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夜蛾SeKr-h1基因分子表达特性及其对保幼激素类似物的响应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pei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Krüppel homolog 1(Kr-h1)是保幼激素(JH)的早期响应基因,在JH抑制幼虫或若虫变态及促进成虫生殖中发挥关键作用.利用RT-PCR技术克隆甜菜夜蛾SeKr-h1α基因,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SeKr-h1α开放阅读框长度1068 bp,编码355个氨基酸.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上已有的甜菜夜蛾Kr-h1β序列相比,SeKr-h1αN端缺少12个氨基酸.通过荧光定量qPCR研究甜菜夜蛾不同发育时期SeKr-h1α/β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SeKr-h1α/β表达趋势一致,SeKr-h1α为主要表达的转录产物.SeKr-h1α/β在幼虫末期、预蛹和成虫期高表达,1~4龄幼虫和蛹期维持低表达.在幼虫和蛹末期施用JH类似物Methoprene,qPCR检测SeKr-h1对JH的诱导响应表达,结果显示Methoprene处理5龄幼虫2、6、24 h都可诱导SeKr-h1表达,并且在处理6 h时的诱导效果最为明显,为对照的8.76倍;Methoprene处理化蛹末期的雌蛹,试验组羽化12 h雌虫SeKr-h1表达量为对照组的3.34倍.本研究克隆得到SeKr-h1α完整编码序列,并明确SeKr-h1的表达特性及其对JH类似物存在诱导响应,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甜菜夜蛾SeKr-h1基因功能以及开发防控新策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他文献
玉米茎秆糖是光合产物在茎秆中的积累,研究糯玉米茎秆糖含量与其产量及主要品质性状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糯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以9个糯玉米杂交种为材料,2018年夏播于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试验田,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在授粉后25 d对茎秆糖含量、鲜穗产量、直链淀粉含量、籽粒含水率、皮渣率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鲜穗采收时9个糯玉米杂交种的茎秆糖含量、鲜穗产量、籽粒含水率差异极显著(P<0.01),直链淀粉含量和皮渣率差异不显著.经相关分析,秸秆糖含量与鲜穗产量和籽粒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鲜
为探究滨海稻区粳稻稻谷产量和品质对氮素的响应及不同氮素水平下稻谷产量和品质的关系,进一步实现优质高产,以5个常规粳稻品种为试材,设置4个(0、150、195、240 kg/hm2)施氮水平,比较不同氮素水平下粳稻的产量和品质性状及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氮素水平显著影响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穗粒数、颖花数、穗数、千粒质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米饭的蒸煮食味评分受氮素水平、品种以及氮素和品种互作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影响程度表现为氮素水平>品种>两者互作.本试验条件下,水稻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以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JLCMS9 A及其同型保持系JLCMS9 B为试验材料,测定花芽期、花蕾期、成花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淀粉、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分析3个时期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异戊烯基腺嘌呤核苷(iPA)、脱落酸(ABA)的含量及变化.结果表明,在花芽期不育系中的SOD、CAT活性以及MDA、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均高于保持系,而在花蕾期和成花期相反,其值均低于保持系;不育系的POD活性在
为了脱除甘薯G病毒,获得优良的脱毒甘薯种苗,提高甘薯的质量和产量,根据NCBI上已报道的甘薯G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RT-PCR克隆了商薯19叶片G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序列.测序结果显示,获得的G病毒外壳蛋白基因为800 bp,与报道的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经过茎尖脱除病毒和组织快繁技术发现,商薯19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1 mg/L NAA;苗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1.0 mg/L 6-BA+2.0 g/L椰汁水;根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0.
为研究激动素浸种对盐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常规稻湘早籼45号为试验材料,预先用0.2%、0.8%和1.5%NaCl浸种,通过计算种子萌发指标,研究激动素对0.8%NaCl胁迫下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8%和1.5%NaCl胁迫会显著降低水稻种子萌发指标.在0.8%NaCl胁迫下,1、10、100 mmol/L激动素处理可以明显缓解NaCl胁迫的伤害,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萌发指数,促进水稻幼苗生长,其中以10 mmol/L激动素处理效果最佳,使水稻幼苗株高
研究不同有机肥氮等量替代化肥中氮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土壤基本理化性状、土壤细菌群落特征的影响,为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在江苏省仪征市肥料长期试验监测点进行试验,以当地习惯施肥为对照(M0),有机肥中氮等量替代10%(M10)、20%(M20)、30%(M30)、40%(M40)、50%(M50)化学肥料(尿素)中的氮,有机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土壤.水稻成熟期取样测定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特征.与当地习惯施肥相比,有机肥不同等氮量替代化肥后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产量,提高水稻单位
芸薹属包括多种蔬菜和油料作物,是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属.为了研究白菜型油菜与其近缘种间的杂交亲和性及杂种后代的遗传特征,采用剥蕾去雄和人工授粉方法进行小白菜与甘蓝型油菜种间杂交AACC×Ac Ac以及小白菜与黄芽白不同栽培种间杂交Ac Ac×Ah Ah,并分析杂种后代的表型、花粉育性和细胞学等遗传特征.结果表明,AACC×Ac Ac杂交组合杂交授粉亲和性差,在授粉后出现胚发育夭亡现象,以较低的比例获得了杂种后代,杂种后代表现出生物产量高、生命力旺盛、生长势较强等特点.杂交组合Ac Ac×Ah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我国乃至亚洲各国稻区分布最广的重大水稻害虫之一,近年来其抗药性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寻求环境相容性更好的二化螟防控手段迫在眉睫,而建立稳定的室内种群和规范化的人工饲养管理体系是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针对目前二化螟室内大规模人工饲养中存在的操作不规范、管理不严格、效率低下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区分幼虫人工饲料用量、规范各项饲养操作的时间节点、加强饲养全程的管理等方法,建立了一套成熟的二化螟36 d标准化饲养技术与管理体系.该技术体系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为进一步挖掘淮北地区偏迟熟软米粳稻产量和品质潜力,以迟熟中粳稻南粳9108和扬农香28为试验材料,在淮安市稻麦示范基地开展钵苗机插和毯苗机插(CK)2种机插方式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并系统比较2种机械移栽方式下偏迟熟优质软米粳稻的产量形成及稻米品质特征.结果表明,与CK相比,钵苗机插偏迟熟软米粳稻成熟期提早4 d左右,全生育期延长6 d左右,群体茎蘖数增降更平稳,成穗率约为75%,中后期干物质积累量较高,最终实产高出5.57%~8.44%.相比常规毯苗机插方式,钵苗机插改善了当地偏迟熟软米粳稻稻米加工
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在植物生长发育及病害发生防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尖孢镰刀菌草莓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fragariae)引起的枯萎病是草莓生产中的典型土传病害,危害极大.旨在揭示草莓植株根际枯萎病真菌群落结构与枯萎病发生之间的关系,从微生物生态学角度对草莓枯萎病的生态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以南京地区草莓枯萎病病株和健株根际基质为研究对象,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草莓根际基质的真菌组成.结果表明,草莓枯萎病病株与健株根际基质相比,真菌群落组成发生了显著改变;病株根际基质真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