,学生已知晓文章大意,教师应指导他们运用已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文中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段落结构,分析各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人物性格、事实原因、事物发展规律、作者的观点以及文章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   为达到以上目的,教师还要答疑解难。对文中影响听的语法和语言点,教师要适当讲解,但不可游离于课本之外太远。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作为听说实践活动的主角。教师应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地为学生设计听说活动,使所有学生全程参与听说过程。教师可尝试用时间排序法、通篇提要法、深层提问法、图示法、瞻前顾后法、句式转变法等等。
  三是重复听,整体把握篇章结构和文章宗旨、内涵。这一步是引导学生复读材料,让学生再从中心思想出发,高屋建瓴,整体把握篇章结构、文章内涵和作者观点,让学生重新系统地、深层次地理解课文。
  在上两步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帮助学生循文章的脉络而进,是引导学生完整而顺畅地感知全文,并未展开,属于线性思维。如果停留在这一步,不向立体思维发展,理清全文的内在联系,学生就很难透过读物掌握其“言外之意”,更不利于培养听说能力。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使其得到强化和巩固,同时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这一阶段的操练要突出知识的综合性和语言的交际功能,要让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练习。
  这一步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是图表法、对比法、时间顺序法、文体结构分析法、检验法和归纳法等。其中图表法和对比法为使用最多的方法。图表法,图表的作用是把语言知识和文章内容统一在课文篇章的立体网络当中,它易懂易操作。对比法,新闻报道体裁的文章,现实感强,材料较具体,时间地点数字等都有明确的交代。此类文章常有对立的词语或数字,教师引导学生将对立面找出进行对比,不用解释,学生就清楚地了解了作者的意图。
  听说技能的精心指导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听是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关键所在,而听力技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速度、效率和理解的程度。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听的技能加以精心指导和训练,则有利于学生说的能力的早日形成和提高。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听力技能加以指导和训练。
  一是快速浏览,抓住关键词和主题句技能的培养。在听的过程进行第一步时,教师让学生采用跳读或略读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着重指导他们如何去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和段落里的主题句,以便更快地了解课文大意,为听做好准备。一般来说,关键词都会交代文章或段落的when、where、what、why、who之类的问题。主题句一般都出现在文中段落的首句或末句(有时也出现在中间),能概括说明该段的主要意思或观点,是文章的骨架所在。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技巧,边读边有意识地去寻找他们所需的信息,从而提高听力速度和效率。
  二是独立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合乎逻辑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两项技能是听力理解深层次的要求,要求学生在获取文章一定量的信息之后,进行加工、制作,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做出正确的、合乎逻辑的判断推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用英语思考”的习惯和能力,避免翻译式的理解。
  三是听力疑难的及时疏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总会碰到一些阅读疑难,由于学生本身的学识水平、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因素,很难自行扫除,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疏导。听力疑难的疏导很难列出具体的方法,它要求英语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丰富专业知识,积累教学经验并克服种种困难,在实践中进行不断总结和创新。疑难力疏导的及时、清楚、简练要靠教师在备课时认真作好准备。
  四是综观全局,巧妙结课。古人写文章讲究设计一个坚强有力、发人深思的结尾,并形象地称之为“豹尾”。教学也应注意课堂教学结尾的设计,做到善始善终。另外,在下课前的几分钟,学生容易因疲劳而精神放松,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综观全局,巧妙设计结尾,有效利用课堂教学中最后的几分钟时间。英语听说课的结尾可采用复述式、练习式、竞赛式、讨论式、表演式、发散式或首尾呼应式等等。英语教师应根据听力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结尾方式,使课文教学效果达到最好。
  听力课的结课应遵循“过渡自然、前后呼应”和“梳理归纳、画龙点睛”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初步收效
  “导、听、练”式英语听力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其实质就是一种学习指导性的教学方法。其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英语课堂教学“多层次、快节奏、多信息、高密度、重操练、勤反复”等一系列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外语教学的诸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运用“导、听、练”模式进行英语听力教学所取得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习英语时,听说意识明显增强。即明确了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交际,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进行说实践的兴趣和动机。二是学生听英语材料的方法、技巧和效率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渐渐地,在他们进行操练时能够较熟练地运用各种方法和技能,大多数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轻松感。三是教师循序渐进,尽可能多地由浅入深,使得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习惯用英语交际,用英语思考。四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读边练,不断地检测自己,不断地相互交流,口语和笔头(书面)表达能力同时得到了加强,并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语感。五是在听说基本技能得到提高的同时,学生的基础知识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也不断得到巩固和深化,英语成绩也逐步提高了。六是这种课文听说教学方式更适合基础较好的高中学生群体。
  (作者单位:北京市怀柔区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 一方面,虽然借助多元视角对组织文化可以形成相对深入的认知,但是仍缺乏一个能够充分整合不同视角的认知框架来解读组织文化系统;另一方面,现有视角在价值主题认知方面颇显薄弱,在实际运作中也暴露出对组织文化本质把握和伦理诉求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在梳理相关视角理论认知的基础上,探寻整合性框架的建构路径;继而,针对组织文化管理实践中出现的运作误区和伦理缺陷,发掘价值主题在认知框架中的核心
目前,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不少还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学生学习一篇文章往往就是了解一个故事,获取一些零散的知识,实质性的阅读方法和表达方式的积累显得相对欠缺;不少学生尚停留在“学会”的层面,离“会学”还有不小的距离。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然后能让其独自在语言情境中学习体悟获取新知,以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质的飞跃呢?在阅读教学中,笔者注意到以下几点。  注
“中国管理研究中是否存在中国特色管理”,这个议题迄今为止还存在很大分歧,本文采用思辨研究的方法,对分歧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后,认为:并不存在所谓中国特色的管理,之所以有“中国
“如何体现教育公平?既然公平的本义就是惠及最大多数,我们就该具备突出重围的勇气,让公平的阳光照亮每个孩子的未来。”从事了32年教育工作的沈健,自2008年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以
对于各部门的绩效评估,企业通常采用的衡量指标都是投资收益率,也有的企业采用相对比较准确的超额收益。然而,无论是投资收益率指标或是超额收益指标,都无法精确衡量投资基础。其
【正】在一个职业经理人市场尚无梗概的新兴经济体,或者,古老权谋典故不胜枚举的国度,人们观看老板和职业经理人的你来我往,眼圈里尽是成王败寇的老戏文。至于现代商业社会的
2004年中国石油市场,产销两旺.全年原油产量为1.745亿吨,同比增长2.9%,增幅比2003年增加1.4个百分点;天然气产量达407.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5%,增幅比2003年增加11.7个百分
2004年12月11日,中国开始全面开放成品油零售市场,随着<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有人预言:中国成品油市场主体多元化时代即将到来.不过,不少业内专家认为,在2006
期刊
近10多年来,世界海洋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稳步上升,2003年海洋石油生产量达到12.57亿吨,约占世界石油总生产量的34.1%.2004~2008年将是深海油气勘探的活跃期.2004年深海石油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