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EDUCAUSE每年发布的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十大议题,已经成为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风向标,在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文章通过对12年的EDUCAUSE十大议题的梳理与分析,了解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脉络和建设理念,期望对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有所启迪。
[关键词] 高等教育信息化; 美国; EDUCAUSE; 十大议题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蒋科蔚(1978—),女,江苏泰兴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研究。E-mail:jiangkw_1010@163.com。
“绿色知识”概念是Andrew Jamisom在研究环境保护运动、生态社会时对环境知识形成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绿色运动的目的在于唤醒人们的环境生态保护意识,减少资源浪费,摈弃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单一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绿色知识范式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是绿色教育、生态教育的出现,“绿色化”是未来教育的新理念。2008年可谓是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年开始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进程全面进入“绿色化”时代,专业化机构开始大力宣传“我们必须想办法降低能源消耗,通过新方式发挥自己的力量,处理好我们创造、使用和废弃的那些电子产品:电子垃圾”(Cynthia Golden, 2008)。 [3]
作为高等教育信息化程度很高的国家,美国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有着鲜明的特色和优秀的理念,深入研究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绿色范式及其发展脉络,对我国绿色校园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作为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权威性专业组织,EDUCAUSER见证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历史变迁,每年EDUCAUSE都会开展一项面向全美高校的大规模调查,旨在了解当年美国高校的领导者在建设本校教育信息化时最关注的十个方面的议题(以下简称十大议题),至今已有12个年头。而EDUCAUSE每年发布的十大议题调查报告,已经成为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风向标,在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本文通过梳理与分析12年EDUCAUSE十大议题的调查,揭示美国高校数字校园从传统范式向绿色范式转换的路径,了解美国高校数字校园的绿色范式的建设理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期望对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有所启迪。
一、2000—2011年度“EDUCAUSE
十大议题调查”的数据统计
EDUCAUSE是一个主要由高等院校、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和信息技术企业组成的,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为使命的非营利性专业协会,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信息化专业组织。[4]截止2011年9月,该组织成员包括2200多家高等教育机构和250多家信息技术企业。[5]从2000年起,每年EDUCAUSE以E-mail的形式邀请其成员院校的首席代表填写EDUCAUSE网站上的调查问卷。平均数据回收率高于32%。问卷提供了30多项议题和一个开放性选项供首席代表们选择,并从四个方面开展调查:Q1,对学校战略的成功起取决性作用的是哪些议题?Q2,对学校未来战略发展最具潜在影响力的是哪些议题?Q3,最耗费信息技术部门领导者或管理者时间的是哪些议题?Q4,最耗费学校人力物力资源的是哪些议题?要求被访者在每个方面从30多项议题中挑选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5项(2000年为3项),也可以在开放性选项里直接填写一项自己认为重要的但没有被列举的议题。调查结束后,EDUCAUSE对每一议题的得票数进行汇总,并将Q1中得票数最高的前10项议题列为当年的十大议题公布在《EDUCAUSE Review》上。
在2000—2011的12年十大议题调查里,进入十大议题的个数共有24个,具体包括:教育信息化的资金投入,行政管理/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信息系统,移动技术,学习管理系统,企业级门户网站,新兴的网络技术,先进的网络,技术支持的教与学,安全,灾难恢复/业务连续性(DR/BC),身份认证/登录管理(I/AM),灵活性/适应性/响应性(在2008年及以前该项议题命名为变化管理),Web系统与服务,在线学生服务,基于需求的服务,治理、资产组合/项目管理(在2010年及以前该项议题命名为治理、组织和领导力),战略规划,基础设施/信息化基础设施,维护、更新网络和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化学习/分布式教与学,远程教育,数字化教室/技术的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人事/人力资源管理/培训(2007年及以前该项议题命名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培训),信息技术人员和人力资源管理。议题共涉及资金、软件系统、教学策略、安全、管理、基础设施、服务等七个方面。这些议题是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实践中备受关注的热点,同样也是教育信息化专家和学者们研究的主要方面。在这些议题中,资金和行政管理/ERP/信息系统两项议题连续十二年进入十大议题,除行政管理/ERP/信息系统在2000年排名第五之外,两项议题均排名十大议题的前三位。其他进入十大议题频率较高的有:安全和战略规划10次,基础设施/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人事/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两项9次,治理、资产组合/项目管理和身份认证/登录管理两项8次,灾难恢复/业务连续性7次,这些议题则主要集中在安全、管理、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四个方面,见表1。
二、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
的绿色范式转换路径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在不同的维度都不同程度、不同轨迹、以不同方式向绿色范式递进,下面从七大维度来具体考察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绿色化”,探究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绿色范式转换路径。
(一)资金投入的“绿色化”
关于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资金投入问题一直是美国高校最为关注和困扰的议题,它的复杂性不仅体现在信息技术的不可预测性,更体现在它与美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资金议题连续十二年进入十大议题行列,且均位列前三甲,其中有8年位居议题榜首。此外,资金投入是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全貌。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的“绿色化”经历了四个阶段,总体上呈现了从最初的资金配给充分到现在的资金大幅度缩减的变化过程,在这一主动力的作用下,迫使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走向“节约”之路。
1. 第一阶段:资金配给充分的初级阶段
2000年至2001年间,美国各级政府和机构在逐年降低IT商业投资的同时,却积极提高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投入,这为美国高校迅速融入技术经济浪潮提供了重要契机。这一时期,美国高校积极更新校园内的信息化装备,包括计算机、管理系统、网络基础设施、教学支持系统等,并通过对员工进行高层次培训和提供高薪吸引IT人才以应对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需求。这一阶段由于资金的配给及时,使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入了崭新阶段,但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初级阶段的不成熟,例如,各自为政,管理机构、IT企业、学校乃至学校内各部门缺乏系统观,割裂地、孤立地看待和处理自己所面临的高等教育信息化问题。
2. 第二阶段:资金走低的危机阶段
2002年至2005年间,由于美国经济的持续走低,直接导致对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减少,但在这一时期,高等教育机构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却在井喷式增长,IT基础设施的更新和运行成本不断增加,在双重压力之下,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出现了首次危机。美国高校开始反思信息化进程,开始意识到IT整体战略的价值所在,并对IT服务所伴随的风险有了新的认识,教育信息化风险意识开始酝酿,这正是这一阶段对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大贡献。
3. 第三阶段:收支失衡的突破阶段
2006年至2008年间,各州政府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但由于高等教育的整体需求和支出也大幅度提升,相对分配到的IT资金并没有显著增加,虽然IT技术的成本有所降低,但IT资源和服务的成本每年却在加速增长,再加之政府的资金政策不够灵活,综合起来,所增加的IT资金显得杯水车薪。美国各高等教育机构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降低开支的情况下如何创新地应对不断涌现的IT需求,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包括落实问责制、调整资金使用的优先级、加大财政的灵活度来支持创新、创建结构化和透明化的IT预算过程、重新分配资源以提高利用率、基于远景的IT规划、基于共享的技术开发视域、推动良好的校内沟通等。值得注意的是,首席信息官(CIO)正是在这一时期逐步进入了高等教育机构的最高决策层,这一变化使得高校规划与管理中也越来越重视平衡IT战略与未来发展间的关系。在这一阶段,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积极寻找新的发展范式,“绿色化”理念浮出水面。
4. 第四阶段:绿色范式的转型阶段
2008年9月9日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毫无例外地也影响了美国教育信息化发展。2009年至2011年间,美国高校也遭受到了IT资金缩减的窘境,由于对经济状况的不乐观,美国高等教育机构意识到IT资金将在较长的时期内较为匮乏,因而对IT资金的关注也发生了较大变化。CIO们已然接受了当前IT资金的状况,不再花过多的时间去寻找获得资金的方法,转而关注如何在现有的资金状况下提供更好的服务,如何借机发展内涵建设,寻求新的发展动力,探究新的发展路径,对IT战略进行更细致有效的评估,以快速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
(二)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绿色化”
事实上,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受资金变化的影响并不大,而与网络技术本身的发展紧密相连,基础设施进入十大议题的频次虽然极高,但与资金相比其关注度显然要低。随着时代的发展,基础设施在IT投入中所占比重却呈下降趋势。基础设施的“绿色化”之路突出地表现在从实在到虚拟的典型发展特性。
1. 实在阶段
在2004年及以前,高等教育信息化在基础设施上所占有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较多,这个时期较为重视基础网络建设,包括高速处理器、大容量内存、服务器的QoS功能、多层网络、快速千兆以太网、VoIP等新兴网络技术、工作带宽提速等,强调基础设施对高校机构科研和管理的支持。建设中关注的重点集中在实实在在的硬件设备上。
2. 虚化阶段
从2005年开始,基础设施的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定位为建立安全、可靠、灵活、便捷、可扩展的IT系统,战略性数据的膨胀也催生了对大容量、高带宽、高性能、集成技术网络环境的追求。在这一发展趋势下,首先表现出来的是基础设施内涵的虚化,对网络基础设施的理解有了质的改变,延展了基础设施的范畴,除了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基础设施之外,还包括了基于其上所提供的服务和安全保障系统等;其次体现在技术的虚化,在IT产品加速开发的同时,对各项产品和技术进行整合,使技术本身更加透明,应用更加简便,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和安全需求,如端到端服务与基础设施元件的整合管理、服务层协议(SLAs)的开发等。
3. 虚拟阶段
从2008年,基础设施首次跃至十大议题第四位,并在2009年延续这一“战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这与网络入侵、安全破坏等网络环境的恶化有着直接的联系,再加之用户对无处不在的网络的需求不断提高与资金不足间的矛盾激化,使基础设施成为焦点。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网络技术发生了质的变化,云计算颠覆了传统网络应用模式,高校不再需要通过机构认证接入高教网络,再在自己购买的服务器上提供校园IT服务,而更多的是采用新的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网络应用模式,即将基础服务外包给第三方或云平台,如E-mail、LMS(学习管理系统)、ERP以及高校管理功能等,而本地基础设施的作用则用来连接本地设备和接入云平台,SaaS避免了高校为了追求新应用而购买新硬件。此外,Sakai、Moodle等开源社区促进了机构间的软件共享,教师不再是等待IT机构发布新的学习应用平台,而是采用更便捷的Web2.0合作工具。网络基础设施进入虚拟阶段,可以这么说,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绿色范式就是体现在基础设施的虚拟化。当然云技术在高校网络中的蔓延,对校园网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无线校园网络需要覆盖整个校园,提供更多的网络接入点,允许更多的终端设备更方便地进入校园网络,尤其是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手持无线设备、游戏机等,同时还需提供校园网络的超带宽应用以及安全的防火墙技术来保障网络的速度与安全 等,事实上,2011年开始4G校园网络已经在美国高校中悄然而生。值得注意的是,时下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提出了绿色计算的理念,即通过共享数据设备、虚拟技术、合并战略和能源管理等各种技术和战略在提高服务的同时大幅度降低能耗,许多高校已签订了降低能耗的协议。
(三)软件系统的“绿色化”
由于基础设施概念和范畴的延展,软件系统与之的边界也随着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而变得模糊。在所有软件系统中除了行政管理/ERP/信息系统在十大议题中位列前三甲,而其他所有的议题都在十大议题的最后几位。因而,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对狭义的软件系统或平台的关注相对较弱。但有几个方面的转变和理念值得关注。
1. 关注行政管理/ERP/信息系统的建设
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思维对美国的高等教育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ERP系统在美国商业领域的成功给美国高校的领导者们提供了新的管理思路,面对越来越错综复杂的高校管理现状,期望通过应用ERP系统来帮助解决高校管理中的现实事务,及时了解学校的发展动态,全面掌控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而实现组织绩效的最大化,使高校管理者更有效地把握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在21世纪的头几年,ERP迅速地聚集了高校管理者的目光,2003年45%的美国高校已经或将要引入ERP系统,2004年这一数字上升到60%,2005年为63%,2006年达到70%。但2007年则出现许多高校放弃使用ERP系统的现象,因为在此之前所引进的ERP系统的应用较为低层次,没能达到校方期望利用系统方法提高整体绩效的目的,供应商开始从关注商业价值转向开始进行学生信息管理,再加上开源资源的不断丰富,使得ERP在美国高校中又绽放出强大的生命力。2009年至今,校园ERP系统又逐步吸纳了新的软件应用系统,如商务智能系统、Web2.0技术、移动技术等。
2. 关注用户需求
2002年新兴网络技术替代了先进网络进入十大议题,而随后企业级门户网站又替代了新兴网络技术,2007年学习管理系统又再次替代了企业级门户网站;2003年数字化学习替代了远程教育。这些软件系统和技术的相互衔接,是在用户需求和技术发展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的,技术在不断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中攻克了一个个难题,使那些成为焦点的难题不再是焦点,但随后又出现了新的用户需求,推动着技术向新一轮发展迈进。正如2005年第三代门户网站技术以及随后的第四代门户网站技术实现了统一门户网站框架,成功实现了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无缝链接,解决了不同系统之间门户网站解决方案不兼容的问题,因此,人们对门户网站的关注也止步于2005年;2007年开始,软件系统的建设开始关注学习/课程管理系统(LMS/CMS),事实上,LMS/CMS并不是2007年才有的新技术,但网络应用理念的转变,带动了用户需求的变化,从2007年开始,LMS/CMS系统的开发和设计转向了以学生应用为中心;2001年之后,随着虚拟学校的兴起,也使得高校将目光从基于远距离学习者的远程教育转向了基于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学习。
3. 移动技术的异军突起
值得注意的是,移动技术只有在2011年的十大议题中出现,但却一下跃至第五位。移动设备的兴起,苹果公司的成功,无疑对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领域造成巨大的冲击,而高校领导者们也意识到这一趋势,并高度关注移动设备和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IT机构也积极实现为用户提供更为融合的服务,兼容不同的设备、平台、软件等,移动技术将会对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4. 轻视微观信息化建设
从美国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来看,美国一直都不是十分重视教室内的微观信息化建设,如在教室里安装互动电子白板、视频会议系统、摄像头、屏幕和投影系统、桌上触摸屏等设备,和宏观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鲜明对比。数字化教室/技术的构建这一议题仅在2001年成为十大议题的第十名,在其他年份并未出现。值得感叹的是,在美国这个高等教育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度,却还有不少高校的教室里没有投影仪、电子白板等信息化设备,甚至于有的教室都没有配备计算机。可见,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十分强调整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而对教学工具的信息化却没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信息化管理的“绿色化”
美国高等教育机构一直以来就重视机构内的IT管理,2001年的纳斯达克股灾,更是让美国高校绷紧了IT管理这根弦,因而,IT管理方面的议题12年来一直是十大议题中的固定选项。信息化管理的“绿色范式”转换路径可谓是最为平坦的维度,从建设初期到现在没有太大的起伏,有的是不断的丰实和清晰。
经过实践和探索,美国高校IT管理有着独特而鲜明的特点,即战略性IT管理,认为理性的IT战略规划是有效降低风险的手段;认为IT是机构文化的一部分,IT管理亦是受学校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表现出:同时关注目前和未来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需求;在IT管理中引入项目资产管理、知识管理等理念;重视CIO的领导力,推崇建立“新常态”IT管理模式;重视机构内各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利用IT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IT与人力资源管理相互融合等。
(五)信息化安全的“绿色化”
随着计算机网络越来越普及,信息安全问题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911事件”之后,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领域对于安全的关注度迅速提升,安全、DR/BC、I/AM等议题自2002年首次进入十大议题以来一直稳居十大议题行列。2003年8月14日美国、加拿大等地的大范围停电事故以及网络入侵事件的频发,更是将人们对安全问题的重视推向了新的高度。信息化安全的“绿色化”正经历着从危机处理到危机预防的转变之路。
2006年是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安全的第一个关键发展点,安全管理第一次荣升十大议题榜首,DR/BC也首次进入前五。首先突出地表现在风险意识的提升,CIO们普遍意识到降低风险是安全管理的关键,除了尽可能降低技术上的风险外,提升各层面人员的风险意识显得更为重要。DR/BC解决的是技术上的风险问题,BC包含系统日常运行过程中以及危机事件出现后的风险控制,后者就是DR。从2008年开始,风险控制的研究重点由DR转向了如何预防危机的发生,在投资前就开始评估风险,并在整个系统的规划和使用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风险控制,标志着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安全管理不论是在意识上还是行动上都渐趋成熟。具体举措包括增加机构的弹性、数据镜像技术、虚拟服务器技术等,联邦政府提供的NIMS(国家事务管理系统)和各州政府提供的COOP/COG(业务连续性/政府连续性)计划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机构实施风险控制。其次,高等教育机构的关键数据和服务均已数字化,如何在这些数字化信息的获取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找到良好的平衡点是CIO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至2010年,所有高等教育机构对数据资源都进行了保护,包括学生信息、财务科研数据和其他所有机构内部资源,限制了非授权用户的访问,对于授权用户也设置了在一定时期内才有效的机构角色,试图实现“给适合的人适合的服务”的理念。美国政府还在法律上添加相应的条款来限制对非公开资源的访问。一些新兴的标准或技术为用户身份的数字化提供了工具,如公钥基础设施(PKI)、数字证书、令牌技术等。事实上,用户数字化身份管理在美国还有另一个作用,就是评估一些州级和联邦法律法规对身份信息的监管力度,如《家庭教育权利和隐私法案》(FERPA)、《健康保险携带和责任法案》(HIPAA)和《现代化金融服务法案》等。再次,重视合作与交流。安全问题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也不再是单一部门或单一机构的孤立的问题,它已然成为一个庞杂的问题系统,美国高等教育机构普遍达成共识,良好的部门、机构、团体、地区间的合作与沟通才能应对这一严峻问题。 2011年是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安全的第二个关键发展点,软件外包、敏感数据第三方存储、智能手机和新一代平板电脑的井喷式发展,再加之由于网络教学和科研资源的培育追求开放、宽松的数据使用环境,这些都对当前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是直接影响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
(六)信息化教学策略的“绿色化”
2009年,技术支持的教与学第一次出现在十大议题之列,并奇迹般地出现在了第五位,2010年升为第四位,2011年列在第三位,这样稳健的进步和巨大的改变,充分体现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发生了质的变化,标志着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从强调技术对教学的变革转向了基于信息化环境中教学自身的变革。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迎合信息化,鼓励和提倡传统教学手段、教学工具等方面的变革,是重视教学的信息化过程;而后者则是在信息化环境下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用与不用信息技术或用什么信息技术已经不再是讨论的重点,而如何提升教学内涵成为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绿色范式”的又一特征。
从强调技术本身到强调教与学的过程和结果,可以说,这一转变是最具进步性的转变,体现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七)信息化服务的“绿色化”
事实上,在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中,提供信息化服务是基础设施建设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而再次讨论和服务密切相关的变化管理以及灵活性/适应性/响应性这些议题,充分体现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不仅强调提供服务,更强调如何提供优质服务,即强调服务意识。为了保障各个层面的服务,应对不断变化的用户和环境需求,CIO们普遍倾向于应用变化管理的服务机制。2009年,在经济动荡的大背景下,将变化管理的概念扩展为应对一切未来可能发生的改变,包括应对经济环境的变化等,并强调变化管理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响应性。2011年,iPad、电子书、智能手机、云计算等技术和设备必将颠覆传统的网络用户需求,如何面对这些新挑战使得变化管理(灵活性/适应性/响应性)迅速跃居2011年度十大议题第六位。
从以上七大维度来看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绿色范式”,不难看出,其强调的是“崇尚节约”、“绿色计算”、“战略规划”、“宏观管理”、“风险意识”、“以人为本”、“沟通协作”等理念,有些理念在建设之初就有所体现,但大部分理念都是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在建设的过程中经历了一番曲折后才逐步形成的。纵观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绿色范式”转换路径,期望对我国今后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所借鉴,吸取经验,尽可能少走或不走弯路,充分发挥我国的后发优势。
三、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 回归本源
重新审视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目的与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美国是最早将ERP系统引入教育管理中,根据数据反映,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中一直都十分关注ERP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对ERP系统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最高,但收效甚微,尤其到今年的调查中显示,移动技术是潜在最重要的方面,但基于移动技术的ERP系统却备受冷落。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应该开始反思ERP系统在美国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奥尔特加(2001)认为,高等教育机构“目的是让几乎所有的人都接受高等教育”。[18]
要实现这一点,大学应当具有“文化的传授、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和新科学家的培养”[19]等三项职能。而ERP系统是否能够帮助大学实现这些功能和目标?或者说,ERP系统在高等教育机构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作用究竟有多大?与巨大的人力物力的投入是否成正比?这些都应当是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工作者急需思考的问题,而不是继续盲目地追求和挖掘ERP系统的功能和应用。
2. 深化以人为本
对技术与教学的不断重视体现了绿色范式的以人为本理念,但需要进一步深化。是要研究支持教学的软硬件设施和服务的更新换代,还是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改进和升华?
笔者认为,前者固然十分重要,这也是当前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十分关注的方面,但后者的研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才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才是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关键。要做到深化以人为本,就必须以后者的研究为根本,以信息化环境下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建设为纲,拓展信息化的教与学方式,整合信息化教学策略和方法,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选择和开发相应的教学技术。
3. 服务于办学理念
美国的许多名校都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例如耶鲁大学的“为国家和世界培养领袖”,[20]同样,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也应当围绕着本校的办学理念来规划和发展,脱离办学理念的信息化建设,对学校的发展不会有太大的帮助,甚至有可能造成阻碍。
美国在资源共建、沟通协作、校际合作等方面都有着 卓越的成就,但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也出现了趋同性的趋势,脱离学校办学理念的支撑,这样的信息化建设极有可能出现偏离学校发展轨道的危险。
四、结 语
纵观美国12年的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已然发生了质的变化,基本完成从传统范式向“绿色范式”的转变,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设理念。这不仅得益于美国高校领导者自身的领导力,EDUCAUSE对此更是功不可没。正是EDUCAUSE这样权威的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机构定期对高校信息技术主管和专家开展调查,对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重大问题进行梳理、研讨,对其价值和重要性进行排序,并定期公开发布研究成果,促进和保证了高等教育信息化决策的科学性、政策的连续性,并有助于高校领导、教师、IT人员、公众舆论等在最复杂的教育信息化问题上取得共识,同时也提高了教育研究的地位和教育研究者的公信度及社会影响力,加速了教育研究成果向实践的转化,从而充分彰显了研究的价值。[21] [参考文献]
[1] Andrew Jamisom. The Making of Green Knowledge: Environmental Politics an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001: 8.
[2] [德]萨克塞著. 生态哲学[M]. 文韬, 佩云译. 北京: 东方出版社, 1991: 21.
[3] 郑旭东,余青兰.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现实与挑战——对“EDUCAUSE 2009年度当前议题调查”的解读[J]. 开放教育研究, 2010,(4): 108~112.
[4] 郑旭东, 桑新民. 透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窗口——EDUCAUSE的使命及其启示[J]. 高等教育研究, 2008,(4): 99~104.
[5] EDUCAUSE. About EDUCAUSE[DB/OL].(2012-8-11)[2013-2-22]. http://www.educause.edu/membership.
[6] Paul B. Gandel. Top 10 IT Challenges of 2000 [DB/OL]. [2012-7-22]. http://net.educause.edu/ir/library/pdf/eqm002a.pdf.
[7] Roberta L. Lembke and Julia A. Rudy. Top Campus IT Challenges for 2001 [DB/OL]. [2012-7-22]. http://net.educause.edu/ir/library/pdf/eqm01211.pdf.
[8] Julia A. Rudy. Top Campus IT Challenges for 2002 [DB/OL]. [2012-7-22]. http://net.educause.edu/ir/library/pdf/eqm0222.pdf.
[9] Grant Crawford and Julia A. Rudy. Fourth Annual EDUCAUSE Survey Identifies Current IT Issues [DB/OL]. [2012-7-22]. http://net.educause.edu/ir/library/pdf/eqm0322.pdf.
[10] Spicer, D.Z. and P.B. DeBlois. CURRENT IT ISSUES 2004[J]. EDUCAUSE Review, 2004, 39(3): 12~26.
[11] Maltz, L. and P.B. DeBlois. TOP-TEN IT ISSUES 2005[J]. EDUCAUSE Review, 2005, 40(3): 14~28.
[12] Dewey, B.I. and P. DeBlois. TOP-10 IT ISSUES 2006[J]. EDUCAUSE Review, 2006, 41(3): 58~79.
[13] Camp, J.S., P.B. DeBlois, and A. et. TOP 10 IT ISSUES 2007[J]. EDUCAUSE Review, 2007, 42(3): 12~32.
[14] Allison, D.H. and P.B. DeBlois. TOP 10 IT ISSUES 2008[J]. EDUCAUSE Review, 2008. 43(3): 36.
[15] Agee, A.S. and C. Yang. TOP-TEN IT Issues 2009[J]. EDUCAUSE Review, 2009, 44(4): 45.
[16] Ingerman, B.L. and C. Yang. TOP-10 IT Issues 2010[J]. EDUCAUSE Review, 2010, 45(3): 46.
[17] Ingerman, B.L. and C. Yang. Top-Ten IT Issues, 2011[J]. EDUCAUSE Review, 2011, 46(3): 24.
[18] [19] [西班牙]奥尔托加·加塞特.大学的使命[M]. 徐小洲, 陈军译.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51,74
[20] 杨福家. 大学的使命与文化内涵[N]. 学习时报, 2007-08-27(1).
[21] 刘永贵, 郑旭东.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进展与趋势—EDUCASUE年度高等教育信息化十大战略议题解读[J]. 开放教育研究, 2008, 14(6): 122~126.
[关键词] 高等教育信息化; 美国; EDUCAUSE; 十大议题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蒋科蔚(1978—),女,江苏泰兴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研究。E-mail:jiangkw_1010@163.com。
“绿色知识”概念是Andrew Jamisom在研究环境保护运动、生态社会时对环境知识形成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绿色运动的目的在于唤醒人们的环境生态保护意识,减少资源浪费,摈弃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单一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绿色知识范式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是绿色教育、生态教育的出现,“绿色化”是未来教育的新理念。2008年可谓是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年开始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进程全面进入“绿色化”时代,专业化机构开始大力宣传“我们必须想办法降低能源消耗,通过新方式发挥自己的力量,处理好我们创造、使用和废弃的那些电子产品:电子垃圾”(Cynthia Golden, 2008)。 [3]
作为高等教育信息化程度很高的国家,美国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有着鲜明的特色和优秀的理念,深入研究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绿色范式及其发展脉络,对我国绿色校园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作为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权威性专业组织,EDUCAUSER见证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历史变迁,每年EDUCAUSE都会开展一项面向全美高校的大规模调查,旨在了解当年美国高校的领导者在建设本校教育信息化时最关注的十个方面的议题(以下简称十大议题),至今已有12个年头。而EDUCAUSE每年发布的十大议题调查报告,已经成为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风向标,在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本文通过梳理与分析12年EDUCAUSE十大议题的调查,揭示美国高校数字校园从传统范式向绿色范式转换的路径,了解美国高校数字校园的绿色范式的建设理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期望对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有所启迪。
一、2000—2011年度“EDUCAUSE
十大议题调查”的数据统计
EDUCAUSE是一个主要由高等院校、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和信息技术企业组成的,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为使命的非营利性专业协会,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信息化专业组织。[4]截止2011年9月,该组织成员包括2200多家高等教育机构和250多家信息技术企业。[5]从2000年起,每年EDUCAUSE以E-mail的形式邀请其成员院校的首席代表填写EDUCAUSE网站上的调查问卷。平均数据回收率高于32%。问卷提供了30多项议题和一个开放性选项供首席代表们选择,并从四个方面开展调查:Q1,对学校战略的成功起取决性作用的是哪些议题?Q2,对学校未来战略发展最具潜在影响力的是哪些议题?Q3,最耗费信息技术部门领导者或管理者时间的是哪些议题?Q4,最耗费学校人力物力资源的是哪些议题?要求被访者在每个方面从30多项议题中挑选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5项(2000年为3项),也可以在开放性选项里直接填写一项自己认为重要的但没有被列举的议题。调查结束后,EDUCAUSE对每一议题的得票数进行汇总,并将Q1中得票数最高的前10项议题列为当年的十大议题公布在《EDUCAUSE Review》上。
在2000—2011的12年十大议题调查里,进入十大议题的个数共有24个,具体包括:教育信息化的资金投入,行政管理/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信息系统,移动技术,学习管理系统,企业级门户网站,新兴的网络技术,先进的网络,技术支持的教与学,安全,灾难恢复/业务连续性(DR/BC),身份认证/登录管理(I/AM),灵活性/适应性/响应性(在2008年及以前该项议题命名为变化管理),Web系统与服务,在线学生服务,基于需求的服务,治理、资产组合/项目管理(在2010年及以前该项议题命名为治理、组织和领导力),战略规划,基础设施/信息化基础设施,维护、更新网络和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化学习/分布式教与学,远程教育,数字化教室/技术的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人事/人力资源管理/培训(2007年及以前该项议题命名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培训),信息技术人员和人力资源管理。议题共涉及资金、软件系统、教学策略、安全、管理、基础设施、服务等七个方面。这些议题是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实践中备受关注的热点,同样也是教育信息化专家和学者们研究的主要方面。在这些议题中,资金和行政管理/ERP/信息系统两项议题连续十二年进入十大议题,除行政管理/ERP/信息系统在2000年排名第五之外,两项议题均排名十大议题的前三位。其他进入十大议题频率较高的有:安全和战略规划10次,基础设施/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人事/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两项9次,治理、资产组合/项目管理和身份认证/登录管理两项8次,灾难恢复/业务连续性7次,这些议题则主要集中在安全、管理、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四个方面,见表1。
二、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
的绿色范式转换路径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在不同的维度都不同程度、不同轨迹、以不同方式向绿色范式递进,下面从七大维度来具体考察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绿色化”,探究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绿色范式转换路径。
(一)资金投入的“绿色化”
关于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资金投入问题一直是美国高校最为关注和困扰的议题,它的复杂性不仅体现在信息技术的不可预测性,更体现在它与美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资金议题连续十二年进入十大议题行列,且均位列前三甲,其中有8年位居议题榜首。此外,资金投入是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全貌。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的“绿色化”经历了四个阶段,总体上呈现了从最初的资金配给充分到现在的资金大幅度缩减的变化过程,在这一主动力的作用下,迫使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走向“节约”之路。
1. 第一阶段:资金配给充分的初级阶段
2000年至2001年间,美国各级政府和机构在逐年降低IT商业投资的同时,却积极提高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投入,这为美国高校迅速融入技术经济浪潮提供了重要契机。这一时期,美国高校积极更新校园内的信息化装备,包括计算机、管理系统、网络基础设施、教学支持系统等,并通过对员工进行高层次培训和提供高薪吸引IT人才以应对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需求。这一阶段由于资金的配给及时,使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入了崭新阶段,但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初级阶段的不成熟,例如,各自为政,管理机构、IT企业、学校乃至学校内各部门缺乏系统观,割裂地、孤立地看待和处理自己所面临的高等教育信息化问题。
2. 第二阶段:资金走低的危机阶段
2002年至2005年间,由于美国经济的持续走低,直接导致对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减少,但在这一时期,高等教育机构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却在井喷式增长,IT基础设施的更新和运行成本不断增加,在双重压力之下,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出现了首次危机。美国高校开始反思信息化进程,开始意识到IT整体战略的价值所在,并对IT服务所伴随的风险有了新的认识,教育信息化风险意识开始酝酿,这正是这一阶段对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大贡献。
3. 第三阶段:收支失衡的突破阶段
2006年至2008年间,各州政府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但由于高等教育的整体需求和支出也大幅度提升,相对分配到的IT资金并没有显著增加,虽然IT技术的成本有所降低,但IT资源和服务的成本每年却在加速增长,再加之政府的资金政策不够灵活,综合起来,所增加的IT资金显得杯水车薪。美国各高等教育机构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降低开支的情况下如何创新地应对不断涌现的IT需求,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包括落实问责制、调整资金使用的优先级、加大财政的灵活度来支持创新、创建结构化和透明化的IT预算过程、重新分配资源以提高利用率、基于远景的IT规划、基于共享的技术开发视域、推动良好的校内沟通等。值得注意的是,首席信息官(CIO)正是在这一时期逐步进入了高等教育机构的最高决策层,这一变化使得高校规划与管理中也越来越重视平衡IT战略与未来发展间的关系。在这一阶段,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积极寻找新的发展范式,“绿色化”理念浮出水面。
4. 第四阶段:绿色范式的转型阶段
2008年9月9日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毫无例外地也影响了美国教育信息化发展。2009年至2011年间,美国高校也遭受到了IT资金缩减的窘境,由于对经济状况的不乐观,美国高等教育机构意识到IT资金将在较长的时期内较为匮乏,因而对IT资金的关注也发生了较大变化。CIO们已然接受了当前IT资金的状况,不再花过多的时间去寻找获得资金的方法,转而关注如何在现有的资金状况下提供更好的服务,如何借机发展内涵建设,寻求新的发展动力,探究新的发展路径,对IT战略进行更细致有效的评估,以快速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
(二)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绿色化”
事实上,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受资金变化的影响并不大,而与网络技术本身的发展紧密相连,基础设施进入十大议题的频次虽然极高,但与资金相比其关注度显然要低。随着时代的发展,基础设施在IT投入中所占比重却呈下降趋势。基础设施的“绿色化”之路突出地表现在从实在到虚拟的典型发展特性。
1. 实在阶段
在2004年及以前,高等教育信息化在基础设施上所占有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较多,这个时期较为重视基础网络建设,包括高速处理器、大容量内存、服务器的QoS功能、多层网络、快速千兆以太网、VoIP等新兴网络技术、工作带宽提速等,强调基础设施对高校机构科研和管理的支持。建设中关注的重点集中在实实在在的硬件设备上。
2. 虚化阶段
从2005年开始,基础设施的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定位为建立安全、可靠、灵活、便捷、可扩展的IT系统,战略性数据的膨胀也催生了对大容量、高带宽、高性能、集成技术网络环境的追求。在这一发展趋势下,首先表现出来的是基础设施内涵的虚化,对网络基础设施的理解有了质的改变,延展了基础设施的范畴,除了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基础设施之外,还包括了基于其上所提供的服务和安全保障系统等;其次体现在技术的虚化,在IT产品加速开发的同时,对各项产品和技术进行整合,使技术本身更加透明,应用更加简便,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和安全需求,如端到端服务与基础设施元件的整合管理、服务层协议(SLAs)的开发等。
3. 虚拟阶段
从2008年,基础设施首次跃至十大议题第四位,并在2009年延续这一“战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这与网络入侵、安全破坏等网络环境的恶化有着直接的联系,再加之用户对无处不在的网络的需求不断提高与资金不足间的矛盾激化,使基础设施成为焦点。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网络技术发生了质的变化,云计算颠覆了传统网络应用模式,高校不再需要通过机构认证接入高教网络,再在自己购买的服务器上提供校园IT服务,而更多的是采用新的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网络应用模式,即将基础服务外包给第三方或云平台,如E-mail、LMS(学习管理系统)、ERP以及高校管理功能等,而本地基础设施的作用则用来连接本地设备和接入云平台,SaaS避免了高校为了追求新应用而购买新硬件。此外,Sakai、Moodle等开源社区促进了机构间的软件共享,教师不再是等待IT机构发布新的学习应用平台,而是采用更便捷的Web2.0合作工具。网络基础设施进入虚拟阶段,可以这么说,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绿色范式就是体现在基础设施的虚拟化。当然云技术在高校网络中的蔓延,对校园网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无线校园网络需要覆盖整个校园,提供更多的网络接入点,允许更多的终端设备更方便地进入校园网络,尤其是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手持无线设备、游戏机等,同时还需提供校园网络的超带宽应用以及安全的防火墙技术来保障网络的速度与安全 等,事实上,2011年开始4G校园网络已经在美国高校中悄然而生。值得注意的是,时下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提出了绿色计算的理念,即通过共享数据设备、虚拟技术、合并战略和能源管理等各种技术和战略在提高服务的同时大幅度降低能耗,许多高校已签订了降低能耗的协议。
(三)软件系统的“绿色化”
由于基础设施概念和范畴的延展,软件系统与之的边界也随着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而变得模糊。在所有软件系统中除了行政管理/ERP/信息系统在十大议题中位列前三甲,而其他所有的议题都在十大议题的最后几位。因而,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对狭义的软件系统或平台的关注相对较弱。但有几个方面的转变和理念值得关注。
1. 关注行政管理/ERP/信息系统的建设
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思维对美国的高等教育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ERP系统在美国商业领域的成功给美国高校的领导者们提供了新的管理思路,面对越来越错综复杂的高校管理现状,期望通过应用ERP系统来帮助解决高校管理中的现实事务,及时了解学校的发展动态,全面掌控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而实现组织绩效的最大化,使高校管理者更有效地把握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在21世纪的头几年,ERP迅速地聚集了高校管理者的目光,2003年45%的美国高校已经或将要引入ERP系统,2004年这一数字上升到60%,2005年为63%,2006年达到70%。但2007年则出现许多高校放弃使用ERP系统的现象,因为在此之前所引进的ERP系统的应用较为低层次,没能达到校方期望利用系统方法提高整体绩效的目的,供应商开始从关注商业价值转向开始进行学生信息管理,再加上开源资源的不断丰富,使得ERP在美国高校中又绽放出强大的生命力。2009年至今,校园ERP系统又逐步吸纳了新的软件应用系统,如商务智能系统、Web2.0技术、移动技术等。
2. 关注用户需求
2002年新兴网络技术替代了先进网络进入十大议题,而随后企业级门户网站又替代了新兴网络技术,2007年学习管理系统又再次替代了企业级门户网站;2003年数字化学习替代了远程教育。这些软件系统和技术的相互衔接,是在用户需求和技术发展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的,技术在不断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中攻克了一个个难题,使那些成为焦点的难题不再是焦点,但随后又出现了新的用户需求,推动着技术向新一轮发展迈进。正如2005年第三代门户网站技术以及随后的第四代门户网站技术实现了统一门户网站框架,成功实现了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无缝链接,解决了不同系统之间门户网站解决方案不兼容的问题,因此,人们对门户网站的关注也止步于2005年;2007年开始,软件系统的建设开始关注学习/课程管理系统(LMS/CMS),事实上,LMS/CMS并不是2007年才有的新技术,但网络应用理念的转变,带动了用户需求的变化,从2007年开始,LMS/CMS系统的开发和设计转向了以学生应用为中心;2001年之后,随着虚拟学校的兴起,也使得高校将目光从基于远距离学习者的远程教育转向了基于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学习。
3. 移动技术的异军突起
值得注意的是,移动技术只有在2011年的十大议题中出现,但却一下跃至第五位。移动设备的兴起,苹果公司的成功,无疑对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领域造成巨大的冲击,而高校领导者们也意识到这一趋势,并高度关注移动设备和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IT机构也积极实现为用户提供更为融合的服务,兼容不同的设备、平台、软件等,移动技术将会对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4. 轻视微观信息化建设
从美国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来看,美国一直都不是十分重视教室内的微观信息化建设,如在教室里安装互动电子白板、视频会议系统、摄像头、屏幕和投影系统、桌上触摸屏等设备,和宏观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鲜明对比。数字化教室/技术的构建这一议题仅在2001年成为十大议题的第十名,在其他年份并未出现。值得感叹的是,在美国这个高等教育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度,却还有不少高校的教室里没有投影仪、电子白板等信息化设备,甚至于有的教室都没有配备计算机。可见,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十分强调整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而对教学工具的信息化却没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信息化管理的“绿色化”
美国高等教育机构一直以来就重视机构内的IT管理,2001年的纳斯达克股灾,更是让美国高校绷紧了IT管理这根弦,因而,IT管理方面的议题12年来一直是十大议题中的固定选项。信息化管理的“绿色范式”转换路径可谓是最为平坦的维度,从建设初期到现在没有太大的起伏,有的是不断的丰实和清晰。
经过实践和探索,美国高校IT管理有着独特而鲜明的特点,即战略性IT管理,认为理性的IT战略规划是有效降低风险的手段;认为IT是机构文化的一部分,IT管理亦是受学校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表现出:同时关注目前和未来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需求;在IT管理中引入项目资产管理、知识管理等理念;重视CIO的领导力,推崇建立“新常态”IT管理模式;重视机构内各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利用IT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IT与人力资源管理相互融合等。
(五)信息化安全的“绿色化”
随着计算机网络越来越普及,信息安全问题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911事件”之后,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领域对于安全的关注度迅速提升,安全、DR/BC、I/AM等议题自2002年首次进入十大议题以来一直稳居十大议题行列。2003年8月14日美国、加拿大等地的大范围停电事故以及网络入侵事件的频发,更是将人们对安全问题的重视推向了新的高度。信息化安全的“绿色化”正经历着从危机处理到危机预防的转变之路。
2006年是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安全的第一个关键发展点,安全管理第一次荣升十大议题榜首,DR/BC也首次进入前五。首先突出地表现在风险意识的提升,CIO们普遍意识到降低风险是安全管理的关键,除了尽可能降低技术上的风险外,提升各层面人员的风险意识显得更为重要。DR/BC解决的是技术上的风险问题,BC包含系统日常运行过程中以及危机事件出现后的风险控制,后者就是DR。从2008年开始,风险控制的研究重点由DR转向了如何预防危机的发生,在投资前就开始评估风险,并在整个系统的规划和使用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风险控制,标志着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安全管理不论是在意识上还是行动上都渐趋成熟。具体举措包括增加机构的弹性、数据镜像技术、虚拟服务器技术等,联邦政府提供的NIMS(国家事务管理系统)和各州政府提供的COOP/COG(业务连续性/政府连续性)计划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机构实施风险控制。其次,高等教育机构的关键数据和服务均已数字化,如何在这些数字化信息的获取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找到良好的平衡点是CIO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至2010年,所有高等教育机构对数据资源都进行了保护,包括学生信息、财务科研数据和其他所有机构内部资源,限制了非授权用户的访问,对于授权用户也设置了在一定时期内才有效的机构角色,试图实现“给适合的人适合的服务”的理念。美国政府还在法律上添加相应的条款来限制对非公开资源的访问。一些新兴的标准或技术为用户身份的数字化提供了工具,如公钥基础设施(PKI)、数字证书、令牌技术等。事实上,用户数字化身份管理在美国还有另一个作用,就是评估一些州级和联邦法律法规对身份信息的监管力度,如《家庭教育权利和隐私法案》(FERPA)、《健康保险携带和责任法案》(HIPAA)和《现代化金融服务法案》等。再次,重视合作与交流。安全问题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也不再是单一部门或单一机构的孤立的问题,它已然成为一个庞杂的问题系统,美国高等教育机构普遍达成共识,良好的部门、机构、团体、地区间的合作与沟通才能应对这一严峻问题。 2011年是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安全的第二个关键发展点,软件外包、敏感数据第三方存储、智能手机和新一代平板电脑的井喷式发展,再加之由于网络教学和科研资源的培育追求开放、宽松的数据使用环境,这些都对当前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是直接影响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
(六)信息化教学策略的“绿色化”
2009年,技术支持的教与学第一次出现在十大议题之列,并奇迹般地出现在了第五位,2010年升为第四位,2011年列在第三位,这样稳健的进步和巨大的改变,充分体现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发生了质的变化,标志着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从强调技术对教学的变革转向了基于信息化环境中教学自身的变革。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迎合信息化,鼓励和提倡传统教学手段、教学工具等方面的变革,是重视教学的信息化过程;而后者则是在信息化环境下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用与不用信息技术或用什么信息技术已经不再是讨论的重点,而如何提升教学内涵成为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绿色范式”的又一特征。
从强调技术本身到强调教与学的过程和结果,可以说,这一转变是最具进步性的转变,体现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七)信息化服务的“绿色化”
事实上,在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中,提供信息化服务是基础设施建设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而再次讨论和服务密切相关的变化管理以及灵活性/适应性/响应性这些议题,充分体现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不仅强调提供服务,更强调如何提供优质服务,即强调服务意识。为了保障各个层面的服务,应对不断变化的用户和环境需求,CIO们普遍倾向于应用变化管理的服务机制。2009年,在经济动荡的大背景下,将变化管理的概念扩展为应对一切未来可能发生的改变,包括应对经济环境的变化等,并强调变化管理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响应性。2011年,iPad、电子书、智能手机、云计算等技术和设备必将颠覆传统的网络用户需求,如何面对这些新挑战使得变化管理(灵活性/适应性/响应性)迅速跃居2011年度十大议题第六位。
从以上七大维度来看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绿色范式”,不难看出,其强调的是“崇尚节约”、“绿色计算”、“战略规划”、“宏观管理”、“风险意识”、“以人为本”、“沟通协作”等理念,有些理念在建设之初就有所体现,但大部分理念都是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在建设的过程中经历了一番曲折后才逐步形成的。纵观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绿色范式”转换路径,期望对我国今后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所借鉴,吸取经验,尽可能少走或不走弯路,充分发挥我国的后发优势。
三、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 回归本源
重新审视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目的与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美国是最早将ERP系统引入教育管理中,根据数据反映,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中一直都十分关注ERP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对ERP系统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最高,但收效甚微,尤其到今年的调查中显示,移动技术是潜在最重要的方面,但基于移动技术的ERP系统却备受冷落。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应该开始反思ERP系统在美国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奥尔特加(2001)认为,高等教育机构“目的是让几乎所有的人都接受高等教育”。[18]
要实现这一点,大学应当具有“文化的传授、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和新科学家的培养”[19]等三项职能。而ERP系统是否能够帮助大学实现这些功能和目标?或者说,ERP系统在高等教育机构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作用究竟有多大?与巨大的人力物力的投入是否成正比?这些都应当是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工作者急需思考的问题,而不是继续盲目地追求和挖掘ERP系统的功能和应用。
2. 深化以人为本
对技术与教学的不断重视体现了绿色范式的以人为本理念,但需要进一步深化。是要研究支持教学的软硬件设施和服务的更新换代,还是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改进和升华?
笔者认为,前者固然十分重要,这也是当前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十分关注的方面,但后者的研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才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才是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关键。要做到深化以人为本,就必须以后者的研究为根本,以信息化环境下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建设为纲,拓展信息化的教与学方式,整合信息化教学策略和方法,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选择和开发相应的教学技术。
3. 服务于办学理念
美国的许多名校都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例如耶鲁大学的“为国家和世界培养领袖”,[20]同样,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也应当围绕着本校的办学理念来规划和发展,脱离办学理念的信息化建设,对学校的发展不会有太大的帮助,甚至有可能造成阻碍。
美国在资源共建、沟通协作、校际合作等方面都有着 卓越的成就,但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也出现了趋同性的趋势,脱离学校办学理念的支撑,这样的信息化建设极有可能出现偏离学校发展轨道的危险。
四、结 语
纵观美国12年的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已然发生了质的变化,基本完成从传统范式向“绿色范式”的转变,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设理念。这不仅得益于美国高校领导者自身的领导力,EDUCAUSE对此更是功不可没。正是EDUCAUSE这样权威的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机构定期对高校信息技术主管和专家开展调查,对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重大问题进行梳理、研讨,对其价值和重要性进行排序,并定期公开发布研究成果,促进和保证了高等教育信息化决策的科学性、政策的连续性,并有助于高校领导、教师、IT人员、公众舆论等在最复杂的教育信息化问题上取得共识,同时也提高了教育研究的地位和教育研究者的公信度及社会影响力,加速了教育研究成果向实践的转化,从而充分彰显了研究的价值。[21] [参考文献]
[1] Andrew Jamisom. The Making of Green Knowledge: Environmental Politics an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001: 8.
[2] [德]萨克塞著. 生态哲学[M]. 文韬, 佩云译. 北京: 东方出版社, 1991: 21.
[3] 郑旭东,余青兰.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现实与挑战——对“EDUCAUSE 2009年度当前议题调查”的解读[J]. 开放教育研究, 2010,(4): 108~112.
[4] 郑旭东, 桑新民. 透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窗口——EDUCAUSE的使命及其启示[J]. 高等教育研究, 2008,(4): 99~104.
[5] EDUCAUSE. About EDUCAUSE[DB/OL].(2012-8-11)[2013-2-22]. http://www.educause.edu/membership.
[6] Paul B. Gandel. Top 10 IT Challenges of 2000 [DB/OL]. [2012-7-22]. http://net.educause.edu/ir/library/pdf/eqm002a.pdf.
[7] Roberta L. Lembke and Julia A. Rudy. Top Campus IT Challenges for 2001 [DB/OL]. [2012-7-22]. http://net.educause.edu/ir/library/pdf/eqm01211.pdf.
[8] Julia A. Rudy. Top Campus IT Challenges for 2002 [DB/OL]. [2012-7-22]. http://net.educause.edu/ir/library/pdf/eqm0222.pdf.
[9] Grant Crawford and Julia A. Rudy. Fourth Annual EDUCAUSE Survey Identifies Current IT Issues [DB/OL]. [2012-7-22]. http://net.educause.edu/ir/library/pdf/eqm0322.pdf.
[10] Spicer, D.Z. and P.B. DeBlois. CURRENT IT ISSUES 2004[J]. EDUCAUSE Review, 2004, 39(3): 12~26.
[11] Maltz, L. and P.B. DeBlois. TOP-TEN IT ISSUES 2005[J]. EDUCAUSE Review, 2005, 40(3): 14~28.
[12] Dewey, B.I. and P. DeBlois. TOP-10 IT ISSUES 2006[J]. EDUCAUSE Review, 2006, 41(3): 58~79.
[13] Camp, J.S., P.B. DeBlois, and A. et. TOP 10 IT ISSUES 2007[J]. EDUCAUSE Review, 2007, 42(3): 12~32.
[14] Allison, D.H. and P.B. DeBlois. TOP 10 IT ISSUES 2008[J]. EDUCAUSE Review, 2008. 43(3): 36.
[15] Agee, A.S. and C. Yang. TOP-TEN IT Issues 2009[J]. EDUCAUSE Review, 2009, 44(4): 45.
[16] Ingerman, B.L. and C. Yang. TOP-10 IT Issues 2010[J]. EDUCAUSE Review, 2010, 45(3): 46.
[17] Ingerman, B.L. and C. Yang. Top-Ten IT Issues, 2011[J]. EDUCAUSE Review, 2011, 46(3): 24.
[18] [19] [西班牙]奥尔托加·加塞特.大学的使命[M]. 徐小洲, 陈军译.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51,74
[20] 杨福家. 大学的使命与文化内涵[N]. 学习时报, 2007-08-27(1).
[21] 刘永贵, 郑旭东.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进展与趋势—EDUCASUE年度高等教育信息化十大战略议题解读[J]. 开放教育研究, 2008, 14(6): 1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