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门高,板桥长,三里河边出菜王;寒霜降,小雪藏,系个红绳上汴梁。”离开胶州城,童谣似乎就不是这个味了,只有胶州古城的城墙根下,才会生长这样的童谣。从白牙红唇的儿童口中甜甜地唱出来,也在鹤发童颜的老者唇间慢慢蠕动,这童谣才纯真有味。这是一段有岁月包浆的童谣,吟咏着胶州的一大骄傲“大白菜”。
童谣描述的年代是宋朝,作为江北最大的港口码头,那时候的胶州叫板桥镇,是沿袭了唐朝御赐的名字。作为朝贡之菜,胶州的白菜驰名中外。
时光流淌了这么久,那一棵白菜在时空里也摇摆了这么久,其“叶卷如纯束、味清而腴”的鲜美滋味不仅没有变,且更加真纯。
胶州大白菜古已有之,是胶州著名的“三大”之一。“胶州三大”分别是:大秧歌、大白菜和胶州大嫚。我到外地去,一自我介绍,他们就呵呵大笑说:“胶州大嫚”来了。我便知道这是懂胶州历史文化的人。
胶州大白菜俗称“胶白”“胶菜”。别处也产白菜,可一个地方的风水养出一个地方的口味,只有胶州的“胶菜”久负盛名,从唐代即享有盛誉,具有1000多年的种植历史。《舌尖上的中国3》热播后,以胶州大白菜为原料制作的民间小吃“白菜卷”,更是成为全国“吃货”心目中的精品菜色。据了解,鲁菜菜系中,50多个菜谱都含胶州大白菜。大白菜是大众菜,平民的餐桌一年中有数月被鲜美的大白菜“霸屏”。大白菜也是“官”菜,古代宫廷御宴,当今招待国宾,白菜仍是一道无可替代的鲜美菜品。大俗大雅的白菜是无数人的舌尖记忆。
最好的大白菜产自胶州。当我童年时,秋冬时节到处是绿浪涛涌的白菜地,收白菜的时候,一辆辆大货车在地头排着队,把我们村的白菜运到城市和远方。那时候我们很骄傲,白菜替乡亲们进了城。当上学后,读到鲁迅的名句时,我们一帮学娃子骄傲得撒欢,在学堂里大声诵读:“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胶州的白菜是好到要被冒充的。我们到菜园里把这话说给种白菜的人们听,他们嘿嘿笑着,笑纹里是白菜般的鲜甜。
广阔的平原上土质肥沃,湾畔河流众多,里岔良乡、张应安家沟、胶河流域、洋河流域、传统的三里河流域,都成为大白菜的主产地。每年收白菜的季节,各类采购车川流不息,胶州城乡一派欢腾。有一年白菜特别贵,采买的人直接跑到菜地里占住一片,自己雇人收菜,菜农不需动手,只在地头数钱。据说那年的白菜被韩国人收去做了泡菜。
岁月不仅大浪淘尽英雄,也淘尽许多物种,在残酷的生态法则面前,胶州大白菜也数度遭劫。
荆世新是胶州大白菜的保护神。多年之前,这个“白菜迷”自己注册了“胶州大白菜研究所”并一直担任所长,开始了他的痴迷研究。上世纪90年代,作为一名农校教师的他,看到胶州大白菜品种陷入绝种的危险境地而心痛不已。“那时候人们的良种保护意识差,胶州大白菜面临困境,一些品种因抗病能力差,濒临绝产,新品种培育又尚未解决。”他想,不能让祖辈留下来的好东西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失传,下决心要把最纯正的胶州大白菜找回来。
从消失的河流里找回流水,那是逆天的事情,多方寻访老菜农都没有找到曾经的白菜种子,荆世新决定重塑良种。他跟农业科研专家们一起收集当地的资源,又和外地科研部门争取种质资源,从1992年开始在试验农场里反复试验、杂交组合,最终用3年时间,培育出了“胶白一号”。
“帮嫩薄、汁乳白、味鲜美、纤维细、营养好”,这是“胶白一号”的特点,也是记忆中传统胶州大白菜的五个特点。新品种保存了传统优点的同时,有了更深入的改进,抗病性更强,产量也比原来提高了30%。
“胶白一号”问世后,很快得到了胶州农民的认可。“老白菜回来了!”人们兴奋地说。
荆世新的白菜科研一发不可收,在他和农科人员的带动下,更多的胶州大白菜新品种不断涌现,让胶州大白菜的名号在市场上叫得越来越响。
正是如此,假冒“胶白”一度冒头,让胶州人意识到,不仅要保证品种多样性,更要抱团抓质量,打造“胶州大白菜”品牌。
2004年,胶州市大白菜协会成立,专门从事胶州大白菜的品牌打造和产业开发。荆世新再不是单打独斗的战士。组织的标杆是严格的:正宗胶州大白菜必须产自协会认证的生产基地,而基地的所有环节,包括土壤、水、空气、肥料,到最后收获时的检测都受到严密的监控。只要有一环出了差错,都不能贴上“胶州大白菜”商标。
一家成熟发展一家,这个严密的组织既不会给谁徇私情,也不会让任何一个优良的白菜基地得不到应有的政策保护。30余家大白菜基地陆续被认证,6000多亩大白菜在胶州的大地上吮吸着乳汁,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它们按照标准化规范生产,统一包装、统一标识、唯一编码,棵棵都有“身份”:扫一下胶州大白菜商标上带有的追溯系统,什么时间播种、共浇了几遍水、怎么灭的虫、用了什么有机肥,都能查到。
“你鼓捣了这么多年大白菜,最得意是什么?”我问荆世新。
“优质白菜在我们手里发扬光大,并开发出几十个品种,丰富了老百姓的菜籃子,提升了白菜的实用价值。一棵白菜既能以高营养美味端上今日老百姓的餐桌,也能身价昂贵地出口创汇,这是咱胶州人的骄傲。”
既可玉堂金马登高地,也能高山流水遇知音。这就是如今的胶州大白菜。
礼盒装优质培育的胶州大白菜价格每箱两棵60元。“不就是棵白菜吗?”有人质疑。高价的背后,以优良的品质做保证和支撑。
你见过长成一棵花的白菜吗?你见过开一百朵菜花的白菜吗?
荆世新玩白菜玩出了花样。一棵白菜开出188元的高价,还供不应求。这样的新鲜事要追溯到几年前,荆世新的大白菜研究所培养出了“百财花王。” 那是一棵花形白菜,形状像一朵非常漂亮的花。白菜是菜中之王,花形白菜自然就是花中之王,所以它被命名为“百财花王。”田垄地头间的大白菜们怎么会想得到,它们的族群里,还出了“艳冠群芳”的观赏类菜品。 白菜谐音“百财”,老百姓非常喜欢,把花型的“百财之王”摆在家中,不论从美观上还是寓意上都不逊色于那些花卉。
“花型白菜”的研究有些偶然,5年前,荆世新在做白菜育种的时候,发现了一棵异形白菜。作为白菜本应被淘汰,但是,它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这个胶州大白菜的培育人,脑海中突然有了一个不便声张的念头,于是用心地侍弄着这棵“病”菜。有说闲话的:一棵破白菜,你还那么爱惜它干什么?扔了吧。此刻的荆世新要这白菜变成“花”的想法越来越强烈。“我对它特别有感情,每天到菜地里来看的时候,总是先去看这棵观赏白菜。”
那年,全国白菜大丰收,白菜的价格也像过山车,离胶州300公里的济南,白菜贬值到6分钱一公斤,即使在北京超市也不过四毛钱一公斤。可是胶州的优质白菜依然价位高居不下,这棵188元的白菜更是拔得了当年的头筹。
从一棵花菜到一批花菜,整整5年时间,荆世新吃住在菜地,收集白菜生长的各种数据,稳定控制了花形白菜的生长态势。“付出心血是肯定的,不费事得到的东西5元1棵也卖,费了这么大的劲捣饬出来的东西卖188元1棵不贵。”
花形白菜与其说是白菜,不如说更像一种大叶花卉,随着温度的变化,它的花芯会逐渐变成绿色、黄色、红色、绛紫。它的生长周期长达10个多月,到了最后还能开出近百朵黄色小花。用来吃的白菜可以当花看,也是一景。它开着密匝匝、金灿灿的小花,摆在客厅像大礼花在蓬勃燃放,非常喜庆吉祥。
观赏白菜当花卖,使用价值的变化给白菜赋予了新的内涵。以往被用来食用的白菜不再限于走进厨房、餐桌,它还走进了老百姓的客厅、走进了校园、花园、博览园。
再金贵的花型白菜也还是白菜,需要的时候都可以吃,味道当然更鲜美。它在销售的过程中除了走高端的花卉市场,还有一个途径,就是配合胶州大白菜共同作为礼品出售。荆世新第一批培养的几百盆白菜没有多久就销售一空。
“大白菜品种的研究还有无限大的空间。”这个研究白菜许多年的人,还是这样痴迷,在蔬菜基地间奔走,在试验室中观察,在大棚间采集数据。他的衣袖间有清晨的露水,他的鞋子上有隔夜的泥巴,他的臉上荡漾的是养育白菜的一颗慈母心的笑容。当朝阳升起,满眼绿油油的菜规规整整地,就像小学生给自己的先生问好。
张金凤,中国作协会员,青岛市文联签约作家,青岛文化之星。曾获鄂尔多斯《中国作家》文学奖、《北京文学》年度奖、孙犁文学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等,出版散文集《空碗朝天》《草岁月,花年华》《踏雪归乡》等。
童谣描述的年代是宋朝,作为江北最大的港口码头,那时候的胶州叫板桥镇,是沿袭了唐朝御赐的名字。作为朝贡之菜,胶州的白菜驰名中外。
时光流淌了这么久,那一棵白菜在时空里也摇摆了这么久,其“叶卷如纯束、味清而腴”的鲜美滋味不仅没有变,且更加真纯。
胶州大白菜古已有之,是胶州著名的“三大”之一。“胶州三大”分别是:大秧歌、大白菜和胶州大嫚。我到外地去,一自我介绍,他们就呵呵大笑说:“胶州大嫚”来了。我便知道这是懂胶州历史文化的人。
胶州大白菜俗称“胶白”“胶菜”。别处也产白菜,可一个地方的风水养出一个地方的口味,只有胶州的“胶菜”久负盛名,从唐代即享有盛誉,具有1000多年的种植历史。《舌尖上的中国3》热播后,以胶州大白菜为原料制作的民间小吃“白菜卷”,更是成为全国“吃货”心目中的精品菜色。据了解,鲁菜菜系中,50多个菜谱都含胶州大白菜。大白菜是大众菜,平民的餐桌一年中有数月被鲜美的大白菜“霸屏”。大白菜也是“官”菜,古代宫廷御宴,当今招待国宾,白菜仍是一道无可替代的鲜美菜品。大俗大雅的白菜是无数人的舌尖记忆。
最好的大白菜产自胶州。当我童年时,秋冬时节到处是绿浪涛涌的白菜地,收白菜的时候,一辆辆大货车在地头排着队,把我们村的白菜运到城市和远方。那时候我们很骄傲,白菜替乡亲们进了城。当上学后,读到鲁迅的名句时,我们一帮学娃子骄傲得撒欢,在学堂里大声诵读:“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胶州的白菜是好到要被冒充的。我们到菜园里把这话说给种白菜的人们听,他们嘿嘿笑着,笑纹里是白菜般的鲜甜。
广阔的平原上土质肥沃,湾畔河流众多,里岔良乡、张应安家沟、胶河流域、洋河流域、传统的三里河流域,都成为大白菜的主产地。每年收白菜的季节,各类采购车川流不息,胶州城乡一派欢腾。有一年白菜特别贵,采买的人直接跑到菜地里占住一片,自己雇人收菜,菜农不需动手,只在地头数钱。据说那年的白菜被韩国人收去做了泡菜。
岁月不仅大浪淘尽英雄,也淘尽许多物种,在残酷的生态法则面前,胶州大白菜也数度遭劫。
荆世新是胶州大白菜的保护神。多年之前,这个“白菜迷”自己注册了“胶州大白菜研究所”并一直担任所长,开始了他的痴迷研究。上世纪90年代,作为一名农校教师的他,看到胶州大白菜品种陷入绝种的危险境地而心痛不已。“那时候人们的良种保护意识差,胶州大白菜面临困境,一些品种因抗病能力差,濒临绝产,新品种培育又尚未解决。”他想,不能让祖辈留下来的好东西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失传,下决心要把最纯正的胶州大白菜找回来。
从消失的河流里找回流水,那是逆天的事情,多方寻访老菜农都没有找到曾经的白菜种子,荆世新决定重塑良种。他跟农业科研专家们一起收集当地的资源,又和外地科研部门争取种质资源,从1992年开始在试验农场里反复试验、杂交组合,最终用3年时间,培育出了“胶白一号”。
“帮嫩薄、汁乳白、味鲜美、纤维细、营养好”,这是“胶白一号”的特点,也是记忆中传统胶州大白菜的五个特点。新品种保存了传统优点的同时,有了更深入的改进,抗病性更强,产量也比原来提高了30%。
“胶白一号”问世后,很快得到了胶州农民的认可。“老白菜回来了!”人们兴奋地说。
荆世新的白菜科研一发不可收,在他和农科人员的带动下,更多的胶州大白菜新品种不断涌现,让胶州大白菜的名号在市场上叫得越来越响。
正是如此,假冒“胶白”一度冒头,让胶州人意识到,不仅要保证品种多样性,更要抱团抓质量,打造“胶州大白菜”品牌。
2004年,胶州市大白菜协会成立,专门从事胶州大白菜的品牌打造和产业开发。荆世新再不是单打独斗的战士。组织的标杆是严格的:正宗胶州大白菜必须产自协会认证的生产基地,而基地的所有环节,包括土壤、水、空气、肥料,到最后收获时的检测都受到严密的监控。只要有一环出了差错,都不能贴上“胶州大白菜”商标。
一家成熟发展一家,这个严密的组织既不会给谁徇私情,也不会让任何一个优良的白菜基地得不到应有的政策保护。30余家大白菜基地陆续被认证,6000多亩大白菜在胶州的大地上吮吸着乳汁,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它们按照标准化规范生产,统一包装、统一标识、唯一编码,棵棵都有“身份”:扫一下胶州大白菜商标上带有的追溯系统,什么时间播种、共浇了几遍水、怎么灭的虫、用了什么有机肥,都能查到。
“你鼓捣了这么多年大白菜,最得意是什么?”我问荆世新。
“优质白菜在我们手里发扬光大,并开发出几十个品种,丰富了老百姓的菜籃子,提升了白菜的实用价值。一棵白菜既能以高营养美味端上今日老百姓的餐桌,也能身价昂贵地出口创汇,这是咱胶州人的骄傲。”
既可玉堂金马登高地,也能高山流水遇知音。这就是如今的胶州大白菜。
礼盒装优质培育的胶州大白菜价格每箱两棵60元。“不就是棵白菜吗?”有人质疑。高价的背后,以优良的品质做保证和支撑。
你见过长成一棵花的白菜吗?你见过开一百朵菜花的白菜吗?
荆世新玩白菜玩出了花样。一棵白菜开出188元的高价,还供不应求。这样的新鲜事要追溯到几年前,荆世新的大白菜研究所培养出了“百财花王。” 那是一棵花形白菜,形状像一朵非常漂亮的花。白菜是菜中之王,花形白菜自然就是花中之王,所以它被命名为“百财花王。”田垄地头间的大白菜们怎么会想得到,它们的族群里,还出了“艳冠群芳”的观赏类菜品。 白菜谐音“百财”,老百姓非常喜欢,把花型的“百财之王”摆在家中,不论从美观上还是寓意上都不逊色于那些花卉。
“花型白菜”的研究有些偶然,5年前,荆世新在做白菜育种的时候,发现了一棵异形白菜。作为白菜本应被淘汰,但是,它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这个胶州大白菜的培育人,脑海中突然有了一个不便声张的念头,于是用心地侍弄着这棵“病”菜。有说闲话的:一棵破白菜,你还那么爱惜它干什么?扔了吧。此刻的荆世新要这白菜变成“花”的想法越来越强烈。“我对它特别有感情,每天到菜地里来看的时候,总是先去看这棵观赏白菜。”
那年,全国白菜大丰收,白菜的价格也像过山车,离胶州300公里的济南,白菜贬值到6分钱一公斤,即使在北京超市也不过四毛钱一公斤。可是胶州的优质白菜依然价位高居不下,这棵188元的白菜更是拔得了当年的头筹。
从一棵花菜到一批花菜,整整5年时间,荆世新吃住在菜地,收集白菜生长的各种数据,稳定控制了花形白菜的生长态势。“付出心血是肯定的,不费事得到的东西5元1棵也卖,费了这么大的劲捣饬出来的东西卖188元1棵不贵。”
花形白菜与其说是白菜,不如说更像一种大叶花卉,随着温度的变化,它的花芯会逐渐变成绿色、黄色、红色、绛紫。它的生长周期长达10个多月,到了最后还能开出近百朵黄色小花。用来吃的白菜可以当花看,也是一景。它开着密匝匝、金灿灿的小花,摆在客厅像大礼花在蓬勃燃放,非常喜庆吉祥。
观赏白菜当花卖,使用价值的变化给白菜赋予了新的内涵。以往被用来食用的白菜不再限于走进厨房、餐桌,它还走进了老百姓的客厅、走进了校园、花园、博览园。
再金贵的花型白菜也还是白菜,需要的时候都可以吃,味道当然更鲜美。它在销售的过程中除了走高端的花卉市场,还有一个途径,就是配合胶州大白菜共同作为礼品出售。荆世新第一批培养的几百盆白菜没有多久就销售一空。
“大白菜品种的研究还有无限大的空间。”这个研究白菜许多年的人,还是这样痴迷,在蔬菜基地间奔走,在试验室中观察,在大棚间采集数据。他的衣袖间有清晨的露水,他的鞋子上有隔夜的泥巴,他的臉上荡漾的是养育白菜的一颗慈母心的笑容。当朝阳升起,满眼绿油油的菜规规整整地,就像小学生给自己的先生问好。
张金凤,中国作协会员,青岛市文联签约作家,青岛文化之星。曾获鄂尔多斯《中国作家》文学奖、《北京文学》年度奖、孙犁文学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等,出版散文集《空碗朝天》《草岁月,花年华》《踏雪归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