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球化背景的油画民族化思考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iangyuzhucend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油画传入我国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不断与中国文化融合,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油画中的民族风采和传统文化的内容愈加明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多元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基于此,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应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推进,要打破原有题材的束缚,凸显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容。
  关键词:油画;民族化;发展性;民族性;新时期
  油画是彻头彻尾的舶来品,据美术学教授胡光华考据,油画首次公开进入我国是在明朝万历七年,即公元1579年由罗明坚以宗教画像的形式带入。由于油画在描绘形象时采取了写实的艺术手法,在与我国传统写意水墨绘画形成的强烈差异之下,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关注。自此后,油画这一藝术形式也开始在中国的领土上传播。而后,郎世宁成为康熙的“御用”画师,促使油画艺术的社会地位水涨船高,不仅艺术作品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可,也开始逐渐出现学习者与效仿者。自此后,中国也逐渐形成以花鸟鱼虫、山水湖河为主题的油画创作,这也是油画民族化发展的开始。
  一、油画民族化发展现况
  当前中国油画的民族化主要体现在彰显民族风采,通过中国典型的题材内容以及艺术风格进行民族化,同时,还借鉴了中国绘画的技巧,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油画中的民族风采
  改革开放后,中国艺术重新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油画作为绘画艺术的代表形式之一,也得到社会的热捧。不过,该时期的油画更加倾向于静态描写,与西方油画基础技巧和理念同出一辙。进入到21世纪后,油画开始呈现出民族化的倾向,例如曹吉冈的《苍山如海》、董希文的《幸福歌儿唱不完》等,均是以中国特殊国情和文化意识为创作背景,虽然同样采用了传统油画技巧,但在艺术风格和表现力上,却有着浓重的中国画风韵。除此外,尚杨等新晋画家,也开始纷纷采用中国主题,如西北地区的黄土系列,江南地区的山水系列等。诸如此类的画作,不仅得到业界绘画家的认可,更在市场上掀起了一片波澜,中国民族化油画的市场售价不断高涨,甚至在中国艺术收藏领域,已然超过了同时期的西方油画艺术作品。
  (二)中国油画中的传统文化
  中国画的画艺术的表达,更多注重绘画的背景以及内容的意境。所以,长期以来形成了“中国画写意”的艺术定位。由此也可以说明,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了诸如此类的状况,主要原因应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审美同步。写意的绘画形式,自然也是中国人民共同的绘画爱好。如上文所述,由于中西方绘画的表达意识差异,最终促成了中国油画所独有的风格,这其中也正是中国人文意识、历史、艺术审美等传统文化的缩影。同时,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出现,以及得到市场和西方国家的认可,无疑说明了中国民众对于油画中传统文化的认同性。
  二、全球化背景下油画民族化的方向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共同发展,既给油画的民族化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因此,中国油画的民族化道路不仅仅要坚持民族的特性,更要吸收一切外来的优秀文化成果。
  (一)民族化要以全球化为背景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民族之间的融合与碰撞,已然成为时代的全新主题。而这其中不仅包括交融与发展,还有着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一体化发展模式,对于当今时代的人而言,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在保护民族文化的同时实现发展,将是21世纪各国所面对的重大问题。也正因如此,当油画艺术不可阻挡地进入我国时,应当有效借助民族化的形式,而使其成为中国艺术,进而实现中国民族文化的保护。从另一方面来看,虽然中国油画的发展不能够一味寄托于西方国家的认可,但是,也无需过多考虑的油画民族化后所出现的负面印象。艺术的审美不分国界,民族之间的审美认知,也不会因为民族差异性而出现对立和矛盾。相反,具有浓厚民族化特色的艺术,更容易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和喜爱。
  (二)民族化需要尊重中国文化
  我国油画领域不乏以中国题材、西方技法构建的油画作品,这种近乎于“哗众取宠”的行为,显然不是民族化所应当的呈现的方向。我国著名油画大师董希文先生,在作品《开国大典》中以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与绘画理念,构建了属于中国的油画作品。而这部作品,便是具有浓重中国文化色彩的油画民族化实践,其深刻地描绘出中华民族艺术审美意识,并以题材、内容、艺术张力等视角,探讨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事实上,仅从《开国大典》这一部作品,便能够说明油画民族化中以中国文化构建内容的优势。不过,也不能够一味反对西方技法和文化意识的拙劣性。文化之间的替代,更多展现在差异之处的交融,因为在艺术领域中,只有艺术文化与审美的适应性,而不会存在艺术文化之间的优劣之分。
  (三)民族化需要弘扬中国民族精神
  在不断探讨舶来艺术形式是否应当以中国文化内涵替代之时,并不应该忽略其中的核心问题,即任何艺术都是文化展现的载体。对此,也可以理解为油画艺术形式进入中国,其并非以“油画”而享誉盛名,更多是其中所包含的艺术内容,以及其他民族的精神文化内涵。所以,对于我国而言,发展油画的的必要需求,便是在于通过艺术形式而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形态。而过于苛求将中国油画作品推向世界顶峰,或是坚持努力去培养黄皮肤、黑头发的世界油画大师,无疑是完全错误并且与艺术相悖的行为。仅从我国清代末期至今的百余年中,民族意识的不断变革,国人生存、生活方式的变化,均是油画所应采纳的题材,而这其中,无疑便是中国民族精神的缩影。
  (四)民族化需要突破旧题材的束缚
  艺术的发展不能够限于题材,更加不能够因为市场的认可而使作品内容出现刻意的倾向。从我国油画发展现状来看,主要呈现出两个明显的倾向:一方面,革命题材过于浓厚。油画在中国得到的发展,与革命时期人民的情绪有着直接的关系。画家也更加乐于采取此类题材,从而希望得到认可,但由此也导致了油画题材倾向性。如今的中国,是稳定的国家,是欣欣向荣的国家,更是和谐文明的国家,过多的革命题材,已然不再符合当前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盲目效仿西方油画作品,甚至存在抄袭。不可否认,西方油画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这也让其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作品。但是,并不意味着“好”就要学习,而是应当深刻思考,结合我国人民审美意识而进行创作。对此,笔者认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发展,应当在三个层面寻求题材:第一,寄情于山水。山水画作是我国绘画艺术的强项,也是实现中国精神文化表达的重要突破口。第二,中国符号。如汉字、龙、凤凰等中国特有文化符号,不仅可以为读者带来共鸣,也能够帮助作者借此更加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第三,文化风情。中国有56个民族,各类文化所独具的风情数之不尽,根本无需盲目效仿西方。
  三、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基于全球化背景的油画民族化发展,并在分析油画是否应当实现民族化发展的同时,提出了民族化与大众审美的契合性,并由此得出结论:应当鼓励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发展,从而在保留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提升中国油画的艺术水平。
  参考文献:
  [1]符艺.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2]张先红.对油画民族化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3).
  [3]蔡青.新中国50年代“油画民族化”讨论的两次会议[J].美术大观,2012,(01).
  [4]潘义奎.油画的突围——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油画民族化路径探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
  作者单位: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其他文献
兼职档案员是档案队伍中一支不可缺少的有生力量,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当前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全党上下为实现跨世纪宏伟蓝图努力奋斗的新时代,发挥兼职档案员的作用更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评价正常受检查者股静脉返流情况.方法对100名正常受检者的200条股静脉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测量静脉内径(D)、返流时限(RD)、返流峰值流速(Vmax)及返流积
奖学金是我国高等学校激励大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高校奖学金种类日渐丰富,奖学金激励作用日益凸显,但是由于评定标准多样,奖学金激励功能受到影响与制约。
为探讨在急性肾衰伴多脏器功能衰竭中腹膜透析的应用价值,对黑龙江省医院自1999年1月至2003年3月间患急性肾衰伴多脏器功能衰竭行腹膜透析治疗的3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拓展对外贸易新空间,我国首倡了“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港口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在资源配置和
经济脆弱性是目前可持续性科学研究中的热点领域。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l)为主要数据源,应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Ⅲ绘制中国经济脆弱性研究的知识图谱,从文献时间分
目的探讨过期妊娠有关问题及适时终止妊娠的意义.方法分析2001年1月-2003年12月住院分娩的产妇2 368例,其中过期妊娠174例.结果过期妊娠引起的羊水过少、胎儿窘迫、巨大儿、
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所收集资料来源于2002年焦作市各级卫生监督部门的食品卫生统计报表、档案材料、监督监测文书与年度总结等.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作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三个重点问题之一,表明了民主集中制在党的建设中
引用我国2000年至2010年31省市及全国的相关数据.利用Eviews和C—D函数模型分析我国各地区的产出总量、劳动力要素投入量、政府投资和剔除政府投资后的其他投资之间的关系。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