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自我研究:发展脉络、构成要素与学科机遇

来源 :情报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e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针对量化自我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综述,为健康信息学领域量化自我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参考.首先对量化自我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明晰了量化自我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事件节点;然后对量化自我概念的核心和外延进行界定;进而以信息管理领域的量化自我研究为综述对象,对研究主题进行归纳与分析.为了进一步深化对量化自我的理解,本研究引入活动理论,对量化自我活动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最后,结合信息管理学科的研究特点,提出了量化自我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当前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促使消费市场开始了新的创新变革,设计师在文创产品的设计中开始强调情感共鸣和文化内涵,强调视觉叙事的产品更能让消费者体验到产品背后无形的文化符号.安徽博物院馆藏资源丰富,院藏潘玉良画作多件,是她一生坚持“融中西于一治”的绘画思想的体现,是中国水墨画与西方油画技法相结合的创新成果.其佳作与当代文创产品的融合创新,在安徽博物院文创设计中打造了一道亮丽的景色,产品展现了潘玉良画作中勇敢地用艺术表达自我的思想内涵,向受众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风韵.研究从潘玉良画作中的视觉语言以及文化底蕴出
和龙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一样,虎在韩国人的心目中也占据了崇高的地位.中国龙文化自起源到发展至今,已经从原来的一种生物图腾崇拜,转变为封建帝王的皇权象征,再转变为今天每个中国人的精神寄托.韩国虎文化却是从图腾崇拜直接转变为了韩国人的精神寄托,虽然也有和王权的结合,但并未像龙文化那样成为王权的象征.通过对中国龙文化与韩国虎文化的对比研究,则可以发现深藏在两国民族文化中的深层差异.
《水龙吟》原名《鼓笛慢》,首见于欧阳修词,后经苏轼大力创作之后成为两宋及后世流行的词调.从调名看,“龙吟”本指龙鸣之声,后多用来指笛声.据相关记载,“龙吟”的声调特色高亢而悲怆.两宋《水龙吟》词调,句法上以四字句为主,长于铺叙,节奏纡徐,情调深婉;用韵以上、去、入声韵为主,尤以第三部(纸寘[置]霁等)、第四部(语遇等)居多,两韵部多为齐齿呼、合口呼,韵字情调偏于婉约、悲凄、幽愁;主题情感既多有哀婉忧伤之调,又不少清旷劲健之情.总的来看,《水龙吟》词调的声情深婉蕴藉与豪迈慷慨并存,适宜抒发丰富深广的情感.
参与式教学模型(BOPPPS)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深度参与和反馈.高职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过程可从导入(B)、明晰目标(O)、前测(P)、参与式学习(P)、后测(P)、总结(S)六个环节展开,从课程满意度、课程评教和教学质量三个方面看,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应从加强教师业务学习、组成教师团队和加强教学设计等方面进一步优化.研究表明该模式是一种值得高校借鉴并推广的教学模式.
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冠疫情背景下党的领导的价值逻辑,是以人民主体地位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以人民生命健康为中心的价值内容、以人民团结奋斗为中心的价值动力组成的逻辑严密的辩证统一体.以人民主体地位为中心是党的领导的基本价值立场,回答了“为了谁”的根本价值问题;以人民生命健康为中心是党的领导的核心价值内容,回答了“做什么”和“如何做”的关键价值问题;以人民团结奋斗为中心是党的领导的动力支撑,回答了“依靠谁”的重要价值问题.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辩证整体,统一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
从文化视角审视大学英语教学,它在很多环节存在“文化缺失”现象.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教学大纲要突出文化教学的地位;教材建设要适应文化教学的需要;师资培训要特别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文化教学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变革促进文化教学;有关考试要把文化知识、文化行为、文化能力的测评放到重要地位.
综观近现代词集评点发展可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为1840—1895年.这一时期,常州词派占据词坛的重要位置,词集评点多出自常派词人之手.代表人物如庄棫、谭献、陈廷焯等.他们接受并继承常州派的主要观点,同时以词集评点为载体,深化和完善常派词论.第二阶段为1895—1919年.这一阶段的中国,内忧外患更加严重,在词体益尊的情况下,词学批评逐渐向两极发展,词集评点亦然.这一时期也是词学观念逐渐向现代化过渡的阶段.第三阶段为1919—1949年.这一阶段的词集评点正式进入现代词学的范畴.在新旧文学的交替中,词学也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升企业创新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进企业融合发展三条路径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经营绩效.为提升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速度、质量和效益,政府可以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重视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制造业企业则可以在选择合适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复合型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着力,以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绩效.
孙人和是活跃于民国时期的著名词学家、藏书家,曾长期在诸多知名大学任教.新发现孙人和《词学通论》为目前所见最全之本,且为后出转精之本.通过孙人和《词学通论》可以了解其与吴梅《词学通论》之关系.另外该讲义还对诸多词学论题有独得之见,如关于李白词作的真伪及柳永词作的评价问题.孙人和《词学通论》的发现,为我们全面研究孙人和的词学贡献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材料支撑.
龙文化已经深入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国龙形象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形象的威严感来自于封建王朝对龙形象的尊崇,而此种推崇的渊源可能是上古便产生、发展、形成的早期图腾崇拜.经由历史发展和王朝更迭过程中统治的需求,龙形象不断发生着改变;这既是龙形象适应时代发展的自然生成,也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发展过程中的改造行为.各期龙形象的造型变化正体现了先民们有意无意的思维意识的改造过程,伴随着龙形象造型变化的其实是龙形象背后蕴含的文化意蕴和政治内涵的变化.中国龙形象的神之化身、吉祥之征兆、权力之象征等内涵可以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