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MMB应该是由消费者所主导的一个行业。抛开市场化因素,单纯地来看移动电视技术,正是有这么多来自于消费层面的需求,才造就了CMMB在2008年炙手可热的地位,然而,这一切却在2009年被改变……
争议中上路
“CMMB标准手机电视的真正商业运营在饱含争议中终于上路。”这是《IT时代周刊》最近关于CMMB的一篇报道的第一句话,这句开场白准确无误地道出了CMMB目前的窘境。这项在奥运期间曾经作为中国IT骄傲的应用,声音却逐渐被淹没,是在蓄势待发,还是受到其他技术冲击一蹶不振?
CMMB是英文China MobileMultimedia Broadcastina(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的简称。它是国内自主研发的第一套面向手机、PDA、MP3、MP4、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多种移动终端的系统,利用S波段卫星信号实现“天地”一体覆盖、全国漫游,支持25套电视节目和30套广播节目,2006年10月24日,国家广电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正式宣布CMMB成为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俗称移动电视)行业标准。
应该说,从这一标准公布起,就有众多终端厂商宣布了对CMMB的支持,其热度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达到顶峰。由于奥运节目可在37个城市中免费播放,一时间涉足其中的厂商众多,其中不乏山寨厂商。不过随着广电对CMMB的规范与对信号的加密,使其逐渐被厂商所冷落。
即使CMMB在2009年正式运营,其受关注程度仍远未达到2008年的盛况。首先是之前生产的CMMB非加密终端并不兼容目前的加密信号,而且对于目前最为普及的掌持终端——手机,CMMB的支持模式也非常单一,目前仅有TD-SCDMA CMMB的这一单一载体模式得到了认可。无论是TD-SCDMA的生产厂商还是使用TD-SCDMA的用户,目前均非常少,也就造成了目前CMMB终端匮乏的局面。如果目前数量庞大的GSM和CDMA阵营无法获得入网证,这一局面在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
其次,按照最初的计划,CMMB的地面覆盖是要靠2008年底上天的卫星系统加上地面的增补站来解决的,利用卫星来覆盖,可以比较好的解决移动终端的信号问题。由于卫星发射失败,上天计划被迫推迟,CMMB如果要靠在地面建设基站来做到全面覆盖,是极其困难的。想想我们的移动和联通十几年来的工作量,就可以初步推算广电要建地面基站需要多大的投入和多长的时间,也因为此,在大城市试点容易,要真的做到全国覆盖就很难了。更别说原本随时随身的观看电视是CMMB的最大亮点,而要做到这一点,即必须在诸如交通工具和室内都能做到信号流畅,这个甚至比目前移动的覆盖质量还要高,对广电而言,是相当艰巨的任务。
此外,目前消费者对于CMMB的内容和收费问题上与运营商仍有一定分岐。在免费模式下,如果内容单薄一点,用户还可以忍受,但是一旦进入收费模式,内容的匮乏就会成为致命短板。以上海最新的资费标准为例,只有7套节目和2套广播节目,以此来看,20元/月的价格并不低。对比一下数字电视的收费标准,就会感觉得到这样的费用对用户而言吸引力并不高。如何吸引更多的视频节目加入CMMB阵营中来,充实内容,实现互动,是CMMB必须要考虑的。
CMMB面临的最大压力一无疑来源于已经上马的3G,在3G强大的数据流量下,完全可以支持丰富多彩的网络视频点播与增值业务,相对3G轰轰烈烈的宣传攻势,CMMB无疑处于下风。
敢问路在何方
看上去,似乎CMMB前途充满荆棘,然而广电依然在最近信心满满的吹响了CMMB的冲锋号。按照广电总局的披露,CMMB的发展规划丝毫不弱于3G,看看下面的一组数据:CMMB已经建成了全国157个城市的试用网络。CMMB覆盖分为10座特大城市、26个省会城市、301个地级市和若干百强县。而CMMB的三年规划的时间表是,到今年12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实现CMM B信号基本覆盖:2010年12月,实现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良好覆盖,全国百强县实现基本覆盖:在2011年12月,全国337座地级市和百强县实现优质覆盖,覆盖全国5亿以上的人口。与此对应的用户规模是一到今年年底,CMMB在中国的用户将由目前的100万发展到1000万,力争2010年用户规模达到5000万。
这些数字何曾熟悉,与工信部批复的3G的发展规划几乎是完全同步的。
那么广电的信心来自于哪里呢?无非是两点:一个是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会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就像TD-SCDMA一样,CMMB是我国完全知识产权的技术,站在技术独立的层面,国家肯定会给予强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其次,广电握有远比移动运营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用户基础,就像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的转换一样,广电肯定确信,从固定电视到移动电视,这些用户依然会紧跟广电的脚步,可以不用手机,怎么会不看电视呢?何况广电总局还拥有电视节目播出权这一杀手锏。
未来,将如何选择
对于优势与劣势同样明显的CMMB,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或许被我们忽略了,那就是用户的支持,它将决定CMMB未来的地位。而用户的支持程度,将由多种因素所主导,或许仅是一点的改变就将决定其未来的地位。
站在十字路口的CMMB,应作何选择?应如何获取用户的支持?在我们看来,当前正处于决定CMMB未来发展的关键阶段,而且以下几点是无法避而不谈的:首先应加快网络的建设至少不能落后于移动运营商的3G网络建设速度,甚至应在重点城市应优先于3G网络,这样才能首先抓住手机用户的心。这将决定CMMB未来在手机主是唱主角(主要增值业务)还是唱配角(像FM广播功能一样沦落为附属功能)。用户的支持对于内容质量的提升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有了用户支持更容易让节目内容源丰富起来。这也会让CMMB快速走出“哺乳期”(靠自身收益便能支撑业务发展)。当然,对于其他终端的扶持也决定了CMMB的未来。3G可以通过上网本实现终端的丰富化,CMMB为什么不可以呢。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会让CMMB的未来更加丰富。而这部分大屏用户对于当前的CMMB来说,也会带来更大的影响力。
对于CMMB,我们抱着谨慎而乐观的态度,它与3G的关系是互补与良性的竞90对于众多消费来说,都期待着在被窝里看电视的那一天早点到来。
争议中上路
“CMMB标准手机电视的真正商业运营在饱含争议中终于上路。”这是《IT时代周刊》最近关于CMMB的一篇报道的第一句话,这句开场白准确无误地道出了CMMB目前的窘境。这项在奥运期间曾经作为中国IT骄傲的应用,声音却逐渐被淹没,是在蓄势待发,还是受到其他技术冲击一蹶不振?
CMMB是英文China MobileMultimedia Broadcastina(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的简称。它是国内自主研发的第一套面向手机、PDA、MP3、MP4、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多种移动终端的系统,利用S波段卫星信号实现“天地”一体覆盖、全国漫游,支持25套电视节目和30套广播节目,2006年10月24日,国家广电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正式宣布CMMB成为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俗称移动电视)行业标准。
应该说,从这一标准公布起,就有众多终端厂商宣布了对CMMB的支持,其热度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达到顶峰。由于奥运节目可在37个城市中免费播放,一时间涉足其中的厂商众多,其中不乏山寨厂商。不过随着广电对CMMB的规范与对信号的加密,使其逐渐被厂商所冷落。
即使CMMB在2009年正式运营,其受关注程度仍远未达到2008年的盛况。首先是之前生产的CMMB非加密终端并不兼容目前的加密信号,而且对于目前最为普及的掌持终端——手机,CMMB的支持模式也非常单一,目前仅有TD-SCDMA CMMB的这一单一载体模式得到了认可。无论是TD-SCDMA的生产厂商还是使用TD-SCDMA的用户,目前均非常少,也就造成了目前CMMB终端匮乏的局面。如果目前数量庞大的GSM和CDMA阵营无法获得入网证,这一局面在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
其次,按照最初的计划,CMMB的地面覆盖是要靠2008年底上天的卫星系统加上地面的增补站来解决的,利用卫星来覆盖,可以比较好的解决移动终端的信号问题。由于卫星发射失败,上天计划被迫推迟,CMMB如果要靠在地面建设基站来做到全面覆盖,是极其困难的。想想我们的移动和联通十几年来的工作量,就可以初步推算广电要建地面基站需要多大的投入和多长的时间,也因为此,在大城市试点容易,要真的做到全国覆盖就很难了。更别说原本随时随身的观看电视是CMMB的最大亮点,而要做到这一点,即必须在诸如交通工具和室内都能做到信号流畅,这个甚至比目前移动的覆盖质量还要高,对广电而言,是相当艰巨的任务。
此外,目前消费者对于CMMB的内容和收费问题上与运营商仍有一定分岐。在免费模式下,如果内容单薄一点,用户还可以忍受,但是一旦进入收费模式,内容的匮乏就会成为致命短板。以上海最新的资费标准为例,只有7套节目和2套广播节目,以此来看,20元/月的价格并不低。对比一下数字电视的收费标准,就会感觉得到这样的费用对用户而言吸引力并不高。如何吸引更多的视频节目加入CMMB阵营中来,充实内容,实现互动,是CMMB必须要考虑的。
CMMB面临的最大压力一无疑来源于已经上马的3G,在3G强大的数据流量下,完全可以支持丰富多彩的网络视频点播与增值业务,相对3G轰轰烈烈的宣传攻势,CMMB无疑处于下风。
敢问路在何方
看上去,似乎CMMB前途充满荆棘,然而广电依然在最近信心满满的吹响了CMMB的冲锋号。按照广电总局的披露,CMMB的发展规划丝毫不弱于3G,看看下面的一组数据:CMMB已经建成了全国157个城市的试用网络。CMMB覆盖分为10座特大城市、26个省会城市、301个地级市和若干百强县。而CMMB的三年规划的时间表是,到今年12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实现CMM B信号基本覆盖:2010年12月,实现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良好覆盖,全国百强县实现基本覆盖:在2011年12月,全国337座地级市和百强县实现优质覆盖,覆盖全国5亿以上的人口。与此对应的用户规模是一到今年年底,CMMB在中国的用户将由目前的100万发展到1000万,力争2010年用户规模达到5000万。
这些数字何曾熟悉,与工信部批复的3G的发展规划几乎是完全同步的。
那么广电的信心来自于哪里呢?无非是两点:一个是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会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就像TD-SCDMA一样,CMMB是我国完全知识产权的技术,站在技术独立的层面,国家肯定会给予强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其次,广电握有远比移动运营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用户基础,就像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的转换一样,广电肯定确信,从固定电视到移动电视,这些用户依然会紧跟广电的脚步,可以不用手机,怎么会不看电视呢?何况广电总局还拥有电视节目播出权这一杀手锏。
未来,将如何选择
对于优势与劣势同样明显的CMMB,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或许被我们忽略了,那就是用户的支持,它将决定CMMB未来的地位。而用户的支持程度,将由多种因素所主导,或许仅是一点的改变就将决定其未来的地位。
站在十字路口的CMMB,应作何选择?应如何获取用户的支持?在我们看来,当前正处于决定CMMB未来发展的关键阶段,而且以下几点是无法避而不谈的:首先应加快网络的建设至少不能落后于移动运营商的3G网络建设速度,甚至应在重点城市应优先于3G网络,这样才能首先抓住手机用户的心。这将决定CMMB未来在手机主是唱主角(主要增值业务)还是唱配角(像FM广播功能一样沦落为附属功能)。用户的支持对于内容质量的提升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有了用户支持更容易让节目内容源丰富起来。这也会让CMMB快速走出“哺乳期”(靠自身收益便能支撑业务发展)。当然,对于其他终端的扶持也决定了CMMB的未来。3G可以通过上网本实现终端的丰富化,CMMB为什么不可以呢。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会让CMMB的未来更加丰富。而这部分大屏用户对于当前的CMMB来说,也会带来更大的影响力。
对于CMMB,我们抱着谨慎而乐观的态度,它与3G的关系是互补与良性的竞90对于众多消费来说,都期待着在被窝里看电视的那一天早点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