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中美术教师心理问题及其策略初探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e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的不良心理是影响教育教学的重要因素,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基础教育中美术教师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作为教师的一般性心理问题的基础上,对其作为美术学科教师可能隐含的特有的心理问题作了归纳与总结。主要从外部环境、个体隐形心理和职业态度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从造成美术教师不良心理问题的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心理问题;解决策略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队伍的素质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教师素质包含有专业素养、文化素养、教育素养以及心理素养等多方面内容,其中心理素养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素质,是“育人”的必备前提。学校美术在对学生进行“智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强调对学生的“美育”与“德育”功能。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心理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关系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对学校美术教师的心理特征进行归纳,并对不良心理问题作出分析与判断,探讨与之对应的策略是当前美术教学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1基于外部环境的心理问题
  1.1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不良心理问题。新课改对教师的能力与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的变化上。传统教学中的师生间往往是一种单向的授受关系,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新型课堂强调教师的引导、合作与参与,这种以民主、平等为特征的师生关系很难让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所接受。传统美术教学多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新型课堂中则更强调对学生审美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对教学过程与情感教学的重视给了教师更高的标准,要求教师掌握更多知识,学会以宏观概念把握教学。在教学手段方面,新媒体、新设备以及网络教学的发展尤其让一些老教师感到措手不及,跟不上时代潮流。这些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很容易让适应了传统教学的教师产生或矛盾、或抵触、或无助、或焦虑的不良心理问题。
  1.2多重社会角色带来的不良心理情绪。教师作为一种职业,被赋予了“蜡烛”、“春蚕”、“人梯”的光荣称号。这种褒奖给教师带来光荣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述认知观往往忽略了教师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普通角色,这种普通角色与社会“圣化”的高期望之间势必产生巨大反差,容易造成教师的自卑心理。另外,来自家庭与日常生活的各类琐事都对教师心理会产生影响。这一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情绪如若不能及时化解,很容易被带入课堂中,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1.3美术教师的社会地位。美术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是对学生实施“美育”与“德育”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使美术学科在学校中一直处于不重视的地位,被视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这种观念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这一现象自然会让美术教师产生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长此以往,很容易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出现散漫、懈怠的状态。这类似于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教师最初或许是一种积极求进的态度,但由于学校的不重视,给美术教师贴上了一个“作用不大”的标签,就会使其产生既然不好,是破的东西,就让它再破一些也无妨的消极心理。这不但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
  2教师个体隐形心理
  2.1偏好心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戈登?奥尔波特认为,偏见是人类独有的特性。在学校,教师对那些天资聪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更为喜爱、重视,而天资不好,或者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受到歧视。这种偏向心理有时是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中产生的,很难进行自我控制,并且具有顽固性倾向。教师一旦形成某种心理偏向,便很难逆转。这种无意识的心理偏向不但制约着教师的决策力与判断力,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易于产生不求上进、情绪低落的不良心理。
  2.2个人主义心理。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思想观念与创作过程中追求自由思想、个性特色与创作风格。基于这一学科特征,许多美术家甚至美术教师在长期的学习、创作中,或多或少的养成了“个人主义”心理。这一心理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常常是极端强调个性教育,忽视集体意识教育,或是一味从自己的判断、好恶出发褒扬自己认可的作品,而否定与之喜好不符的作品。在这种“个人主义”心理的影响下,学校美术教学很难达成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智与观念的目标,不利于学生自身素养与能力的拓展。
  2.3不信任心理。在社会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自尊、自信、自强、自律的品质已经成为人才评价的新标准。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越来越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却贯穿于教育本身。但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总抱有一种“不信任”心理。如担心课程内容被学生难以理解而进行拖沓沉长的讲解,这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自由探究、体验与发现的机会,难以让学生对美术这门体验性强,具有过程性的学科保持积极持久的兴趣。担心学生的课余策划做不好而“亲自上阵”。对学生主持的一些活动都“事必躬亲”,不敢放手,生怕出错。实践证明,这种“不信任”心理完全是多此一举,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观念,充分相信学生,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其各项能力得以充分提升。
  3角色意识与职业态度
  3.1职业态度与职业情感。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的个人作用往往比其他学科显得更为重要。尹少淳在《理想与现实中徜徉》一书中写到:“如果说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法制’特征比较明显的话,美术教学则是‘人治’的因素更为突出。”具体来看,美术教师对教学的态度、情感以及意志等会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心理学中,教学态度与风格是说明教师行为的一贯性概念,指教师在教学中所持有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美术教师的职业态度具体可以体现在工作意志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上。对于广大美术教师而言,或许并非人人热爱美术教育事业,但作为一种职业态度,基本的责任心是应该必须具备的东西。有责任感才有可能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长期教学过程中才可能有所思、有所悟、进而又所得。认真负责的教师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能够促进学生养成刻苦学习、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对美术教师情感的要求是基于职业态度之上的更高要求,美术教师的情感体现在教学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设计等多个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以及美术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势必对学生给予影响,在欣赏教学中对优秀作品的真情感受当以激昂、婉转、生动的语言或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表现时,学生的心灵会被这种强烈的感情所同化。
  3.2重美术本体轻教育功能。美术教育从字面上可以分解为“美术”与“教育”两个领域。美术作为一门学科体系既具有完整的知识技能系统,又有着教育功能,这种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品德与人格的养成上。在个体的不同发展阶段,美术教育的倾向有所不同,在基础美术教学中主要关注的是美术教育的教育功能,而非美术本体。对这一问题,中外一些思想家也早有相同的见解,如中国唐代绘画理论家张彦远指出:“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其把教化与人伦放在首位,强调了绘画的道德教育意义。西方哲学家柏拉图也认为道德教育是美术教育最早、最重要的目的。然而,由于美术教师多来自专业院校并接受专业的美术教育,在意识形态上有较强的艺术家心理,这种心理使其注重对美术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教育意识与教育知识相对淡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则会一味强调专业知识或技能的教授,而忽视了美术教育对学生情感体验、想象创造、道德养成等方面的教育,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与长远发展。
  基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美术教师不良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社会因素,如社会地位低、生活压力大、再加上新课改的影响使一些教师产生了焦虑、自卑等不良心理;个人因素,如个体性格、个人观念、艺术家心理等等。因此,对美术教师进行心理调控,强化其人格力量,可以从社会与个体这两个方面着手。
  4加强社会对美术教师的认同与关怀
  在美国,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已列入中小学教育的核心课程,为什么在美国艺术课程被如此重视?如能读一下《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就不难找到答案。标准指出,未来社会的竞争不能单纯地只考虑经济和技术方面,更要意识到精神和智慧的竞争,而艺术则具备培养学生精神与创作的关键作用。可见,美术教育在未来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美术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有所改善,但仍远远不够。这需要从社会及学校各层面加强对学校美术教育的认识,建构全社会对艺术教师的正确观念,合理客观地评价美术教师在“教书”尤其是“育人”方面做出的贡献。尽可能提高教师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增强美术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使更多具备深厚专业素养又有教育热情的有识之士投身于美术教育事业,进而不断提高美术教师的业务与心理健康水平。
  作为教育管理者的学校,应努力营建有利于教师成长的良好氛围,注重教师队伍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如邀请有关专家适当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同时也可结合开展个别心理咨询或辅导,帮助教师排解心理困扰,化解不良心理倾向。
  5自我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
  5.1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自我观念是指一个人感受自我存在的经验。已有研究发现自我观念影响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及心理健康。因此,有必要在教师个人认识中建立对自己性格、能力、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正确认识,进而把这种认识贯穿于职业发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敢于面对自身不足与缺憾并努力做出改进。在具体教学中,要以合理的目标来要求自己,树立美术教师的职业自信心,不断提高心理成熟度。在日程生活及工作中,难免会碰到因各种压力而产生不良情绪,虽然教师都有控制不良心理、情绪的共识,但往往很难从中脱离。这种情况下与其强行压制倒不如顺势利导、引入教学。曾听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美术教师因爱犬的死去而情绪低落,在课堂上她没有压制自己难过的情绪,也没有失声痛哭倾诉自己的悲痛,而是饱含深情地讲述了自己和爱犬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情谊,然后与学生交流并让学生用画笔描绘自己生活中的动物。教师在这样一节课美术上不仅倾诉了心声,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关爱动物的的意识,真可谓是一堂生动而成功的美术课。
  5.2养成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人们常说“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对于学习如此,对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亦如此。根据个体的不同,每个人所持有的兴趣爱好也会各不相同,如有人喜欢运动,有人则可能喜欢唱歌、户外、养花等等。这些其实都是保持健康心理的良方,也能对已经产生的不良心理情绪起到发泄的作用。如在压力过大或心情不好的时候,以运动的方式合理发泄,不但能摆脱内心的不快,而且还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增强体质,何乐而不为呢?再如,通过舒缓、优雅的音乐来放松紧张的心理同样也是很好的心理保健方法。
  5.3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知识、技能易于老化,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才能紧跟社会进步,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勇立潮头的自信心理。在新课改的推进过程中,各种新观念与新设施的使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若教师能有“问道在先”的优势,那么面对新课改只会是一种契机而非挑战。再如,美术教师重美术轻教育的心理与其缺少教育理论知识与观念的实际密切相关。只有通过在掌握丰富教育理论与观念的基础上,才可能在美术本体与教育功能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由此可见,美术教师最需要在专业技能之外优先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方法,并结合自身个性和聪明才智积极投身于教学工作,在教学成果中获得满足,只有把工作当作事业而不是负担的教师,才能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理想与现实中徜徉[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美]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李勇.心理效应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下),2012(5):122-123
  [4]年志远. 教师不良教学情绪的危害及化解[J].长春大学学报,2000(3):68-69
  [5]夏立坤. 论教师的心理素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5):88-89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成功,关键是要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大工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我们既要立足教材,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注重培养  1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童话教学方式  童话,作为最富有幻想性、趣味性的儿童文学体裁,凭借
期刊
打造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高,是我们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师生进行交流的园地。课堂组织教学是一门艺术,建构一种和谐的、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课堂秩序,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那该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呢?一要培养学生良好课堂习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二要运
期刊
【摘要】我们一般认为,数学的能力,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是独立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新成果的能力;一种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探索;能力;培养  中学阶段,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数学能力呢?无疑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为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毕竟是将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以及进行数学创新的基础,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的传统教学,特别重视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采取
期刊
教学情境是指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可以促进和激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学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适宜的教学情境总是有着丰富和生动的内容,不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那么,在新课程下,教师该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
期刊
古人说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虽然学习是艰苦的的脑力劳动,但是,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苦事”也就变成了“乐事”了。让学生“学海无涯乐作舟”,暗示学生常常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感到枯燥乏味。如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不仅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而且使教师讲解的内容形象化,也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倍感枯燥的语文课堂中主动地去看、去听、去思考、
期刊
数学学习中,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和自身能力的提高。学会运用几种常见的创设情景的方法,创设合适而生动的数学情景,让学生不自觉就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思考,踊跃提出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必须遵循启发诱导,直观性,及时反馈,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为此可通过概念的发展过程,设疑置错,试验——猜
期刊
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生命体,也是有血有肉充满感情的人,他们渴望受到尊重,特别是来自老师的尊重,因而我们在教学中,当学生思维与表达有差异,应允许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间,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失误的机会,让学生处于敢想,敢说,敢问,敢动的状态中,让每一位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1让学生认真的“看”,培养自学能力。  所谓让学
期刊
新课程理念倡导,让课程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要切实贯彻这一新理念的落脚点就在于转变儿童的学习方式,将原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探索式的、体验式的学习方式。那么,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些理念,优化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1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  旧的教学模式容易产生以下后果:一是虽然已经教过了,但是学生对知识点还不十分理解;二
期刊
1教材分析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初中数学人教版第六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内容,它是在学习数轴和有序数对之后的一次概念性教学,也是初中生与坐标系第一次亲密接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架起了数与形的桥梁,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具体体现。这节课要让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与坐标对应关系。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根据点的坐标描出点的位置,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及其图象
期刊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课堂教学中,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汇报是现场直播的,而这些问题恰恰是生动而真实的,也是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教学中,教师如何睿智地将“问题”转变为教学资源,进而转化为精彩生成呢?  1尊重学生:给生成腾出空间  教师和蔼亲切的态度,能给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教学中我们往往过分地强调了预设的课堂程序,忽略了对学生积极情感的尊重,就像我听过的一节音乐欣赏课《野蜂飞舞》,学生们听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