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红刊享墨香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d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为看书,打猪草向同伴换小人书,去参军一把牙刷用半年,省钱买书(津贴每月6元)。成家后,领到薪水就跑新华书店,退休后,月月捧红刊,日日伴墨香,就像作家高尔基说的:“像乞丐扑在面包上”。
   也许是参过军的缘故,每期《铁军》一到手,哪怕正在吃饭,也要翻开看看。老伴常埋怨:“你捧书当饭。”时间一长,子女捎回纸笔,丢下一句话:“自己也有两只手,不能捧刊白吃饭。”我知道他们是在埋怨我只顾“吃”字,不曾动动笔。从那以后,我以《铁军·故事》作为阅读重点,留意其行文思路,学习其写作方法,理清情节布局,自觉融进新四军老战士史料抢救工作中。动笔总有收获,2019年我写的《吉卜甫与钢珊瑚》(《铁军》第8期)与2020年《杨桂芳传奇》(《铁军》第3期)两篇文章相继见刊,让我信心大增。还有《铁血卫士》《芦嫂》等8篇专访分别被市《新四军历史研究》刊用。
   自信不是天生的,在阅读中我们深入思考,开发脑力。热爱、专注、坚持、责任等优秀的品格潜移默化地在阅读过程中形成。2019年镇老干部支部组织红色故事宣讲团,我第一个报名参加。有人说:“本想动员他参加的,哪晓得他却主动报名了。”在支部学刊用刊汇报会上,我谈了自己的体会:红刊不会白读,它可以给人力量,更能给人自信。我的发言赢得了与会者的掌声。
   在这一年 “红色故事进校园” 的活动中,我讲了4场,听众2000余人,小听众们聚精会神,倾耳细听的身姿让我越讲越起劲,讲到动情处他们热烈的掌声常使我感动之余也受到鞭策。《泰兴日报》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泰兴电视台主动联系录制了红色故事《开禄迎春》的视频在市台播放。
   2020年年初抗疫紧张时段,在配合镇宣传科、团委开展的“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抗疫重任”的活动中,我特别讲了镇南周村民兵分队长徐国银的英雄事迹,我把1943年徐国银舍身从日军刺刀下救出13位村民的故事结合防控疫情扩散的阻击战,梳理成文,录制成音,在全乡进行播放,引导干部群众续写荣光。
   去年清明节、五四青年节期间,我镇的红色传统教育也不曾因疫情而断档,而是把录制好的红色故事视频送到团委,送进校园。
   8月初镇老干部支部全体成员参加了野庙校外教育辅导站举办的“听红色故事,当三好学生”的活动,我以《战争期间,泰兴最大的血案——野庙大屠杀》为题,讲述了国民党一○二旅在1947年阴历正月十六,对珊瑚区,特别是野庙村人民实施的暴行,这次共屠杀手无寸铁的村民368人,其中野庙村108人,伤残543人,财产损失无法计算。课后张新萌同学在作文中立志:在学校当三好学生,离開校门做对社会有用的人。84岁的老站长李广才说:“太震撼了,听了这一课不少人恐怕一辈子都忘不了,这都是真人真事。在这次大屠杀中,我王姓邻居也遇害了,我们辅导站就建在当年一○二旅的屠杀场上。”
   《铁军》杂志思想性强、艺术性强、可读性强,几个栏目内容新颖,信息量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精神成长的家园。一本《铁军》在手,想要的全部有。几年来,我一直坚持三个结合阅刊:将刊中哲理和个人思想相结合,将刊中学问和日常生活相结合,将刊中方法和日常工作相结合。
   尊崇英烈的社会氛围是无声的行动感召。近些年来,我们将《铁军·故事》及本地英烈事迹编成快板、数来宝、小演唱等文艺形式,提供给爱好者组织的文艺宣传队。2019年春节期间演出后,好评如潮。有人说:“不是看节目,真不知道我们庄还出了个不怕死的抗日英雄。”还有人动情地说:“记住他们,英雄永远活着!”
   学习英雄,宣传英雄,传承红色基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镇老干部支部的领导下,以全镇8个校外辅导站为依托,以在站学生为对象,寒暑假期间培训红色故事宣讲员,支部组织的12名宣讲人员分工到站,具体负责创建辅导。为全镇的初中、小学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得心应手的红色辅导员。
   (责任编辑 孙月红)
其他文献
编者按:   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新四军女战士、女英雄, 我们特在“百年共产党 铁的新四军”铁军人物故事征文中选择了4位女烈士的故事刊登。   1936年秋天的一个上午,南京郊县江宁的一所小学下课铃声响了,19岁的常俊亭老师刚好为学生讲完了课,踩着秋落黄叶向着宿舍走去,空气中弥漫着的萧瑟让她感觉到了寒意。她走进宿舍,同事递给她一封信。“哦,是我安徽宿城老家的信,一定是我爹娘的信。”常俊亭
期刊
淮安市淮阴区老促会充分发挥镇(片区)、街道办老促会人脉资源和“四有会员”实力资源优势,持续协助联系点招引项目,兴办实体经济,增强老区造血功能。   “四有会员”是指那些政治上有觉悟,经济上有实力,技术上有专长,创业上有本领的社会能人。近3年来,全区共发展“四有会员”687人,区,镇(片区)、街道办两级老促会建立联系点74个。淮安市军盛木制品厂是区老促会的联系点,自2018年以来,淮阴区老促会连续
期刊
淮安市淮阴区老促会坚定“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理念,坚持把助学扶贫、帮助贫困家庭初中生重返校园,高中生完成学业,大学生实现人生梦想作为工作重点,实行会校联动助学、专项助学、临时解困助学,为贫困家庭学子成长成才,为全区社会扶贫事业发展和打赢脱贫攻坚战而助力。  会校联动——帮助贫困家庭落榜生重返校园   扬州天海职业技术学校,是省老促会给予补贴的一所民办民营非营利性学校,办学宗旨是“读书不要钱
期刊
1991年10月的一天,临近下班了,办公桌上电话铃却响了,是老部长沈亚威打来的:“方全林,你明天到上海来一趟,我有事找你。”我说:“沈部长,事情急吗?”他说:“你来吧!来了就知道了。”老部长既然这么说,那一定是有事。我忙说:“好的,我明天去上海。”   翌日,我到上海已是中午时分。敲开了沈部长的家门,给我开门的正是沈部长。见到他的那一刻,我惊得不知所措。沈部长像是刚从战场上下来的伤员。我进屋在书
期刊
1939年,盘踞在沙家浜地区太平桥的“忠义救国军”胡肇汉仗着“十几个人,七八条枪”窜到横泾区张泾村,准备抢劫新四军开的商店。朱凡得知,立即带领村自卫队员向胡肇汉部出击,与此同时,她还发动群众在河的两岸呐喊助威。胡肇汉不知底细,最终没敢进村。这次抢劫没有成功,他们不甘心,过不了几天,他们又来了。有时,胡肇汉也能得逞,商家被洗劫一空。胡肇汉是《沙家浜》剧中人物胡传魁的原型,朱凡是当地中共区委书记。朱凡
期刊
范子侠,1918年9月生,安徽砀山县人。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是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宣传队员,后南下转隶新四军。因战斗在电台岗位上,她是新四军三师七旅第一个获悉日军投降消息的人。抗战胜利后,跟随部队進军东北,任东北野战军六纵、四野四十二军后方电台台长,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战役。1954年转业地方工作,历任广州铁路局托儿所所长、幼儿园园长、局人事科长等职。  范子侠夫妇。丈夫郭成柱1929年
期刊
2019年9月22日,原句容县妇联主任王学英向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捐赠个人著作《我的句容记忆》,以期留住记忆、传承历史和教育后人。   王学英是土生土长的句容人,生在句容,读书在句容,工作在句容,对句容这片红色热土有着深厚的感情。历任句容县妇联副主任、主任,江苏省妇联执委等职,从事句容市妇女工作13年,曾获评“江苏省妇联先进妇女工作者”和“江苏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在工作期间,她跑遍了句容的山山
期刊
一念唯求主义真,含辛茹苦守清贫。英风百代荡烟尘。  黑夜沉沉心底亮,隆冬未妨赋新春。丹青提醒后来人。   汪贻广 字厚,号厚斋,1972年10月出生于安徽芜湖。现为中国书法家协會会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甲骨文书法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炎黄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南京印社创作部主任,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篆刻研究会理事,南京市鼓楼区书法家协
期刊
2020年的9月22日,我国原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高级工程师、稀有金属工业创始人之一的李东英先生逝世,我国又痛失了一位科学巨匠。   消息传来,笔者不由回想起几年前采访李老的情景。那次采访,是为了拍摄我国国务院原副总理——方毅的纪录片。因李东英先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协助方毅同志组织并参加攀枝花、包头、金川三大资源综合利用方案的研究制定和我国钨、锡、铝业科技开发政策研究,故预约前往进行采访。  
期刊
陈煜轩,今年96岁。   在二十军杭州干休所休养。离休前,他是五十九师后勤部副政委。   老人住一楼,居室的阳台庭院,有个小文化园,最醒目是那尊荣誉雕塑,上面是戎马生涯纪念章的图案。我惊诧,“家里装修,还搞红色文化?”陈煜轩笑了起来,“这里天天要来,晒晒太阳坐坐,一看到它就会想起参加革命的经历,几十年过去了,生命开始‘倒计时’,初心总是忘不了。”   目睹雕塑,忘不了党旗下庄严宣誓。认识共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