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是党在百年奋斗中探索形成的r——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一点体会

来源 :中华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tian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系统总结了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在十个方面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其中之一是“坚持中国道路”,并指出: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回顾党百年执着追求与奋斗的历史,回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梳理一下党和人民探索形成中国道路的历史轨迹,对于更好地学习、理解六中全会的论述,是很有必要的.
其他文献
全域旅游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也是一条新的发展方式和路径.针对当前全域旅游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和区域实践需要升级的现状,在解读全域旅游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从理论、方法和应用层面构建全域旅游的研究框架,提出主要科学问题,结合新发展阶段的特点和现实需求,阐述全域旅游的升级思路及其高质量发展路径.强调要加强全域旅游科学研究,不断深化全域旅游的理论认知,构建由基础条件、供给要素、运营管理、支持保障、发展动力构成的“五位一体”的全域旅游发展体系.通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高层次统筹、高标准服务、高水
行政体制改革是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构建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新体制、新格局,将旅游业纳入国家战略,促进了文化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在对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沿革和地方改革实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文化和旅游融合体制机制创新的行政逻辑,指出融合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机构合并推动产业层面上的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本轮机构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但新的文化和旅游机构成立之后并不自动产生生产力,需要在新的组织变迁的基础上,调整组织行为,优化权力资源配置,
学位
学位
对景观视廊进行有效的保护与管控有助于历史城市的整体保护与特色风貌塑造.以福州名城为例,从通视性角度对历史城区重要山体间景观视廊的总体变化情况、保存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999年历史城区6条视线走廊完全通视,2008年3条视廊被高层建筑彻底遮挡,其后景观视廊的通视情况延续至今.统计严重影响历史城区景观视廊通视性的建筑数量,可知保障自然山体由山顶至山脚1/3与2/3可视山景条件下超过高度控制的建筑数量均低于名城保护规划控制下的建筑数量,说明名城保护规划对视廊范围建筑高度严加控制.针对景观视廊保护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界尚缺乏关于旅游活动对世界文化遗产地社区可持续发展影响的研究.在对我国9处世界遗产地社区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旅游活动对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社区可持续发展影响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旅游活动不仅没有给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社区可持续发展带来显著的促进作用,反而产生了不利影响.亟需解决的问题有:(1)旅游活动给工艺品地域特色、本地文化认同感等带来的不利社会文化影响.(2)旅游活动给自然植被、空气质量、水体质量等造成的不利生态环境影响.(3)旅游活动未给五台山、平遥古城、武当山社区居民就业带来预
伟大梦想激荡豪情,新年钟声催人奋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乘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强劲东风,我们满怀信心、以更加昂扬的姿态阔步迈进2022年.
期刊
学位
民居建筑学的研究对象是特定时空范围内的人民居住现象及其演变规律.新时代民居建筑学在多学科融合与交叉的背景下,呈现出以居住性建成环境为核心,以古今城乡聚落的建成环境为主导,以人民居住性为本质的一种学科发展进路.新时代民居建筑学发展,不仅要注重对人居环境学科“居住性”核心要义的关注,也应积极尝试融入国际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自学科与多学科融合发展浪潮,通过学科建构与理论阐释以丰富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的内涵与外延,完善研究方法与学科理论体系.从民居建筑学“民”中的“民族性”“民间性”“人民性”以及“居”的“居住性”四
作为千年国脉的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物质基础和精神纽带,与长城一样是中国国家形象的代表之一.通过分析大运河的作用,厘清大运河文化的概念,通过梳理大运河历史文脉,采用归纳分析、调查比较等方法,阐述大运河所代表的国家形象、大运河的千年底蕴、时代价值和当代形象,从而提炼出大运河国家形象的五大文化基因:国家集中治理的程序基因、区域经济联通的链条基因、天人合一的生态睿智基因、多元文化融合的空间基因、走向国际社会的开放基因,为利用大运河历史文脉,建构传播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