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君山,古称洞庭山、湘山、有缘山,它由大小72座山峰组成,面积0.96平方公里,是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个人间仙岛。
农民家庭出身的王震对文化底蕴深厚、山清水秀林茂的君山有着特殊的情结。他1956年担任农垦部部长,领导农垦战线的同志们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创建了一大批军垦农场和地方国营农场,而位于三湘大地、洞庭湖区的国营君山农场和国营钱粮湖农场好似他的两个孩子,得到了他的深情关爱。
从1964年5月初到1988年6月,24年间王震先后16次到君山农场考察指导工作,留下了许多难忘的故事。他的伟大品格、优良作风、高尚风范和领导魅力,在君山人民心中留下了永恒的回忆。
第1次:品君山银针茶
1964年5月的一天,国家农垦部部长王震在湖南省农垦局局长杨第甫等人的陪同下,携夫人王季青首次来到君山,深入君山农场调研指导工作。他品尝了君山银针,视察了君山茶场,参观了岛上主要景点。
在君山农场接待室,服务员给王震一行冲泡君山银针。王震见茶杯底下的茶叶遇到刚烧沸的开水后便一根根竖起来,直往水面上窜,便风趣地说:“这茶叶像我部队里的高射炮一样,竖起杆子朝天打。”说得在场的人都笑了。王震端起茶杯喝了两口,抿了几下嘴唇,眯着眼睛回味了一下,转过身来对杨第甫和夫人王季青说:“这茶不错,不是湖里的麻芜叶(荷叶)、梨树尖所能比拟的,韭菜是韭菜,豆腐是豆腐,味道就是不一样,分得清清白白。”杨第甫与王季青也连连点头示意说好。
视察茶场茶叶生长情况时,王震健步如飞,走在最前面,把陪同人员、工作人员甩在后面。茶场张彤满、侯运鸿、高杨文、伍世雄、汤芳声等一批创建国营君山茶场的老茶工受到了王震的接见。王震与他们一一握手并致问候。老茶工们的心情十分激动,向王震介绍了茶场的有关生产情况。
视察茶场后,王震一行参观了君山主要景点龙王庙、酒香亭、飞来钟。
飞来钟在龙舌山顶,悬于一株古树上,原为崇圣寺内使用之钟。相传南宋农民起义领袖杨幺为抗御岳飞官兵,利用此钟报警,故曰“飞来钟”,杨幺败而钟毁。王震抚摸着飞来钟说:“杨幺是个可歌可泣的人,他领导的农民军与朝廷抗争6年之久,是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例之一,但可惜的是他没有我们共产党大气,共产党抓了工、农、商、学、兵作为自己的基本队伍,可杨幺只抓了农民这一头,最终失败了。不过这口钟还在警示我们:要团结广大的人民群众。”
第二天,王震在君山农场党委书记李学良陪同下,兴致勃勃地绕君山农场转了一个大圈,看了农场的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建设及大堤险工险段的加固情况。
王震一行先到田间地头看农业生产,后到各居民点看职工的住房条件。视察结束后再回到总场场部会议室听取李学良关于农场建设的情况汇报。因王震来得急,李学良未作好准备,只得把已向省、市领导汇报过的材料改了一下后再跟王震汇报。李学良初次见王震显得很拘束,汇报时只能拿着稿子念。
王震听了李学良的汇报后说:农场建场初期,困难很多,万事开头难。这些移民到君山来,见到新的环境不如旧的环境,肯定有想法、有动作,你们要留住人,留住心,必须做到这么三条:一是要让移民安家,也就是要想方设法建好职工住房;二是要保证职工有呷(吃)的,无论干稀,要让职工弄饱肚子;三是要把生产搞上去,把荒地整成熟地,都种上庄稼,保证职工有粮食呷,同时还要养好猪,改善职工生活。
当时,君山农场正在开展干部参加集体劳动、种试验田竞赛活动。王震还重点看了干部种的试验田,并对干部参加集体劳动种试验田的作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第三天,王震一行离开君山。
第2次:寄语知识青年
1965年11月,王震到湖南视察农垦情况,在听取省农垦局局长杨第甫汇报君山农场情况时,很是高兴,当即提出要再到君山农场去看看,省农垦局电告君山农场,君山农场党委副书记、场长李朗秋接到电话后,立即启程到长沙迎接王震一行。
11月14日,王震在杨第甫、李朗秋的陪同下,到达场部后,顾不上休息,马上听取李朗秋的汇报。
王震听完后,就和陪同人员一行下到分场进队入户检查工作。每到一处,看得多、问得多的是农作物的长势,园田化的建设,职工的住房、伙食、生产及收入情况。当他来到三分场知青队食堂,看到锅里的菜时便问:“这菜怎么没几个油花花?”炊事员笑答:“能装饱肚子就不错了。”王震紧锁双眉,十分关切地对身边干部说:“现在做事劳动强度大,青年人是长身体的时候,弄菜要多放点油,你们可以先把菜炒好,最后一瓢油一淋,菜就好吃了。”接着王震又问在场的知青:“你们每月要吃多少米?”一知青答每月80多斤,因为菜中没有油,所以饭就吃得多。“吃这么多米怎么行啊?还是要多吃些油水。”王震边说边走到食堂窗台旁,又对大家说:“食堂要养好猪,大家出工时都带箩筐或箢箕,回来带一担菜喂猪,猪养好了,多吃油,就能节省粮食。人吃肉,身体好,劳动、学习就有精神。”
看到王震如此亲切、平易近人,有位俏皮的女知青便说:“首长,我们不会做饭做菜,怎么办?”王震半开玩笑地说:“当小姑娘不会做饭怎么行,要学会生产、学会养猪、学会做饭。不会做饭,担心将来嫁不出去哟!”幽默的话语,把在场的人都说笑了。
视察结束后,回到住所时,王震又对李朗秋说:“明天召开一个知青座谈会,你也一同参加。”当即李朗秋就要生产办秘书刘南蒲通知各学生(知青)队,每队选10名代表于11月15日到总场机关会议室参加座谈会。
当时君山农场的知青,是1960年从长沙、岳阳县城区下放到农场的,总共214人,其中男生89人,女生125人,分派到各分场,成立学生(知青)队,集中居住、劳动。此次推选参加王震座谈会的代表有40人。
陪同王震参加座谈会的除杨第甫、李朗秋外,还有在场的所有场级领导。会议开始时,大家显得很拘谨,尤其是知青害怕得不敢开口发言。李朗秋多次提示,要知青大胆,有什么说什么,但还是见不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为打破僵局,王震发话说:“同志们,我今天来不需要作报告,也不要早已准备好了的汇报材料,今天的座谈会,你们就来个即兴的、轻松点的,说说你们知青的生活状况。”他说后,又过了一阵子,仍不见有人开口,此刻王震站起身来,双眉锁紧又舒展开来,十分关切地说:“昨天,我去过你们的食堂,瞧你们的菜锅里没有几滴油花花,我对在场的人讲,干农活,劳动强度大,没有油水怎么行啊?我要炊事员把菜炒好后,再淋一瓢油。还叮嘱要食堂养好猪,猪养好了,不单是有肉吃,菜里面也有了油花花。菜里有了肉、有了油,饭自然就吃得少了,你们青年人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油水,不但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王震的一席话拉近了与知青的距离。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把话匣子打开了。
王震见知青肯说话了,便问:“你们这里的肉多少钱1斤啊?”一知青答:“我们这里的猪肉是9毛钱1斤。”“太贵了,7毛钱1斤还差不多,你们要多吃肉,身体才会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本钱怎么革命?”
王震说后又询问知青的住房条件,一知青代表说:“一年前就建了两栋砖瓦房,其标准是全场最高的,质量是最好的。”王震听后脸上带着满意的微笑,
王震又问:“那你们用上电灯了吗?”知青们没有一个能答上来。他见知青都不敢答,心里早已明白了,又风趣地说:“这电灯,是个好东西,我原来不知道电灯使用安全、方便。我到了新疆石河子农场,那里有不少的上海知青,他们刚下去时,也是住的茅草屋,有个小青年晚上躲在帐子里看书,哪晓得,人困了,一时就睡着了,打翻了床上的煤油灯,烧燃了帐子,小伙子也烧伤了。”说到这里,王震把头扭向陪同人员说:“你们也要吸取这个教训,先把发电机安装起来,现在的青年人晚上点灯看书,瞌睡一来就什么也不顾了,一翻身就有可能把灯打倒,引发火灾,一个喔嗬房子就可能烧个精光,那损失就大了,如果安上电灯,就少操这份心了。”这些话温暖、关切、实在,说到了知青的心坎上,博得一阵阵掌声和笑语。
座谈会进行到两个多小时,王震突然发问:“出身(阶级成分)不好的请举手!”与会知青有70%的举起了手,王震站起身来扫视了举手的知青,然后叫大家把手放下来,接着说:“出身不由己,但自己的路自己可以选择,你们都是党的接班人,要把路选好。”知青代表听到王震这番话后都很感动。
会后,王震要李朗秋安排第二天去知青点上(指六分场四队)看看。因天公不作美,当晚下了一场暴雨,李朗秋考虑到王震的安全,要知青代表周佐仁先去探路。第二天一早,周佐仁气喘吁吁跑回来说,路被冲垮了,连电线杆都被吹断了。王震问:“路冲垮的地方有多深多长?”“大概有2米多深,几十百把米长。”王震听后说:“好吧,这次去不成了,下次来了再去。”
11月16日,在总场机关大礼堂(是几间做得像飞机头的芦壁草房)召开的农场三级干部和知识青年、农民、工人代表参加的大会上,王震作了热情洋溢的两个多小时的报告,就农业生产、职工生活、计划生育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要求。
王震作报告时没有讲稿,却讲得实在、感人,激起了与会人员的阵阵掌声。会后,王震与农场干部、知识青年、总场机关工作人员合影留念。临别前,他为君山农场题词:“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把国营君山农场建设成为先进的样板场!并向君山农场致共产主义敬礼!”
王震回京后,向国家副主席董必武汇报君山农场的情况,说君山像一所劳动大学。董必武听后,十分高兴,欣然提笔为君山农场赋诗一首:“胜境名区利用多,农场学校共张罗,稻棉豚犊皆增殖,耕读相连普学科。”
第3次:抓样板田建设
1966年春节刚过,王震又一次来到君山。
第一天,王震和身边工作人员在场长李朗秋等总场及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到各分场生产队的田间地头察看春收作物长势。王震见农田里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水凼,油菜、蚕豆等春季作物长得参差不齐,便问陪同人员:“这是什么原因?”陪同人员怕挨批评不敢作答。正在田间劳动的一老职工答:“什么原因?地下水位高引起的哩。”王震走到老职工身边,拿起他的铁锹,挖开地里的土块,仔细察看,发现土块中含水量很高,再看挖出的小坑,不一会儿就冒出了渗水。王震指着小坑说:“你们瞧瞧,这样多的水,能不淹死‘旱鸭子’(旱田作物)吗?”王震诘问后,陪同人员都显得很紧张。
当时君山农场已开垦耕地9万多亩,只实行了小平小整,田里清沟沥水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生产办副主任李金先接过话题介绍:“我们君山农场的土壤特征除地下水的问题外,还有氮、磷、钾比例失调的问题也很突出,尤其是钾的含量少。土壤偏碱,石灰反应强,部分田土质不是过黏就是过沙,这些都是影响我们的作物生长的原因。”
王震听后说:“影响作物生长的原因很多,这个我知道。今天,要研究的是如何解决地下水的问题,现在你们的春季作物种了一大片,其根系都泡在水里,出不了气,地势低的地方都淹死了,地势高的虽有作物,但因伤了水,都成了吊脚苗,香扦子(瘦苗)。我们不能眼睁睁地让渗水淹死‘旱鸭子’,要解决好地下水的问题,不能等天,也不能等上级,更不能等我王大胡子,你们要自力更生,自己动手,搞园田化建设,开通大沟小沟,水流走了,地下水位也就降下来了。”
王震说完地下水的问题后,又和陪同人员一道,先后下到五分场、四分场、三分场了解养猪情况。
第二天,为解决地下水位高的问题,王震与李朗秋商议,把各分场、生产队的负责干部召集到三分场七队搞100亩园田化建设的样板。他一边指挥一边亲自动手,不到一天时间,100亩棉田沟沟相通,四通八达,达到有渍能排,有旱能灌的标准。
劳动结束后,王震对分场、生产队的负责干部讲:“我这次来主要是和大家研究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解决地下水位高的问题,今天我们在这里搞了一小块样板田,回去后,你们也要单独搞,每个分场、生产队都要有自己的样板田,由小块到大块,再推广到全场,君山农场的园田化也就实现了。我前年来的时候,你们君山农场就在开展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种试验田竞赛活动,当时我就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次搞样板田建设,你们要结合干部参加集体劳动种试验田的活动一并进行,解决了‘旱鸭子’怕水的问题,君山农场的丰收就有希望。” 王震接着讲第二个问题:“我看你们现在养猪,还是‘一瓢潲水一把糠’,方法太落后了!从现在起,你们要实现‘三改’:一改熟食为生食;二改采集野菜为种植饲料;三改土种为良种。通过这‘三改’,把君山农场的养猪业搞起来。广东和江苏农垦区在这‘三改’方面摸索出了成功的经验,你们农场的试点场也在‘三改’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任何新生事物推广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我希望你们要把这作为一个攻坚的硬仗来打,猪多肥料多,肥料多就粮食多,是不是这个道理,你们要好好地琢磨。”
第三天,王震对李朗秋说:“我找你还有一件事,我在浏阳老家办了一所耕读学校,现学校已经建起来了,但师生缺生活物资,浏阳是个山区,土里不长东西,想在你们君山租借200亩地,给师生耕种。”李朗秋不假思索就答应了,并要六分场学生(知青)队队长汤石玉负责落实和指导。不久,浏阳耕读学校就派2名老师、40名学生到六分场四队种田,吃住由学生(知青)队负责。在知青队的帮助下,浏阳耕读学校租种的田全部种上了玉米。据派来的老师讲:王震拿出了家里人所有的积蓄,自费为浏阳办了一所耕读学校,目的是让家乡的孩子都读上书,因经费短缺,才到君山农场借田助学的。到了秋末,知青们帮耕读学校师生将田里成熟的玉米收获上来。农场派专车将玉米送到了浏阳。
这一次,王震在君山住了一段时日,并在君山理了发。
第4次:保护农牧业专家
1968年9月的一天,王震带了4位分别来自北京、武汉、江苏、广东等地的专家,在省农垦局局长杨第甫,岳阳军分区副司令员、地革委生产指挥组组长王和荣,岳阳行署政工组、生产指挥组副组长李满全的陪同下来到君山。
君山农场的汇报会刚开始时,王震发话说:“我这次带了4位农牧业专家,都是报上点了名的、要挨批斗的‘反动技术权威’,我把他们带出来,有这么两层意思:一是要利用他们的智慧为全国各地农牧业生产献计献策;二是为了保护他们,免挨批斗。”王震边说边用手示意向与会人员介绍了这4位技术专家。
接着农场场长李朗秋汇报情况说:“王老,自您上次离开农场后,去年农场相继成立了80多个造反派组织,夺了总场、分场、生产队的党政指挥权,农场各级党政组织,几乎瘫痪,尤其是‘红岩战斗兵团’在岳阳总部的支持下,出动大卡车,车顶上架机枪,砸抄了农场武装部,抢走了保卫科的枪支、弹药、档案,此后,打、砸、抢、抄在全场范围内展开。为保稳定,我们在上级军管部门和岳阳行署生产指挥组的支持帮助下,成立了抓革命促生产委员会,负责全场抓革命促生产运动的开展。”
王震听到这里心情非常沉重,用手势打断李朗秋的话说:“革命要抓,饭也要吃,两头都不能丢。在这点上,你们要正确处理好搞运动与抓生产的关系。在时间上,要科学安排,白天要抓生产,搞生产要看得见,比如说棉花整枝捉虫的事,晚上就不能干,搞运动就不需用眼睛去看,那就把它安排在晚上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革命和生产两不误,否则,你们天天坐下来倒班学习搞辩论,到后来田荒地白(无收),既误了生产,又耽误了革命。在这里我给你们定一条纪律,那就是白天不准倒班搞运动,那些坚持要搞的不给他饭吃,看他怎么去搞,不要怕那些八寸三分的帽子话(大话、空话),只要我们按定‘坐盘星’,就容不得他们胡来!”王震的这番话对君山农场的稳定起了很大作用。
王震这次来,正碰上君山农场筹建集体猪舍。在总场食堂就餐时,拟任农场革委会副主任的汤石玉向王震请示说:建集体猪舍,一时难以凑齐那么多树木和砖,再说猪集中在一起养容易生病,能不能把猪下放到职工个人去养。王震听后,觉得有些道理,站起身用手扯了扯裤腰,正欲开口,在旁的场长李朗秋就向汤石玉使了个眼色说:“这恐怕是个方向问题,把集体化猪场解散由职工个人养猪,人家会说我们是搞资本主义。”汤石玉辩驳说:“职工养头猪,一天赚不得毛(角)把钱,这也算资本主义?”陪同王震的王和荣、李满全也都跟着说:“这搞得不好,说不定就是方向问题。”李朗秋又加重语气说:“石玉,你真胆大,怎么能跟首长辩论这个问题,难道你想把首长拖下水?”(李场长的意思是要保护好老领导)
待李朗秋说后,王震沉吟了一下说:“为了不让人揪尾巴,还是先发展集体养猪吧!”接着又扭头向王和荣讲:“关于君山建猪舍差木材的问题就由你去想办法解决。我看君山建集体猪舍至少要五六千立方米的木材。”王和荣说:“木材是有指标限制的,把岳阳的指标全部给君山也少了。”王震见王和荣为难,又说:“那你就尽最大的能力吧!”李满全也在一旁打圆场说:“能搞多少是多少,尽量多搞一点。”在周围人的撮合下,王和荣当即表态:“请首长放心,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此后,王和荣调基干民兵到平江伐林约2000立方米,用军车拖到了君山。
第三天,省、市陪同人员因公事离开农场,王震及随同人员留下继续调研。中午时分,王震在李朗秋陪同下边散步边闲聊着,忽然从不远处传来了“南泥湾好地方,好呀地方……”的歌声。这《南泥湾》本是延安时期王震部长带领三五九旅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写照,自然要勾起王震部长对激情岁月的回忆。起初,王震听到这歌声还以为是开了广播,等他顺着歌声走近知青场宿舍时,才发现原来是一位女知青在一边洗衣一边唱歌。王震连忙称赞“这个歌唱得好,这个歌唱得好!”并叮嘱李朗秋说:“这孩子歌唱得不错,有培养前途,你们要重点培养。今后要多开展一些群众性的文娱活动。”自王震发话后,君山农场每次召开大会前,都先唱几首革命歌曲,活跃气氛后再开会。
第5次:送亲人劳动锻炼
1969年4月,正值君山农场播种棉花时节,王震带着下来劳动锻炼的儿子王兵、儿媳王岸炎来到君山农场。一同下来锻炼的还有徐松林将军之子徐平蒋与儿媳蔡小冀(蔡爱卿之女)等人。
王兵1938年出生,因生在革命战争年代,从小受条件限制,没有读什么书。但艰苦的环境造就了王兵刚毅的性格,正如他自己坦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父亲来训话。”年幼时王兵与朱德下棋最后将了朱德的军,王兵一时高兴,忘记了语言上的禁忌,大声叫喊:“爷爷,你死了!”王震在一旁听到后打了王兵两耳光,朱德责怪王震不该打王兵,王震则对王兵严厉地说:“讲话要懂得尊长和礼貌。” 成年后受父亲戎马一生的影响,王兵应征入伍,加入了海军的行列,到君山农场来之前是东海舰队某驱逐舰舰长,因带领全舰官兵做“早请示晚汇报”时,只祝了毛主席万寿无疆,没有祝林副主席身体健康而受到开除军籍、干籍和党籍的处分。经许多老同志出面说话,才由开除党籍改为留党察看。
王震带儿、媳及随行人员到君山时,正遇农场革委会开会。会前,革委会主任李朗秋说:“昨天我接到省里通知,要我们把王震的儿子王兵、媳妇王岸炎的工作、生活安排好。想听大家的意见,安排在哪里适合?”革委会成员各有说法,有的说安排到生产队去,有的说安排到企业去,也有的说这要看上面是怎样定性的:如若是响应号召下放来的,就应享受知识青年的待遇,叫劳动锻炼,如若是犯了错误强行派来的那就不能享受知青待遇,只能说劳动改造了。至于做什么事,要根据个人特长。
李朗秋接着说:“上面没有这样交代,我们还得统一一个说法,只能说是劳动锻炼,今后上面有明确交代再改口也不迟。”这时王震走进会场说:“不用等了,就叫劳动改造,王兵是在做‘五件事’时没有说‘祝林副主席身体健康’受到处分的,要严加管教,不能让他们过舒服日子。我的意见是搞几根木材和几捆芦柴给他们搭个棚子,钱由我个人出。”
李朗秋说:“王老,这是组织安排,钱怎么要你个人出?”王震没有正面回答李朗秋的话,又对与会人员说:“你们要把他们(王兵、王岸炎)安排到生产一线去,安排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不能让他们忘记革命先烈流的血,不能忘记新中国来之不易。”李朗秋接着王震的话说:“王老,您放心,我们会把他们安排到适当位子去的,不会让他们过快活日子。”
散会后的当晚,李朗秋给油脂厂厂长李华春打电话,要他第二天到总场来一趟。第二天早晨,李华春赶到李朗秋办公室,见王震也坐在办公室内,连忙打了一个招呼。李朗秋先开口说:“总场革委会研究决定,把王老的儿子王兵、媳妇王岸炎下派到你厂劳动锻炼,请你们作好安排。现人在总场招待所,你把工作做好后,再来接他们。”
王震站起身来拉着李华春的手说:“我给你讲几条:第一,不准安排在厂部,要到生产车间去当工人,要严格要求,遵守厂纪厂规。第二,不准搞特殊化,不能增加厂里负担,给他们安排房子。你们给他们在大堤上搭个茅草房,钱由我个人支付。”李华春还来不及多想:“请首长放心,我们会按您的要求去做的。”李华春把王兵、王岸炎接到厂里,得知王兵是管舰艇的就把王兵安排到拖轮船上当大副,王岸炎是舞蹈学院毕业的,就把她安排在榨油车间当工人,并兼任厂文艺宣传队的辅导员,给他们夫妻安排了半间红砖瓦房作宿舍。可王震对待徐平蒋、蔡小冀则不同,明确要求厂方多多关照,注意他们的安全。(未完待续)
农民家庭出身的王震对文化底蕴深厚、山清水秀林茂的君山有着特殊的情结。他1956年担任农垦部部长,领导农垦战线的同志们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创建了一大批军垦农场和地方国营农场,而位于三湘大地、洞庭湖区的国营君山农场和国营钱粮湖农场好似他的两个孩子,得到了他的深情关爱。
从1964年5月初到1988年6月,24年间王震先后16次到君山农场考察指导工作,留下了许多难忘的故事。他的伟大品格、优良作风、高尚风范和领导魅力,在君山人民心中留下了永恒的回忆。
第1次:品君山银针茶
1964年5月的一天,国家农垦部部长王震在湖南省农垦局局长杨第甫等人的陪同下,携夫人王季青首次来到君山,深入君山农场调研指导工作。他品尝了君山银针,视察了君山茶场,参观了岛上主要景点。
在君山农场接待室,服务员给王震一行冲泡君山银针。王震见茶杯底下的茶叶遇到刚烧沸的开水后便一根根竖起来,直往水面上窜,便风趣地说:“这茶叶像我部队里的高射炮一样,竖起杆子朝天打。”说得在场的人都笑了。王震端起茶杯喝了两口,抿了几下嘴唇,眯着眼睛回味了一下,转过身来对杨第甫和夫人王季青说:“这茶不错,不是湖里的麻芜叶(荷叶)、梨树尖所能比拟的,韭菜是韭菜,豆腐是豆腐,味道就是不一样,分得清清白白。”杨第甫与王季青也连连点头示意说好。
视察茶场茶叶生长情况时,王震健步如飞,走在最前面,把陪同人员、工作人员甩在后面。茶场张彤满、侯运鸿、高杨文、伍世雄、汤芳声等一批创建国营君山茶场的老茶工受到了王震的接见。王震与他们一一握手并致问候。老茶工们的心情十分激动,向王震介绍了茶场的有关生产情况。
视察茶场后,王震一行参观了君山主要景点龙王庙、酒香亭、飞来钟。
飞来钟在龙舌山顶,悬于一株古树上,原为崇圣寺内使用之钟。相传南宋农民起义领袖杨幺为抗御岳飞官兵,利用此钟报警,故曰“飞来钟”,杨幺败而钟毁。王震抚摸着飞来钟说:“杨幺是个可歌可泣的人,他领导的农民军与朝廷抗争6年之久,是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例之一,但可惜的是他没有我们共产党大气,共产党抓了工、农、商、学、兵作为自己的基本队伍,可杨幺只抓了农民这一头,最终失败了。不过这口钟还在警示我们:要团结广大的人民群众。”
第二天,王震在君山农场党委书记李学良陪同下,兴致勃勃地绕君山农场转了一个大圈,看了农场的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建设及大堤险工险段的加固情况。
王震一行先到田间地头看农业生产,后到各居民点看职工的住房条件。视察结束后再回到总场场部会议室听取李学良关于农场建设的情况汇报。因王震来得急,李学良未作好准备,只得把已向省、市领导汇报过的材料改了一下后再跟王震汇报。李学良初次见王震显得很拘束,汇报时只能拿着稿子念。
王震听了李学良的汇报后说:农场建场初期,困难很多,万事开头难。这些移民到君山来,见到新的环境不如旧的环境,肯定有想法、有动作,你们要留住人,留住心,必须做到这么三条:一是要让移民安家,也就是要想方设法建好职工住房;二是要保证职工有呷(吃)的,无论干稀,要让职工弄饱肚子;三是要把生产搞上去,把荒地整成熟地,都种上庄稼,保证职工有粮食呷,同时还要养好猪,改善职工生活。
当时,君山农场正在开展干部参加集体劳动、种试验田竞赛活动。王震还重点看了干部种的试验田,并对干部参加集体劳动种试验田的作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第三天,王震一行离开君山。
第2次:寄语知识青年
1965年11月,王震到湖南视察农垦情况,在听取省农垦局局长杨第甫汇报君山农场情况时,很是高兴,当即提出要再到君山农场去看看,省农垦局电告君山农场,君山农场党委副书记、场长李朗秋接到电话后,立即启程到长沙迎接王震一行。
11月14日,王震在杨第甫、李朗秋的陪同下,到达场部后,顾不上休息,马上听取李朗秋的汇报。
王震听完后,就和陪同人员一行下到分场进队入户检查工作。每到一处,看得多、问得多的是农作物的长势,园田化的建设,职工的住房、伙食、生产及收入情况。当他来到三分场知青队食堂,看到锅里的菜时便问:“这菜怎么没几个油花花?”炊事员笑答:“能装饱肚子就不错了。”王震紧锁双眉,十分关切地对身边干部说:“现在做事劳动强度大,青年人是长身体的时候,弄菜要多放点油,你们可以先把菜炒好,最后一瓢油一淋,菜就好吃了。”接着王震又问在场的知青:“你们每月要吃多少米?”一知青答每月80多斤,因为菜中没有油,所以饭就吃得多。“吃这么多米怎么行啊?还是要多吃些油水。”王震边说边走到食堂窗台旁,又对大家说:“食堂要养好猪,大家出工时都带箩筐或箢箕,回来带一担菜喂猪,猪养好了,多吃油,就能节省粮食。人吃肉,身体好,劳动、学习就有精神。”
看到王震如此亲切、平易近人,有位俏皮的女知青便说:“首长,我们不会做饭做菜,怎么办?”王震半开玩笑地说:“当小姑娘不会做饭怎么行,要学会生产、学会养猪、学会做饭。不会做饭,担心将来嫁不出去哟!”幽默的话语,把在场的人都说笑了。
视察结束后,回到住所时,王震又对李朗秋说:“明天召开一个知青座谈会,你也一同参加。”当即李朗秋就要生产办秘书刘南蒲通知各学生(知青)队,每队选10名代表于11月15日到总场机关会议室参加座谈会。
当时君山农场的知青,是1960年从长沙、岳阳县城区下放到农场的,总共214人,其中男生89人,女生125人,分派到各分场,成立学生(知青)队,集中居住、劳动。此次推选参加王震座谈会的代表有40人。
陪同王震参加座谈会的除杨第甫、李朗秋外,还有在场的所有场级领导。会议开始时,大家显得很拘谨,尤其是知青害怕得不敢开口发言。李朗秋多次提示,要知青大胆,有什么说什么,但还是见不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为打破僵局,王震发话说:“同志们,我今天来不需要作报告,也不要早已准备好了的汇报材料,今天的座谈会,你们就来个即兴的、轻松点的,说说你们知青的生活状况。”他说后,又过了一阵子,仍不见有人开口,此刻王震站起身来,双眉锁紧又舒展开来,十分关切地说:“昨天,我去过你们的食堂,瞧你们的菜锅里没有几滴油花花,我对在场的人讲,干农活,劳动强度大,没有油水怎么行啊?我要炊事员把菜炒好后,再淋一瓢油。还叮嘱要食堂养好猪,猪养好了,不单是有肉吃,菜里面也有了油花花。菜里有了肉、有了油,饭自然就吃得少了,你们青年人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油水,不但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王震的一席话拉近了与知青的距离。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把话匣子打开了。
王震见知青肯说话了,便问:“你们这里的肉多少钱1斤啊?”一知青答:“我们这里的猪肉是9毛钱1斤。”“太贵了,7毛钱1斤还差不多,你们要多吃肉,身体才会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本钱怎么革命?”
王震说后又询问知青的住房条件,一知青代表说:“一年前就建了两栋砖瓦房,其标准是全场最高的,质量是最好的。”王震听后脸上带着满意的微笑,
王震又问:“那你们用上电灯了吗?”知青们没有一个能答上来。他见知青都不敢答,心里早已明白了,又风趣地说:“这电灯,是个好东西,我原来不知道电灯使用安全、方便。我到了新疆石河子农场,那里有不少的上海知青,他们刚下去时,也是住的茅草屋,有个小青年晚上躲在帐子里看书,哪晓得,人困了,一时就睡着了,打翻了床上的煤油灯,烧燃了帐子,小伙子也烧伤了。”说到这里,王震把头扭向陪同人员说:“你们也要吸取这个教训,先把发电机安装起来,现在的青年人晚上点灯看书,瞌睡一来就什么也不顾了,一翻身就有可能把灯打倒,引发火灾,一个喔嗬房子就可能烧个精光,那损失就大了,如果安上电灯,就少操这份心了。”这些话温暖、关切、实在,说到了知青的心坎上,博得一阵阵掌声和笑语。
座谈会进行到两个多小时,王震突然发问:“出身(阶级成分)不好的请举手!”与会知青有70%的举起了手,王震站起身来扫视了举手的知青,然后叫大家把手放下来,接着说:“出身不由己,但自己的路自己可以选择,你们都是党的接班人,要把路选好。”知青代表听到王震这番话后都很感动。
会后,王震要李朗秋安排第二天去知青点上(指六分场四队)看看。因天公不作美,当晚下了一场暴雨,李朗秋考虑到王震的安全,要知青代表周佐仁先去探路。第二天一早,周佐仁气喘吁吁跑回来说,路被冲垮了,连电线杆都被吹断了。王震问:“路冲垮的地方有多深多长?”“大概有2米多深,几十百把米长。”王震听后说:“好吧,这次去不成了,下次来了再去。”
11月16日,在总场机关大礼堂(是几间做得像飞机头的芦壁草房)召开的农场三级干部和知识青年、农民、工人代表参加的大会上,王震作了热情洋溢的两个多小时的报告,就农业生产、职工生活、计划生育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要求。
王震作报告时没有讲稿,却讲得实在、感人,激起了与会人员的阵阵掌声。会后,王震与农场干部、知识青年、总场机关工作人员合影留念。临别前,他为君山农场题词:“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把国营君山农场建设成为先进的样板场!并向君山农场致共产主义敬礼!”
王震回京后,向国家副主席董必武汇报君山农场的情况,说君山像一所劳动大学。董必武听后,十分高兴,欣然提笔为君山农场赋诗一首:“胜境名区利用多,农场学校共张罗,稻棉豚犊皆增殖,耕读相连普学科。”
第3次:抓样板田建设
1966年春节刚过,王震又一次来到君山。
第一天,王震和身边工作人员在场长李朗秋等总场及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到各分场生产队的田间地头察看春收作物长势。王震见农田里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水凼,油菜、蚕豆等春季作物长得参差不齐,便问陪同人员:“这是什么原因?”陪同人员怕挨批评不敢作答。正在田间劳动的一老职工答:“什么原因?地下水位高引起的哩。”王震走到老职工身边,拿起他的铁锹,挖开地里的土块,仔细察看,发现土块中含水量很高,再看挖出的小坑,不一会儿就冒出了渗水。王震指着小坑说:“你们瞧瞧,这样多的水,能不淹死‘旱鸭子’(旱田作物)吗?”王震诘问后,陪同人员都显得很紧张。
当时君山农场已开垦耕地9万多亩,只实行了小平小整,田里清沟沥水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生产办副主任李金先接过话题介绍:“我们君山农场的土壤特征除地下水的问题外,还有氮、磷、钾比例失调的问题也很突出,尤其是钾的含量少。土壤偏碱,石灰反应强,部分田土质不是过黏就是过沙,这些都是影响我们的作物生长的原因。”
王震听后说:“影响作物生长的原因很多,这个我知道。今天,要研究的是如何解决地下水的问题,现在你们的春季作物种了一大片,其根系都泡在水里,出不了气,地势低的地方都淹死了,地势高的虽有作物,但因伤了水,都成了吊脚苗,香扦子(瘦苗)。我们不能眼睁睁地让渗水淹死‘旱鸭子’,要解决好地下水的问题,不能等天,也不能等上级,更不能等我王大胡子,你们要自力更生,自己动手,搞园田化建设,开通大沟小沟,水流走了,地下水位也就降下来了。”
王震说完地下水的问题后,又和陪同人员一道,先后下到五分场、四分场、三分场了解养猪情况。
第二天,为解决地下水位高的问题,王震与李朗秋商议,把各分场、生产队的负责干部召集到三分场七队搞100亩园田化建设的样板。他一边指挥一边亲自动手,不到一天时间,100亩棉田沟沟相通,四通八达,达到有渍能排,有旱能灌的标准。
劳动结束后,王震对分场、生产队的负责干部讲:“我这次来主要是和大家研究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解决地下水位高的问题,今天我们在这里搞了一小块样板田,回去后,你们也要单独搞,每个分场、生产队都要有自己的样板田,由小块到大块,再推广到全场,君山农场的园田化也就实现了。我前年来的时候,你们君山农场就在开展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种试验田竞赛活动,当时我就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次搞样板田建设,你们要结合干部参加集体劳动种试验田的活动一并进行,解决了‘旱鸭子’怕水的问题,君山农场的丰收就有希望。” 王震接着讲第二个问题:“我看你们现在养猪,还是‘一瓢潲水一把糠’,方法太落后了!从现在起,你们要实现‘三改’:一改熟食为生食;二改采集野菜为种植饲料;三改土种为良种。通过这‘三改’,把君山农场的养猪业搞起来。广东和江苏农垦区在这‘三改’方面摸索出了成功的经验,你们农场的试点场也在‘三改’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任何新生事物推广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我希望你们要把这作为一个攻坚的硬仗来打,猪多肥料多,肥料多就粮食多,是不是这个道理,你们要好好地琢磨。”
第三天,王震对李朗秋说:“我找你还有一件事,我在浏阳老家办了一所耕读学校,现学校已经建起来了,但师生缺生活物资,浏阳是个山区,土里不长东西,想在你们君山租借200亩地,给师生耕种。”李朗秋不假思索就答应了,并要六分场学生(知青)队队长汤石玉负责落实和指导。不久,浏阳耕读学校就派2名老师、40名学生到六分场四队种田,吃住由学生(知青)队负责。在知青队的帮助下,浏阳耕读学校租种的田全部种上了玉米。据派来的老师讲:王震拿出了家里人所有的积蓄,自费为浏阳办了一所耕读学校,目的是让家乡的孩子都读上书,因经费短缺,才到君山农场借田助学的。到了秋末,知青们帮耕读学校师生将田里成熟的玉米收获上来。农场派专车将玉米送到了浏阳。
这一次,王震在君山住了一段时日,并在君山理了发。
第4次:保护农牧业专家
1968年9月的一天,王震带了4位分别来自北京、武汉、江苏、广东等地的专家,在省农垦局局长杨第甫,岳阳军分区副司令员、地革委生产指挥组组长王和荣,岳阳行署政工组、生产指挥组副组长李满全的陪同下来到君山。
君山农场的汇报会刚开始时,王震发话说:“我这次带了4位农牧业专家,都是报上点了名的、要挨批斗的‘反动技术权威’,我把他们带出来,有这么两层意思:一是要利用他们的智慧为全国各地农牧业生产献计献策;二是为了保护他们,免挨批斗。”王震边说边用手示意向与会人员介绍了这4位技术专家。
接着农场场长李朗秋汇报情况说:“王老,自您上次离开农场后,去年农场相继成立了80多个造反派组织,夺了总场、分场、生产队的党政指挥权,农场各级党政组织,几乎瘫痪,尤其是‘红岩战斗兵团’在岳阳总部的支持下,出动大卡车,车顶上架机枪,砸抄了农场武装部,抢走了保卫科的枪支、弹药、档案,此后,打、砸、抢、抄在全场范围内展开。为保稳定,我们在上级军管部门和岳阳行署生产指挥组的支持帮助下,成立了抓革命促生产委员会,负责全场抓革命促生产运动的开展。”
王震听到这里心情非常沉重,用手势打断李朗秋的话说:“革命要抓,饭也要吃,两头都不能丢。在这点上,你们要正确处理好搞运动与抓生产的关系。在时间上,要科学安排,白天要抓生产,搞生产要看得见,比如说棉花整枝捉虫的事,晚上就不能干,搞运动就不需用眼睛去看,那就把它安排在晚上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革命和生产两不误,否则,你们天天坐下来倒班学习搞辩论,到后来田荒地白(无收),既误了生产,又耽误了革命。在这里我给你们定一条纪律,那就是白天不准倒班搞运动,那些坚持要搞的不给他饭吃,看他怎么去搞,不要怕那些八寸三分的帽子话(大话、空话),只要我们按定‘坐盘星’,就容不得他们胡来!”王震的这番话对君山农场的稳定起了很大作用。
王震这次来,正碰上君山农场筹建集体猪舍。在总场食堂就餐时,拟任农场革委会副主任的汤石玉向王震请示说:建集体猪舍,一时难以凑齐那么多树木和砖,再说猪集中在一起养容易生病,能不能把猪下放到职工个人去养。王震听后,觉得有些道理,站起身用手扯了扯裤腰,正欲开口,在旁的场长李朗秋就向汤石玉使了个眼色说:“这恐怕是个方向问题,把集体化猪场解散由职工个人养猪,人家会说我们是搞资本主义。”汤石玉辩驳说:“职工养头猪,一天赚不得毛(角)把钱,这也算资本主义?”陪同王震的王和荣、李满全也都跟着说:“这搞得不好,说不定就是方向问题。”李朗秋又加重语气说:“石玉,你真胆大,怎么能跟首长辩论这个问题,难道你想把首长拖下水?”(李场长的意思是要保护好老领导)
待李朗秋说后,王震沉吟了一下说:“为了不让人揪尾巴,还是先发展集体养猪吧!”接着又扭头向王和荣讲:“关于君山建猪舍差木材的问题就由你去想办法解决。我看君山建集体猪舍至少要五六千立方米的木材。”王和荣说:“木材是有指标限制的,把岳阳的指标全部给君山也少了。”王震见王和荣为难,又说:“那你就尽最大的能力吧!”李满全也在一旁打圆场说:“能搞多少是多少,尽量多搞一点。”在周围人的撮合下,王和荣当即表态:“请首长放心,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此后,王和荣调基干民兵到平江伐林约2000立方米,用军车拖到了君山。
第三天,省、市陪同人员因公事离开农场,王震及随同人员留下继续调研。中午时分,王震在李朗秋陪同下边散步边闲聊着,忽然从不远处传来了“南泥湾好地方,好呀地方……”的歌声。这《南泥湾》本是延安时期王震部长带领三五九旅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写照,自然要勾起王震部长对激情岁月的回忆。起初,王震听到这歌声还以为是开了广播,等他顺着歌声走近知青场宿舍时,才发现原来是一位女知青在一边洗衣一边唱歌。王震连忙称赞“这个歌唱得好,这个歌唱得好!”并叮嘱李朗秋说:“这孩子歌唱得不错,有培养前途,你们要重点培养。今后要多开展一些群众性的文娱活动。”自王震发话后,君山农场每次召开大会前,都先唱几首革命歌曲,活跃气氛后再开会。
第5次:送亲人劳动锻炼
1969年4月,正值君山农场播种棉花时节,王震带着下来劳动锻炼的儿子王兵、儿媳王岸炎来到君山农场。一同下来锻炼的还有徐松林将军之子徐平蒋与儿媳蔡小冀(蔡爱卿之女)等人。
王兵1938年出生,因生在革命战争年代,从小受条件限制,没有读什么书。但艰苦的环境造就了王兵刚毅的性格,正如他自己坦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父亲来训话。”年幼时王兵与朱德下棋最后将了朱德的军,王兵一时高兴,忘记了语言上的禁忌,大声叫喊:“爷爷,你死了!”王震在一旁听到后打了王兵两耳光,朱德责怪王震不该打王兵,王震则对王兵严厉地说:“讲话要懂得尊长和礼貌。” 成年后受父亲戎马一生的影响,王兵应征入伍,加入了海军的行列,到君山农场来之前是东海舰队某驱逐舰舰长,因带领全舰官兵做“早请示晚汇报”时,只祝了毛主席万寿无疆,没有祝林副主席身体健康而受到开除军籍、干籍和党籍的处分。经许多老同志出面说话,才由开除党籍改为留党察看。
王震带儿、媳及随行人员到君山时,正遇农场革委会开会。会前,革委会主任李朗秋说:“昨天我接到省里通知,要我们把王震的儿子王兵、媳妇王岸炎的工作、生活安排好。想听大家的意见,安排在哪里适合?”革委会成员各有说法,有的说安排到生产队去,有的说安排到企业去,也有的说这要看上面是怎样定性的:如若是响应号召下放来的,就应享受知识青年的待遇,叫劳动锻炼,如若是犯了错误强行派来的那就不能享受知青待遇,只能说劳动改造了。至于做什么事,要根据个人特长。
李朗秋接着说:“上面没有这样交代,我们还得统一一个说法,只能说是劳动锻炼,今后上面有明确交代再改口也不迟。”这时王震走进会场说:“不用等了,就叫劳动改造,王兵是在做‘五件事’时没有说‘祝林副主席身体健康’受到处分的,要严加管教,不能让他们过舒服日子。我的意见是搞几根木材和几捆芦柴给他们搭个棚子,钱由我个人出。”
李朗秋说:“王老,这是组织安排,钱怎么要你个人出?”王震没有正面回答李朗秋的话,又对与会人员说:“你们要把他们(王兵、王岸炎)安排到生产一线去,安排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不能让他们忘记革命先烈流的血,不能忘记新中国来之不易。”李朗秋接着王震的话说:“王老,您放心,我们会把他们安排到适当位子去的,不会让他们过快活日子。”
散会后的当晚,李朗秋给油脂厂厂长李华春打电话,要他第二天到总场来一趟。第二天早晨,李华春赶到李朗秋办公室,见王震也坐在办公室内,连忙打了一个招呼。李朗秋先开口说:“总场革委会研究决定,把王老的儿子王兵、媳妇王岸炎下派到你厂劳动锻炼,请你们作好安排。现人在总场招待所,你把工作做好后,再来接他们。”
王震站起身来拉着李华春的手说:“我给你讲几条:第一,不准安排在厂部,要到生产车间去当工人,要严格要求,遵守厂纪厂规。第二,不准搞特殊化,不能增加厂里负担,给他们安排房子。你们给他们在大堤上搭个茅草房,钱由我个人支付。”李华春还来不及多想:“请首长放心,我们会按您的要求去做的。”李华春把王兵、王岸炎接到厂里,得知王兵是管舰艇的就把王兵安排到拖轮船上当大副,王岸炎是舞蹈学院毕业的,就把她安排在榨油车间当工人,并兼任厂文艺宣传队的辅导员,给他们夫妻安排了半间红砖瓦房作宿舍。可王震对待徐平蒋、蔡小冀则不同,明确要求厂方多多关照,注意他们的安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