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摘要:膜技术是一项具有巨大潜力的实用性技术,反渗透技术的核心是反渗透膜,这是一种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具有选择性半透性质的薄膜。文章介绍了反渗透、电除盐、纳滤、超滤、微滤等膜技术目前在我国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膜技术;电厂水处理;应用
目前膜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引起人们重视和广泛应用。在水处理中,膜技术通常是指反渗透(RO)、纳滤(NF)、超滤(UF)、微滤(MF)和电除盐(EDI)等技术。膜技术不需酸、碱,操作方便,出水水质好,性能稳定,至今反渗透技术已在我国北方及东南沿海电厂被广泛应用,也用于解决缺水地区的节水问题。反渗透技术的核心是反渗透膜,这是一种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具有选择性半透和某些组分选择性透过,从而达到纯化、分离或浓缩的目的。
1 反渗透和电除盐
在各工业行业中,电力工业锅炉用水的纯水处理是规模最大的,水质要求也很高,技术历史也最久,见表1。
在这种工业需求的推动下,电力工业的纯水处理技术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回顾纯水制备技术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⑴采用蒸馏方法制备蒸馏水:蒸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就是闪蒸,目前仍然有人采用这种方法制备纯水,其制备的纯水,水质大约是电导率1-10μs/cm;对于高参数锅炉来讲,这种水质不能满足要求,还需进一步采用离子交换方法处理。⑵采用离子交换方法制备纯水: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离子交换技术的完善,逐步采用离子交换方法制备纯水。国外是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的,国内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开始的。离子交换法可以制备纯度极高的水质,这也是目前国内发电厂广泛采用的纯水制备方法。采用的系统是阳床-阴床-混床,在这里我们称它为早期纯水制备方法。
⑶采用反渗透和离子交换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纯水,早期的离子交换纯水制备技术,它的缺点就是需要酸碱再生,且有酸碱性废液排放,操作麻烦。当反渗透技术出现时,采用反渗透制备纯水的技术就受到广泛重视,但是由于反渗透出水电导率达10-50μs/cm,无法满足高参数锅炉需要,就需要采用RO -混床(或RO-阳床-阴床-混床)系统,即把反渗透和离子交换结合起来,我们称之为过渡时期的纯水制备技术。目前电力工业使用的反渗透几乎全部都是这种工艺。这种工艺仍未完全抛弃离子交换工艺方式,只不过是用RO来大大降低离子交换系统进水含盐量,以延长离子交换周期,减少酸碱用量,减少排放,减少操作。⑷采用全膜工艺制备纯水 预见未来的发电厂纯水制造工艺应该是全膜工艺,即俗称的三膜处理工艺(超滤UF-RO–EDI)。这种工艺不再需要离子交换,可避免离子交换的缺点,它的出水水质可以达到混床出水水质,不需要酸碱再生,无废液排放,自动化程度较高。
在全膜处理的纯水技术中,反渗透已经成熟,关键是EDI,它称为电除盐或填充床电渗析,或连续电除盐,或E-CELL[1]。EDI实际上是在传统的电渗析淡水室(包括浓水室)中充填阴阳混合树脂,利用树脂去除进水中微量离子,从而使出水电导率下降,出水水质提高,该树脂不需要酸碱再生,而是通过电渗析极化时水解离产生的H+和OH-对树脂进行再生,再生产物进入浓水室排放,因此,它的工作过程是自动的,操作很少[2]。
EDI通常被制成模块式,每件模块的处理出力很小,比如Electropure公司的EDI单件出力为0.17,0.34,0.91,1.6,2.28,3.42,4.56,9.06m3/h,GE公司E-CELL单件出力为5,15,18gpm(1.14,3.4,4.08m=/h)[3]。当处理水量大时,就将多个单模块并联使用.目前已有多台达到几百m3/h的设备在运行(最大可达13 900 m3/h)。图1为处理量为41和82m3/h的EDI。
图1 GE公司的E-CELL 装置
EDI出水水质可以达到混床水质,可以满足锅炉用水和电子工业用水的要求。某EDI的出水
水质列于表3和图2。
2 超滤
超滤也是压力型驱动膜,但它分离原理与反渗透膜不同,它基本上属于多孔膜上的机械截留,分离范围为大分子物质、病毒、胶体等,表征它分离性能的指标通常用截留分子量来表示,如截留分子量为10万,表示水中分子量大于10万的物质基本上都无法透过膜,被截留在膜面[4]。目前,超滤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尚未广泛开发,但它是具有使用前途很广的膜品种之一。
2.1 用作反渗透进水前处理
反渗透使用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它的进水水质必须符合要求,否则膜很快被污染,这会大大影响膜的使用寿命,进水水质中一个关键的指标是水中颗粒状物和胶体含量,通常用SDI表示[5]。SDI是水通过0.45μm滤膜后,反映水中微粒对滤膜污堵情况的指标,反渗透要求进水SDI<4-5。目前一般常规的混凝、澄清、过滤水处理工艺很难达到这种指标,如果原水是水库水、高有机物含量水,则更困难。如果用超滤对反渗透进水进行处理,由于超滤膜孔径更小(例如截留分子量10万的膜孔径大约0.01μm),它可以有效地将水中胶体去除,确保所处理水的SDI<1,远远低于反渗透进水要求,保证反渗透安全运行,延长其寿命。目前国内将超滤作为反渗透前处理手段,在发电厂内仅山东十里泉电厂一家,该厂使用河边浅井水作水源,原水预处理工艺设计简单,不能满足反渗透要求,于2001年春投运超滤水处理装置(超滤膜截留分子量为2万),经一年多运行表明,超滤装置出水水质稳定,完全达到反渗透进水水质标准要求,确保反渗透运行正常。
3 纳滤与微滤
3.1 纳滤
纳滤又称松散型反渗透,它和反渗透一样,可去除水中离子和有机物,但其对二价离子去除率高(95%以上),对一价离子去除率低(40%-80%)。纳滤的这一性能决定了它的用途,目前一般在生活饮用水处理上代替反渗透,它有保留一定矿物质又能去除有机物的优点。在发电厂水处理中,人们较多关注的是它用作循环冷却水处理,去除硬度以防垢,以及用于循环冷却水排水的回收利用。但是由于投资费用高,目前尚无人使用,在发电厂补给水的纯水处理中,纳滤不如反渗透优越,除非它的价格大大低于反渗透,否则应用的可能性不大。在电厂生活饮用纯水处理上,纳滤比反渗透优越,有应用前途,其实,纳滤的这种特殊性能,还可用来解决发电厂生产中的其他问题,比如它对有机物去除率高,可用于发电厂非经常性难处理有机废水的一次性处理等,可惜这些方面工作尚未开展。
3.2 微滤
微滤是指滤除水中0.1μm以上颗粒的膜过滤。它在电子工业纯水处理中用作终端处理,去除水中颗粒状物,目前发电厂对纯水中颗粒状物要求不高,所以应用较少,将来在超超临界机组补给水处理上可能有所应用。但微滤良好的分离性能,在电厂水处理中仍有许多地方可以应用。比如,在大机组凝结水中的金属腐蚀产物(氧化铁)颗粒,有人检测,其粒径大部分在5-10μm,可以用微滤予以去除,这是凝结水过滤除铁的一种形式。类似装置已有使用,但目前所用微孔滤膜的孔径较大,还有人用0.45μm 滤膜滤除凝结水(或给水)中的铁,滤除率达98%,因此,如果用0.45μm濾膜进行微孔过滤,除铁效果更好。再比如,某厂曾在发电机冷却水系
摘要:膜技术是一项具有巨大潜力的实用性技术,反渗透技术的核心是反渗透膜,这是一种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具有选择性半透性质的薄膜。文章介绍了反渗透、电除盐、纳滤、超滤、微滤等膜技术目前在我国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膜技术;电厂水处理;应用
目前膜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引起人们重视和广泛应用。在水处理中,膜技术通常是指反渗透(RO)、纳滤(NF)、超滤(UF)、微滤(MF)和电除盐(EDI)等技术。膜技术不需酸、碱,操作方便,出水水质好,性能稳定,至今反渗透技术已在我国北方及东南沿海电厂被广泛应用,也用于解决缺水地区的节水问题。反渗透技术的核心是反渗透膜,这是一种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具有选择性半透和某些组分选择性透过,从而达到纯化、分离或浓缩的目的。
1 反渗透和电除盐
在各工业行业中,电力工业锅炉用水的纯水处理是规模最大的,水质要求也很高,技术历史也最久,见表1。
在这种工业需求的推动下,电力工业的纯水处理技术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回顾纯水制备技术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⑴采用蒸馏方法制备蒸馏水:蒸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就是闪蒸,目前仍然有人采用这种方法制备纯水,其制备的纯水,水质大约是电导率1-10μs/cm;对于高参数锅炉来讲,这种水质不能满足要求,还需进一步采用离子交换方法处理。⑵采用离子交换方法制备纯水: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离子交换技术的完善,逐步采用离子交换方法制备纯水。国外是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的,国内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开始的。离子交换法可以制备纯度极高的水质,这也是目前国内发电厂广泛采用的纯水制备方法。采用的系统是阳床-阴床-混床,在这里我们称它为早期纯水制备方法。
⑶采用反渗透和离子交换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纯水,早期的离子交换纯水制备技术,它的缺点就是需要酸碱再生,且有酸碱性废液排放,操作麻烦。当反渗透技术出现时,采用反渗透制备纯水的技术就受到广泛重视,但是由于反渗透出水电导率达10-50μs/cm,无法满足高参数锅炉需要,就需要采用RO -混床(或RO-阳床-阴床-混床)系统,即把反渗透和离子交换结合起来,我们称之为过渡时期的纯水制备技术。目前电力工业使用的反渗透几乎全部都是这种工艺。这种工艺仍未完全抛弃离子交换工艺方式,只不过是用RO来大大降低离子交换系统进水含盐量,以延长离子交换周期,减少酸碱用量,减少排放,减少操作。⑷采用全膜工艺制备纯水 预见未来的发电厂纯水制造工艺应该是全膜工艺,即俗称的三膜处理工艺(超滤UF-RO–EDI)。这种工艺不再需要离子交换,可避免离子交换的缺点,它的出水水质可以达到混床出水水质,不需要酸碱再生,无废液排放,自动化程度较高。
在全膜处理的纯水技术中,反渗透已经成熟,关键是EDI,它称为电除盐或填充床电渗析,或连续电除盐,或E-CELL[1]。EDI实际上是在传统的电渗析淡水室(包括浓水室)中充填阴阳混合树脂,利用树脂去除进水中微量离子,从而使出水电导率下降,出水水质提高,该树脂不需要酸碱再生,而是通过电渗析极化时水解离产生的H+和OH-对树脂进行再生,再生产物进入浓水室排放,因此,它的工作过程是自动的,操作很少[2]。
EDI通常被制成模块式,每件模块的处理出力很小,比如Electropure公司的EDI单件出力为0.17,0.34,0.91,1.6,2.28,3.42,4.56,9.06m3/h,GE公司E-CELL单件出力为5,15,18gpm(1.14,3.4,4.08m=/h)[3]。当处理水量大时,就将多个单模块并联使用.目前已有多台达到几百m3/h的设备在运行(最大可达13 900 m3/h)。图1为处理量为41和82m3/h的EDI。
图1 GE公司的E-CELL 装置
EDI出水水质可以达到混床水质,可以满足锅炉用水和电子工业用水的要求。某EDI的出水
水质列于表3和图2。
2 超滤
超滤也是压力型驱动膜,但它分离原理与反渗透膜不同,它基本上属于多孔膜上的机械截留,分离范围为大分子物质、病毒、胶体等,表征它分离性能的指标通常用截留分子量来表示,如截留分子量为10万,表示水中分子量大于10万的物质基本上都无法透过膜,被截留在膜面[4]。目前,超滤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尚未广泛开发,但它是具有使用前途很广的膜品种之一。
2.1 用作反渗透进水前处理
反渗透使用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它的进水水质必须符合要求,否则膜很快被污染,这会大大影响膜的使用寿命,进水水质中一个关键的指标是水中颗粒状物和胶体含量,通常用SDI表示[5]。SDI是水通过0.45μm滤膜后,反映水中微粒对滤膜污堵情况的指标,反渗透要求进水SDI<4-5。目前一般常规的混凝、澄清、过滤水处理工艺很难达到这种指标,如果原水是水库水、高有机物含量水,则更困难。如果用超滤对反渗透进水进行处理,由于超滤膜孔径更小(例如截留分子量10万的膜孔径大约0.01μm),它可以有效地将水中胶体去除,确保所处理水的SDI<1,远远低于反渗透进水要求,保证反渗透安全运行,延长其寿命。目前国内将超滤作为反渗透前处理手段,在发电厂内仅山东十里泉电厂一家,该厂使用河边浅井水作水源,原水预处理工艺设计简单,不能满足反渗透要求,于2001年春投运超滤水处理装置(超滤膜截留分子量为2万),经一年多运行表明,超滤装置出水水质稳定,完全达到反渗透进水水质标准要求,确保反渗透运行正常。
3 纳滤与微滤
3.1 纳滤
纳滤又称松散型反渗透,它和反渗透一样,可去除水中离子和有机物,但其对二价离子去除率高(95%以上),对一价离子去除率低(40%-80%)。纳滤的这一性能决定了它的用途,目前一般在生活饮用水处理上代替反渗透,它有保留一定矿物质又能去除有机物的优点。在发电厂水处理中,人们较多关注的是它用作循环冷却水处理,去除硬度以防垢,以及用于循环冷却水排水的回收利用。但是由于投资费用高,目前尚无人使用,在发电厂补给水的纯水处理中,纳滤不如反渗透优越,除非它的价格大大低于反渗透,否则应用的可能性不大。在电厂生活饮用纯水处理上,纳滤比反渗透优越,有应用前途,其实,纳滤的这种特殊性能,还可用来解决发电厂生产中的其他问题,比如它对有机物去除率高,可用于发电厂非经常性难处理有机废水的一次性处理等,可惜这些方面工作尚未开展。
3.2 微滤
微滤是指滤除水中0.1μm以上颗粒的膜过滤。它在电子工业纯水处理中用作终端处理,去除水中颗粒状物,目前发电厂对纯水中颗粒状物要求不高,所以应用较少,将来在超超临界机组补给水处理上可能有所应用。但微滤良好的分离性能,在电厂水处理中仍有许多地方可以应用。比如,在大机组凝结水中的金属腐蚀产物(氧化铁)颗粒,有人检测,其粒径大部分在5-10μm,可以用微滤予以去除,这是凝结水过滤除铁的一种形式。类似装置已有使用,但目前所用微孔滤膜的孔径较大,还有人用0.45μm 滤膜滤除凝结水(或给水)中的铁,滤除率达98%,因此,如果用0.45μm濾膜进行微孔过滤,除铁效果更好。再比如,某厂曾在发电机冷却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