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预测是维护稳定还是制造恐慌

来源 :科技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an1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成熟的社会中,应该允许权威机构发布地震预测的相关结论,并允许有不同声音,只有多元化的发布机制,国民才能逐步理性认识地震,这也是市民社会成熟的标识。
  
  3月31日,日本召开了一次内阁召集的地震专家研讨会,他们预测日本中西部沿海“南海海槽”可能发生9级大地震,并可能波及中国江浙沿海地区,并直接袭击上海等大城市。4月1日,浙江省地震局“辟谣”称,网上所说的34米海啸波及中国江南沿海地区的可能性很小。但这样的说法,似乎并没有让网友信服。
  地震时间从来就没搞准过
  本刊记者在日本国内媒体的报道中进行了相关搜索,核实了日本方面所做的预测。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日本《朝日新闻》的报道,大意是:日本内阁召开的政府调查委员会上,对于日本南海沿岸巨大地震有了新的预测。相比2003年就开始的预测工作,最新的数据显示,可能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区域包括十县153市、町、村,涉及面积是原先预测的23倍。在讨论会上,首席专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阿部胜征展示了日本南海沿岸巨大地震模型,与会专家对最大震级以及震度分布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最大震级依然可能达到9.1级。此外,在《朝日新闻》网站上还公布了一组数据,2003年的预测是30年内日本该区域发生大地震的几率为40%~50%,而现在,几率上升至88%。
  在日本这次研讨会中,专家所提到的“南海海槽”位于日本九州至东京以东的房总半岛沿岸。数十年来,这个区域一直以来是日本最受关注的地震研究区域之一。一方面,因为这是日本最活跃的地震带地区之一,根据历史记录,这个地区几乎每隔100~150年就会发生一次大约8级的大地震,包括曾经发生过的关东大地震、阪神大地震。在另一方面,这一地区一旦发生地震,将影响包括首都东京在内的日本最为重要的中西部地区。
  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孙文科教授,与上世纪80年代末留学日本,并在2000~2010年间担任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副教授,长时间参与了日本中西部地区等地的地震监测和研究。
  他对记者表示,日本的众多地震属于海沟型地震,与大陆型地震相比,海沟型地震的特点和规律更容易被掌握。因此,日本众多研究人员在海沟型地震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进一步做出了日本中西部地区,在近几十年内可能爆发东京地区大地震等大型地震的预测。
  “他们的这种预测是基于科学的研究,地震发生地点的确定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是孙文科同时也表示,地震预测依旧还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尽管当前日本对一些大地震的发生区域做出了判断,并有了一些相应的应对计划、观测举措和震后应对处理措施,但是由于不同的研究机构对地震发生时间的预测多种多样,这些地震的发生时间依旧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截至目前,在日本所发生的一些大型地震,他们也从来就没有搞准过。”
  大地震对中国东南沿海破坏有限
  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倪四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一个区域发生9级以上地震,在离震源中心100~200公里的范围内,出现高达30米的海啸并不奇怪,日本有关专家的预估也没有什么错误。例如2011年3月,日本东北宫城县北部地区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其在离震源200公里范围内所引发的海啸最高就达到30米左右。
  “但未来日本西南部东海岸发生这样的大地震,对中国的影响可能并不大。”倪四道说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制约因素:其一,日本所预测的大地震爆发区域,离中国东南沿海的江浙地区及上海市的距离在1000公里以上,预测区域的海啸在长距离的传导过程中,随着动力的衰减,其浪高也会快速衰减;另外中国东南沿海的江浙地区及上海市的大陆架区域一般都是浅海区域,这能够大幅减弱海啸波的能量,加上外缘琉球群岛等日本岛链的消减作用,等传达到中国东南沿海时就已是强弩之末了。
  记者另外了解到,从历史记录看,凡发生在日本岛东侧的海啸对上海及其他我国东南沿海并无破坏性记录。据悉,“南海海槽”地震与上海有关的在历史上最详细的记载出现在1854年,这一年的12月23~24日,日本“南海海槽”连续发生了两次8.4级地震,引发九州至房总半岛太平洋沿岸海啸,最高波高16.1米。有文字记载显示,当时上海“黄浦水沸,有高二三尺者”,但没有对上海地区破坏性的记录。此后,日本该区域1944年和1946年的大地震对中国造成了影响也都未超过这次地震。
  因此,专家表示,日本未来西南部东海岸就是发生9级以上的大地震,中国江浙地区及上海市的民众也没有必要过分担忧。
  制造恐慌还是理性应对?
  1996年11月,在伦敦召开的“地震预测框架评估”国际会议上,与会者达成一个广泛的共识:地震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不仅现在没法预测,将来也没法预测。这主要是因为地球处于一种自组织的临界状态中,任何微小的地震都有可能演变成大地震。
  既然不能准确预测地震,那为何还要进行地震预测呢?而往往这样的预测在一些人群中常常会引起心理恐慌。对此,《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蒋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日本,有关大地震的预测并不少见,不仅一些相关政府机构在进行预测,一些大学或者其他研究机构也常常发布自己的预测报告。
  为何日本会经常出现有关大地震的预测?蒋丰说, 在日本地震预测已经是地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日本有很强的危机意识,在平时的地震教育中,他们不仅给国民普及地震知识和防震、震后救灾教育,也一直进行地震预警的教育。另外,日本一些政府机构和普通市民也一直在为大地震的到来做一些准备。因此,就是有了新的大地震预测出来,他们也会坦然应对。
  蒋丰也不认为日本经常发布不可靠的大地震预测结论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他表示,在一个成熟的社会中,应该允许权威机构发布地震预测的相关结论,并允许有不同声音,只有多元化的发布机制,国民才能逐步理性认识地震,这也是市民社会成熟的标识。
  “科学研究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只要发布的相关结论是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就不应该过多地指责,更不能将其当做谣言和引发社会动乱的根源。”蒋丰说。
其他文献
健康快车是专为贫困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手术的列车,至今已开赴全国115个地方,救治了超过12万的贫困患者,为他们带去了光明。  3月24日、25日,北京市民参观 “健康快车”火车医院活动在北京车辆段启动,很多市民登上了这辆特殊而神秘的列车。到4月5日,这辆特殊的列车将从北京西车辆段开往河南洛阳市和广西百色市。和普通列车不同,它的运行时间将长达9个月,而它肩负的任务也更为特殊——专为生活在偏远地区的贫
期刊
“这是一种海陆空三系机器人,它不用改变形状就能快速实现三种地形条件下的运动。在未来,可以应用于侦察或者载人三系飞行器。”一名中学生自信满满地对评委们介绍着他的研究成果。   这个男孩就是来自于育才学校的穆博文。正是由他设计的这个机器人获得了第三十二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一等奖。除了穆博文以外,他的一些校友们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提升科学素养至关重要   5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和4个单项
期刊
探亲访友,总免不了要送礼,如今大举进攻市场的保健品似乎就成了人们的首选。可这些宣称高科技、无所不能的保健品是否真的有疗效?它们真的经过严格的临床检验和实际应用了吗?  科技的发展涌现出了一些新的科学发现,表明自然界有很多“能吃的、有疗效”的物种和物品。但科学新闻不代表临床功效,前者也许是动物实验、细胞实验的发现,即使临床也是小部分人的统计资料;说到临床功效则需要临床证据。比如,喝红酒有助于预防动脉
期刊
美国飞行汽车公司特拉弗吉亚宣布,他们的名为“Transition”的飞行汽车成功地进行了试飞,并于近日首次亮相,打算年底投放市场,售价为27.9万美元(合人民币175.8万元)。Transition更像是能在路上行驶的飞机,它拥有可折叠的机翼。  ——《洛杉矶时报》      用设备就能阅读人的思维?     由神经系统科学家菲利普·娄领导的团队,开发出了新一代便携式脑部神经监测设备,能通过“头带
期刊
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和社会不公的不断出现,不少愤懑而压抑的群体一直需要找到情绪表达的理由,而部分谣言则成了大众情绪表达很好的由头。    日前,一则“军车进京”的离奇谣言忽起于微博,继而在广大社会公众中迅速蔓延,引发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而就在几个月前,媒体披露了有关部门查处的一起网络谣言典型案例:某军事论坛的网络编辑看到论坛帖子里有“铁鸟回光返照、化作青烟”的诗句,又结合其他网民的只言片语,竟编造
期刊
如果让你盯着电视,一只大猩猩用好几秒钟的时间从屏幕上走过,你会不会发现它?注意,这不是动物世界节目。   事实上,这是个号称史上最成功的心理学实验:志愿者观看一段不足一分钟的篮球比赛视频,并计算白队的传球次数。比赛中,一个伪装成大猩猩的人走过人群,稍作停留,还朝着镜头敲打自己的胸膛,然后走开。   视频结束后,志愿者都能够回答出比较准确的传球数,但是当被问到:“除了运动员,你还看到其他人了么?
期刊
“舞台背景的大屏幕里圆形的龙体正在翻滚,四个柱子上的巨龙不断盘旋,舞台上代表中国的元素来回变幻……画面跟随音乐的律动时而大气磅礴,时而温柔妩媚。”在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龙凤呈祥》节目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目光,美轮美奂的舞美效果更是艳惊全场,这些视觉效果就是由天河—酷卡超级计算CG渲染云平台完成的,而它正是在目前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天河一号”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应用平台。   就在全球华人
期刊
据了解,近些年来,国内有不少地方的孕妇长期服用一种叫做“转胎丸”的偏方。传说,能够使胎儿的性别女变男。  上海社会科学院教授、知名计划生育专家梁中堂表示,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用B超技术鉴定胎儿的性别在医疗机构已经不是什么难题,虽然我们国家明确规定任何医疗机构不得随意进行胎儿性别鉴定,但是由于重男轻女的思想依旧根深蒂固,很多人还会偷偷给医生好处,进行胎儿性别鉴定,从而决定生或不生。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
期刊
这个名为iRetrofone的产品只有一个简单功能,把你的iPhone变成复古桌面电话。它的使用方法很简单,只要通过iPhone的传输线连接上,即可利用座机上的传统话筒进行通话。    小物件消毒器(美国)  可能你没在意,有众多细菌潜伏在我们常用的手机、钥匙等小物件上,而这会给健康带来隐患。这款电子设备消毒器能解决这个问题,只需短短几分钟,就能通过紫外线为手机、耳机、钥匙等小物件消毒。    简
期刊
航天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为什么还要选择女航天员上天呢?  《国际太空》杂志执行主编庞之浩说,一方面选择女航天员是今后航天任务的需要。之前美国和前苏联的航天员都执行的是短期飞行,所以,在选择航天员的时候对于性别没有做太多的要求。但是,随着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逐渐深入,到火星甚至更远的行星进行探测,这需要航天员长时间在飞船上生活和工作,从心理学角度讲,在太空环境中会遇到低压、孤独,种种情况,如果人类长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