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敦煌》中女性人物的“寂寞之美”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mAir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井上靖的文学作品中,女性角色几乎都有一种美丽而孤独的气质。其代表作之一的《敦煌》中回鹘王女清冷美丽的形象和悲惨的命运,更是一种“寂寞之美”的极致体现。本文试以《敦煌》中的回鹘王女为对象,从“寂寞之美”的两种表现,形成原因及其与“物哀”的关系三个方面,浅谈《敦煌》中女性人物的“寂寞之美”。
  关键词: 小说《敦煌》 回鹘王女 “寂寞之美”
  
  一、问题的提出
  在日本名作家井上靖的文学作品中,不论是《斗牛》这样的现代小说,还是《敦煌》这样的历史小说,一种孤独、寒冷的感情总是贯穿其中。当中的女性角色几乎都具备一种孤独的气质,执着于爱情,却也无法逃脱悲惨的命运。如《楼兰》中的楼兰王后,《敦煌》中的回鹘王女等的无常命运,通常让读者感动之余,总能在读者眼前映照出一种“寂寞之美”。本文就以小说《敦煌》中的回鹘王女为对象,从“寂寞之美”的两种表现、形成原因及其与“物哀”的关系三个方面,浅谈《敦煌》中女性人物的“寂寞之美”。
  二、关于“寂寞之美”
  《敦煌》成书于1959年,通过主人公赵行德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描绘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虚构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许是边境民族的旺盛的生命和边境近乎残酷的环境,更能凸显一种浮雕般的悲剧寂寞之美,在井上靖的作品中常常会牵扯到一个异族的女子。《敦煌》中那个甘州自杀的回鹘小娘子,来得是那样毫无预兆,又迅速地消失,却深深地改变了主人公一生的命运。在即将陷落的孤城中,赵行德旁若无人地抄写着《般若心经》,夜风静静地刮着。在把这最后一卷经文放入莫高窟的刹那,他和她的爱情再也不会被玷污或遗忘,却只是深深的寂寞。
  1.“寂寞之美”的两种表现
  在《敦煌》中,回鹘王女可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女性角色,那种美丽而坚毅的形象正是井上靖最喜欢的女性形象,对她的描写中正是倾注了一种美中带寂寞的感情。
  (1)瞬间的“寂寞之美”
  在《敦煌》中,有一幕是成为李元昊妾室的回鹘王女在得知赵行德回来的消息之后,纵身从城墙上跳下自尽了。而在赵行德的眼中看到的仅仅是一个黑点的消失,竟是“这件事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广场上平静如水,之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的结局。但是这诗一般的瞬间定格,却表达了一种强大的意志,强调了作品的主题,明白清楚地体现出回鹘王女身上的全部人格和寂寞之美。回鹘王女从一而终的坚毅和视死如归的决心,虽是瞬间的“寂寞黑点”,却震撼人心。
  (2)永恒的“寂寞之美”
  是为爱还是为耻,一直到死都无法让人看透内心的回鹘王女很快从小说中隐退了。书中写赵行德最后一次想起回鹘公主:“回鹘王族的姑娘如同一个黑点从甘州城上坠落的情景鲜明清晰地浮现在眼前,那姑娘的脸色比生前更白皙,头发略带茶色而发亮,身體显得消瘦。岁月的流逝在行德的心中使回鹘姑娘产生如此的变化。”那时李元昊的部队兵临城下,赵行德除了要将几万卷经书藏入山洞,了无牵挂。此时此刻,他想起回鹘姑娘,不是一成不变的呆板形象,竟是消瘦了的容颜,说明那姑娘在他心中,一直栩栩如生,不曾有片刻忘怀。赵行德的深情,与柳永晓风残月、执手相看泪眼的深情,是截然不同的,倒是有点苏轼那种“纵使相逢应不识”的意味。赵行德的深情之中,多了几分男人应有的刚毅,让人看了,感伤而不至消沉。“一切皆因缘”,最后赵行德用佛教的语言来了结了自已与回鹘王女的关系,这种不直接表达而使用他人语言的表现正是将一种寂寞的情绪注入读者的心头。回鹘王女的形象一直到小说的结尾都没有褪色,其中包含的一种永恒“寂寞之美”贯穿了主人公今后的人生。
  2.“寂寞之美”女性形象产生的原因
  要充分理解井上靖的作品的深意,必须了解其作品中女性人物寂寞形象的形成原因。少年时代与父母双亲分离的生活经历首先让井上靖体会到了人生的孤独。另外,在他生命中十分重要的一位女性——姨妈美琪在井上靖读二年级时,从沼津的女子学校毕业回到了家乡,并应聘在他们的小学里当代课老师。美琪疼爱井上靖,井上靖也喜欢年轻漂亮的姨妈。在井上靖的心目中,美琪不知不觉地代替了远在他乡的母亲的形象,对母亲的思念转化成了对姨妈的喜爱。但美琪出嫁后不久就患病去世了,她的去世给了少年的井上靖巨大的打击。并且,青春早逝的姨妈的美好形象在井上靖的心中成长、升华,最后发展成为一种永恒的女性偶像。寄托在年轻姨妈身上的对母亲的思念在他日后的作品中继续生存下去,表现为对理想女性偶像的憧憬。她的作品中孤独而美丽的女性人物的原形就是为了缅怀英年早逝的姨妈美琪,比如《射程》中的三石多津子,《冰壁》中的美那子,《风林火山》中的由布姬,都可看作是这位年青美貌的姨妈的化身。
  3.“寂寞之美”与“物哀”的关系
  “物哀”(もののあわれ)是触及人生的微妙和无常时的一种深切感触,是日本古已有之的美学思潮,不仅深深浸透于日本文学,而且支配着日本人精神生活的诸多层面。“哀”有着感叹的意味,但因为日语是暧昧的语言,“物哀”包含的含蓄内容更有“同情、哀伤、悲叹、赞颂、爱怜、怜惜等诸多因素,需放入具体语境中细加揣摩品味。而《敦煌》中女性人物的“寂寞之美”继承了井上靖日本式的审美意识。在阅读《敦煌》时,可以感受到一种细腻的感情和诗一般的哀伤。小说中“行德……女人此时的悲伤仿佛如自已体内的脉搏般搏动”之类的细腻描写就是物哀的典型例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把物哀看作“寂寞之美”的根源所在。
  三、结语
  从某种意义上讲,《敦煌》是“硬质”的篇章,时有硬语盘空,遒劲如铁画银钩,营构出充满原始的激情与冷酷的世界,而回鹘王族姑娘的悲惨命运在荒漠的人心留下一抹骇然的妖艳。井上靖通过与历史的对话回顾人类在漫长的时间里的活动,从变形乃至无形的空间风貌里发现古今相通的情愫,使有限的人活在无限的岁月里,并且从中体味着丧失的悲哀——寂寞之美的的凄凉,所以,他的作品笔调凄婉、哀伤,往往流露出孤独、悒郁的情调。这种哀愁是对人生意识的不可思议的沉淀,贯穿在他历史小说寂寥悲苍的氛围里。
  
  参考文献:
  [1]王红国.井上靖中国题材历史小说中的中国情结[D].东北师范大学,2006.
  [2]黄华.试论井上靖中国历史题材小说的美学特征[J].江西社会科学,2003,(11).
  [3]袁盛财.井上靖与中国史传文学[J].新余高专学报,2002,(1).
  [4]武德庆.以悲为美的审美情趣——日本文学理念“物哀”试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4,(5).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学校教育中,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初中信息技术既是一门新型独立的技能型课程,又是以传授信息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与精神为目标的科技文化教学课程,它是推动素质化教学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项课程的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具备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基本能力,有效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并为学生的终身技能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为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案例背景与主题  新课程的课堂,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思想品德教师应以渗透人文精神的案例情境为载体,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供思考、活动和体验的空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进而达到内化知识、培养能力、铸炼人格的目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激活。通过几年来对这几个课题的研究与探索,并采用小组合作探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已成为全社会人们的共识。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怎样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作者根据多年课堂实践经验,以教材中的篇目为例,总结论述了如何抓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三种契机:发散处、求异处、空白处。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造性思维 教学契机  创造是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车轮;创造是托起人类理想飞翔的翅膀。随着素质教育的全
摘 要: 情境教学是英语课堂中常用的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激活认知感悟思维,深化理解体验。情境化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在创设和谐学习环境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相互表达交际。情境化合作探究能让学生在外部环境氛围的引导推动下,更主动地学习和应用英语,更好地发挥英语的交际性功能。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创设情境 合作探究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运用任务型教学原则,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
摘 要: 本文通过具体实例,对中考数学压轴题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中考数学试卷 压轴题 教学设计    在初三数学复习阶段,感觉最难处理的是中考压轴题.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考试卷的压轴题往往都是代数与几何的综合题,承担着区分试卷难度,尤其是为重点高中甄别选拔优秀学生的职能,历来都是老师和学生关注的焦点.中考压轴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增强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角色意识,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笔者所在学校在这种情况下,积极推行课堂的多元教学,力求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素养。下面笔者就高一必修二上的几篇课文,谈谈课堂教学多元化作用的体会,权作抛砖引玉,以期方家指正。  在教授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文时,每个语文老师都知道,把握文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改革,课堂教学尤为重要,而良好的课堂气氛更是重中之重,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课堂气氛 教师学生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数学课堂气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创造良
一、主题与背景  (一)教材分析  朱自清的《背影》历来是父爱名篇,其语言质朴,饱含真情。在祸不单行的日子里,父亲用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让远行的游子几番落泪。正是这样一个在特殊环境下活动的背影,成了本文的聚光点,父子之情跃然纸上。语言看似平淡无奇,却蕴含了作者对父亲深挚的爱。  (二)学情分析  我接触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认为父母对他们的付出是应该的,意识到亲情可贵的学生委实不多。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各不同。2012年毕业班复习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近几年,思想品德中考命题有新的变化,试题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但将重点与难点有机结合,把多个考点置于同一考题中,加大了试题的灵活性和迷惑性。面对这种情形应怎么办?我认为,这样做也许更有效。  一、备课的有效研究  1.细细揣摩《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是根据课本制定的,它对中考的考试内容、目标、难度、题型等都有详细说
摘 要: 当代网络技术构筑了信息交流的新型时空,引发了人类心理及行为方式发生变化,进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景观。网络对中职教育有积极与消极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本文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如何对中职生进行德育教育,提升德育成效。  关键词: 网络环境 中职德育教育 影响 工作对策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传统信息交流的时空观发生重大改变。网络虚拟的时空与现实世界相互交织,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