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黄河调水调沙试验河口形态变化

来源 :泥沙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har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黄河河口水沙条件基本处于维持不断流状态,汛期非汛期界限已非常不明显,河口形态变化基本特征发生明显改变.调水调沙试验前河口径流作用微弱,河口沙嘴长时间主要受潮流侵蚀作用逐渐向临界平衡状态调整.但是2002年7月调水调沙试验河口有一个14天的0.664亿t泥沙入海口门快速堆积过程,河口形态又形成一个不稳定的快速堆积状态.本文通过2001年6月与2002年7月两次拦门沙测验地形与相关水文资料,计算输海泥沙的数量及其分布,分析了该次调水调沙试验后河口形态特征变化.
其他文献
沙袋筑坝在工程中愈来愈广泛的应用,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笔者对不同尺寸沙袋的充填度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极限充填度和最佳充填度的概念;通过对不同尺寸充沙沙袋在水泥抹面和
研究证明,准静水沉降公式为一维超饱和输沙法公式简化形式,α和k具有相同的影响因素,两者物理意义相同,且两者存在着α=1/k的关系确定k、α值的方法及资料可以相互借鉴.α的
作者综合了国内几家研究单位的模型试验研究成果,预报了在三峡蓄水运行后涪陵河段的泥沙淤积与河床演变情况,并对城区移民迁建防护大堤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按试验优化
采用水文学、泥沙运动力学与数理统计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宜昌和大通两个测站近五十年的实测水文、泥沙资料进行分析,以探究长江中下游水沙通量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水量由
根据乐清湾自然地理概况、泥沙运移和海床演变资料分析,建立潮流泥沙数学模型, 验证了流场、泥沙场以及床面冲淤面貌,据此预测了设计条件下乐清湾中长历时的床面变化,成果为
粘性泥石流泥深是否包括残留层,一直存在着是与否二种观点和相应的二种观测值,其中大多数观测值不包括残留层.通过观测和试验,尤其原型观测表明,在后继粘性泥石流作用下,除底
按列维输沙率公式估算,北江横石站推移质年产沙量46万t,飞来峡水库运行将会导致部分推移质泥沙淤积在库内,但总量不大.根据估算推移质沙量来看,近十多年来北江下游河道采沙量
用当量直径为12 mm的碎冰,管径为49.7 mm的水平管路在低流速范围进行了冰-水两相流的输送实验,主要对伴有悬浮床的冰-水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和理论研究.对比实验采用比重
根据钱塘江河口实测水下地形资料和水文资料分析,在河口段支流曹娥江口门建闸后 ,其闸下河床面貌主要取决于钱塘江河口尖山河段主槽的位置,并通过类比法等方法预测了 尖山河
基于灰色理论,探讨了河口稳定性分析的灰色尖点突变模型,并以钱塘江河口的实测资料进行了运用分析,结果表明:△=0是河床突变失稳的重要判据,△值的大小可以作为河床演化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