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柏林职业教育集团(简称GFBM)汽车机械电子维修技术项目是以德国汽车行会课程为标准,结合考核认证的专业课程体系。该体系各个模块课程与工作领域完美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职业能力。
基于德国GFBM课程融合是借助GFBM汽车机电维修技术项目模块课程、教学管理和教学模式,结合学校汽修专业特色,建立国际化汽修专业课程体系,创建行动导向模式,培养现代汽修专业新型人才。而在中德课程融合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影响着中德合作项目的开展。下面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学校国际合作项目需求与合作深度之间的矛盾
1.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际化进程加快,一带一路深入推进,以及省市各级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具体要求出台,笔者学校与德国GFBM开展汽车机电项目合作。德方在合作形式和细节上有具体要求,特别是在中德合作班组班人数、课程要求、师资条件、设备条件方面。对于笔者学校来说,希望借助德国课程模块,在学校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师资培训、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并以此项目为试点,找到一种示范性的产教深度融合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内涵。
2.应对措施
为开展深度的中德合作,使双方的合作意图达成共识,我们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将课程的替换转换成课程的植入,这样就可以与学校的文化课程进行结合,同时也能够保证德国课程模块的顺利开展。同时,加强师资的培训,要求德方专家定期到学校开展教学研讨和教学示范。此外,德方必须协助学校的专业教师进行课程项目的开发和教学资料和整合,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
二、德国相关课程安排与学校教学安排之间的矛盾
1.存在的问题
国际合作项目要深入开展,关键是项目课程整合。在课程方面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课程设置。德国课程整个三年全是与专业相关课程,没有文化课。而笔者学校有文化课,并且占到了相当大的比重,从而在课时安排上与德国课时安排产生了矛盾。另一个是在实训实习安排上。德国是学校和企业交替进行的双元制教学安排,而笔者学校是先在学校学习两年,再到企业去实习。这样势必造成课程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方面存在不同。此外,还有德国模块课程与学校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些问题将影响项目深入开展。
2.应对措施
课程设置方面,在满足德方课时的前提下,对学校汽修专业课程进行融合。在满足文化课最低课时要求下,尽最大可能增加汽修专业课程课时数,并在此基础上对专业课程进行重组,以半天和一天为单位进行安排。在专业实习方面,学校可以采用学生两年在学校、一年在企业实习的形式。结合学校己建设的产学研中心,开展每学期一个月企业生产性实训轮换,同时结合高三企业实训来满足德方对于企业实训要求,保证教学质量。
三、德国教学模式与师生教学理念之间的矛盾
1.存在的问题
德国教学模式是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对于这一模式,虽然老师在这之前也接受过相关培训,也尝试过以此为教学法的教学,但在全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还存在一定难度。要打破固有教学模式,重新构建新的符合德国教学和考核的教学模式、评价标准。此外,对于学生来说,之前学生没有接触过德国式教学,没有学习经验。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需要一定专业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刚接触此类教学模式有一定难度。
2.应对措施
在教师教学理念方面,可以由德方培训师对学校专业教师开展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方面的培训。在培训中,应注重教师实践体验和总结交流,为掌握德国教学理念奠定基础。同时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之间应共同备课,相互听课,对德国教学理念深化研究。另一方面,请德国专家到学校开展教学,示范指导,提高教学质量。在学生学习理念方面,教學任务的选择要从简单任务开始教学,让学生渐渐掌握学习方法。同时加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较快掌握新的学习方法。
四、小结
中德合作项目是学校的重点项目,而课程的融合是整个项目推进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德国课程体系、结构安排与学校实际情况的分析,来找到课程融合中的障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从而为课程的深度融合和项目的深入推进铺平道路。
基于德国GFBM课程融合是借助GFBM汽车机电维修技术项目模块课程、教学管理和教学模式,结合学校汽修专业特色,建立国际化汽修专业课程体系,创建行动导向模式,培养现代汽修专业新型人才。而在中德课程融合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影响着中德合作项目的开展。下面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学校国际合作项目需求与合作深度之间的矛盾
1.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际化进程加快,一带一路深入推进,以及省市各级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具体要求出台,笔者学校与德国GFBM开展汽车机电项目合作。德方在合作形式和细节上有具体要求,特别是在中德合作班组班人数、课程要求、师资条件、设备条件方面。对于笔者学校来说,希望借助德国课程模块,在学校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师资培训、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并以此项目为试点,找到一种示范性的产教深度融合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内涵。
2.应对措施
为开展深度的中德合作,使双方的合作意图达成共识,我们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将课程的替换转换成课程的植入,这样就可以与学校的文化课程进行结合,同时也能够保证德国课程模块的顺利开展。同时,加强师资的培训,要求德方专家定期到学校开展教学研讨和教学示范。此外,德方必须协助学校的专业教师进行课程项目的开发和教学资料和整合,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
二、德国相关课程安排与学校教学安排之间的矛盾
1.存在的问题
国际合作项目要深入开展,关键是项目课程整合。在课程方面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课程设置。德国课程整个三年全是与专业相关课程,没有文化课。而笔者学校有文化课,并且占到了相当大的比重,从而在课时安排上与德国课时安排产生了矛盾。另一个是在实训实习安排上。德国是学校和企业交替进行的双元制教学安排,而笔者学校是先在学校学习两年,再到企业去实习。这样势必造成课程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方面存在不同。此外,还有德国模块课程与学校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些问题将影响项目深入开展。
2.应对措施
课程设置方面,在满足德方课时的前提下,对学校汽修专业课程进行融合。在满足文化课最低课时要求下,尽最大可能增加汽修专业课程课时数,并在此基础上对专业课程进行重组,以半天和一天为单位进行安排。在专业实习方面,学校可以采用学生两年在学校、一年在企业实习的形式。结合学校己建设的产学研中心,开展每学期一个月企业生产性实训轮换,同时结合高三企业实训来满足德方对于企业实训要求,保证教学质量。
三、德国教学模式与师生教学理念之间的矛盾
1.存在的问题
德国教学模式是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对于这一模式,虽然老师在这之前也接受过相关培训,也尝试过以此为教学法的教学,但在全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还存在一定难度。要打破固有教学模式,重新构建新的符合德国教学和考核的教学模式、评价标准。此外,对于学生来说,之前学生没有接触过德国式教学,没有学习经验。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需要一定专业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刚接触此类教学模式有一定难度。
2.应对措施
在教师教学理念方面,可以由德方培训师对学校专业教师开展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方面的培训。在培训中,应注重教师实践体验和总结交流,为掌握德国教学理念奠定基础。同时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之间应共同备课,相互听课,对德国教学理念深化研究。另一方面,请德国专家到学校开展教学,示范指导,提高教学质量。在学生学习理念方面,教學任务的选择要从简单任务开始教学,让学生渐渐掌握学习方法。同时加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较快掌握新的学习方法。
四、小结
中德合作项目是学校的重点项目,而课程的融合是整个项目推进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德国课程体系、结构安排与学校实际情况的分析,来找到课程融合中的障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从而为课程的深度融合和项目的深入推进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