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背景下农业产业园景观规划设计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china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贵阳市息烽县农产品市场供需结构性失调、生产环境负效应日益凸显等系列问题不断出现,单一的农业资源急需向多元化农业发展模式转型,加快农业产业园的农旅融合发展迫在眉睫。该研究尝试从贵阳市息烽县农业产业园目前的发展现状和资源优势进行分析总结,把握农业旅游的融合原则,进行从共性到個性的探究。结合实例探索出适宜在息烽县小南海地区进行的农旅融合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以期为息烽县其他区域的农旅融合方案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旅融合;农业产业园;景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 984.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9)18-0135-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8.03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in the Context of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Taking Xiaonanhai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in Xifeng County as an Example
  LIU Ming-huan,MA Jian-wu(Gold Mantis School of Architecture, Building and Urban Environment Collaboration Center,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Jiangsu 215123)
  AbstractWith the emergence of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the structural imbalance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market and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production environment, in Xifeng County of Guiyang City,a single agricultural resource urgently needs to be transformed into a diversifie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odel. It is urgent to speed up the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i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This study attempts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and resource advantages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park in Xifeng County, Guiyang City. Grasp the integration principle of agricultural tourism, and explore from generality to individuality.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scheme suitable for the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in Xiaonanhai area of Xifeng County is explored with exampl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in other areas of Xifeng County.
  Key words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Agricultural industrial park;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农旅融合是以环境场域、产业条件、消费水平共同作用下逐渐发展形成的。在国家积极的政策引领,市场上对于休闲消费需求的吸引以及企业间通过探究、竞争、合作,提升自我价值与能力的外部条件下,正加速农旅之间的渗透与融合。同时,内因也使融合过程向持续化、有序化、生态化发展。农旅之所以能体现出1+1>2的效果,是因为二者本身所处的环境场域就具有共性,基础的相同造就了二者在现代社会中欣欣向荣的场面。产业间空间组织方式的优化升级也促使了农旅融合之间的转型加速。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旅游观念也不断转变,从一开始的走马观花,到现在的体验式、休闲式、养生式旅游,极力地引领着农旅市场供给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外因与内因的共同作用下,农旅融合正在积极地向更好的方向迈进。
  在国家农业系统和旅游系统的大力推动和市场的强劲拉动下,息烽乃至整个贵州农业旅游事业正在蓬勃发展[1]。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应该积极探寻更加适合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推动“乡村度假”向“乡村生活”转变,让绿水青山给乡村农民带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
  1农旅融合视角下息烽县农业产业园发展基本情况
  1.1息烽县农业产业园发展概述
  1.1.1农业发展。在2015年,息烽县立足于本县的资源特点,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总布局,提出“两带、三园、三区”的构想,建造了贵阳市农产品重要保供基地和农旅一体化融合示范基地。息烽县都市农业现代农业园既有共性协同发展,又根据自身不同特点形成个性鲜明的农旅融合园区基地,每个园区都是从主导农产品的基础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采摘、旅游等服务,使农业产业园无不按照农旅融合思路进行布局营造。其中以红岩葡萄产业园区最为典型,通过依托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红岩葡萄”产业,息烽已经连续举办了10届红岩葡萄节活动,并开展“红岩欢歌”大型文艺演出、水上趣味运动、吃葡萄比赛等系列活动,成为了一个休闲、采摘、自驾游的理想地[2]。   1.1.2旅游业发展。交通区位方面,息峰县主体位于省会城市贵阳市与历史名城遵义市之间,川黔铁路、210国道及贵遵高等级公路纵贯南北,距省城贵阳65 km,距历史名城遵义90 km,县内村村通客车,乡村公路与210国道、贵遵高速路相连[3]。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不仅保證了农业产品的快速供应,还扩大了旅游市场,也为息烽县农旅融合的发展带来了充足的游客量。
  从人流客源方面分析,息烽县处于贵阳市的环城游憩带上,并且处于遵义市与贵阳市区的桥头堡位置,所以游玩客源主要依靠这两个地区的人流,且以家庭式自驾游居多,同时通过一日游、二日游路线的打造以及渝黔高铁的迅速带动,逐步吸引了来自成都、重庆、长沙等毗邻省市的人群。
  从旅游政策来看,息烽县积极响应贵阳市提出的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休闲度假城市”的发展战略,把旅游业放在国民经济更加优先的位置来发展,以“爽爽贵阳”为核心品牌,建设旅游休闲度假胜地、中国避暑之都[4]。
  1.2农业产业园融合不足
  1.2.1产品较为单一,开发深度不够。息烽县优质特色农产品众多,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足,一般性农产品多,特色优质精品农产品少,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在现有休闲观光农业项目中,农事体验、科普教育型的园区较少,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链条,高端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强化。
  1.2.2缺少合理景观规划,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息烽县的农业产业园区大多位于喀斯特岩溶地势地貌上,由于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需要进一步优化提升,同时因为农业园区的经济基础差,岩溶山区封闭的山地文化特性又导致了典型的贫困文化特性[5],导致大多数经营者缺乏合理有效的农业旅游总体规划,在方案生产和具体施工中对于场地原有的景观元素和大地肌理缺少有效的保护和利用,破坏了真正吸引人的原生态文化核心,难以持续高效地进行深层次的农业旅游 开发。
  1.2.3旅游产品知名度不高,缺乏有效的营销策略。在息烽县区域内,由于多数经营者对农业旅游的内涵认识不足、宣传力较低,致使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不高[6],农旅融合效益低下,市场营销几乎空白,只能依靠政府主导的宣传为主,部分旅游企业自主策划为辅的形式,使得村民的收入得不到保障,开发主体的积极性被严重打击,不利于整个息烽县区域的农业产业园健康化发展。
  2息烽县农旅融合的景观设计原则
  2.1布局以农业生产为核心原则
  由于园区的景观特性往往是由园区所具有的农业本质决定的,因此在息烽县特有猕猴桃、枇杷、刺梨等瓜果蔬菜以及以肉鸡为主导的产业农业的发展下,应重点围绕县域城乡统筹试点,做强蔬菜、肉鸡产业,以保供为主的健康型产业发展大县,积极开发绿色有机农产品,打造建成贵阳市有机农产品主要保供基地,形成农业核心产业特色优势,为其农旅融合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此外,还可以通过农事体验、瓜果采摘等方式吸引游客前来游玩消费,以加深农旅融合程度,提高农业旅游效益。
  2.2发展观赏体验型的农旅形式原则息峰县主体位于贵阳市与遵义市之间,川黔铁路、210国道及贵遵高等级公路纵贯南北,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不仅保证了农业产品的快速供应,还扩大了旅游市场,也为息烽县农旅融合的发展带来了充足的游客量。因此在雄厚的农业基础下,积极打造观赏体验型的农旅融合形式,让农旅融合浇灌出的富农之花。随着高铁旅游经济的到来,在具体的农旅形式设计上应考虑游客对于体验特色农业的需求,强调景观观光体验形式的多样性与互动性[7]。
  2.3展现乡土地域性文化景观原则
  以农业资源开发为主体,是保证其他农旅融合项目的根本所在,但是生产性景观并不仅仅是安排生产用地和生产品种[8],
  农旅融合发展同时也应注重当地的历史人文、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等文化氛围的营造,凸显农旅融合的文化品质,追求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息烽县的保留有不同于城市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文化、文物古迹,均具有丰富的历史、经济、文化等内涵。例如整体建筑风貌也是保持木料制成的吊脚楼建筑形式,同时还有特有的梯田农耕景观以及红色旅游项目,因此将农旅融合发展过程中结合民族民俗、特色建筑文化,形成旅游与市场互动,打造具有息烽的乡土文化景观和地域特色景观。梯田、水车提灌、河上筑坝与修建水库引水灌溉成为息烽县最为常见的农田水利现象:传统的肩背、牛耕、锄挖与现代化的农作方式并存,成为贵阳农村生产方式最靓丽的景象[9]。
  3农旅融合背景下息烽县小南海农业产业园景观规划设计
  3.1优势条件
  3.1.1交通区位优势。小南海景观设计项目位于贵阳市息烽县永靖镇黎安村和坪上村交汇口,距离贵阳市中心49 km,占地面积约23.3 hm2,项目位于210国道与018乡道、178县道交汇处,东侧紧邻贵遵高速,在2017年高速东侧匝道已经建成通车,距离息烽县城只需20 min车程。由于位于贵阳市与遵义市的桥头堡位置,所以距离贵阳市中心只需50 min车程,而距离历史名城遵义市只需1h。由此可见,便捷的交通优势将会使小南海区域形成极大的旅游吸引力,将成为周边城市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3.1.2场地地貌与地形。场地地貌为典型的云贵喀斯特地貌,地表景观主要以山地林和农田两种为主。场地东边和中部分别有一小山丘,高度大约为30m,其余大部分为台地式稻田,地势较为平坦,利于场地的开发,且在场地的西南区块有尖坡和营盘坡所形成的山谷景观,在山谷上方为一水质良好的水库,山势较为陡峭,有利于营造优美的山水景观。
  3.1.3农业景观资源。场地本身是台地式梯田,在大季种植水稻光米,可赏山地田园风光。在小季种植油菜,可观金色花海。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保留了传统优美的田园风光,山林、农田、民居、稻田,共同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南山景观画卷,成为一片传递乡愁的醉美田园,场地中良好的自然资源基础有利于景观空间的营造,为农业旅游提供了保证。同时息烽县还具有丰富多彩的奇瓜异果,例如红岩葡萄、青山核桃、九庄吊瓜、石硐猕猴桃等水果,更有阳郎肉鸡、蜂蜜、无公害蔬菜、菊花等农副产品,为农旅融合项目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元素,形成“红叶满山溪、黄菊绕东篱”的农家特色产业景观。   3.1.4历史文化资源。场地位于黎安村与坪上村交口,而作为明清时候的驿站所在地,黎安古哨地处川黔古驿道上,在明清时期一直是一个军事哨所,扼守贵阳与息烽之间的交通要冲,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重要的古驿道驿站所在地,发生了许多的历史事件。不仅如此,当地还流传了许多传统民俗民风,像花灯节、傩戏、苗族四月八等非遗文化和著名的阳明文化,丰富的歷史文化资源也成为了当地发展农业旅游提供了具有开发潜力的元素[8]。
  3.2总体布局小南海农业产业园景观规划依据前文分析的设计原则合理地利用场地的地形地貌优势,在保留了东部的葡萄棚架和农庄的基础上,形成场地中的动态活动区域,使之成为场地中农业种植、农事体验、农产品加工与售卖、民俗文化展示的基地,同时借助于水流的引用,与场地中的山丘形成静态活动区域,为游客提供一个休憩观赏、游走感知的空间场所,并因地制宜地布置具有吊脚楼的建筑风格的特色民宿群体,为游客提供一个体验民族特色的建筑空间,休息饮食的场所(图1)。
  3.2.1入口综合服务区。处于园区入口交通的重要节点,也是人流相应最密集的区域。考虑到地方特有的奇瓜异果等特色农副产品,在广场中心设置特色瓜果花坛,以奇瓜异果为主题,吸引游人。同时在街边其他位置也设置有机动的建筑空间,为景区举办农业嘉年华提供了场地,为游客购物、观景的环境增添了丰富的视觉空间。在入口的右侧,布置有农产品超市,以此来展示、销售园区内的特色刺梨、猕猴桃、葡萄、吊瓜等深加工农产品,为园区打造一张独特的名片的同时,也吸引游客前来购物、体验,加深了农旅融合效果。
  考虑到场域周边的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依据山势搭建戏台广场,不仅为游客展示当地的花灯节、傩戏、苗族四月八等非遗文化和著名的阳明文化,以及黎安哨所历史文化等具有地域性特色的人文景观,也成为园区一个重要的标签,提升了园区形象和文化内涵。
  3.2.2幸福花海区。
  幸福花海区的田园景观设计以薰衣草、向日葵等花卉植物为景,形成独特的花海景观,并布置了香薰Spa、绿色屋顶会所、全家福摄影小品等景观设施,不仅提供了婚纱摄影基地,还提供了举办婚宴的草坪,依靠“寿比南山”的独特寓意,承办寿宴等活动,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远离尘世的喧嚣与浮躁,回归田园自然,小憩身心、追寻童趣、体验农味的精神家园。
  利用园区内山坡坡势设置了儿童植物迷宫、儿童水上乐园等儿童活动设施,为孩子提供了玩耍、休憩的场所,同时也为整个园区带来了活力和乐趣,可以让各种不同身份的人群提供休闲娱乐的互动场地,带动农业旅游全面、立体的发展。
  3.2.3桃花林影区。保留原有的场地肌理,利用桃树的栽植,形成优美的桃林景观风貌,同时桃花、桃子等附属产品也可以经过深加工,形成特色农副产品,带动了农旅之间深层次的融合。此外,还设置了花岛树屋、极目观景台、环山栈道、林下温泉等基础设施,打造了点、线、面为一体的休闲观光体系,让游客漫步桃林中,感受大地景观的魅力。因此,在观景平台上欣赏周围景观的同时,本身也作为其他视线的节点,将桃花林影区打造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3.2.4农业科普展示区。在保留原有场地的农业生产性大棚条件下,利用科技手段,生产当地四季的特色瓜果,在为园区餐饮提供原料需求的同时,也为特色商业街区提供农副产品,还为游客提供当地传统农耕展示、农业科技温室大棚展示、果园采摘体验等多种参观项目。同时在周围设置了蜜园、葡萄园、采摘园、科技大棚等农业产业园作为主要的空间载体,依托先进的无土栽培蔬菜技术、温室种植葡萄等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延长产业链条,开发果品深加工业,例如葡萄酒酿造、吊瓜子等,提高了生产效率与核心竞争力。此外,在产业园区中还设置了瓜果景观长廊、果园栈道、体验菜园、采摘园等活动设施,不仅可以对当地的农户进行专业的知识培训,还为学生以及科技人员提供学习交流中心,加强了科普教育与科研示范的效果,还吸引游客体验农耕生活的乐趣,打造了以科技为引导的农业高效创意景观,加深了农业旅游之家更高层次的融合发展。
  3.2.5水岸花溪湿地区。水岸花溪湿地区,利用之前从水库引入的水体,结合地势营造跌水景观,并结合南山景观,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为游人提供钓鱼、亲水等亲近自然的机会,让游客怡情于山水当中,达到修身养性的游览体验,并通过结合“寿比南山”的寓意,营造特色南山瀑布,以祈福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景。
  利用场地西南侧的陡峭山势,将水库中的水体引入园区内部,水流与喀斯特地貌的岩石相互碰撞,迸发出的声音让游客流连忘返。同时,南山瀑布的设置也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场地增添了活力和乐趣。此外,通过水涧吊桥、滨水栈道的建造,为游客提供了近距离接触水体的机会,行走在栈道上,与周围的山水融为一体,伴着悦耳的水流拍打的声音,犹如漫步在一幅充满神韵的丹青水墨之中。
  在溪流中游驳岸的设计上采取了弯曲曲折的样式,一方面弯曲的造型可以让水体缓慢流动,形成静态水景;另一方面,弯曲的样式有利于湿地的形成,在临水的驳岸上种植花卉植物进行造景,在减少湖岸冲刷的同时,打造物种多样性的丰富生态绿色廊道,并于中下游区域设立垂钓平台、溪谷屋舍、观鱼屋等休闲设施,为游客提供乡村生活的感知体验,加深农旅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3.2.6林隐山居区。在林隐山居区的民宿整体规划上,以原有等高线地形为基础,沿着山体就势而建,形成村落组团的环抱之势。在样式的选择上,也采用了具有民族风格的干栏式吊脚楼建筑,充分利用地形地势。整体建筑风格为配合息烽县整体风格,选用朴素简单的木材,努力与周边村落环境融合。因为靠近幸福花海区,所以根据不同的花卉景观,设置了田园民宿、林下民宿等不同风格及特点的民宿建筑。每个单体的建筑形式上也是参考了周围村落内的围合空间,由此可以看出,林隐山居区的规划设计从样式、建筑立面、围合空间上保持了当地的地域特点,针对每一处的景观特色,设立民宿风格,保持着整体的有机统一。
  4结语
  随着农旅融合的快速推进与发展,对于农业产业园的设计和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针对息烽县农业产业园的发展现状、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总结了在息烽县建设农业产业园的景观规划设计特征和原则,同时结合息烽县小南海项目的场域环境,进行方案的整体设计与表达,希望能够为息烽县相应的农旅融合农业产业园项目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吴晓妍.南京市农业旅游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
  [2]金毛毛.息烽县“百千万”休闲避署体验活动启幕:乡村旅游新线路新感觉[EB/OL].(2016-07-29)[2019-03-02].http://sc.gog.cn/system/2016/07/29/015046504.shtml.
  [3]雷霖.贵州息烽蔬菜产业优势及发展对策[J].农家致富顾问,2014(18):54-55.
  [4]唐明贵.筑北休闲度假旅游新高地发展战略研究[J].市场论坛,2012(12):89-91.
  [5]张婧. 民俗文化视角下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资源开发[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6]许慧. 贵阳市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及营销策略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08.
  [7]李勇.城效型农业观赏园景观规划探讨:以重庆市铜梁县黄桷门农业观赏园景观规划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1.
  [8]时玉芹.山地型都市农业园规划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5.
  [9]许慧.贵阳市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及营销策略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08.
  [10]刘谨毅.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开发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其他文献
摘要 通识训练课程教学是重要的实践教学模式之一,具有面广、授课学生多的特点,其课程安排是教务管理的难点之一。以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程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来自12个学院、7个学科门类、39个专业的农事技能通识训练参训学生进行课程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生源地、学院、专业、学科等背景条件的学生“课程注重”和“训练站选择”结果差异明显;总体来看,学生“课程注重”选择比例由高到
期刊
摘要 经济发展落后的民族地区一直是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我国云南省连片特困民族地区,近年来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一村一品”“协会+基地+农户”“生态旅游”“现代化产业园区”等产业扶贫模式,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制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水平低下、产业主体发展能力弱、贫困户产业扶贫参与度低、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不强、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产业扶贫收益未能完全流
期刊
摘要[目的]基于2016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分析宣城市粮食生产能力及其面积结构调整。[方法]在分析2016年宣城市耕地利用和粮食生产情况基础上,确定能发挥气候资源生产潜力的种植制度,以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小麦玉米区域试验的产量为基础,计算宣城市粮食生产能力。结合主要粮食作物面积构成对比分析,提出粮食面积结构调整建议。[结果]全市粮食平均单产能力为8 457.10 kg/hm2,比2013—20
期刊
摘要以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为例,分析了其科研平台建设取得的成效,探讨了地市级科研平台建设的定位、原则、特点及内容,并提出了有关地市级农科院所平台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对策措施,以期为今后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平台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创新;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20)01-0267-03  doi:10.3969/j.
期刊
摘要三权分置所构造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的农地权利体系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一农村土地改革制度创新。厘清经营权在权利体系中的定位是构造三权分置制度的关键。土地经营权用益物权论与“权能分离原则”和“一物一权”原则相悖。相互龃龉的过多的权利设置只会导致農地权利体系混乱。将土地经营权定性为债权,符合权利的生成逻辑,具有节约制度变革的优势,既能契合农地经营权的设立语境,又能避免多层用益物权权利结
期刊
摘要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应用型专业,要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下,分析开放式实验室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从而达到在“互联网+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食品工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创新性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食品专业;开放式实验室;建设;改革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以黄淮海农产品主产区阜阳市为例,构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子系统有序度和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阜阳市2008—2017年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协同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阜阳市农产品主产区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复合系统协同度整体呈现上升态势,振荡区间为[-0.15,0.15],良性协同发展机制没有完全形成;生态环境子系统有序度变化呈U型,阜阳市生态环境由逐渐恶化向好转变;由于全社会固定资
期刊
摘要介绍了河北省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在培训青年农场主的实践过程中,通过遴选学员,正确选择实训基地,创新培训方式,科学设置培训课程等方面来提升青年农场主农业专业技能。提供创业孵化及跟踪服务来丰富他们的经营管理经验。  关键词青年农场主;培育;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0)01-0248-02  doi:10.3969/j.issn.0517-6
期刊
摘要 通过大田试验,以云烟85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烟株定型后株高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株定型后株高对烟叶产量和品质有明显影响,综合经济性状、烤后烟结构比例、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和评吸质量等指标显示,株定型后株高120~139 cm的烟株烤后烟产质量较好,更接近“中棵烟”质量标准。  关键词 烟株定型;株高;产量;质量  Abstract Using Yunyan 85 as the expe
期刊
摘要 采用常规2次采收、一次性采收和一次性带茎砍收3种上部叶采收方式,研究其对上部叶烤后烟叶的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常规采烤相比,上部烟叶一次性采烤和带茎砍烤采收的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均有显著提高,内在化学成分显著优化,但单叶重略有下降。带茎砍烤的整体烘烤时间比常规烘烤延长24 h,用工成本、耗煤成本及耗电成本均高于常规和一次性采烤方式。综合考虑烟叶质量和效益,上部一次性采收和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