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利性大学:背景·现状·可能性

来源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d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营利性大学的出现,不仅引发了对大学和社会两者间关系的重新思考,同时也提出了对"大学"的内涵进行重新理解的必要性.本文从这一研究视角出发,首先对"私立大学"的概念及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梳理,通过与私立大学的比较,分析营利性大学的本质特征与理论背景.同时,本文还通过对在日美两国出现的营利性大学之具体事例的分析,来探讨营利性大学利润创收的机制.最后,对当代营利性大学是否能发挥与传统高等教育机构不同的功能与作用,即针对营利性大学的未来发展可能性展开讨论.
其他文献
2004年8月26日至27日,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高级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隆重召开.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卡塞
“大学本科通识教育实践研究”是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向明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该课题以北京大学元培计划作为案例,在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探讨“如何在我国综合性研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场的全局匹配搜索的实时目标跟踪算法,克服了原始分布场的局部搜索和实时性差的局限。采用相关系数代替原始算法的L1范数度量目标分布场与候选区域分布场的距离,有利于运用傅里叶变换,将相关系数从计算复杂度高的时域转换到计算复杂度低的频域来实现,并且能一次算出目标分布场和检测区域所有候选分布场的相似度,从而保证算法的实时性和全局搜索能力,克服稀疏采样方法的随机性和局部结果最优性。实验结果表
<正>~~
期刊
1987年,著名美国学者阿兰&#183;布鲁姆(Alan Bloom)撰写了《美国心灵的关闭》(The Closing of American Mind)一书。该书一出版,即被《纽约时报》列为畅销书长达31周,第一版就销出80
比较教育研究传统上总是着眼于世界不同区域及不同国家之间的研究.本文认为,这种做法经常导致教育研究中不全面和不平衡的视角,因为它不能将州/省、地区、学校、课堂及个体之
本文主旨是探讨全球化话语与教育的关联性。首先藉由主要文献的整理探讨“全球化”一词所指涉的现象、涵义和论辩,了解全球化是一个涉及权力、多重声音和多元实际的复杂谜题或
提出了在实时环境下周期任务与非周期任务混合调度的一种新方法。引入非周期实时任务虚拟截止期、虚拟周期的特征参数,综合考虑各实时任务的多特征参数进行优先级设计,克服了单独考虑任务的个别参数以及忽略非周期任务自身特征的调度策略的局限性及调度风险,且能够尽可能地加快非周期任务的响应速度,提高系统整体的调度性能。将该方法在RT-Linux实时环境中实现,并针对无人飞艇的自动驾驶仪进行了任务实例的可调度性测试
德国当代哲学家马卡尔德(Odo Marquard)在德国吉森(Giegen)大学做了近30年(1965-1993)的哲学教授。作为哲学家,他对理论体系不感兴趣,却注重哲学与生活的联系。在他看来,哲学思维,无非
为合理规划分布式电源的容量与位置,减少配电网有功损耗,提高静态电压稳定性,提出了分布式电源的双目标区域优化方法。首先建立双目标优化模型,为符合配电网分布式电源的实际配置要求,定义了区域优化矩阵与容量限制矩阵,进而应用量子粒子群算法统一优化得出优化区域内分布式电源的容量与位置;最后对IEEE 33节点配电网进行仿真优化,结果表明分布式电源区域优化方法能较为准确地优化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容量与位置,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