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

来源 :医食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护理质量,是威胁患者安全的极大隐患。因此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探讨有效防范对策,力求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到最低,保障患者安全,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课题。本文收集我院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期间,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5例,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 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2-001-03
  护理不良事件是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1]。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护理质量,是威胁患者安全的极大隐患。然而,由于护理工作的直接性、动态性、具体性和琐碎性,决定了护理人员比其他医务工作者更多地接触患者,即使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三查七对”制度执行护理工作,仍有可能出现一些护理不良事件。因此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探讨有效防范对策,力求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到最低,保障患者安全,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课题。本文收集我院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期间,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5例,进行分析讨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院是基层一所二级乙等综合医院,开放床位400张,在岗护士185人,其中本科学历25人占15.67%,大专学历72人占38.92%,中专学历45.41%;护士154人占83.24%,护师29人占15.67%,主管护师26人占14.05%,副主任护师5人占2.70%;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108人占58.38%,6-10年22人占11.89%,10年以上55人占29.73%。
  1.2 资料来源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各科上报护理不良事件35例。本文采用香港医管局《不良事件管理办法》中的不良事件分级标准,对35例护理不良事件患者损伤结局进行分级。分级标准为:0级:事件在执行前被制止;Ⅰ级:事件发生并已执,但未造成伤害;Ⅱ级:轻微伤害,生命体征无改变,需进行临床观察及轻微处理;Ⅲ级:中度伤害,部分生命体征有改变,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Ⅳ级: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需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Ⅴ级:永久性功能丧失;Ⅵ级:死亡。
  1.3 方法
  对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各科室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频数、百分比等方法描述一般性资料。
  2 结果
  2.1 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和患者损伤结局
  护理不良事件分类见表1。由此可见,我院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前三位为护患纠纷及投诉、用药错误、医嘱执行错误。损伤结局依据香港医管局不良事件管理办法中分级标准,患者损伤程度0级1例占2.86%,Ⅰ级29例占82.86%,Ⅱ级3例占8.57%,Ⅵ级2例占5.71%,我院护理不良事件损伤结局主要为Ⅰ级。
  2.2 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分布
  我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科室分布情况见表2,前三位为内科、外二科、外一科,内科和外二科各发生一例Ⅵ级损伤结局的护理不良事件。
  3 讨论
  3.1 护理不良事件分类与原因分析
  我院护理不良事件原因见表3。我院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前三位为沟通不良、违反核心制度、自律不够。沟通不良在我院是引起护理纠纷及投诉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沟通不到位,导致患者及家属不理解、不配合甚至产生误解或激惹患者及家属而引发纠纷或投诉。
  违反核心制度方面,我院护理不良事件中,主要为违反查对制度和巡视制度。违反查对制度主要表现在:一是查对不全,三查环节中放处置后查;二是查对不细致,对治疗措施的查对较为仔细,对护理措施方面的查对较为不够严谨;三是粗心大意,虽查对却仍发生错误或未发现已出现的错误;四是过于主观或盲目自信,对患者及旁人提出的疑问没有再次查对而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违反巡视制度主要表现在:一是不按时巡视,事后捏造记录,或见患者病情稳定而提前书写巡视记录;二是机械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对病情潜在危险性高或施行特殊诊治措施的患者,风险预见性不够,未随时调整巡视时间及频率,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或不适;三是巡而不视,对巡视目的或内容不清楚,特别是低年资或低职称护士,不知道每个患者应当重点观察和了解的内容及目的,评估不足,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护理问题和病情变化。
  自律不够与护士综合素质欠缺有关,我院护士以中专学历、工作5年以下的人群为主,专业基础、技术水平、职业信仰、慎独精神等方面修养有较大的差距。
  3.2 护理不良事件损伤结局与原因分析
  我院护理不良事件损伤以Ⅰ级为主,虽然损伤结局未对患者造成实质性的损害,但潜在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在35例护理不良事件损伤结局中,有2例Ⅵ级损害,虽均为病情特殊,我院无相应硬件条件及设施,患者无经济能力上转,在现有条件下护士无过失行为,在现有条件防不胜防的情况下1例跳楼、1例走失,但损伤结局严重,可见环境条件的改善与提升刻不容缓。
  3.3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人群与原因分析
  在35例护理不良事件中涉及当事护士35人,其工作年限及专业技术职称分布见表4。可见,工作5年以下护士是我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群体,不良事件的性质大多与技术层面问题居多,如用药错误、医嘱错误、输液相关等,与护士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和工作经验不足有关。
  3.4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科室与原因分析
  由表2可见,我院护理不良事件高危科室为内科、外二科、外一科,占全院护理不良事件的68.57%,与病人数量多,护士编制不足,护士超负荷工作有关,床护比外二科、内科、外一科分别为1:0.35、1:0.32、1:0.33。内科系统老年病人多、多脏器疾病、体质虚弱、用药繁杂;外二科为脑外科、骨科和重症监护病房所在科室,病人以创伤重、复合性损伤等重危病人多、病情变化快、昏迷病人多、卧床时间长、管道多;外一科收治腹部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烧伤等多学科疾病的科室,护士需具备多专科知识,且目前我院以低年资护士比例多,应急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差,评估能力不足对不良事件发生的预见性不够。   4 对策
  4.1 建立和完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系统,是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重要途径。对于医疗系统中不良事件的发生,过去强调对个人的批评和惩罚,现在认为不良事件多是机构上的问题,个人只是复杂系统中与其他人员相互作用的个体[3]。我院于2012年依据卫生部相关规范建立了护理不良事件非惩罚性主动报告制度,实施以来增加了上报率、分享率,有积极意义,但目前仍采取统一表格手写报告的模式,存在漏报和迟报,殛待完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的信息化,提高报告的主动性、自愿性、公开性,利于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4.2 强化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和能力是防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关键。
  4.2.1 合理配置护士人力资源 有研究认为,护士数量少、工作量过大,压力大是造成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床护比虽有1:0.46,但除外特殊岗位如血液透析室、手术室、ICU等,则实际床护比达不到1:0.4的最低要求,可见人力资源匮乏。应加紧人力资源的配备,按实际开放床位,适当增加、调整护士人员,使全院床护比达到合理和标准比例,特别是高危科室,除人力资源的正常配置外,每个科室还要进行1-2名的护士人力储备,全院性作好人力资源应急储备,护理部随时掌握全院住院人数、重危病人数等情况,除科室弹性排班外,全院性作好备勤人员的弹性排班,以缓解护士超负荷工作状态,减轻护士压力,降低护理风险。
  4.2.2 强化护士培训,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有计划、有目标地对护士进行分层培训、分级使用,对5年以下低年资护士着重进行三基理论及操作培训、沟通常识、职业道德方面培训;对5年以上护士及护师,着重进行专科培训、带教能力提升、管理能力的培养;对高年资护士进行心理调适及减压能力的培训及高层次人文知识的学习。
  4.2.3 加强护士安全教育 树立“患者安全无小事”风险意识,组织护士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进行护理安全警示教育,对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情景演练,使全院护士引以为戒,制定风险防范预案,将风险防控关口前移。
  4.3 加强管理 加强管理是各项规章制度得以落实、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保障。
  4.3.1 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护理核心制度,护士长随时巡查,护理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督查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并充分运用督查结果,与护士绩效、评先评优、职称晋升挂勾,培养护士严谨、慎独的工作作风。
  4.3.2 加强护理质量控制 强化护理质控三级组织的作用,特别是充分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作用,注重细节管理特别是高危科室、环节、时段的质量控制,并不断完善、改进、修订质量考评标准,进行效果评价,优化流程,积极堵塞漏洞、消除护理不良事件隐患,最大限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爱娥.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预防.医学理论与实践[J],2011,24(8):954-955
  [2] 李漓;刘雪琴.我院护理不良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07,7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2.0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2-001-03  张锡纯,字寿甫,清末民国河北省盐山县人,张氏博览群书,尤熟读精研《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典籍,勤于临证,救治病人无数。先生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创新了中医理论,对其后的中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大气下陷”理论以及重视“脾升胃降” 、“养阴重脾”的学术思想,在临床应
期刊
【摘 要】 发热是婴幼儿群体中常见的一种病征,以其比较常见且发生在幼儿身上,往往会引起年轻家长的恐慌,加上传统观念的一些不当影响,也会造成处理上的一些误区,耽误正常的治疗,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一定的危险。本文笔者就自身的一些工作经验以及学习心得入手,简要谈一下针对婴幼儿发热治疗处理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以期为婴幼儿的发热治疗贡献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  【关键词】 婴幼儿 发热 药物 处理 治疗 策略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超高压食品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本文将分析其产业前景市场潜力同时阐述其竞争优势。但在食品处理技术在我国尚未完善,本文也将针对其中的主要问题找到应对措施。  【关键词】 超高压技术;处理食品优势;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1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2-001-03  1 产业前景  作为国家的民生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预计到201
期刊
【摘 要】 医护工作人员是患者康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股力量,同时医护人员的个人素质以及业务水平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患者的康复效果,特别是在儿童重症监护室(ICU)工作的医护人员,面临的是患有重症的儿童及内心焦急的家长,良好的个人素质以及业务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有效的提升儿童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的个人素质以及业务水平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笔者就日常的工作经验以及学习心得入手,简要谈一
期刊
【摘 要】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迫切希望医疗服务能够充满人文关怀。目前,许多机构的医疗服务多倾向于技术化,而少了一份人文关怀,造成医患关系趋于紧张,因此医疗过程中病人不仅需要技术娴熟的医疗服务,更需要得到体贴入微的人文关怀,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进一步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使人文关怀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发挥更大作用,结果:即可以增加病人满意度、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
期刊
【摘 要】 环形混合痔通过外切内扎配合消痔灵注射液注射治疗,术后给予中药熏洗、抗炎、换药及理疗,68例患者全部治愈,疗程平均19天,术后无肛门狭窄,大出血,大便失禁等后遗症。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恢复较快,无其它后遗症的特点。  【关键词】 混合痔;外切内扎;消痔灵;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65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2-001-03  1
期刊
【摘 要】 目的 预防艾滋,遏制艾滋。方法 强化培训,注重干预,安全套推广。结果 对高危人群进行宣传和干预,并提供咨询和检测服务。结论 减少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降低艾滋病病死率,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有效遏制艾滋病流行和蔓延。  【关键词】 艾滋病;干预;预防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2-001-03  从国内外的防
期刊
【摘 要】 目的:了解和分析我国人体寄生虫感染的现状并作出相应的防止措施。方法:将我国主要寄生虫病包括土源性线虫(包括钩虫、蛔虫、鞭虫)、华支睾吸虫、带绦虫和蛲虫等蠕虫以及包虫病、囊虫病、肺吸虫病、旋毛虫病和弓形虫病等的历史发病资料,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结论:经过反复防治,人体主要感染寄生虫为蠕虫、弓形虫、蛔虫、蛲虫等,需要加强对这些寄生虫病的监控和防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23例肾占位组患者,设定为肾占位组,23例肝硬化患者,设定为肝硬化组,并选取对应23例健康者为正常组,经64层螺旋CT肾区平扫和灌注,分析对比其指标差异性。结果:肾占位组病变实质和患侧肾皮质、健侧肾皮质检测到的灌注特征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血流量(BF)、均通过时间(
期刊
【摘 要】 目的:对小切口手术治疗阑尾炎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阑尾炎患者64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保守治疗应用于对照组,手术治疗应用于观察组。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镇静、卧床休息、止痛、抗感染、禁食、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水和酸碱失衡等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皮肤消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