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国水稻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19个不同的探针/限制性内切酶组合,测定了8个不同基因型水稻间的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结果表明:RFLP在水稻中普遍存在,同一亚种内的RFLP较少,而在不同亚种间则较大;栽培稻与野生稻间的RFLP较多,而以粳稻和野生稻之间RFLP最多,达58%~68%。用IBM/PC计算机分析了这些基因型之间的遗传距离,粳稻和籼稻可明显地分成二组,野生稻与籼稻的亲缘大于与粳稻的亲缘。具有广亲和能力的爪哇型品种Ketan Nangka偏向籼型。 Nineteen different probe / restriction enzyme combination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DNA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among 8 different genotypes of ri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FLP was widespread in rice, with less RFLP in the same subspecies but larger in different subspecies. There were more RFLP between cultivated rice and wild rice, while RFLP was the most among japonica and wild rice , Up to 58% to 68%. The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 these genotypes was analyzed by IBM / PC computer. The japonica rice and indica rice could obviously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wild rice and indica rice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japonica rice. Ketan Nangka, a broad-based Javanese breed, prefers indica.
其他文献
小麦品种“他诺瑞”“京中15号”,玉米品种“华农2号”的种子分别具有3种含水量,其幅度在16.4~15.3%,11.9~10.5%和5.7~5.2%。于1980年11月22日存入液氮(-196℃)中保存。对照种子
集散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中的工业控制器是整个DCS的核心,它负责数据的处理和交互,其性能直接影响了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等综合性能。国内现有DCS
随着疲劳试验发展到随机波试验阶段,要求向被试材料施加尽可能真实的自然界中产生的随机波形,如地震波和海浪波等,这就对疲劳试验机的控制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考虑到随机波的高频性、随机性,设计一种数据采集频率高、控制运算速度快并且高效稳定的控制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目的是设计并实现一种可用于随机波试验的疲劳试验机控制器,针对目前国内发展现状中的一些不足,所提出的设计方案为:采用Xilinx公司高端F
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er,PSO)是一种基于群智能方法的优化计算技术。相对于其它进化算法,PSO算法的概念和参数设置都很简单,易于实现,收敛速度快,具有较强
玉米种子贮存的好坏,对生产的影响很大。如果贮存不好,就会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那么在贮存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呢? 一忌种子含水量过高玉米种子含水量过高,一旦受冻,胚部就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培育的丰优系列水稻新品系,在北方稻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生产上表现突出,深受广大稻农的欢迎。现介绍几个晚熟、中晚熟的优质、高产新品系: 一、
“附语”一词在宋代古籍中较为常见,但字典、词典中均没有对它的解释,这给古籍阅读带来障碍。本文拟对“附语”一词进行考释,考察其初义和引申义,探寻词义的发展脉络,以为古
  我国地域辽阔,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随着国家“电气化县”建设和“以电代薪”政策的推行,我国先后兴建了大量的小型水电站。这些小水电站多分布在农村和偏远山区,一个共同的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很多学生的思维被固化,缺乏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能力,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找到问题的创新点.因此,教师必须打破学生的这种传统的依赖性思维,
目前社会上存在的智能医用护理系统大多停留在实验演示阶段,应用范围主要是协助病人起床、监控病人状况等,只能适当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还没有专门为老、弱、伤、残等无知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