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和净化措施

来源 :中国动物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a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06
  摘要: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猪感染的一种急性动物传染病。被感染猪多以发热、奇痒和脑脊髓炎症为主要临床特征,其中仔猪神经症状较为明显,病死率可达100%。近年来,随着非洲猪瘟疫情蔓延,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控逐步升级,但部分中小规模养殖场仍存在生物安全意识不强、免疫效果不佳以及引种检疫不规范等因素,导致猪伪狂犬病持续保持较高的野毒感染率,给养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将对猪伪狂犬病的病原特点、流行情况及规模化养殖场猪伪狂犬病的净化措施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该病的有效防控和净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流行;防控;净化
  1 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的生物学特性
  1.1 PRV的形态学和理化特点
   PRV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亚科,α-疱疹病毒属,病毒粒子呈圆形,直径约为150~180nm,最外层有囊膜包裹,囊膜表面有呈放射性状紧密排列的纤突。PRV的基因组为线性DNA双链结构,长度为150kbp,在低温或潮湿环境下抵抗力较强,pH 6~8时可长期存活。在干燥或高温环境下,特别是處于光照条件下易失活,对有机溶剂较为敏感。
  1.2 PRV的基因组和编码蛋白
   PRV基因组由长区段、短区段、末端重复序列和内部重复序列组成。PRV含有70个基因片段,编码约100种病毒蛋白,有11种(gB、gC、gD、gE、gG、gH、gI、gK、gL、gM和gN)伪狂犬病毒糖蛋白被成功破译并被定位于对应的囊膜上,如图1所示。PRV根据编码糖蛋白是否是病毒复制所必需,分为必需糖蛋白和非必需糖蛋白。gE糖蛋白由US8基因编码,其中位于第125位缬氨酸和第126位半胱氨酸对PRV的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作用。PRV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与gI和gE糖蛋白密切相关,gI和gE糖蛋白通过形成异源二聚体复合物,存在于感染细胞膜和病毒包膜中,参与PRV对神经系统的侵袭及其传播过程。
  2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2.1 传染源
   猪是自然宿主,而其他动物,如牛、绵羊、狗、猫、山羊和兔,也可能受到感染。该病主要传染源是隐性感染PRV的猪和体内带毒的鼠。其中,被感染猪可表现为长期带毒排毒,带毒猪的口鼻分泌物、尿道和生殖道分泌物和乳汁中的病毒均可排出体外,且排毒时间可持续1年。
  2.2 传播途径
   PRV可通过动物呼吸道黏膜、消化道或损伤的皮肤等多种途径传播。其中,以直接接触性传播较为常见,由带毒猪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易感猪,易感猪还可通过接触到带毒猪的排泄物感染猪伪狂犬病。此外,PRV可在空气中传播数公里,且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中,PRV的毒力更强。
   带毒妊娠母猪可经胎盘感染胎儿,造成新生仔猪发病,其窝发病率为100%,15日龄仔猪发病死亡率为100%。
   由于受到带毒猪的污染,养殖场内工作人员和场内器具常作为间接病毒携带载体,在场内进行病毒传播。
  2.3 季节性和流行性
   猪伪狂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寒冷潮湿的春、冬季尤为多发,产仔旺季多发。根据其传播特点,常呈现散发性和地方流行性。
  3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表现
  3.1 新生仔猪感染PRV临床症状
   新生仔猪主要表现为高热不退,可高达41℃,精神萎靡,并伴有呕吐和腹泻[2]。发病后第一天,神经症状比较明显,表现为肌肉抽搐、震颤、麻痹继而出现共济失调,呈劈叉姿势,四肢划动,口吐白沫,最终因呼吸困难引起昏迷直至死亡,新生仔猪死亡率可达100%。
  3.2 断奶仔猪感染PRV临床症状
   感染PRV的断奶仔猪通常表现为神经抽搐、呕吐、腹泻或头颈歪斜,发病率通常为20%~40%,死亡率低于20%。如果受到胸膜肺炎放线菌和巴氏杆菌等细菌的继发感染,通常会造成断奶仔猪死亡。
  3.3 母猪感染PRV临床症状
   妊娠母猪感染PRV后常发生流产、产木乃伊胎或产死胎。后备母猪感染PRV后通常也表现为神经症状、厌食、惊厥、视觉消失或眼部炎症等症状。此外,后备母猪还表现为不发情、配不上种,反复配种多次均无法配上,而延误配种期。
  3.4 生长肥育感染PRV临床症状
   生长肥育猪感染PRV后临床上表现为精神萎靡、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增重减慢,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如呼吸减弱、打喷嚏或咳嗽。
  4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
  4.1 病毒分离与电镜鉴别
   PRV分离鉴定是诊断猪伪狂犬病的黄金标准。可用鼻咽拭子、泄殖腔拭子或组织病料(如脑、心、肝、脾、肺、肾或扁桃体等器官)接种敏感细胞,在接种后72h内可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若无细胞病变,可继续盲传分离病毒,并进一步在电镜下观察其形态继而判定病毒种类[3],但是因所用仪器设备价格昂贵,操作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操作步骤复杂且难度大等缺点,因此在临床中运用较少。
  4.2 PCR检测诊断
   早在1989年,国外学者Belak S等就成功建立PRV的PCR检测方法。通常采集动物的分泌物或组织病料进行PRV基因扩增(PCR技术),以此来判断患病动物的感染情况。相比较于病毒分离鉴定,PCR技术具有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好、费用较省和样品通量大等特点。
  4.3 血清学检测诊断
   血清学诊断是猪伪狂犬病诊断中最常见方法之一,包括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乳胶凝集试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等。其中,微量血清中和试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最好,但由于技术条件要求高、试验耗时长,常不被采用。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快速、简便,故常选为实验室血清学检测的重要手段,适用于较大样品量的检测。乳胶凝集试验因其操作简单、耗时最短,如今也被应用在猪伪狂犬病的临床诊断中[4]。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因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且成本低、操作简单、检测下限低、快速等优点,临床上常用于血液、唾液、尿液等样品的检测[5]。   5 国内外猪伪狂犬病净化策略
  5.1 法国关于猪伪狂犬病净化策略
   上世纪90年代,法国开始实施猪伪狂犬病净化制度。首先,完备猪群档案,限制猪群流动;其次,针对不同地区,采用不同净化策略;最后,禁止使用疫苗。一旦发生感染,采取3种措施:①扑杀;②部分扑杀;③接种疫苗。经过近10年的严格执行净化制度,基本上达到无猪伪狂犬病的标准。
  5.2 美国猪伪狂犬病净化策略
   针对猪伪狂犬病,美国的净化措施分五个阶段实施:①制定猪伪狂犬病净化方案;②进行大范围的抗体普查,对阳性个体进行控制;③对感染猪伪狂犬病并确诊的猪进行扑杀;④严密监控,做好检测,严禁接种疫苗;⑤制定实施15年无猪伪狂犬病规划,坚持做到阳性扑杀、禁用疫苗的长期阶段。最终,美国在2003年正式宣布成功净化猪伪狂犬病。
  5.3 中国现阶段猪伪狂犬病净化策略
   ①加强免疫接种并建立完善的免疫程序以控制种猪及仔猪的发病率;②对阳性感染猪进行扑杀并做好无害化处理,淘汰产有猪伪狂犬病仔猪的母猪;③建立无猪伪狂犬病毒感染的健康猪群并做到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④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和人员出入场管理制度;⑤严格种猪引种检疫,做好隔离筛查工作。
  6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措施
  6.1 合理制定免疫接种程序
   1) 猪伪狂犬疫苗种类 猪伪狂犬疫苗可以分为三类,即猪伪狂犬灭活疫苗、猪伪狂犬减毒活疫苗和猪伪狂犬基因缺失苗[6]
   猪伪狂犬灭活疫苗安全性较好,不但不会向外界环境排毒,并且注射该疫苗后,毒力几乎不会返强,减少隐性感染的可能性;此外,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较好,能有效提高母猪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使仔猪一出生便获得较高的母源抗体,抵抗PRV的感染。但由于其免疫效力差、需要多次免疫、作用时间短和成本较高等因素,生产应用选择性较低。
   减毒活疫苗具有免疫效果好,免疫作用时间长等特点,但生物安全性较差,易出现毒力返强的现象,在猪伪狂犬野毒抗体检测中常难于与野毒感染区分。
   猪伪狂犬基因缺失疫苗同时具有免疫效力强、作用时间长和生物安全性强等优势,并利用检测标记蛋白抗体的方法,将疫苗免疫株与野毒感染株进行区分,此方法已在猪养殖业中被普遍推广。
   2) 仔猪的免疫接种程序 新生仔猪可考虑在出生后3日龄内采用滴鼻法或喷雾法注入基因缺失疫苗0.5头份,在30日龄时采用肌注法免疫gE基因缺失疫苗1头份,而后在70日龄时再进行肌肉注射gE基因缺失疫苗1头份。
   3) 母猪的免疫接种程序 后备母猪通常采用配种前接种基因缺失疫苗,繁殖母猪则采用跟胎免疫,安排在产前20~40d或在配种后75~95d进行基因缺失疫苗的免疫接种。针对疫情较为严重的养殖场,可接种基因缺失疫苗,每年免疫3~4次。
  6.2 嚴格做好种猪引种检疫
   猪养殖场需建立严格的引种制度,争取做到自繁自养。若必要引种,应坚持做好引种前的猪伪狂犬病各项病原学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的种猪方可引种[7];但对购买的种猪要实行2个月隔离养殖,在隔离期间无疫病发生方可与其他猪群混养。
  6.3 强化饲养管理,定期淘汰阳性猪
   猪养殖场应建立人员进出管理制度,封闭化管理养殖场。除场内工作人员外,严禁其他人随意进出养殖区域。工作人员进入养殖厂区前需更换工作服并做好自身消毒工作。在饲养方面,应实行早期断奶、全进全出的饲养方法。并定期进行防疫检测,对检测结果阳性猪和发病猪,要控制移动并将其早期隔离进行治疗[8]。同时,对其他阴性猪群采用紧急免疫接种,并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对易感动物的免疫保护。逐步在养殖场中实现用阴性种猪替代阳性个体,定期检测淘汰野毒抗体阳性的种猪,为猪伪狂犬病的养殖场净化打下基础。
  6.4 加强养殖场内消毒灭源工作
   建立养殖场内消毒工作制度,对场内进行严格消毒。当检测出阳性个体或发生疫病时,隔离或扑杀阳性猪,并加强对圈舍、食槽、饮水器和各个通道的消毒工作。针对病死猪,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其接触过的器具进行消毒,切实做到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9]。此外,由于鼠是猪伪狂犬病毒的主要携带者,猪易食用被鼠污染的饲料而患病,因而应当加强养殖场内的灭鼠工作。
  参考文献:
  [1] Pomeranz Lisa E, Reynolds Ashley E, Hengartner Christoph J. Molecular biology of pseudorabies virus: impact on neurovirolog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J]. 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 : MMBR,2005,69(3):462-500.
  [2] 江涛.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控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21(4):102-103.
  [3] 彭金美,安同庆,赵鸿远.猪伪狂犬病病毒新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抗原差异性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3,35(1):l-4.
  [4] 马玉玲,陶军,殷方芝.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检测的意义[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0(6):65.
  [5] 牛颖颖.宿主蛋白GBP1在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0.
  [6] Xu Shaolan, Zhang Ganggang, Fang Bolong, et al. Lateral Flow Immunoassay Based on Polydopamine-Coated Gold Nanoparticles for the Sensitive Detection of Zearalenone in Maize[J].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2019,11(34):31283-31290.
  [7] 王荣湖,杨建斌.猪伪狂犬病的综合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2009 (3):204-205.
  [8] 李纪平,邵世义,朱海明,等.伪狂犬病高感染率猪群控制措施[J].当代畜牧,2005(12):18-19.
  [9] 刘孝刚,于金玲,吴宝君.猪伪狂犬病的病理学诊断与防治[J].中国兽医杂志,2006,42(3):22-23.
   基金项目:广东省重点研发项目(2019B020217002);中山市社会公益科技研究项目基金(2018B1012)。
   作者简介:温肖会(1982— ),女,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动物传染病研究工作,E-mail:wenxiaohui@gdaas.cn;李天宇(1986— ),硕士,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和净化研究,E-mail:lipai513@163.com。
   *通讯作者。
其他文献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08  摘要:藏猪是在我国青藏高原发现的特有猪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是西藏农牧民重要的经济来源。非洲猪瘟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一种疾病,一旦暴发不同年龄和性别藏猪均能被其感染,且藏猪患病后很难治愈,通常采取扑杀的措施进行防控,这给当地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带来严重影响。本文重点介绍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以及如何进
旨在探索链脲佐菌素和四氧嘧啶联合注射建立犬Ⅰ型糖尿病模型的最佳剂量.本试验选取18只9~12月龄、平均体重为(5.09±0.30)kg的健康中华田园犬,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按链脲佐菌素和四氧嘧唆不同剂量混合分组,其中Ⅰ组(20 mg·kg-1/40 mg·kg-1)、Ⅱ组(30 mg·kg-1/50 mg·kg-1)和Ⅲ组(40 mg·kg-1/60 mg·kg-1)进行单次静脉注射;Ⅳ组(10 mg·kg-1/20 mg·kg-1)、V 组(15 mg·kg-1/25 mg·kg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01  摘要:党的十八大会议召开以后,我国的社会经济从快速增长时期,正式进入到了稳定增长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于国家经济结构的整体优化调整,成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进入到了投资转型和要素驱动的新常态下。在此背景下,我国畜牧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整体转型的改革情况。由于疫情形势逐渐严峻、消费主导生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05  摘要:在动物防疫体系中,出入境动物检疫是非常重要的组成。近些年来,全球动物疫情呈现出高发态势,容易向我国传入外来动物疫病,进而对我国的畜牧业发展造成威胁。因此,需进一步完善出入境动物检疫体系,提高出入境动物检疫水平,避免向国内传入外来疫病。  关键词:动物疫病;流行趋势;动物检疫   新时期下,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贸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04  摘要:兽用抗菌药是临床控制感染类疾病的重要药物品类之一,能占到养殖场所有用药种类的50%以上,从化学结构特征来看,兽用抗菌药包括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胺类等,每种抗菌药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机理和对应的抗菌谱,实际生产过程中应结合本场或本地区常流行的疾病针对性选择;抗菌药在使用时方法一定要科学,为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12  摘要:猪肉具备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当前随着生猪养殖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猪疝气病呈现出高发趋势,该病主要是由于机械性外伤导致腹压增高所引发的,采用手术方法治疗猪疝气病,不仅安全可靠,而且不易于复发。基于此,本文以实例探讨了猪疝气病的手术治疗方法。  关键词:猪;疝气病;手术治疗   上犹县生猪规模养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09  摘要:仔猪腹泻是生猪养殖的一种常见病,大多是因感染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饲料营养缺失等因素引起。仔猪腹泻易发于冬春寒冷月份,发病初期的症状主要是发热、咳嗽等,中期症状主要是呕吐、腹泻,后期症状主要是脱水、甚至酸中毒等,导致仔猪死亡,严重影响了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提升对仔猪腹泻病的防治意识,明晰仔猪腹泻的原因,积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13  摘要:仔猪腹泻在养猪生产中是一种常见病,引起本病的原因非常多,主要原因包括仔猪感染病原微生物、饲养管理、饲料营养、断奶等应激以及仔猪自身的生理特点等。在养猪过程中,仔猪非常容易发生腹泻,尤其是1~3月龄的仔猪更易发生。患病后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使其抗病力和免疫力降低,体质变差,一般还易继发感染其它疾病,致使料肉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15  摘要:通过应用“种猪分阶段、仔猪按周龄采集样本,监测免疫抗体”的主要动物疫病免疫效果评估模型,对唐山市7个规模猪场开展猪O型口蹄疫免疫效果评估,结果为50~70日龄首免、80~100日龄二免的猪O型口蹄疫免疫程序,由于首免相对靠后,造成仔猪4~7周龄免疫抗体水平较低,不能保障该阶段免疫效果,一旦存在病原感染,有发生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10  摘要:随着生猪养殖市场的不断扩大和规范,如何提高生猪疫病防控机制和水平是当下生猪疫病相关检测部门和养殖户的重要探究方向,结合现阶段养殖户的养殖数据来看,我国猪肉市场呈现出供小于求的局面,而生猪疫病作为影响生猪养殖质量与产量的重要因素,务必要认识到生猪疫病防控的重要性,进而通过科学有效的防控体系和举措来推进我国生猪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