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其中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阅读的要求是既要把握原文的本意,又要得出独特的见解。有效的阅读可以培养、提高以下四方面的能力:
1、提高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起始和基础。理解是对事物本质的揭示和认识。在阅读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字、词、句、段的含义,必须经过理解的过程。而要保证理解的质量,就必须注意语言知识的积累,善于从语言环境中捕捉内容的深刻含义,注意抓住作者的思路,应用已有的知识加以推敲。
2、提高概括能力。概括能力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概括是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用凝练、准确的文字把至关重要的意思表达出来。概括能力是一个人的语文思维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考查概括能力就是要求学生用材料中原有的词句或自己的话,针对题目规定的角度,以简单明确的文字表达某一部分的意思。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提高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核心环节。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灵魂。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去分析文章、理解文章,需要抓住文章的思路,而思路的理清又需要考思考才能达到解决。这说明,思维能力的训练必须放在课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位置来看待。
4、提高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升华。阅读的实质是感受生活。“读”是体验作者的生活,体验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的生活,以及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同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共鸣,读出新意。因此,在“大容量”的阅读中,学生能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在长期的知识熏陶中不断走向成熟,为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知识根基,从而使阅读真正达到升华的境界。
二、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1、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2、防止追求表面化的形式,忽视了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
为了“适应”新课改,有些老师过分重视课堂的形式,以“标新立异”的形式来“包装”并不生动的课的内容。比如说“小组讨论”本来是很传统的学习方式,却被贴上了“合作学习”的新标签大家标榜。讨论题,一定要新颖、有一定的难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得以提高。所以真正的阅读不是对文章表面义的分割,而应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情趣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不要架空了“人文性”,忽视了阅读知识结构的构建
提倡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被有人误认为阅读教学就应以“人文性”作统帅,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其实就是一种语文式的精神关怀”,与此同时不能淡化了阅读的认知结构的构建。阅读的知识结构包括:语言知识、文体知识、写作技法知识、历史文化知识、社会生活知识和由此强化的阅读能力:预测、推段、探究、印证、评判等。所以,要在教学实践中重视构建学生的阅读知识结构。
三、课堂教学实践
语文有文体之分,每篇文章又各有特点,所以不必对每篇文章作全面的分析,要大胆的取舍,在教学中各有侧重。我针对学生现状和教材特点,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激发联想,创造性阅读
不朽的文章自然要有伟大的作者,更要有见解独到的读者。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所以不仅要解读文本,更要加入自己的理解,创造性的阅读。
如《桃花源记》,先让学生粗读课文,结合自己的想象,编写一个桃花源的故事,学生们想象丰富,有的将桃花源想象成一个自由、幸福、和谐的原始部落;有的把桃花源拿来跟现在社会比较,道出了生产力落后与不足;还有的以第一人称来写,将课文扩展为一个精彩的故事。
2、感同身受,有我阅读
语文要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首先就要让学生真正的走进文章里,将自己融入到诗歌的情境中,深入的体会,这在诗歌教学中尤为重要。诗歌的主要元素是意象和意境。所谓意象、意境,就是附着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和客观环境。所以情景交融是诗歌的基本特点。理解诗歌的最终目的是感受诗人的情感。古今人类的情感是想通的,要想理解诗人的情怀,就要做到“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这正是所谓的有我阅读。
3、寻章摘句、无我阅读
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大难题是文言文,一看到文言文就头疼。而实际上,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在凝练着智慧、积淀着传统文化的文言文的字里行间,无处不闪耀着先贤们思想光芒,所以文言文不仅有必要学,更要学的深入、透彻。
语言的传承也有着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为了解决文言文阅读的难题,我首先从现代汉语主、谓、宾、定、状、补的句子成分入手。在讲授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判断方式和词类活用的规律。在学生的头脑里先构建起文言的建构方式,解决读懂的问题。
四、小结
阅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阅读能力、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因为阅读教学不仅具有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价值,也具有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价值。
语文教学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交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要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价值观和人生观。这种浸润着人文精神的语文教育才是语文学科性质的完整体现,才能实现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广西基础教育研究网苏健园《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2]陈爱花《浅谈初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阅读的要求是既要把握原文的本意,又要得出独特的见解。有效的阅读可以培养、提高以下四方面的能力:
1、提高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起始和基础。理解是对事物本质的揭示和认识。在阅读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字、词、句、段的含义,必须经过理解的过程。而要保证理解的质量,就必须注意语言知识的积累,善于从语言环境中捕捉内容的深刻含义,注意抓住作者的思路,应用已有的知识加以推敲。
2、提高概括能力。概括能力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概括是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用凝练、准确的文字把至关重要的意思表达出来。概括能力是一个人的语文思维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考查概括能力就是要求学生用材料中原有的词句或自己的话,针对题目规定的角度,以简单明确的文字表达某一部分的意思。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提高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核心环节。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灵魂。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去分析文章、理解文章,需要抓住文章的思路,而思路的理清又需要考思考才能达到解决。这说明,思维能力的训练必须放在课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位置来看待。
4、提高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升华。阅读的实质是感受生活。“读”是体验作者的生活,体验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的生活,以及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同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共鸣,读出新意。因此,在“大容量”的阅读中,学生能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在长期的知识熏陶中不断走向成熟,为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知识根基,从而使阅读真正达到升华的境界。
二、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1、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2、防止追求表面化的形式,忽视了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
为了“适应”新课改,有些老师过分重视课堂的形式,以“标新立异”的形式来“包装”并不生动的课的内容。比如说“小组讨论”本来是很传统的学习方式,却被贴上了“合作学习”的新标签大家标榜。讨论题,一定要新颖、有一定的难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得以提高。所以真正的阅读不是对文章表面义的分割,而应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情趣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不要架空了“人文性”,忽视了阅读知识结构的构建
提倡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被有人误认为阅读教学就应以“人文性”作统帅,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其实就是一种语文式的精神关怀”,与此同时不能淡化了阅读的认知结构的构建。阅读的知识结构包括:语言知识、文体知识、写作技法知识、历史文化知识、社会生活知识和由此强化的阅读能力:预测、推段、探究、印证、评判等。所以,要在教学实践中重视构建学生的阅读知识结构。
三、课堂教学实践
语文有文体之分,每篇文章又各有特点,所以不必对每篇文章作全面的分析,要大胆的取舍,在教学中各有侧重。我针对学生现状和教材特点,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激发联想,创造性阅读
不朽的文章自然要有伟大的作者,更要有见解独到的读者。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所以不仅要解读文本,更要加入自己的理解,创造性的阅读。
如《桃花源记》,先让学生粗读课文,结合自己的想象,编写一个桃花源的故事,学生们想象丰富,有的将桃花源想象成一个自由、幸福、和谐的原始部落;有的把桃花源拿来跟现在社会比较,道出了生产力落后与不足;还有的以第一人称来写,将课文扩展为一个精彩的故事。
2、感同身受,有我阅读
语文要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首先就要让学生真正的走进文章里,将自己融入到诗歌的情境中,深入的体会,这在诗歌教学中尤为重要。诗歌的主要元素是意象和意境。所谓意象、意境,就是附着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和客观环境。所以情景交融是诗歌的基本特点。理解诗歌的最终目的是感受诗人的情感。古今人类的情感是想通的,要想理解诗人的情怀,就要做到“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这正是所谓的有我阅读。
3、寻章摘句、无我阅读
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大难题是文言文,一看到文言文就头疼。而实际上,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在凝练着智慧、积淀着传统文化的文言文的字里行间,无处不闪耀着先贤们思想光芒,所以文言文不仅有必要学,更要学的深入、透彻。
语言的传承也有着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为了解决文言文阅读的难题,我首先从现代汉语主、谓、宾、定、状、补的句子成分入手。在讲授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判断方式和词类活用的规律。在学生的头脑里先构建起文言的建构方式,解决读懂的问题。
四、小结
阅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阅读能力、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因为阅读教学不仅具有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价值,也具有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价值。
语文教学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交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要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价值观和人生观。这种浸润着人文精神的语文教育才是语文学科性质的完整体现,才能实现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广西基础教育研究网苏健园《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2]陈爱花《浅谈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