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iujyhb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从确立危机预警指标、预警评估机制、危机应对干预机制等方面构建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危机预警机制,提出三级预警链以保证危机预警机制的实施和运行,指出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危机预警机制实施过程应注意及时总结经验,定期组织培训,逐步完善统筹联动制度,不断提高危机预警能力。
  【关键词】新媒体  高职院校  意识形态  危机预警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C-0091-0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新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但其精准化、分众化、社交化的传播特点也为西方国家侵蚀我国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提供了可乘之机,这给高职院校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提出了诸多挑战。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如何构建意识形态预警机制,全面实施意识形态危机预警工作,是当前高职院校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复杂斗争形势,加强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需迫切解决的基础性、战略性问题。
  一、充分认识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新媒体对高职院校意识形态防御能力提出新考验。“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决定了它是当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斗争的主要阵地。”新媒体的兴起使意识形态的斗争呈现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传统现实场域向网络虚拟场域的延伸,‘线下战’与‘线上战’的交织,‘明争’向‘暗斗’的转向,阶段化斗争向常态化斗争的转变……较之传统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更大、能级更高。”高职学生的特点使高职院校防御风险能力面临更大的考验。由于高职学生系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程度和自觉性较低,缺少对中国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的学习,对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缺乏辨别力和免疫力,他们的思想观念更容易受到影响,呈现出主流意识形态弱化、理想信念淡化、舆论导向艰难等问题。
  (二)新媒体对高职院校意识形态管控能力提出新挑战。传统媒介下,信息是以一种单向度、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传播,学校作为意识形态传播主体,占有绝对优势,可以通过严格筛选把关学生获得的信息,从而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进入新媒体时代,在去中心化、无中心式的平等化互动式传播结构中,信息的传播者和获得者角色逐渐平等,信息发布也比较容易,学校的话语优势和中心优势被颠覆。”大量异质信息冲击学生,引发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动摇,这使高职院校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防控难度更大。
  (三)新媒体加剧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环境的复杂性。新媒体时代,任何个人、组织、阶层的观点、思想和价值观都可以实现超越国界、超越地域的传播,因此互联网上存在各种各样的“思潮”,它们利用新媒体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壮大自己的声势,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此同时,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凸显,容易引起人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虚拟空间和现实社会的多重问题叠加,使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环境变得异常复杂,安全风险不容低估。
  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全方位挑战,如果应对不力,在特定条件下,就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职院校要有忧患意识,通过建立和实施意识形态危机预警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领域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二、建立和实施意识形态危机预警机制的意义
  意识形态工作是复杂而宏大的工程,建立和实施意识形态危机预警机制是高职院校党委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题中应有之义,是提高风险防范和化解危机能力,加强高职院校对意识形态防、管、控的重要途径。
  (一)有效提高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和危机应对能力。意识形态危机预警机制可以帮助高职院校相关工作人员对学生的意识形态危机形成正确认识,科学预判,使危机处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通过制度和程序性设计,各部门之间可以加强联动配合,形成合力,有效处理各种风险。
  (二)有效预防意识形态危机负面情况发生。危机的产生一般会经过由量变而达到质变的过程,学生的意识形态领域出现危机也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其特殊性在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危机一旦形成,将会难以逆转,即使重建也需要很长时间和做大量的工作。意识形态危机预警机制可以在意识形态危机产生的量变过程中,对其进行分析和研判,按照相关程序和要求采取措施,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有效监控,积极行动,从而避免负面影响扩大。
  (三)有效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和风险,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更容易从细微入手,发现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具体问题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风险点,找到意识形态工作的着力点,把工作做小、做细、做实,从而使意识形态工作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三、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危机预警最早应用于军事领域,现在被广泛应用于公共管理、心理健康、经济领域等,如舆情危机预警、心理危机预警、企业危机预警,而把危机预警理论应用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工作中,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笔者认为构建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危机预警机制,是对高职学生意识形态现状及影响因素变动进行监测、诊断,根据各校情况作出对策的组织活动,并在这一组织活动实施过程中对相关机构、工作人员作出合理安排,进行制度性设计,从而形成一系列意识形态危机预警工作方法和程序。
  (一)确立危机預警指标。预警指标是意识形态危机观测点,具有描述、监测、预警等功能,为危机预测提供前提和依据,是建立意识形态危机预警系统的首要环节。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危机预警指标设计多数基于宏观层面展开,但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更需要对微观层面可能出现的危机进行预警,即当个体出现危机时如何预警。本文基于微观层面对意识形态危机预警指标进行探讨。   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危机预警指标设计具有指标难量化、预警警戒线难界定、可操作局限性大等特点。如果预警指标设计不当,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而且会造成虚警或者误警,浪费人力、财力、物力。其特点要求指标设计审慎而严格,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预警性。即要求指标设计者在众多指标中,深入分析、辨识这些指标的危险因子,进行反复比较,挑选出能明显表现出危机、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最具威胁性的指标。二是科学性。即纳入监控点的指标既能充分体现意识形态的特点、内容,又要和高职学生的情况相结合,真正反映高职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有可能发生的危机。三是简洁性。即设计的指标数量要精简,数据描述要简洁、指向性明显。设计多层次、多维度的意识形态危机预警指标更适合做调查问卷或访谈。但实际情况是危机预警工作一般由一线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承担,他们更多是通过日常工作对学生意识形态进行观测,简洁、指向性明显的指标才易于掌握,有效作出判断,否则将形同虚设。
  根据指标设计原则,笔者提出预警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意识形态危机预警指标设计是一项极具难度的工作,即使根据上述原则确定了指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会存在许多问题,学校还须根据意识形态工作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二)确立危机预警评估机制。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危机预警评估是依据特定的危机预警指标,通过评估小组对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判断警报等级的机制。评估小组由指标信息提供者、班主任或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学生党支部书记等成员组成。意识形态的特殊性决定了不能简单根据数据指标出现频次对学生意识形态现状作出判断,这就要求评估小组深入了解学生综合情况下,对警报等级作出判断。借鉴其他领域危机预警评估机制,笔者把意识形态危机预警评估的等级划分为四个级别:一般状态、轻度预警级、中度预警级、重度预警级。一般状态是偶尔出现相关言论,具有偶发性,思想认识并未受影响,仍可划分为安全;轻度预警级是偶尔出现相关言论,思想认识受到轻微影响;中度预警级是有时出现预警指标中的言论或行为,思想认识受到一定影响;重度预警级是经常或频繁出现预警指标中的言论或行为,思想认识受到严重影响。
  (三)确立危机应对干预机制。危机预警指标和预警等级确立后,需要根据不同的预警等级建立相应的对策库,实施及时有效的危机干预。对策库的制定也应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针对不同等级采取不同策略,实现应对及时、干预有效,影响可控。制定对策时既要从大局及后继影响层面统筹规划,又要多种途径并行,把干预措施尽可能融入学生的生活、学习、社会实践中,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朋辈教育的作用。
  (四)确立三级危机预警链。意识形态危机预警机制的实施有赖于完善的组织系统,可以通过构建三级危机预警链确保预警工作有效开展。
  1.成立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学校要坚决贯彻党管意识形态的方针,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对意识形态预警负主体责任。领导小组要把关定向,统筹协调,监督管理,定期听取有关意识形态工作的汇报,对中度级别以上预警情况及时开展指导工作。这是确保危机预警系统组织运行和联动反应快速、高效的关键所在。
  2.成立系部意识形态预警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学生党支部书记、辅导员、系学生会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具体负责本系信息收集、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对一些有倾向性的学生进行评估分析,根据预警级别启动干预方案、定期向学院领导小组汇报上述情况。做到有苗头快速预警,提前防范,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处置、化解和管控意识形态安全隐患。
  3.成立舆情信息联络小组。每班设置两位舆情信息员,重点关注与学生有关的政治性、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校内外重大突发事件;社会思潮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及由此表现出的具有代表性、倾向性、苗头性的思想动态。各系部舆情信息员组成一个舆情联络小组,安排一名舆情信息员担任联络小组组长,系部团委书记担任舆情信息员队伍的指导老师,具体负责联络舆情信息员、舆情信息的收集和传递。
  四、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危机预警机制实施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一)及时总结经验。危机预警在多个领域应用和研究已比较成熟,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应用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需及时总结经验,加强系统性理论研究,以不断完善预警指标,丰富危机应对对策库,改进危机预警的运行机制,构建起科学、完整、缜密、有效的危机预警系统。
  (二)定期组织培训。意识形态危机预警主体不仅包括思想政治工作者,各相关部门领导,还包括学生干部、学生信息员。许多人员不具备危机预警知识,学校要定期开展培训,使他们了解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形势,认识意识形态危机预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理解危机预警系统如何运作,包括对预警指标的理解、掌握预警等级评估方法、选择危机应对策略等,并对预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进行探讨。
  (三)逐步完善统筹联动制度。高校危机预警机制是由多个部门和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某一个或几个部门和要素发挥作用都不能有效完成危机预警的目标,它需要建立一套统筹联动的制度,对各要素进行整合,统一协调,形成共同的着力点,相互促进,才能有条不紊地实施预警机制。
  (四)不断提高危机预警能力。开展意识形态预警工作,需要一支政治可靠、思想意识敏锐、善于做思想工作的教师队伍来实现。这支队伍包括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党政团学干部等。提高这支队伍对学生思想动态掌控能力、预判预警能力、教育引导能力、协同育人能力,才能确保危机预警机制的有效实施,达到预警及时、干预有效、管控有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田改伟.试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J].政治学研究,2005(4)
  [2]曹文泽.提升网络意识领域风险防范化解能力[N].光明日报,2019-04-04
  [3]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4]杨超.新时代青年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生成理路与化解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19(6)
  [5]何茜.西方文化渗透下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发展态勢与对策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8(7)
  【基金项目】2017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项目“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研究”(2017SZ003)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 燕 ,女,硕士,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卢 雯)
其他文献
河北电视台播出的《中华好诗词》是一档文化类季播节目,以中华诗词为骨,以娱乐精神为髓,闯关娱乐形式与诗词内容核心巧妙结合,文化与娱乐并重。我们常常看到众多娱乐节目大红
目的:为完善中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供政策建议和科学参考。方法:综述中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以来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理论上探讨基本药物的公共产品属性。结果:基本药物制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非接触式眼压计(NCT)测量值的改变情况,以及其与术中角膜切削厚度及术后角膜屈光力改变值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接受LASIK手术的近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国内刊号CN42—1793/F,国际刊号ISSN1009-2277,刊期为双月刊,由武汉商学院举办:开设有“专家视
2011年5月20日,欧盟药品管理局(EMA)发布消息,建议暂停使用含丁咯地尔口服制剂。鉴于丁咯地尔注射剂的风险/效益评估结果还未有最终结论,暂停使用丁咯地尔口服制剂是暂时的决定,人用
本文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背景入手,基于交通运输业发展实际情况,探究营改增背景下交通运输企业税务筹划问题,明确企业税务筹划工作关键环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举例说明,以期帮助交
陈济生,1950年1月出生,蒙古族,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高级职业经理人。先后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贸易系、美国派普丹大学经济管理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财贸系,在职研究生学
随着生产过程的分散化与破碎化,创新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日益增加,不同创新主体通过相互合作形成创新网络,寻求资源配置。创新网络中的核心企业由于掌握关键性资源而拥有知识
将汽车电控单元与机械仪表盘结合,针对成本可控制和机械指针仪表读数不准等问题,在研究汽车电子仪表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应用于电子机械式汽车仪表盘显示的电控单元。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研究人的本质、人的存在和人的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根本任务在于解决人与客体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其宗旨在于通过实践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