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我请城区几位校长到了我县最边远的马街镇后山村委会,查看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后山小学共有学生47人,教师3人(含代课),炊事员1人,有4个教学班(含1个学前班)。这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寄宿制小学,位于马街镇的一个彝族村。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扶贫帮助下,后山小学盖起了新校舍,建起了电脑室,学生使用着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教材,同城里学校一样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开展着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等常规工作管理,校园广播定时开播,声音回荡在整个小山村。课程表上的课程安排符合学校的特点,课程开齐,课时开足,后山小学已具有了现代学校的特点。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展养猪、种菜等勤工俭学活动。
查看完这所学校后,我欣喜和忧虑并存。喜的是像后山小学这样偏远的农村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各方面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拥有了现代化办学条件,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让我忧虑的是,农村学校在管理中若不注重和增加内容,就会出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它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它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盖房不造林,它教人羡慕奢华、鄙视务农,它教人分利不生利,它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想到这些,我感觉农村教育像是缺失了什么。农村教育不能忘“本”,而“本”就是农村的实际!农村教育不能丢“根”,而“根”也是农村学生的实际!
一、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地处山村的学校,要依托山村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闲置校舍资产,积极想办法,开展养猪、种菜等勤工俭学活动。这些对农村学生来说是耳濡目染,且这样的活动劳动风险性小、成本低、花费时间不多,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伙食。从养猪、种菜活动中,学生既锻炼了本领,又增强了体质,并从中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果实,领悟认识到父母劳动的艰辛。
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过程中,学校要积极与本地农科部门联系,做到农科教结合,教会学生怎样给猪打预防针,怎样防治猪瘟疫情,怎样使用农药、化肥等。养猪、种菜既是实验活动,又是农村学校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农村的优势,培养合格健康的学生是农村学校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发展现代教育的过程中,农村学校不能丢了农村教育的特点。
二、挖掘、利用农村特色优势资源
农村学校的环境优势在于拥有山川河流、优美丽的自然环境以及人们淳朴真挚的情感。这些,城市里是没有的。农村学校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无字教材,并与有字教材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教出活的教材、教出活的学生。只要认真挖掘、整理、利用这些优势特色资源,相信农村学校一定能办得红红火火。
现在,农村学校的校舍已不再是土木结构的青瓦房,多数是砖混结构并具有抗震能力的学校了。学校装有远程教育设备,信息不再那么闭塞,只要轻轻点击鼠标,学生便可以看到想看到的内容,甚至可以与整个世界拥抱,融入潮流。教师若能借用这些设备,在教学过程中把山川河流、人文风貌等融入教学内容制作成PPT或是家乡专题片,教育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美,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立志为家乡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农村教育不仅关乎着人才的培养,它还牵动着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教育工作者若能想到这些,农村教育必能充满勃勃生机。
三、完善农村学校考评机制
虽然近年来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城镇学校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农村学校的特点和实际,制订一个本县农村教育发展建设规划,指导和引导农村学校的建设发展。根据这一规划编制一套科学合理的考评办法,每年对农村学校进行考核。考评包括硬件建设、学校内部管理等内容,在内部管理中着重从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优秀率、完学率、毕业率来考评,这样才能体现义务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其他方面则要看学校有无创新发展、特色发展。通过考评,促进农村学校和谐发展,办出活力。以评促发展,以农村学校的发展变化来考评乡镇中心学校的教育变化,进而推动辖区内的教育变化。
农村教育目前远不能与城市教育相提并论,它本身存在许多不足,农村教育应多加研究重视。刘亮程在《弯曲的乡土路》里写道:“乡村的小路是弯曲的,不像现在的高速公路这样笔直。因为高速公路追求最短的距离、最高的效率,而乡村的小路是人走出来的,人在走的时候,会保留自己的一丝敬畏或尊重,如绕过一棵树、一片菜地、一堵土墙、一堆坟基、一个水坑。笔直的高速公路代表了现代人在大地上行走的粗暴和野蛮,弯曲的乡土路却代表了一种行走的文明。”农村教育就像“乡村的小路”值得探究。当前,对农村教育学校越来越小、学生越来越少、教师越来越老的状况应多加关注。我们总不能看着农村孩子被城市孩子甩得远远的,农村教育被现代教育甩得远远的,农村被现代文明甩得远远的。
查看完这所学校后,我欣喜和忧虑并存。喜的是像后山小学这样偏远的农村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各方面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拥有了现代化办学条件,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让我忧虑的是,农村学校在管理中若不注重和增加内容,就会出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它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它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盖房不造林,它教人羡慕奢华、鄙视务农,它教人分利不生利,它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想到这些,我感觉农村教育像是缺失了什么。农村教育不能忘“本”,而“本”就是农村的实际!农村教育不能丢“根”,而“根”也是农村学生的实际!
一、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地处山村的学校,要依托山村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闲置校舍资产,积极想办法,开展养猪、种菜等勤工俭学活动。这些对农村学生来说是耳濡目染,且这样的活动劳动风险性小、成本低、花费时间不多,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伙食。从养猪、种菜活动中,学生既锻炼了本领,又增强了体质,并从中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果实,领悟认识到父母劳动的艰辛。
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过程中,学校要积极与本地农科部门联系,做到农科教结合,教会学生怎样给猪打预防针,怎样防治猪瘟疫情,怎样使用农药、化肥等。养猪、种菜既是实验活动,又是农村学校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农村的优势,培养合格健康的学生是农村学校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发展现代教育的过程中,农村学校不能丢了农村教育的特点。
二、挖掘、利用农村特色优势资源
农村学校的环境优势在于拥有山川河流、优美丽的自然环境以及人们淳朴真挚的情感。这些,城市里是没有的。农村学校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无字教材,并与有字教材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教出活的教材、教出活的学生。只要认真挖掘、整理、利用这些优势特色资源,相信农村学校一定能办得红红火火。
现在,农村学校的校舍已不再是土木结构的青瓦房,多数是砖混结构并具有抗震能力的学校了。学校装有远程教育设备,信息不再那么闭塞,只要轻轻点击鼠标,学生便可以看到想看到的内容,甚至可以与整个世界拥抱,融入潮流。教师若能借用这些设备,在教学过程中把山川河流、人文风貌等融入教学内容制作成PPT或是家乡专题片,教育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美,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立志为家乡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农村教育不仅关乎着人才的培养,它还牵动着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教育工作者若能想到这些,农村教育必能充满勃勃生机。
三、完善农村学校考评机制
虽然近年来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城镇学校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农村学校的特点和实际,制订一个本县农村教育发展建设规划,指导和引导农村学校的建设发展。根据这一规划编制一套科学合理的考评办法,每年对农村学校进行考核。考评包括硬件建设、学校内部管理等内容,在内部管理中着重从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优秀率、完学率、毕业率来考评,这样才能体现义务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其他方面则要看学校有无创新发展、特色发展。通过考评,促进农村学校和谐发展,办出活力。以评促发展,以农村学校的发展变化来考评乡镇中心学校的教育变化,进而推动辖区内的教育变化。
农村教育目前远不能与城市教育相提并论,它本身存在许多不足,农村教育应多加研究重视。刘亮程在《弯曲的乡土路》里写道:“乡村的小路是弯曲的,不像现在的高速公路这样笔直。因为高速公路追求最短的距离、最高的效率,而乡村的小路是人走出来的,人在走的时候,会保留自己的一丝敬畏或尊重,如绕过一棵树、一片菜地、一堵土墙、一堆坟基、一个水坑。笔直的高速公路代表了现代人在大地上行走的粗暴和野蛮,弯曲的乡土路却代表了一种行走的文明。”农村教育就像“乡村的小路”值得探究。当前,对农村教育学校越来越小、学生越来越少、教师越来越老的状况应多加关注。我们总不能看着农村孩子被城市孩子甩得远远的,农村教育被现代教育甩得远远的,农村被现代文明甩得远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