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776—01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51岁,主因发作性意识不清7小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7小时头晕后出现意识不清,家人不能唤醒,患者间断发作3次意识清楚,能简单对答,四肢活动尚可,每次持续5-10分钟左右再次发作意识不清,呼之无反应,但四肢活动尚可,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抽搐及二便失禁,但当地县医院就诊,查头颅CT:未见异常。经治疗后症状无缓解,为明确诊治来我院就诊。入院时查体:昏睡,查体欠合作,右侧瞳孔直径约3mm,左侧瞳孔直径约2mm,对光反射迟钝,疼痛刺激可见四肢活动,估计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病理征未引出,颈无抵抗,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生命体征平稳。入院后查头颅核磁:双侧丘脑梗死。给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脂稳斑、改善循环、清除自由基基脱水降颅压、抗凝及改善脑功能等治疗。患者间断出现意识清楚,均为小便或进食,每次持续时间3分钟左右。发病第4天神志转清,查体双侧瞳孔不等大,右侧瞳孔直径约3mm,左侧瞳孔直径约2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球向上、下运动受限,记忆力明显下降。治疗10天后,患者病情有所好转,仅存留双侧瞳孔不等大,记忆力力下降,双眼球垂直注视障碍。
2 讨论
Sehuster于1973年首次报道1例生前表现为意识障碍、遗忘及垂直注视麻痹患者,尸检证實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1]。此后,国内外先后有个案报道,起病形式多为呈脑卒中样发病,其临床表现还包括语言功能障碍、瞳孔异常、肢体活动障碍等。
丘脑供血大多来自基底动脉分叉处、后交通动脉及大脑后动脉近段发出的动脉供血。丘脑内侧前部由脉络膜后动脉供血,后部由丘脑穿通动脉供血。丘脑穿通动脉一般情况下从大脑后动脉对称性发出。但约1/3的脑两侧动脉起始于同一侧或起始于一个共同的干。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常发生于双侧大脑后动脉近段病变,但更常见于供应双侧的丘脑穿通动脉的总干受阻[2]。
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双眼垂直性注视麻痹及Korsakoff遗忘综合征。典型病例改变为:以内髓板的特异核团为中心,累及部分乳头体、三脑室出口壁及嘴侧,主要局限于双侧丘脑及高位脑干,呈蝴蝶样坏死[3]。意识障碍主要累及丘脑板内核,而板内核是中脑网状激活系统向头端的延伸,故由网状激活系统冲动中断所致。向上注视麻痹与顶盖前区及后连和背部、导水管周围灰质和内侧纵束质核嘴部病损有关,向下注视麻痹与丘脑中脑结合部双侧病损有关[4]。瞳孔不等大与动眼神经或顶盖前区下降纤维缺血受损的范围大小有关。Korsakoff综合征是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较为明显的特点,远近记忆力均受到损害。记忆力损害是由于丘脑背内侧核和相邻的第三脑室旁导水管周围灰质、乳头丘脑束病损所致。本例患者累及双侧丘脑,以脑卒中形式发病,临床特点为意识障碍、记忆力下降,双侧瞳孔不等大及垂直凝视麻痹等符合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的基本表现。
参考文献:
[1] 林丽蓉,林文涛,余满松,医学综合征大全[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4:589
[2] 王宏毅,于步润..椎基底动脉闭塞病(专题综评)[J].国外医学脑学管疾病分册,1994,2(3):177-181
[3] 陈金波,周晓生,刘庆新,等。双侧腹内侧丘脑综合征的临床与影像学(附7例临床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10(2):119
[4] Sato M,Tanaka S,Kohama A.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J].Clinico radiology ,1987,29(4):354-357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51岁,主因发作性意识不清7小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7小时头晕后出现意识不清,家人不能唤醒,患者间断发作3次意识清楚,能简单对答,四肢活动尚可,每次持续5-10分钟左右再次发作意识不清,呼之无反应,但四肢活动尚可,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抽搐及二便失禁,但当地县医院就诊,查头颅CT:未见异常。经治疗后症状无缓解,为明确诊治来我院就诊。入院时查体:昏睡,查体欠合作,右侧瞳孔直径约3mm,左侧瞳孔直径约2mm,对光反射迟钝,疼痛刺激可见四肢活动,估计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病理征未引出,颈无抵抗,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生命体征平稳。入院后查头颅核磁:双侧丘脑梗死。给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脂稳斑、改善循环、清除自由基基脱水降颅压、抗凝及改善脑功能等治疗。患者间断出现意识清楚,均为小便或进食,每次持续时间3分钟左右。发病第4天神志转清,查体双侧瞳孔不等大,右侧瞳孔直径约3mm,左侧瞳孔直径约2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球向上、下运动受限,记忆力明显下降。治疗10天后,患者病情有所好转,仅存留双侧瞳孔不等大,记忆力力下降,双眼球垂直注视障碍。
2 讨论
Sehuster于1973年首次报道1例生前表现为意识障碍、遗忘及垂直注视麻痹患者,尸检证實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1]。此后,国内外先后有个案报道,起病形式多为呈脑卒中样发病,其临床表现还包括语言功能障碍、瞳孔异常、肢体活动障碍等。
丘脑供血大多来自基底动脉分叉处、后交通动脉及大脑后动脉近段发出的动脉供血。丘脑内侧前部由脉络膜后动脉供血,后部由丘脑穿通动脉供血。丘脑穿通动脉一般情况下从大脑后动脉对称性发出。但约1/3的脑两侧动脉起始于同一侧或起始于一个共同的干。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常发生于双侧大脑后动脉近段病变,但更常见于供应双侧的丘脑穿通动脉的总干受阻[2]。
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双眼垂直性注视麻痹及Korsakoff遗忘综合征。典型病例改变为:以内髓板的特异核团为中心,累及部分乳头体、三脑室出口壁及嘴侧,主要局限于双侧丘脑及高位脑干,呈蝴蝶样坏死[3]。意识障碍主要累及丘脑板内核,而板内核是中脑网状激活系统向头端的延伸,故由网状激活系统冲动中断所致。向上注视麻痹与顶盖前区及后连和背部、导水管周围灰质和内侧纵束质核嘴部病损有关,向下注视麻痹与丘脑中脑结合部双侧病损有关[4]。瞳孔不等大与动眼神经或顶盖前区下降纤维缺血受损的范围大小有关。Korsakoff综合征是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较为明显的特点,远近记忆力均受到损害。记忆力损害是由于丘脑背内侧核和相邻的第三脑室旁导水管周围灰质、乳头丘脑束病损所致。本例患者累及双侧丘脑,以脑卒中形式发病,临床特点为意识障碍、记忆力下降,双侧瞳孔不等大及垂直凝视麻痹等符合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的基本表现。
参考文献:
[1] 林丽蓉,林文涛,余满松,医学综合征大全[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4:589
[2] 王宏毅,于步润..椎基底动脉闭塞病(专题综评)[J].国外医学脑学管疾病分册,1994,2(3):177-181
[3] 陈金波,周晓生,刘庆新,等。双侧腹内侧丘脑综合征的临床与影像学(附7例临床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10(2):119
[4] Sato M,Tanaka S,Kohama A.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J].Clinico radiology ,1987,29(4):354-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