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见马克·奥斯本(Mark Osborne)比想象中容易。第12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杭州举行,每年动漫节都会邀请几位国外重量级动画人前来分享经验。今年,曾两度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因《功夫熊猫》和《小王子》广为人知的美国动画电影导演马克·奥斯本受邀来到杭城。
马克·奥斯本是媒体公认的“Nice先生”。这一次,他独自一人前来,没有带助理,也没有公司安排行程,一封邮件就约定了采访。见面时,身材高大的他弯下腰,热情向《综艺报》记者伸出手,黑框眼镜背后,一双棕色眼睛带着温暖笑意。
在“TEDx2016西湖春季大会”上,他讲述自己如何从痴迷《星球大战》的小男孩成长为动画电影导演。其中自然少不了那个“爱的故事”:25年前,他还是一文不名的大学生,即将去很远的地方开启前途未卜的动画师生涯。他不愿离开女友,犹豫不决。女友写信鼓励他勇敢追求梦想,并在信的最后引用了《小王子》的名言。这本书曾是他俩的定情信物。在漫长的异地恋期间,《小王子》把他俩连在一起。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马克·奥斯本终于成为动画电影《小王子》的导演,儿子莱利·奥斯本为“小王子”配音。人们不会知道自己不经意间播下的种子,会在何时开花结果。
马克·奥斯本试图在艺术和商业之间寻找平衡。他早期的真人动画电影《Greener》和定格动画短片《更多》(More)都带有严肃哲学思考,在电影节上斩获不少奖项,也为他带来执导《功夫熊猫》的机会。然而,好莱坞主流合家欢动画削弱了他对人性的思考和表达,尽管他得以与梦工厂这样的大型动画公司合作,但仍感觉不太满足。他觉得定格动画是动画艺术中“最不可思议的魔法”,然而主流电影市场对这个想法并不买账。
独立制作的《小王子》给他的艺术实验带来了新的机会,他把个人情怀、哲学思考和定格动画都放置其中。影片在中国上映后,票房1.58亿元人民币,人们的评价见仁见智。有人热爱这部电影,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没有拍出原著的精髓。其实,马克·奥斯本只是诚实地拍出了他自己的《小王子》。“我希望这部影片的生命力很长,但是谁知道呢?”他表示,“作为创作者,我们应该从自身的生命故事中发掘灵感。”
希望作品唤醒观众的童真
《综艺报》:这是你第一次参加中国国际动漫节吗?
马克·奥斯本:这我第四次来中国,参加中国动漫节则是第二次。2009年,我和哥哥(肯特·奥斯本)第一次来中国国际动漫节,因为当时《功夫熊猫》获奖,我做了几场主题演讲。我哥哥也从事动画电影行业,当时他是以《海绵宝宝》的编剧身份被邀请。
《综艺报》:《功夫熊猫》第一部非常卖座,你为什么没有继续拍续集,而是去做新项目?
马克·奥斯本:因为他们只雇我和我的联合导演约翰·斯蒂文森拍了第一部。《功夫熊猫》后来发展成系列电影,但在我眼中它就是一部独立电影,那是我的心血所在。我和我的家人都很乐于接受新的挑战,尤其是后来接到《小王子》的邀约,这对我而言是一个极佳的机遇。
对于《功夫熊猫》,我非常感恩,如果没有这次工作经历,也不会有机会拍《小王子》。另外,当时梦工场的故事总监是詹妮弗·余,她才华横溢,我们都非常认可她,把《功夫熊猫》续集交给她再合适不过。
《综艺报》:《小王子》采用了CG和定格动画两种形式,怎么想到把两种风格结合在一起?
马克·奥斯本:我小时候第一次见到定格动画时就被迷住了,我觉得它像魔法一样,是所有动画形式中最神奇的一种。我想用定格动画来表现《小王子》的世界,它会让大家回想起童年的天真,和那本书带给人的记忆。CG的世界太完美了,定格动画的手工感能带来另一种美好与诗意。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整部片子都做成定格动画。在《功夫熊猫》之后,我也曾对梦工厂提议想做这样的电影,但这种项目很难得到资金,听起来不是很合大众口味。
《综艺报》:不仅《小王子》,在《更多》(More)等你的早期作品里面,都可以看到你对童真丧失的忧虑。你对这个主题似乎特别感兴趣。在你的童年时期,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马克·奥斯本:我小时候过得很快乐,所以特别害怕长大,不想找工作。我7岁时看了《星球大战》,我当时以为那电影是真的,想象力被大大激发。后来我被大家叫做Toy Boy(玩具男孩),因为我整天都在玩“星球大战”的玩具。我和哥哥成长在宽松的家庭环境中,我爸爸做了一辈子汽车销售,我妈妈是酒店管理人员,都不是搞艺术的,但他们支持我们兄弟俩学习任何东西,这对我影响很大。
《小王子》里的小女孩是不自由的,这部电影就是在解放她所有的禁锢,让她体验自由。所以我在电影里放进去各种童年和成年的对比。塑造老飞行员这个角色,就是想告诉大家,你可以变得非常老,但依然保持童真。
作品有缺点,好过为求完美而“烂尾”
《综艺报》:你觉得自己在电影制作上犯过的最大错误是什么?
马克·奥斯本:每次我看到自己的电影,都觉得是个错误。当我非常专注于创作的时候,是无法客观评价自己的作品的,我总觉得它没准很糟糕,没人喜欢。就算《功夫熊猫》也是如此,我始终觉得它还不够好,不过这些不好的地方最后总会以各种方式解决。
当我看到《小王子》成片的时候,觉得它毛病太多。现在看来,有毛病反而显得有血有肉,能打动人。我第一部片子《Greener》是学生时代的作品,当时我觉得它简直是个灾难,没想到片子参加了不少电影节,还得了不少奖。由此我意识到,不完美是可以被大家接受的。一部有缺陷的电影,总好过为了追求完美而迟迟无法完成的电影。遗憾本身就是创作的一部分。你总是要尽力而为,然后放下结果朝前看。
《综艺报》: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很火,但很多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从创作者的角度,你有什么建议?
马克·奥斯本:每个人都说中国会成为最大的电影市场,潜力很大。我希望中国有更多有个人情怀的电影作品出来。只有对创作者本人意义非凡的东西,才能感动别人。每个好作品都是从个人体验开始的。为什么我一再提及我的家庭,就是因为家庭给了我创作灵感,让我成为这样的创作人。不是说你非得结婚生子,你与外界产生的任何深刻联系都可以成为你的创作源泉。 《综艺报》:你觉得要成为优秀的动画人,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
马克·奥斯本: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感性,情感丰富。技术方面,需要下很大的苦功,这是没有捷径可走的。但我也经常说,不要等到你的技巧完美了才去拍片,要一边拍一边完善技巧。关键是找到自己的故事,找到刺激你灵感的东西。
不是所有学生都想拍动画电影,他们有些只想做动画师,或者只想做角色设计,但我鼓励他们都去尝试参与一部电影,从整体把握故事,了解如何设计镜头、如何叙事、如何计划出角色的行动线等等。你对整体了解得越多,对你自己那部分的工作越有利。
不是吸引观众,而是找到观众
《综艺报》:在中国,谈到动画电影,大家都觉得是给小孩看的,但在好莱坞,动画电影能够给所有年龄段的人看。中国动画对成人观众的喜好似乎不太有把握。
马克·奥斯本:其实在美国,很多购买动画电影的片商也是瞄准儿童市场的。大家一度也觉得动画片只是给小孩看的。《钢铁巨人》(Iron Giant)可能是第一部突破性的动画电影,颠覆了大家旧有的观念。这部影片在当时并没有很卖座,但却成为一部生命力很长的经典,到现在还有一些影院在重映。
我自己做动画的时候,心里想的是所有观众,而不是单独去想孩子或者成人。我想三四岁的孩子看《小王子》大概会很闷,它比较适合七八岁以上的孩子。有一位老太太看完之后给了我大大的拥抱:“你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听到这样的评价,我真的很感动。但我并不知道如何去“吸引”成人观众。吸引观众是宣传营销部门要考虑的事情。我希望我做出的电影能寻找到它的观众。作为艺术家,我更擅长去讲述打动人的故事。我想这是两种不同的技能。我希望自己的动画电影能打破成人和儿童审美趣味的界限。宫崎骏的电影就是所有人都可以看的。他启发了现在几乎所有动画人,我个人非常喜欢他的《龙猫》。
《综艺报》:大家普遍认为,中国动画电影在创意方面比较薄弱,你对此有何建议?
马克·奥斯本:我经常会谈到一个问题:如何从自己的生命经验中提取灵感,把最触动你的东西通过动画传递出来?我总对进入动画行业的年轻人说,不要去担心你能否应付现实问题,凭借动画养家糊口,你要关心的是,作为艺术家,你如何找到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要做到这点很难,越年轻越容易做到。这也是《小王子》这本书为何如此重要的原因。它提醒我们,不要忘了自己的童真,以及你最初最纯粹的创造力。我们做电影的人,就是要去感染观众,引导他们去关心、去感受生命中重要的东西。
做动画需要得到很多支持,无论是来自家庭的还是工作的,你必须有团结互助的氛围。因为创作者必须流露自己脆弱的一面。这很难,在某些文化中尤其难。但这非常重要,我希望每个人都能理解:只有敞开自己的脆弱面,才能让观众感受到你所传递的情感。
《综艺报》:可以透露你现在正在推进的新电影项目吗?
马克·奥斯本:我现在有六七个创意在同时进行,不知道哪个能进入实操,这取决于投资人。其中有一个我特别喜欢的创意,是定格动画,很少的对白,剧情几乎全靠古典音乐来推动,有点像老式默片,类似查理·卓别林、巴斯特·基顿、雅克·塔蒂的喜剧电影。无论观众来自何处都能欣赏。我正在跟投资人聊,包括中国的投资人。这个创意可以发展成动画长片,也可以变成系列短片集,每集邀请不同的作曲家来参与创作。它是高概念、普世性、国际化、全年龄段的定位,风格如果要形容的话,属于“音乐视觉系”。具体情况目前还很难说,因为要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必须在创意和商业之间寻找平衡点。
《综艺报》:这部电影听上去更像是艺术电影。
马克·奥斯本:它的艺术性很强,但同时也极具娱乐性。我希望自己能将艺术带给大众,让大家沉浸其中,为之激动。我会去拍《小王子》的原因就是它的艺术理念与众不同。《功夫熊猫》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甚至已经超越电影,成为文化符号,但当时我们创作这个故事的时候,是非常冒险的,没有人做过类似的题材,没有任何参照,完全是崭新的。这就是我喜欢动画的原因,它可以变成任何样子,一切由你创造。
《综艺报》:中国的投资人对你的新项目感觉如何?
马克·奥斯本:正在洽谈。这里有很多投资机会,现在美中电影人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了。在国外,每次我去谈项目投资的时候,大家总会提到中国。中国的电影产业正在迅速崛起,我们在做全球受众的电影,中国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马克·奥斯本是媒体公认的“Nice先生”。这一次,他独自一人前来,没有带助理,也没有公司安排行程,一封邮件就约定了采访。见面时,身材高大的他弯下腰,热情向《综艺报》记者伸出手,黑框眼镜背后,一双棕色眼睛带着温暖笑意。
在“TEDx2016西湖春季大会”上,他讲述自己如何从痴迷《星球大战》的小男孩成长为动画电影导演。其中自然少不了那个“爱的故事”:25年前,他还是一文不名的大学生,即将去很远的地方开启前途未卜的动画师生涯。他不愿离开女友,犹豫不决。女友写信鼓励他勇敢追求梦想,并在信的最后引用了《小王子》的名言。这本书曾是他俩的定情信物。在漫长的异地恋期间,《小王子》把他俩连在一起。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马克·奥斯本终于成为动画电影《小王子》的导演,儿子莱利·奥斯本为“小王子”配音。人们不会知道自己不经意间播下的种子,会在何时开花结果。
马克·奥斯本试图在艺术和商业之间寻找平衡。他早期的真人动画电影《Greener》和定格动画短片《更多》(More)都带有严肃哲学思考,在电影节上斩获不少奖项,也为他带来执导《功夫熊猫》的机会。然而,好莱坞主流合家欢动画削弱了他对人性的思考和表达,尽管他得以与梦工厂这样的大型动画公司合作,但仍感觉不太满足。他觉得定格动画是动画艺术中“最不可思议的魔法”,然而主流电影市场对这个想法并不买账。
独立制作的《小王子》给他的艺术实验带来了新的机会,他把个人情怀、哲学思考和定格动画都放置其中。影片在中国上映后,票房1.58亿元人民币,人们的评价见仁见智。有人热爱这部电影,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没有拍出原著的精髓。其实,马克·奥斯本只是诚实地拍出了他自己的《小王子》。“我希望这部影片的生命力很长,但是谁知道呢?”他表示,“作为创作者,我们应该从自身的生命故事中发掘灵感。”
希望作品唤醒观众的童真
《综艺报》:这是你第一次参加中国国际动漫节吗?
马克·奥斯本:这我第四次来中国,参加中国动漫节则是第二次。2009年,我和哥哥(肯特·奥斯本)第一次来中国国际动漫节,因为当时《功夫熊猫》获奖,我做了几场主题演讲。我哥哥也从事动画电影行业,当时他是以《海绵宝宝》的编剧身份被邀请。
《综艺报》:《功夫熊猫》第一部非常卖座,你为什么没有继续拍续集,而是去做新项目?
马克·奥斯本:因为他们只雇我和我的联合导演约翰·斯蒂文森拍了第一部。《功夫熊猫》后来发展成系列电影,但在我眼中它就是一部独立电影,那是我的心血所在。我和我的家人都很乐于接受新的挑战,尤其是后来接到《小王子》的邀约,这对我而言是一个极佳的机遇。
对于《功夫熊猫》,我非常感恩,如果没有这次工作经历,也不会有机会拍《小王子》。另外,当时梦工场的故事总监是詹妮弗·余,她才华横溢,我们都非常认可她,把《功夫熊猫》续集交给她再合适不过。
《综艺报》:《小王子》采用了CG和定格动画两种形式,怎么想到把两种风格结合在一起?
马克·奥斯本:我小时候第一次见到定格动画时就被迷住了,我觉得它像魔法一样,是所有动画形式中最神奇的一种。我想用定格动画来表现《小王子》的世界,它会让大家回想起童年的天真,和那本书带给人的记忆。CG的世界太完美了,定格动画的手工感能带来另一种美好与诗意。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整部片子都做成定格动画。在《功夫熊猫》之后,我也曾对梦工厂提议想做这样的电影,但这种项目很难得到资金,听起来不是很合大众口味。
《综艺报》:不仅《小王子》,在《更多》(More)等你的早期作品里面,都可以看到你对童真丧失的忧虑。你对这个主题似乎特别感兴趣。在你的童年时期,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马克·奥斯本:我小时候过得很快乐,所以特别害怕长大,不想找工作。我7岁时看了《星球大战》,我当时以为那电影是真的,想象力被大大激发。后来我被大家叫做Toy Boy(玩具男孩),因为我整天都在玩“星球大战”的玩具。我和哥哥成长在宽松的家庭环境中,我爸爸做了一辈子汽车销售,我妈妈是酒店管理人员,都不是搞艺术的,但他们支持我们兄弟俩学习任何东西,这对我影响很大。
《小王子》里的小女孩是不自由的,这部电影就是在解放她所有的禁锢,让她体验自由。所以我在电影里放进去各种童年和成年的对比。塑造老飞行员这个角色,就是想告诉大家,你可以变得非常老,但依然保持童真。
作品有缺点,好过为求完美而“烂尾”
《综艺报》:你觉得自己在电影制作上犯过的最大错误是什么?
马克·奥斯本:每次我看到自己的电影,都觉得是个错误。当我非常专注于创作的时候,是无法客观评价自己的作品的,我总觉得它没准很糟糕,没人喜欢。就算《功夫熊猫》也是如此,我始终觉得它还不够好,不过这些不好的地方最后总会以各种方式解决。
当我看到《小王子》成片的时候,觉得它毛病太多。现在看来,有毛病反而显得有血有肉,能打动人。我第一部片子《Greener》是学生时代的作品,当时我觉得它简直是个灾难,没想到片子参加了不少电影节,还得了不少奖。由此我意识到,不完美是可以被大家接受的。一部有缺陷的电影,总好过为了追求完美而迟迟无法完成的电影。遗憾本身就是创作的一部分。你总是要尽力而为,然后放下结果朝前看。
《综艺报》: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很火,但很多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从创作者的角度,你有什么建议?
马克·奥斯本:每个人都说中国会成为最大的电影市场,潜力很大。我希望中国有更多有个人情怀的电影作品出来。只有对创作者本人意义非凡的东西,才能感动别人。每个好作品都是从个人体验开始的。为什么我一再提及我的家庭,就是因为家庭给了我创作灵感,让我成为这样的创作人。不是说你非得结婚生子,你与外界产生的任何深刻联系都可以成为你的创作源泉。 《综艺报》:你觉得要成为优秀的动画人,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
马克·奥斯本: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感性,情感丰富。技术方面,需要下很大的苦功,这是没有捷径可走的。但我也经常说,不要等到你的技巧完美了才去拍片,要一边拍一边完善技巧。关键是找到自己的故事,找到刺激你灵感的东西。
不是所有学生都想拍动画电影,他们有些只想做动画师,或者只想做角色设计,但我鼓励他们都去尝试参与一部电影,从整体把握故事,了解如何设计镜头、如何叙事、如何计划出角色的行动线等等。你对整体了解得越多,对你自己那部分的工作越有利。
不是吸引观众,而是找到观众
《综艺报》:在中国,谈到动画电影,大家都觉得是给小孩看的,但在好莱坞,动画电影能够给所有年龄段的人看。中国动画对成人观众的喜好似乎不太有把握。
马克·奥斯本:其实在美国,很多购买动画电影的片商也是瞄准儿童市场的。大家一度也觉得动画片只是给小孩看的。《钢铁巨人》(Iron Giant)可能是第一部突破性的动画电影,颠覆了大家旧有的观念。这部影片在当时并没有很卖座,但却成为一部生命力很长的经典,到现在还有一些影院在重映。
我自己做动画的时候,心里想的是所有观众,而不是单独去想孩子或者成人。我想三四岁的孩子看《小王子》大概会很闷,它比较适合七八岁以上的孩子。有一位老太太看完之后给了我大大的拥抱:“你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听到这样的评价,我真的很感动。但我并不知道如何去“吸引”成人观众。吸引观众是宣传营销部门要考虑的事情。我希望我做出的电影能寻找到它的观众。作为艺术家,我更擅长去讲述打动人的故事。我想这是两种不同的技能。我希望自己的动画电影能打破成人和儿童审美趣味的界限。宫崎骏的电影就是所有人都可以看的。他启发了现在几乎所有动画人,我个人非常喜欢他的《龙猫》。
《综艺报》:大家普遍认为,中国动画电影在创意方面比较薄弱,你对此有何建议?
马克·奥斯本:我经常会谈到一个问题:如何从自己的生命经验中提取灵感,把最触动你的东西通过动画传递出来?我总对进入动画行业的年轻人说,不要去担心你能否应付现实问题,凭借动画养家糊口,你要关心的是,作为艺术家,你如何找到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要做到这点很难,越年轻越容易做到。这也是《小王子》这本书为何如此重要的原因。它提醒我们,不要忘了自己的童真,以及你最初最纯粹的创造力。我们做电影的人,就是要去感染观众,引导他们去关心、去感受生命中重要的东西。
做动画需要得到很多支持,无论是来自家庭的还是工作的,你必须有团结互助的氛围。因为创作者必须流露自己脆弱的一面。这很难,在某些文化中尤其难。但这非常重要,我希望每个人都能理解:只有敞开自己的脆弱面,才能让观众感受到你所传递的情感。
《综艺报》:可以透露你现在正在推进的新电影项目吗?
马克·奥斯本:我现在有六七个创意在同时进行,不知道哪个能进入实操,这取决于投资人。其中有一个我特别喜欢的创意,是定格动画,很少的对白,剧情几乎全靠古典音乐来推动,有点像老式默片,类似查理·卓别林、巴斯特·基顿、雅克·塔蒂的喜剧电影。无论观众来自何处都能欣赏。我正在跟投资人聊,包括中国的投资人。这个创意可以发展成动画长片,也可以变成系列短片集,每集邀请不同的作曲家来参与创作。它是高概念、普世性、国际化、全年龄段的定位,风格如果要形容的话,属于“音乐视觉系”。具体情况目前还很难说,因为要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必须在创意和商业之间寻找平衡点。
《综艺报》:这部电影听上去更像是艺术电影。
马克·奥斯本:它的艺术性很强,但同时也极具娱乐性。我希望自己能将艺术带给大众,让大家沉浸其中,为之激动。我会去拍《小王子》的原因就是它的艺术理念与众不同。《功夫熊猫》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甚至已经超越电影,成为文化符号,但当时我们创作这个故事的时候,是非常冒险的,没有人做过类似的题材,没有任何参照,完全是崭新的。这就是我喜欢动画的原因,它可以变成任何样子,一切由你创造。
《综艺报》:中国的投资人对你的新项目感觉如何?
马克·奥斯本:正在洽谈。这里有很多投资机会,现在美中电影人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了。在国外,每次我去谈项目投资的时候,大家总会提到中国。中国的电影产业正在迅速崛起,我们在做全球受众的电影,中国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