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要提高课堂效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优化教师课堂的提问,注重以问引问,启发、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能力和提高学生觉悟。
关键词:课堂提问;问题设置;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54-1
课堂教学重在引导,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机环节,提问的科学与否,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是开启学生心智的关键,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对话能力有直接影响。下面本人就如何优化课堂提问提几点浅见。
一、问题设置的角度要新颖,要具有启发性,忌平淡无奇
课堂问题的设置角度要新颖,要具有启发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要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教高一“银行”这课时,导入的时候我问大家有没有去过梅园?大家都觉得奇怪,政治课怎么跟梅园有了关系。接着我又问大家知不知道梅园的历史?因为学生大都是无锡人,对荣宗敬、荣德生有所耳闻,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我又问大家知不知道荣家最早是做什么的?大家都不知道,但是很感兴趣,都催促着我讲。我说是钱庄,而钱庄正是银行的前身。大家这才恍然大悟。这样的提问就能一下子调动起学生的思维,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设置的难度要适当,既忌高不可攀,又忌直露浅白
问题设置的难度应该要适当,不能太难,一时让学生望而生畏,回答不出,就会挫伤他们的信心和积极性。如果太容易,学生无须思索便能回答,或者把书上的话重复一遍,这样的提问貌似启发学生,实际上是无效劳动,不能真正的锻炼学生的思维对话能力。我在讲世界观和哲学的关系时,讲到自发和自觉的区别,我就举了个例子(当时正是上午第四节课):“有的同学现在肚子已经饿了,想吃饭,但还是在认真听讲,这是怎么回事?”学生就思考自发和自觉的区别,从而明白了世界观和哲学的一个区别。如果我直接问:自发和自觉的区别是什么啊?学生就会不知道从何答起,导致课堂气氛的紧张,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另外一个实例:在进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内容的新授课时,我设置了一个情境,是中国和韩国端午节的习俗对比,设问:从文化多样性角度思考为什么要坚持“和而不同”?这个情境的设计,有点类似于高考考题的设置,偏难了,虽然该组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的背景下,很好的运用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这个观点。该教材内容理解不难,但是运用较难,所以这个情境设问可以放在复习环节强调运用,在新授课时,情境问题设计的难度还可以稍微简单一点,更契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问题设置的对象要兼顾,忌比例失调
课堂上问题的设置要有对象性,因为一个班级学生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教师问题的设置不能只顾一小部分学生,毕竟他们不代表一个班的大多数,如果问题的设置只面对极少数学生,就会造成其他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认为教师的提问与己无关,甚至放弃思考的后果。当然教师对问题的设置也不能只考虑为了保证课堂纪律、唤起学生的注意,如果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高级思维训练不足。在听一些公开课时,有的老师为了让班级学生全员参与,营造气氛,设置简单的问题,然后全班一起回答,表面看来学生都参与了对话,气氛也热烈,但实际上这是伪对话,这样的问答仅仅只是课本知识的简单重复,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激发和训练,所以教师对问题的设置要兼顾整个班级的实际情况,忌比例失调。
四、教师还可尝试“开放式提问”的教学方法
所谓“开放式提问”,就是说在教学中提出问题的答案不是只有唯一的一个,启发学生不仅回答学到了什么,而且回答思考和发现了什么。我们的政治课不应该用唯一的“标准答案”来禁锢学生的思维,而应该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銳性、良好的思考习惯和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五、提问语言要精简有效,忌高深莫测
由于课堂时间的短暂性,加上课堂提问多是教师口头提出的,这就要求教师提问的语言精简有效,短短数语便能导入问题,使学生一下子抓住要思考之要义,否则学生如坠迷雾,不知所云,更何谈思考、回答问题。在课堂上,有些教师阅读烦琐冗长、难懂的材料,往往事倍功半。
六、教师提问时,表情要丰富,态度要诚恳,忌表情严肃,高高在上
几千年来,教师就是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这导致了教师在形象上和观念上都是高高在上的严师,不可接近。教师应该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探索问题的合作者,而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交流的过程,共同探索知识的过程。在教师提问时,这首先表现在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上,即教师提问时的表情要丰富,态度要诚恳,任何严肃的表情和心不在焉或高高在上的神态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应该放下“监督者”、“权威者”的身份,应以“参与者”的身份和学生共同探讨、学习和思考,体现地位的平等性,从而有助于增添学生探究学习的信心和乐趣。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提问可以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成为发现者、探索者。教师应逐步改变教学方式,突破政治课僵化、呆滞的教学模式,把枯燥的政治课变成广大学生喜爱而又感到轻松的学科。精心设计提问、追问和补问,能有效地拓展对话的深度和广度,既能使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达到授业、解惑的目的,还能起到传道、激思的终极目的。
关键词:课堂提问;问题设置;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54-1
课堂教学重在引导,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机环节,提问的科学与否,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是开启学生心智的关键,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对话能力有直接影响。下面本人就如何优化课堂提问提几点浅见。
一、问题设置的角度要新颖,要具有启发性,忌平淡无奇
课堂问题的设置角度要新颖,要具有启发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要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教高一“银行”这课时,导入的时候我问大家有没有去过梅园?大家都觉得奇怪,政治课怎么跟梅园有了关系。接着我又问大家知不知道梅园的历史?因为学生大都是无锡人,对荣宗敬、荣德生有所耳闻,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我又问大家知不知道荣家最早是做什么的?大家都不知道,但是很感兴趣,都催促着我讲。我说是钱庄,而钱庄正是银行的前身。大家这才恍然大悟。这样的提问就能一下子调动起学生的思维,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设置的难度要适当,既忌高不可攀,又忌直露浅白
问题设置的难度应该要适当,不能太难,一时让学生望而生畏,回答不出,就会挫伤他们的信心和积极性。如果太容易,学生无须思索便能回答,或者把书上的话重复一遍,这样的提问貌似启发学生,实际上是无效劳动,不能真正的锻炼学生的思维对话能力。我在讲世界观和哲学的关系时,讲到自发和自觉的区别,我就举了个例子(当时正是上午第四节课):“有的同学现在肚子已经饿了,想吃饭,但还是在认真听讲,这是怎么回事?”学生就思考自发和自觉的区别,从而明白了世界观和哲学的一个区别。如果我直接问:自发和自觉的区别是什么啊?学生就会不知道从何答起,导致课堂气氛的紧张,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另外一个实例:在进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内容的新授课时,我设置了一个情境,是中国和韩国端午节的习俗对比,设问:从文化多样性角度思考为什么要坚持“和而不同”?这个情境的设计,有点类似于高考考题的设置,偏难了,虽然该组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的背景下,很好的运用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这个观点。该教材内容理解不难,但是运用较难,所以这个情境设问可以放在复习环节强调运用,在新授课时,情境问题设计的难度还可以稍微简单一点,更契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问题设置的对象要兼顾,忌比例失调
课堂上问题的设置要有对象性,因为一个班级学生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教师问题的设置不能只顾一小部分学生,毕竟他们不代表一个班的大多数,如果问题的设置只面对极少数学生,就会造成其他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认为教师的提问与己无关,甚至放弃思考的后果。当然教师对问题的设置也不能只考虑为了保证课堂纪律、唤起学生的注意,如果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高级思维训练不足。在听一些公开课时,有的老师为了让班级学生全员参与,营造气氛,设置简单的问题,然后全班一起回答,表面看来学生都参与了对话,气氛也热烈,但实际上这是伪对话,这样的问答仅仅只是课本知识的简单重复,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激发和训练,所以教师对问题的设置要兼顾整个班级的实际情况,忌比例失调。
四、教师还可尝试“开放式提问”的教学方法
所谓“开放式提问”,就是说在教学中提出问题的答案不是只有唯一的一个,启发学生不仅回答学到了什么,而且回答思考和发现了什么。我们的政治课不应该用唯一的“标准答案”来禁锢学生的思维,而应该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銳性、良好的思考习惯和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五、提问语言要精简有效,忌高深莫测
由于课堂时间的短暂性,加上课堂提问多是教师口头提出的,这就要求教师提问的语言精简有效,短短数语便能导入问题,使学生一下子抓住要思考之要义,否则学生如坠迷雾,不知所云,更何谈思考、回答问题。在课堂上,有些教师阅读烦琐冗长、难懂的材料,往往事倍功半。
六、教师提问时,表情要丰富,态度要诚恳,忌表情严肃,高高在上
几千年来,教师就是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这导致了教师在形象上和观念上都是高高在上的严师,不可接近。教师应该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探索问题的合作者,而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交流的过程,共同探索知识的过程。在教师提问时,这首先表现在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上,即教师提问时的表情要丰富,态度要诚恳,任何严肃的表情和心不在焉或高高在上的神态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应该放下“监督者”、“权威者”的身份,应以“参与者”的身份和学生共同探讨、学习和思考,体现地位的平等性,从而有助于增添学生探究学习的信心和乐趣。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提问可以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成为发现者、探索者。教师应逐步改变教学方式,突破政治课僵化、呆滞的教学模式,把枯燥的政治课变成广大学生喜爱而又感到轻松的学科。精心设计提问、追问和补问,能有效地拓展对话的深度和广度,既能使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达到授业、解惑的目的,还能起到传道、激思的终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