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领域平台增进民生福祉

来源 :档案与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0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江苏省各级档案部门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江苏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民生建设等五个方面迈上新台阶的指示,与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坚持以人为本,以民生服务为突破口,多方位开展民生档案工作,在服务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依法建档,服务民生
  民生档案是与民生有关的各类专门档案,涉及社会公众的个人信息,不仅内容庞杂,而且涉及个人隐私,为公众办事、购房、就业、就学、出国等所需要,是大数据时代社会管理的基础支撑。近年来,江苏省档案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制发了系列民生档案工作的规范性文件,针对重大民生领域需求开展建档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各类民生档案,夯实民生档案信息基础。
  1.研究制定了相关领域民生档案管理办法。近年来,省档案局(馆)与省卫健、国土、司法、教育、民政等部门联合开展了出生医学证明材料、房产、宅基地、医师、医疗器械、律师资格、林权及承包地确权、高校、中小学、社会组织登记等文件材料归档工作,制定了归档清单,陆续出台了一批管理办法,明确重点民生档案进馆要求,丰富了全省各级机关单位民生档案资源库。机关单位民生档案源源活水不断补充进入各级档案馆藏资源的泱泱大池。经过一个时期建设,各级馆馆藏民生档案数量极大丰富,高速增长,占馆藏比例大幅提高,许多档案馆馆藏民生档案数量占比过半。


  2.探索拓展服务民生新领域。一是开展食品质量安全建档试点工作。省档案局会同省市场监管、农业、卫健、工商联等部门在沛县和雨润集团进行了农产品安全建档试点并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于2017年承担了国家档案局食品安全档案工作项目,选择雨润集团、洋河集团、卫岗集团、恒顺集团开展食品安全建档试点培育,形成了食品档案管理办法送审稿,建立了肉制品、奶制品、白酒三大类食品市场监管重点领域的归档清单。二是开展出生医学证明材料的归档调研试点工作。2018年初,省档案局与省卫计委联合调研南京、苏州出生医学证明档案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强孕产妇住院分娩相关病历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相关医疗机构不得销毁1996年以前孕产妇住院病历、分娩登记本等相关档案,并将30年保管期限调整为永久,这是对早期出生医学证明缺位的补充性、抢救性措施,具有开创性。今年,由省委办公厅、省卫健委、省档案馆正式出台《江苏省出生医学证明档案管理办法》并配套出台实施方案,标志着出生医学证明材料归档进馆工作,由少数地区覆盖到全省各级档案馆,“人生第一档”工程启动。
  3.着力建设覆盖人民群众的两个体系。一是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资源体系。全省各级各类档案馆积极探索资源整合、集中管理的新方法,转变重文书轻业务档案的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加大民生档案进馆工作力度。截至2018年底,全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民生档案的种类已有婚姻、独生子女、出生医学证明、知青、退伍、抗美援朝、土地承包、征地拆迁、农转非等50余种,覆盖民生的档案资源体系基本形成。二是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利用体系。以优先为前提,以共享为基点,加快民生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进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6月底,全省100个档案馆建立民生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约4200万条,全文数据1.34亿页,数据总容量达110TB。其中仅馆藏婚姻档案数据容量42TB,数字化率约达89%。全省各级档案部门在“收好、管好”的同时,着力在“用好”上下功夫,普遍实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利用问效制等规范化服务机制,5年来为300万余人提供查询服务,查全查准率均达90%以上。
  二、搭建平台,在线出证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显著加快、人员流动频繁,公众对民生档案跨区域便捷利用的需求不断增长。过去广大群众查阅民生档案往往要赶回档案所在地,饱受鞍马劳顿之苦。这倒逼各级档案部门尽快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和利用手段,以标准化、网络化、便捷化的服务,快速响应公众对民生档案查询和出证的需要,让公众少跑路,增添人民群众的便利感、获得感、幸福感。去年在江浙沪皖签署民生档案跨区合作协议之后,我省立刻启动了省级民生档案便民服务平台搭建工作。
  1.抓抢机遇实现全省各级档案馆互联互通。为了高质量开展民生档案工作,江苏省档案局成立了民生档案江浙沪皖跨区协作便民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卓有成效的工作队伍。2018年5月,向省政府递交《关于将全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接入电子政务外网及申请省电子政务云平台资源的请示》,获得了省政府领导批示支持。6月,江苏省、市、县三级档案局(馆)在电子政务外网实现了互联互通,具备了民生档案服务平台建设的网络基础。


  2.高标准建设民生档案服务平台。省档案局(馆)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多次与省发改委、财政厅、电子政务办、政务管理办等部门会商沟通,取得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省政府电子政务办拨付了云平台资源,免费为110个馆配了CA证书。我省还协调软件、硬件、电子签章、网络等技术统合运行,解决各种困难,清除各种阻碍,集中9个月完成了我省政务外网民生档案查询出证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服务平台实现查档出证流程在线办理,集成了省政府电子政务中心统一的CA认证、动态水印等技术,特别配置了和CA綁定的电子签章系统,制作了110个馆的电子签章并投入使用,确保了档案出证的法律效力;通过电子政务外网点对点传输限时打印方式提供远程出证服务和出证全过程审计监控,确保了电子档案副本数据信息的安全。2018年12月26日,全省民生档案便民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截至2019年5月30日,全省已完成长三角地区民生档案“异地查档、跨馆出证”109例。
  三、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民生档案在服务民生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民生档案工作意义深远,前景广阔。要真正发挥民生档案“护身符”“定心丸”“润滑剂”“减震器”的作用,任重道远。
  我省民生档案服务工作仍有不少困难和制约因素需要克服。一是资源割裂。目前,我省便民服务平台查档出证十分快捷,在全省范围内,从在线发出查档请求到电子签章出证交到利用者手上,正常只需要几分钟时间。但资源的瓶颈制约着平台发挥更大作用。例如,目前我们只能在线查阅利用馆藏中历史的含婚姻档案在内的民生档案,大量更具时效性、利用率更高的即时生成的民生档案资源还散存于民政、教育、卫生、人社、公安、司法等职能部门,尚未及时有效归档进馆。二是标准不一。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档案资源开放利用走在前面,已先行建成自有的查询系统,有的自定义了数据库结构,有的套用了文书档案的文件级目录库结构,等等,全省各类民生档案的数据结构不统一。三是制度规定有待建立完善。民生档案信息资源政治性、保密性强,很多涉及个人隐私,查询和利用较为敏感,稍有不慎便可能影响公众权益。目前相关制度规定不够完备,这方面的建设力度有待加强。
  搞好民生档案便民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使民生档案服务工作真正做到安全实用高效,为民便民惠民,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做出努力。
  1.提高效率,构建民生档案数据及服务标准体系。构建我省包括民生档案数据收集整理、平台数据管理、各类民生档案数据库结构等在内的一系列标准规范体系,有计划分步骤逐步建立长三角地区婚姻登记、独生子女、知青、退役军人等民生档案查询数据结构标准体系和检索数据库,建立民生档案查档服务操作标准体系,全面规范民生档案资源建设和便民服务全过程。全面提升民生档案跨区域便民利民的服务效能。
  2.提升效能,延伸民生档案异地在线查询出证范围。江苏已实现各级馆使用省统一平台互联互通全程在线办理和出证,下一步将重点推进服务功能拓展与延伸。一是抓住国家层面正在启动的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试点的契机,基于长三角政务外网,加快长三角地区现有民生档案服务平台的无缝衔接,实现国家综合档案馆查档出证全程在线办理向长三角地区延伸,为长三角地区提供安全、高效、便捷、优质的远程档案公共服务。二是跟随我省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步伐,将我省民生档案便民服务平台在线查档出证服务,由省、市、县(市、区)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向镇村查询点延伸,真正实现全省民生档案查档出证全覆盖、不出村。三是通过建立省政务外网高级身份认证功能,为公众提供足不出户更加便捷的民生档案查询服务,切实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3.提优质量,丰富民生档案数据资源。民生档案种类繁多,涉及面甚广,需集多部门之力共同建设。一是档案部门要优化资源管理模式,与行业主管部门联手出台涉民业务档案管理规范,不断完善民生档案资源体系。二是贯彻8号、9号令,将涉及民生的材料纳入归档范围和进馆范围并监督执行到位。三是主动联合民政、教育、卫生、人社、公安、司法等部门,充分利用各单位基础数据资源,将其工作中形成的民生电子档案,按法定要求及时移交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长期保存,形成较为完备的民生档案资源库即时提供利用。特别是要执行国务院第716号令《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率先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地区开展在线政务服务项目中涉民电子档案的单套制管理,并逐步实现涉民政务服务电子档案即时进馆,补充丰富民生档案资源库,扩大民生档案查询出证内容范围,增强即时性,更好地服务于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4.提增安全,加强制度建设全程无死角监管。民生档案大数据是国家重要战略性资源,要严格处理好利用与保密、开放与安全的关系。在为公众解忧的同时,注意保護公众隐私;在服务社会管理各项分析研判的同时,注重民生档案大数据的运用安全,做好长期妥善保存,确保数据不泄密不散失。加快制定完善民生档案开发利用法律法规及配套制度,进一步规范查阅者、数据保管者、平台操作者各方的权利义务,适时开展相关业务指导和检查活动,为民生档案资源安全保管加上防护墙和安全锁,让民生档案资源管得安心,用得放心。
  江苏全省各级档案部门积极践行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江苏民生档案工作更好地聚集民生幸福、服务发展大局。
其他文献
[摘要]基建工程档案管理是广电基建项目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科学管理基建工程档案不但有利于广电基建工程质量的提升,而且能为广电事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障。文章依据连云港市广播影视文化产业城项目档案管理的经验,阐述了目前广电部门在基建工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提升广电基建工程档案管理的水平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广播影视基建档案项目管理文化产业 
期刊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近年来,张家港市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群众利益诉求更加多样,基层社会治理发生深刻变化,档案工作也面临全新挑战。市档案馆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探索档案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机制,不断满足基层治理和群众需求,形成了具有张家港模式的档案服务基层治理新格局。一、先行探
期刊
2014年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河宿迁段和龙王庙行宫分别入选中国大运河的遗产段和遗产点。作为河网密布、湖泊众多的典型水乡,宿迁的运河史要比京杭大运河更为悠久,演变也更为复杂曲折。悠悠运河,不仅便利了宿迁与外部世界的交通,促进了宿迁经济的发展,更为今日宿迁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一、沧桑运河史  宿迁的运河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水经注疏》载:“偃王治国,仁义著闻,羽舟行上国,
期刊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电子文件管理“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出“十三五”电子文件管理工作目标,“到2020年,电子文件管理体制机制和法规制度更加健全,电子文件法律地位和行政效力得以确立;电子文件保管利用更加规范,国家对核心电子文件资源的管理进一步加强;主要基础标准和重点行业标准制定发布,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标准体系;电子文件管理在重点领域和重点信息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期刊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已经移交档案馆及档案工作机构的政府信息的管理,依照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七条第二款规定,政府信息已经移交各级国家档案馆的,依照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据此,政府公开信息与档案、行政机关与档案馆等关系似乎很清晰,按理应
期刊
摘要:《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第十七条“删除权”严格限制个人数据的处理,其对原始记录的影响与档案真实性的维护息息相关。文章着重对删除权的具体内容和相关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个人在公共空间的信息记录删除范围和社交媒体归档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档案工作者应分级处理基础层、中间层、应用层数据,科学划分公域空间和私域空间,完整地保存以政府为核心、以维持社会基本运转为目标的社会记忆,培养负责任的公民社
期刊
[摘要]档案文化产品的开发是档案文化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美国国家档案馆具有成熟的文化产品开发模式,呈现出以人为本、形式亲民,双线并重、宣传品牌等鲜明特点。文章认为我国综合档案馆的档案文化产品开发工作在资源建设、宣传销售、参与主体等方面存在不足,可从转变开发思维、多元主体合作、创新开发理念等方面着手予以改进。  [关键词]综合档案馆档案文化产品开发  [分类号]G273.5  Prospects f
期刊
江苏各地2019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精彩纷呈  无锡市档案史志馆在全市统一部署开展“6·9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一场展览:“新中国的记忆——档案见证无锡辉煌70年巨变”展览启动仪式暨2019年纪念国际档案日广场宣传活动于6月6日上午在无锡市中心南禅寺广场正式启动,无锡市委副书记徐劼出席启动仪式。一份梦想:为青少年寄存一份珍贵的梦想档案。6月份,无锡市档案史志馆与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共同开展
期刊
[摘要]为宣传普及档案知识、传承弘扬历史文化、助力守护世界文献遗产,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编写出版了“档案伴我成长系列丛书”。文章从实践者的角度介绍丛书编写的背景和缘由,阐述丛书主题、内容、文字、形式等方面的特色,并对编研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中的创新思路进行分析,最后就档案编研对世界记忆、档案部门、苏州城市以及档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意义进行探讨,以期为档案编研工作提供实践层面上的参考。  [
期刊
[摘要]“互联网+”时代,社会技术、社会治理方式、公众观念与需求的发展与转变使档案职业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档案职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从我国档案职业主体结构、客体形态、内容以及技能与条件等职业要素入手,分析其在“互联网+”时代的变化、现状与不足,并提出档案职业要顺应时代需求、明确职业定位、加强主体专业化建设和客体资源体系建设、提升和拓展职业技能、改善职业环境,从而促进职业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