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制剂诱发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一例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120900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的发病机理尚有许多不明之处,但有以各种感染为主的种种诱因,药物即为其中之一,而青霉素诱发的GPP较为少见。

其他文献
大多数患皮质类固醇变态反应的患者对数种皮质类固醇制剂发生反应。对从未接触过的物质引起的反应为交叉反应的存在提供了无可辨驳的证据。
期刊
白介素、γ干扰素、α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β转化生长因子在白念珠菌感染过程中的变化和作用,以及影响上述因子分泌的菌体成分和其他因素,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宿主抗白念珠菌免疫反应机制以及临床上应用细胞因子的治疗前景。
作者报道2例罕见的儿童外阴恶性黑素瘤(VMM),并强调对儿童期外阴突然发生、迅速增长的色素沉着皮损进行组织学检查的重要性。例1,9岁,因发现右侧小阴唇有一色素沉着皮损6个月就诊,无自觉症状。患者4岁时腋窝汗液开始有气味,6岁时乳房组织和阴毛开始发育。但月经尚未来潮。无黑素瘤家族史。体检发现右侧小阴唇有一小于1cm、边界不规则、色素不均匀的棕黑色斑,皮损上方的外阴粘膜轻度发白,紧靠色素斑的上方有一局
期刊
中性粒细胞性皮病是一组涉及多系统的严重皮肤病,其特征是真皮和(或)表皮有中性多形核细胞浸润,而无感染或其他可知原因。该文复习了此类疾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改变、病程和治疗。
作者报告了1例伴有一过性脂蛋白代谢异常的先天梅毒病例。在1980~1995年间的文献中未见类似报告。患者是一因肝脾肿大而就诊的3.5个月大的女婴。体检发现患儿皮肤苍白,肝肋下6cm,脾肋下5cm,此外未见其它临床异常。
该文概述了蛋白激酶、细胞因子、生长相关基因或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细胞外基质分子、原癌基因等物质在银屑病中的表达以及作为信号转导物在银屑病发病机制的可能作用。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正在着手进行4个州的抽样调查,以弄清都是哪些人在处理性传播疾病患者,他们都能提供些什么样的服务,然后打算据以改进性传播疾病监测系统的工作,以及修订现行的性传播疾病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性病防治的效率。该文概述了这项调查的各个要点。
在SLE以及其它一些结缔组织疾病患者的血清中常出现抗Ro及抗La抗体。特别是与光敏有关的红斑狼疮,如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SCLE)、新生儿红斑狼疮患者中出现率很高。其原因尚不清楚。为了探讨光照是否可增加皮肤中Ro和La抗原的表达,作者对人体曝光部位以及非曝光部位正常皮肤的Ro和La抗原的表达水平进行了研究。
期刊
已知在紫外线B(UVB)照射后外用强效皮质类固醇,不但能抑制红斑,还能抑制色素沉着,该实验目的在于研究不同时间外用皮质类固醇对UVB诱导的色素沉着的作用。
期刊
淋病奈瑟菌(淋球菌)的抗菌敏感性类型因不同国家而异并随时间而变化。监测这些差异和变化需要有一种简便并可重复的方法。该研究旨在测定在体外淋球菌对阿齐霉素敏感性并评价E-试验方法测定阿齐霉素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的可靠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