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节选)

来源 :阅读(书香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1213c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骥才(1942— ),出生于天津,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早年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他大力推动民间文化保护宣传工作,并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小说和绘画作品。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等职。
  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须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自古以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在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扔茶碗摇篮上去,茶叶沫子沾到戏袍和胡须上。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喝倒彩叫得厉害。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叫长了,名字反没人知道。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
  一、刷子李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比天堂还美。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儿。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儿,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一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
  但这是传说。人信但也不会全信。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內的生气愣说不信。
  有一年,刷子李收了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那天,头一次跟随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曹小三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比赛似的跟边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像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的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儿?
  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须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儿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儿,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下。但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妨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儿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儿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儿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儿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儿一模一样!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那你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吧!”
  曹小三当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
  二、蓝眼
  古玩行中有对天敌,就是造假画的和看假画的。造假画的,费尽心机,用尽绝招,为的是骗过看假画的那双又尖又刁的眼;看假画的,却凭这双眼识破天机,看破诡计,捏着这造假的家伙没藏好的尾巴尖儿,打一堆画里把它抻出来,晾在光天化日底下。
  这看假画的名叫蓝眼。在锅店街裕成公古玩铺做事,专看画。蓝眼不姓蓝,他姓江,原名在棠,蓝眼是他的外号。天津人好起外号,一为好叫,二为好记。这蓝眼来源于他的近视镜,镜片厚得赛瓶底,颜色发蓝,看上去真像一双蓝眼。而这蓝眼的关键还是在他的眼上。据说他关灯看画,也能看出真假。话虽有点玄,能耐不掺假。他这蓝眼看画时还真的大有神道─看假画,双眼无神;看真画,一道蓝光。
  这天,有个念书打扮的人来到铺子里,手拿一轴画。外边的题签上写着“大涤子湖天春色图”。蓝眼看似没看,他知道这题签上无论写嘛,全不算数,真假还得看画。他“刷”地一拉,疾如闪电,露出半尺画心。这便是蓝眼出名的“半尺活”,他看画无论大小,只看半尺。是真是假,全拿这半尺画说话,绝不多看一寸一分。蓝眼面对半尺画,眼镜片刷地闪过一道蓝光,他抬起头问来者:
  “你打算卖多少钱?”
  来者没急着要价,而是说:
  “听说西头的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
  黄三爷是津门造假画的第一高手。古玩铺里的人全怕他。没想到蓝眼听了像没听,又说一遍:
  “我眼里从来没有什么黄三爷。你说你这画打算卖多少钱吧。”
  “两条。”来者说。这两条是二十两黄金。
  要价不低,也不算太高,两边稍稍地你抬我压,十八两便成交了。
  打这天起,津门的古玩铺都说锅店街的裕成公买到一大轴石涛的山水,水墨浅绛,苍润之极,上边还有大段题跋,尤其难得。有人说这件东西是打北京某某王府流落出来的。来卖画的人不大在行,蓝眼却抓个正着。花钱不少,东西更好。这么好的,十年内天津的古玩行就没见过。那时没有报纸,嘴巴就是媒体,愈说愈神,愈传愈广。接二连三总有人来看画,裕成公都快成了绸缎庄了。   世上的事,说足了这头,便开始说那头。大约事过三个月,开始有人说裕成公那幅画靠不住。初看挺唬人,可看上几遍就稀汤寡水,没了精神。真假画的分别是,真画经得住看,假画受不住瞧。这话传开之后,就有新闻冒出来─有人说这画是西头黄三爷一手造的赝品!这话不是等于拿盆脏水往人家蓝眼的袍子上泼吗?
  蓝眼理也不理。愈是不理,传得愈玄。后来就说得有鼻子有眼儿了。说是有人在针市街一个人家里,看到了这轴画的真品。于是,又是接二连三,不间断有人去裕成公古玩铺看画,但这回是想瞧瞧黄三爷用什么能耐把蓝眼的眼蒙住的。向来看能人栽跟头都最来劲儿!
  裕成公的老板佟五爷心里有点发毛,便对蓝眼说:“我信您的眼力,可我架不住外头的闲话,扰得咱铺子整天乱哄哄的。咱是不是找个人打听打听那画在哪儿。要真有张一模一样的画,就想法把它亮出来,分清楚真假,更显得咱高。”
  蓝眼听出来老板没底,可是流言闲语谁也没辙,除非就照老板的话办,真假一齐亮出来。人家在暗处闹,自己在明处赢。
  佟老板唤来尤小五。尤小五是天津卫的一只地老鼠,到处乱钻,嘛事都能用耳朵摸到。他们派尤小五去打听,转天有了消息。原来还真的另有一幅大涤子,也叫《湖天春色图》,而且真的就在针市街一个姓崔的人家!佟老板和蓝眼都不知道这崔家是谁。佟老板便叫尤小五引着蓝眼去看。蓝眼不能不去,待到了那家一看,眼镜片刷刷闪过两道蓝光,傻了!
  真画原来是这幅。铺子里那幅是造假的!这两幅画的大小、成色、画面,全都一样,连图章也是仿刻的。可就是神气不同─瞧,这幅真的是神气!
  他当初怎么晃的眼,已经全然不知。此时面对这画,真恨不得钻进地里去。他二十年没错看过一幅。他蓝眼简直成了古玩行里的神。他说真必真,说假准假,没人不信。可这回一走眼,传了出去,那可毁了。看真假画这行,看对一辈子全是应该的,看错一幅就一跟头栽到底。
  他没出声。回到店铺跟老板讲了实话。裕成公和蓝眼是连在一块的,要栽全栽。佟老板想了一夜,有了主意,决定把崔家那轴买过来,花大价钱也在所不惜。两幅画都攥在手里,哪真哪假就全由自己说了。但办这事他们决不能露面,便另外花钱请个人,假装买主,跟随尤小五到崔家去买那轴画。谁料人家姓崔的开口就是天价。不然就自己留着不卖了。买东西就怕一边非买,一边非不卖。可是去装买主这人心里有底,因为来时黄老板对他有话“就是砸了我铺子,你也得把画给我买来”。这便一再让步,最后竟花了七条金子才买到手,反比先前买的那轴多花了两倍的钱还多。
  待把这轴画拿到裕成公,佟老板大舒口气,虽然心疼钱,却保住了裕成公的牌子。他叫伙计们把两轴画并排挂在墙上,彻底看个心明眼亮。等画挂好,蓝眼上前一瞧,眼镜片刷刷刷闪过三道光。人竟然像根棍子立在那里。万事大吉下的怪事就在眼前—原来还是先前那幅是真的,刚买回来的这幅反倒是假的!
  真假不放在一起比一比,根本分不出真假—这才是人家造假画的本事,也是最高超的本事!
  可是蓝眼长的一双是嘛眼?肚脐眼?
  蓝眼差点一口气闭过去。转过三天,他把前前后后的事情缕了一遍,这才明白,原来这一切都是黄三爷在暗处做的圈套,一步步叫你钻进来。人家真画卖得不吃亏,假画卖得比天高。他忽然想起,最早来卖画的那个书生打扮的人,不是对他说过“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吗?人家有话在先,早就说明白这幅画有真有假。再看走了眼怨谁?看来,这位黄三爷不单冲着钱来的,干脆说是冲着自己来的。人家叫你手里攒着真画,再去买他造的假画。多绝!等到他明白了这一层,才算明白到家,认栽到底!打这儿起,蓝眼卷起被袱卷儿离开了裕成公。自此不单天津古玩行他这号,天津地面也瞧不见了他的影子。有人说他得一场大病,从此躺下,再没起来。栽得真是太惨了!
  再想想看,他还有更惨的—他败给人家黄三爷,却只见到黄三爷的手笔,人家的面也没叫他见过呢!
  所幸的是,他最后总算想到黄三爷的这一手。死得明明白白。
  三、蔡二少爷
  蔡家二少爷的能耐特别—卖家产。
  蔡家的家产有多大?多厚?没人能说清。反正人家是天津出名的富豪,折腾盐发的家,有钱做官,几代人还全好古玩。庚子事变时,老爷子和太太逃难死在外边。大少爷一直在上海做生意,有家有业。家里的东西就全落在二少爷身上。二少爷没能耐,就卖着吃,打小白脸吃到满脸胡茬,居然还没有“坐吃山空”。人说,蔡家的家产够吃三辈子。
  敬古斋的黄老板每听这句话,就心里暗笑。他多少年卖蔡家的东西。名人家的东西较比一般人的东西好卖。而黄老板凭他的眼力,看得出二少爷上边几代人都是地道的玩主。不单没假,而且一码是硬梆梆的好东西,到手就能出手。蔡家卖的东西一多半经他的手。所以他知道蔡家的水有多深。十五年前打蔡家出来的东西是珠宝玉器,字画珍玩;十年前成了瓷缸石佛,硬木家具;五年前全是一包一包的旧衣服了。东西虽然不错,却渐渐显出河干见底的样子。这黄老板对蔡二少爷的态度也就一点点地变化。十五年前,他买二少爷的东西,全都是亲自去蔡家府上;十年前,二少爷有东西卖,派人叫他,他一忙就把事扔在脖子后边;五年前,已经变成二少爷胳肢窝里夹着一包旧衣服,自个儿跑到敬古斋来。
  这时候,黄老板耷拉着眼皮说:“二少爷,麻烦您把包儿打开吧!”连伙计们也不上来帮把手。黄老板拿个尺子,把包里的衣服一件件挑出来,往旁边一甩,同时嘴里叫个价钱,好比估衣街上卖布头的。最后结账时,全是伙计的事,黄老板人到后边喝茶抽烟去了。黄老板自以为摸透了蔡家的命脉。可近两年这脉相可有点古怪了。
  蔡家二少爷忽然不卖旧衣,反過来又隔三差五派人叫他到蔡家去。海阔天空地先胡扯半天,扭身从后边柜里取出一件东西给他看。件件都是十分成色的古玩精品。不是康熙五彩的大碟子,就是一把沈石田细笔的扇子。二少爷把东西往桌上一撂那神气,好像又回到十多年前。黄老板说:“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二少爷的箱底简直没有边啦!东西卖了快二十年,还是拿出一件是一件!”蔡二少爷笑笑,只淡淡说一句:“我总不能把祖宗留下来的全卖了,那不成败家子了吗?”可一谈价就难了,每件东西的要价比黄老板心里估计的卖价还高,这在古玩里叫做:脖梗价。就是逼着别人上吊。   像蔡家这种人家卖东西,有两种卖法:一是卖穷,一是卖富。所谓卖穷,就是人家急等着用钱,着急出手,碰上这种人,就像撞上大运;所谓卖富,就是人家不缺钱花,能卖大价钱才卖。遇到这种人,死活没办法。蔡二少爷一直是卖穷,嘛时候改卖富了?
  一天,北京琉璃厂大雅轩的毛老板来到敬古斋。这一京一津两家古玩店,平日常有往来,彼此换货,互找买主,熟得很。
  毛老板进门就瞧见古玩架上有件东西很眼熟,走近一看,一个精致的紫檀架上,放着一叠八片羊脂玉板刻的《金刚经》,馆阁体的蝇头小字,讲究之极,还描了真金。他扭脸对黄老板说:“这东西您打哪来的?”脸上的表情满是疑惑。
  黄老板说:“半个月前新进的,怎么?”
  毛老板追问一句:“谁卖您的?”
  黄老板眼珠一转。心想你们京城人真不懂规矩,古玩行里,对人家的买主或卖主都不能乱打听。他笑了笑,没搭茬。
  毛老板觉出自己问话不当。改口说:“是不是你们天津的蔡二少爷匀给您的?这东西是打我手里买的。”
  黄老板怔住。禁不住说:“他是卖主呀!怎么还买东西?”
  毛老板接过话:“我一直以为他是买主,怎么还卖,要不我刚才问你。”
  两人大眼对小眼,都发傻。
  毛老板忽指着柜上的一个大明成化的青花瓶子说:“那瓶子也是我卖给他的!他多少钱给您的?我可是跟白扔一样让给他的。”
  毛老板还蒙在鼓里,黄老板心里头已经真相大白。他不能叫毛老板全弄明白。待毛老板走后,他马上对伙计们说:“记住,蔡二少爷不能再打交道了。这厮卖东西卖出能耐来了,已经成精了!”
  四、泥人张
  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泥人张大名叫张明山。咸丰年间常去的地方有两处。一是东北城角的戏院大观楼,一是北关口的饭馆天庆馆。坐在那儿,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了捏各样的人。去大观楼要看戏台上的各种角色,去天庆馆要看人世间的各种角色。这后一种的样儿更多。
  那天下雨,他一个人坐在天庆馆里饮酒,一边留神四下里吃客们的模样。这当儿,打外边进来三个人。中间一位穿得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式挺牛,横冲直撞往里走。站在迎门桌子上的“撂高的”一瞅,赶紧吆喝着:“益照临的张五爷可是稀客、贵客,张五爷这儿总共三位—里边请!”
  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张五爷。当下,城里城外气最冲的要算这位靠着贩盐赚下金山的张锦文。他当年由于为盛京将军海仁卖过命,被海大人收为义子,排行老五。所以又有“海张五”一称。但人家当面叫他张五爷,背后叫他海张五。天津卫是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
  可是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有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但是不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有个细嗓门的说:“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这些话天庆馆里的人全都听见了。人们等着瞧艺高胆大的泥人张怎么“回报”海张五。一个泥团儿砍过去?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像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扔,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张真捏绝了!就像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
  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產,足有一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边使墨笔写着:
  贱卖海张五
  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块乐。
  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泥人是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天。
  (摘自作家出版社《俗世奇人》一书)
其他文献
“同学们,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学校将选拔一位同学参加市里举行的“青春风采”演讲大赛,看谁能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动人的光彩!”呵呵,我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差点笑出声来
对钛合金进行压印连接,将得到的压印接头分成3部分,一部分不予处理,一部分进行整体淬火处理,一部分进行整体退火处理,再将热处理前后的接头进行静态力学实验,并运用扫描电子
大国工匠:李万君  人物事迹  为了在外国对我国实行高铁技术封锁这一困境面前实现“技术突围”,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级技师李万君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试制数据,积极参与填补国内空白的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2016年,李万君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中国的高铁从无到有,再到冲
各省辖市、重点扩权县(市),县、市、区教育局(教育文体局、教育体育局)、教育学会、教研室、教科所(室)、教师进修学校,各中学:为进一步推动文学社团活动蓬勃发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加
唐朝诗人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被称为“孤篇蓋全唐”,闻一多先生称赞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但少有人知的是,张若虚扩写的是隋炀帝的同题诗——《春江花月夜》。  隋炀帝杨广的《春江花月夜》共有两首,风格迥异,境界也有高下之分,真正能够称得上传世名作的是下面这一首。  春江花月夜  (隋)杨广  暮江平不动,  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  潮水带星来。  五言诗,短短20个字,洗净六朝
“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这就是自古以来被人们所推崇的宽容。当你被误解时,宽容地为之一笑,对方也许会成为你的朋友;当朋友之间有分歧时,用宽容的心去连接友爱的桥梁
青春的孤独起源于爱,因为爱是无法对抗的。我记得每次考试考砸了后,都很想对爸妈说:“别爱我了,我这么糟糕。”那种等待宣判的时刻是最折磨人的,你不但要揣测大人的情绪,还要做好挨
我国国产影片保存下来的不到两万部,其中至少半数影片需要修复电影导演王家卫心中有个遗憾。  1999年,香港一家存放电影胶片的仓库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计划关门结业。王家卫从那里取回了自己的代表作《东邪西毒》的胶片,却发现胶片受潮,损坏严重。王家卫找来国外的电影修复公司,花了4年时间进行修复。修复后的《东邪西毒终极版》于2009年上映,但由于修复不够及时,极少数片段仍然出现花片的情况。  早期电影不断遗
缤纷的生活,多彩的世界,能从笔下呈现出来,自是别有一番精彩。以下这组文章视角各不相同,有从劳动中体验生活的辛苦、丰收的充实,感受劳作之美的;有从科技制作比赛中锻炼胆略、心性、毅力的;有在游玩中发现大自然的神奇可爱的;有从别人对待生活、学习的态度与习惯中学习、反省,对照自己的不足的;更有从倒数第一的苦涩中汲取力量,奋发图强的,每篇文章都很精彩。  秋天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把丰收的景象徐徐地展现在人们
第三十六章 1994年春天的那个早晨,随着光线逐渐漂白天空中的黑暗,莱拉越来越担心拉希德随时都有可能把她从床上拉起来,质问她是不是真的把他当做一头蠢驴,真的以为他什么都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