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高中语文的囧境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tong12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恢复高中语文的中流砥柱地位,语文老师应该在高考命题、平时授课等环节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走出高中语文的囧境,需要语文老师们上下齐心,“学”“考”一致,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大语文”课堂中去。
  【关键词】高中语文 囧境 区分 “学”与“考” 大语文
  
   高中语文,日渐受排挤,不复初中、小学的核心地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前有英语的“时尚”挤兑,后有综合的“强势”压迫,长期以往,语文,不日即可与政治、历史并称“三大弱科”。对此,语文老师大可不必抱怨其他科目的“得宠”,也不必抱怨学生的一味“错爱”,要恢复高中语文的中流砥柱地位,走出高中语文的囧境,当靠语文老师自己。
  首先,高考出题的语文老师责无旁贷,当力求语文试题能够明显区分优劣
  众所周知,语文考试经常出现这样的怪现象,学生“学与不学一个样,少学多学差不离”,学生的语文成绩一般高度集中在90分到105分之间。一些懒惰的学生靠吃“老本”,也能考个九十来分,而一些勤奋用功的学生一般也就考一百分多点,极少数的学生凭借着先天的才气,后天的努力,应试的运气才能考到一百二十分以上。区分度之小,堪称众学科之最。近几年,广西的语文高考平均分基本在90分左右,但天知道,天天睡大觉的学生偶尔也考90分,而一个尖子生作文审题略有不慎,就有可能不及格。像这样的“优劣不分”,在高考的茫茫大海中,似乎无迹可寻,但在学校的平时月考中,在对学生知根知底的老师眼里,几乎是屡见不鲜,习以为常。
  语文高考题型,十年不变,早已不能明显区分优劣,一些“明智”的学生便不愿再在语文上“费力不讨好”,转而专攻“能大比分拉开差距”的数理化,也就不足为奇了。因而,充分利用高考指挥棒的威力,出好高质量的区分梯度大的语文试题,乃是语文出题老师的当务之急。
  那么,怎样的语文试题区分度才更大一些呢?我以为,减少选择题的题数,大幅度提高主观题的分值,即可。一些科技文的选择题完全没必要考,不教学生整体理解,偏教学生死抠字眼,不教学生诗情画意,偏教学生逻辑严密。其实,逻辑严不严密,看满卷子的文字表达就清楚了,况且,理、化、生的科技知识已经够多了,也该还语文一点诗情、一点洒脱、一点想象、一点异想天开了。还有,文言文的选择题也可不考,既然要淡化语法,不至于让学生去背那十八个复杂无比的虚词的用法,不至于让学生死记那变化多端的文言特殊句式,那就应该直接考翻译,只要学生能读懂,能翻译,不就行了吗?也许,有的老师对上述观点不以为然,但据我十年的改卷经验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之所以时好时坏,极不稳定,很大程度就在于这些选择题的极难把握上。有时,它甚至优劣不分,只让“好运者”居上。君不见,语文的“第一把交椅”总是学生轮流坐,班级的前十名总是不断换人。究其根源,就是语文试题的质量不足以稳定的区分优劣。
  另一方面,语文的主观题虽然能够较稳定的区分优劣,但每小题的分值又太低,区分度极有限。一道阅读题,有时四分四个要点,随随便便地答,一两分,认认真真地答,三四分;寥寥数字,一两分(高考评卷,只要沾边,就给分),密密匝匝,三四分。语文评卷,常常为一分而纠结之事太多太多:给一分还是两分?给两分还是三分?考点之细,赋分之细,令人叹为观止。一篇长长的现代文阅读,优劣的区别,往往亦只是几分,更遑论诗歌鉴赏。
  学生多劳而不多得,甚或毫无差别,长期以往,自然就寒了“十年寒窗”的学子的心,终至于怠慢语文。在应试教育的今天,谁忽视了分数的价值,谁就会被学生所忽视。只有大幅度提高主观题的分值,让考试能明显区分优劣,让强者更强,让懒者更弱,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奋发有为,力争上游。
  其次,授课的语文老师责无旁贷,平时要“学”与“考”有机结合,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效能感与成就感
  高中语文平时的测试,常常是“学”与“考”严重脱节。比如,第三册学了两个单元的诗歌,然后月考,月考考什么呢?当然是高考题型。从字词句到现代文阅读,到文言文、语用题、作文,一应俱全,实际上这个月所学的内容都考不到10分!那么,这个月谁学得扎实,谁出类拔萃,考试能检验吗?考得好的学生还是要靠吃“老本”,而无“老本”可吃的学生,无论这个月多用功,学得多好,也依然考不好。他们当然考不好了,因为这个月所学的内容考不到10%,他们怎么可能因为这个月的努力,就改变了以往不好的历史呢?于是,三番四次之后,劳而无功的学生放弃了。如此的考试,不过是让学无所获的学生一挫再挫,让坐享其成的学生乐不思学;如此的考试,不过是用来瓦解学生的斗志,消融学生的进取心的,又哪来的循序渐进,登堂入室呢?
  又如2011年语文高考全国卷Ⅱ的默写题,真是令人义愤填膺呀。学生整篇整篇文言文地背,一遍又一遍的默写,背了六册书,默写了无数遍,结果课内一句都没考。早知道还不如不读,学懒生睡觉呢。默写的5分本来就少,有的学生本就不怎么稀罕,这样考法,老师真的很难让学生自觉地卖力地读书。反之,只有“学”与“考”有机结合,学什么,就考什么,让努力的学生清楚地看到分数,看到进步,让学生获得强烈的自我效能感,获得学习的满足感,才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最后,授课老师要树立正确的“大语文”观,让语文独特之美吸引学生的眼光和学生的心
  有的老师,语文教学就像数理化教学一样,通过例题讲解、题海战术来完成,只注重训练“答题技巧”“作文模式”之类的“外功”,而忽略了语文素养的真正“内功”,从而导致语文越上越“小”,越上越无味。要将语文上“大”,上出人生况味,就要树立正确的“大语文”观,展现“大语文”的独特魅力。
  那么,什么是“大语文”观呢?借用北大中文系孔庆东先生的一段话:“语文就是思想,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你这个人。学习语文,就是在塑造自己的灵魂。你要明白了这个道理,语文很快就能学好了,也就是说,很快就进化到人了。不明白,我再写十万字,你还是个猴子。”孔庆东先生从小学到大学各种语文考试永远第一,堪称将“语文考试”玩得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之人。但是,他的语文本事主要不是从教科书上得来的,而是“功夫在书外”,而是在于他上述的高屋建瓴的“大语文”观。固然,语文是一种语言的审美艺术,但语文,更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一种思想的提升。老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玩味语言、品读思想而获得人格、思想的完善、提升,获得审美鉴赏力的提高。树立正确的“大语文”观,就是要摈弃以教科书为主体的狭隘的语文观,勇于开辟“第二语文教学渠道”,树立起重在“健全学生人格”的宏观的“大语文”理念,让真善美之花遍开在学生的心田上。
  总之,走出高中语文的囧境,需要语文老师们上下齐心,“学”“考”一致,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大语文”课堂中去。如此,学生方能学得明确,考得满意,思有所得,日臻善美。
  作者单位:广西河池高中。
其他文献
在贷款条件下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应进行合并,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反映高校资产规模、办学实力和财务状况,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对于求生存、谋发展的地方高校.教育创新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教育创新要极大关注和认真探索实践构想的基本规定性;要加强地方高校教育创新的内在文化机制和地方
阅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在很多时候,阅读往往与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就需要我们教会学生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阅读周围无限丰富的生活世界。
不同个体、不同类型的职业倦怠其产生原因各不相同,归结起来,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有四个;学术权利和行政权利的不均衡;高校教师职称评聘、业绩考核制度存在弊端;高校教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两代领导集体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学风问题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与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同时还规定,在写作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  现实生活如何呢?我们的学生不管是平时作文,还是模考作文,乃至高考作文,一提笔就习惯于回到古代,复述经典。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自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这种重要性一方面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本身就有写的教学要求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上。面对职业中学学生的实际,怎样的写作教学才是有效的,这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因为职业中学的学生语文基础本身就不是很强,写作意识与能力更是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遵照原来的写作教学思路,那就不会收到什么明显的效果。而要拓展出一条新的写作教学的途径也不是一件易
传统民事责任理论以行为人的行为具有违法性为要件,环境侵权行为具有相当程度的价值正当性和社会有用性,很难认定其具有违法性.因此,环境侵权行为又给传统行为违法性理论提出
现代企业间的合作已带有突出的网络化特征.组织网络是我国企业融入并立足世界经济的现实选择.在关注网络组织利益同时,对网络组织风险也要有充分认识,并加以有效控制.基于企
中学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更要注重语言文学的熏陶感染作用,将道德教育的活水引进语文课堂教学,实现教书与育人,智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