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对儿子见死不救?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d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大林的长子雅科夫出生后没两年,就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尔后斯大林又被沙皇流放,这使得雅科夫的童年教育成了一个大问题,或许这也成了他与父亲关系紧张的一大原因。14岁后,雅科夫来到莫斯科,同父亲、继母和继母的两个孩子生活在一起,这样的生活环境更使得雅科夫同斯大林之间的裂痕加深。
  雅科夫大学毕业时,正值二战爆发。1941年5月,雅科夫作为第14坦克师的一名中尉随部队向西进发,抗击入侵的德国纳粹。在一次战斗中,第14坦克师被纳粹重重包围。坚持了几天后,部队被打散。雅科夫被俘的消息在第一时间被传递给了斯大林。
  据元帅朱可夫回忆,斯大林慢慢地在房间中走动着,然后自言自语地说:“雅科夫逃不掉的,法西斯会杀死他……他们会把他单独关押,他们会鼓动雅科夫背叛祖国……不过雅科夫就是死也不会背叛的。”
  史料记载了接下来的一切,唯独没有斯大林营救雅科夫的材料。难道他冷血到这种地步,居然对亲生儿子的生死无动于衷?直到一位参与营救雅科夫行动的老兵向记者讲述了营救行动,才打破了大家的疑问。
  据这位老兵回忆,莫斯科方面为营救雅科夫计划了很长时间。先是挑选队员,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队员开始了艰苦的训练。同时,苏军情报部门还利用种种情报,为行动队仿造了一座德国集中营。在里面,11名优秀的年轻特工仔细研究了集中营的布局,分析了其中的弱点。他们假设了许多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并找出解决每一个意外的处理方法。
  出發前,队员们被告知,他们将在行动结束后受到斯大林的亲自接见,这个消息让小伙子们热血沸腾,纷纷表示誓死完成任务。
  在一个午夜,行动小组出发了。他们顺利地在敌人腹地实施了空降,藏起了降落伞后,开始向集中营进发。在离集中营约12千米处,他们开始观察和判断。经过长时间的刺探,行动队最后发现,雅科夫已经在一天前被转移到另一个集中营了。
  当行动队发现稚科夫已经被转移之后,队员们只能返回总部。但是,此时他们已经身在德国腹地,而且其行踪有可能已被纳粹所掌握,所以回家的过程异常艰辛。一路上,行动队遭到了数轮袭击,伤亡惨重。不过,尽管数人牺牲,斯大林并没有像军官们所说的那样接见这些幸存的队员,只是在战后给了他们一定的物质补偿。
  种种材料表明,除了这次行动,还有一次同样以营救雅科夫为目的的行动。1995年,一名西班牙共产主义活动家在回忆录中披露,1942年,曾有一支小分队被派往前线,营救当时被关押在萨克森集中营的雅科夫。但行动以失败告终,其中一名西班牙人也参与了此次行动。此书出版后,并没有人站出来加以证实或否认。
  由此看来,为营救雅科夫,苏军至少组织过两次特别行动。当然,不排除还有其他的营救行动,但其结局毫无疑问都是以失败告终。最终,雅科夫于1943年牺牲。
  人们现在只知道斯大林和雅科夫之间紧张的父子关系,以及斯大林拒绝用纳粹德国元帅保卢斯来交换自己的儿子(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保卢斯被苏军俘虏,纳粹德国曾提出用雅科夫换回保卢斯,被斯大林拒绝),却不知道他也曾对儿子出手相救过。
  编辑/夕颜
其他文献
明末吴江县人孙云球年轻的时候不喜欢科举考试,而热衷于科学研究,尤其喜欢在机械制造和测量数学方面下功夫。他看到许多人由于视力不佳而做事不便,于是暗下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他从宋朝人研究眼镜的往事中得到启发,决定采用水晶作为镜片原料,进行手工磨制。经过多次试验,孙云球终于掌握了磨片对光的制镜技术,能依据不同视力缺陷磨制出各种度数的镜片。然后他对眼镜的外形做了较大的改进,终于将原来只能手拿的单镜片眼鏡改良
1926年11月,鲁迅应厦门集美大学校长叶渊的邀请,前去参加演讲。办学方针保守的叶渊为了不使鲁迅的演讲与自己的观点相左,特地先请鲁迅吃饭,然后才带他进礼堂。但鲁迅登台就讲道:“我在厦门时,听说叶校长办学很拘束,学生极不自由,恕不敢加以赞同……刚才叶校长又请我吃饭。吃了人家的东西,好像就得说人家的好话,但我并非那样的人,对于叶校长办学方法中的错误,我仍舊非說不可。”
太平天国废除了沿袭近千年的妇女裹脚的陋习,又提出了人人都是兄弟姐妹的口号,似乎妇女获得了解放,能顶半边天。事实并非如此。她们非但没有得到解放,还受到了虐待。  洪秀全的儿子被清军俘获后供称自己有88个“母后”,其中一个是虚拟的“天妻”,洪秀全的妃嫔有87人。而当时咸丰的后妃也不过二十多人。仅看这庞大的后宫规模就能知道洪秀全对待妇女的真实态度。  洪秀全曾鼓动一大批妇女参与到起义队伍中来,并在185
1842年12月23日,清朝首富伍秉鉴给他在美国的朋友写信说,如果不是年纪太大,经不起漂洋过海的折腾,他十分想移居美国。要知道,1842年的美国不是值得向往的乐土,而且要远走异乡,天涯漂泊。那么他为什么还会有这个想法呢?  伍秉鉴是“广东十三行”商人,其财富主要来自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容易发财,但经营的风险也不小。许多行商因为积欠官方税银或外国商人债务而倒闭、破产,被抄家、下狱、充军。  而且,当时
应了“仁者多寿”那句老话,漫画大师华君武活了95岁。在他长达75年的艺术生涯里,他成就大、地位高,待人接物卻充满了温情。建国初期,他在《人民日报》负责美术组,有一位陌生作者向他请教漫画创作之道,华君武用自己在中学时期连续向某报纸投了近两年、两百多幅画才获得发表的故事来鼓励他,告诫他搞创作要有毅力,多画多想、多看别人怎样画,那名作者从中受益匪浅。  华君武和一位学习雕塑的煤矿工人通了几十年的信,交流
到了唐代,武侠类文言小说的创作繁盛一时,其内容除了许多男性行侠仗义外,很多主角是女性,如裴铡的《昆仑奴》《聂隐娘》、袁郊的《红线传》、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等唐代传奇。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唐人尚武”。李氏贵族集团久居关陇,近于羌胡,有崇尚武艺的渊源,统一天下后,带来了尚武之风。为了抵御外患,唐朝还将军功与加官晋爵挂钩,以至于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说:“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国家招募
2011年,我打算办一本杂志,那时我才刚升上大二,仍是一个毛头小子。  办杂志的初衷十分简单,而且带有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大一的时候,我在院团委编辑部做事,编辑院刊。我对院刊不太满意,其中的内容多是一些考研题型、学院活动,顺带刊载几篇学生习作,文学性及可读性不强,可说是一本工具书。大二的时候,院团委编辑部重组,我这个“异见”分子被剔除于新名单之外。就是在这个时候,我萌生了“为什么我不自己办一本
德国画家丢勒是自画像的第一人,在他之前,没人像他这样,把自画像当作艺术品来画。他创造了一种新的绘画题材,造就了后来的许多“自恋狂”。  他也是第一个用全黑背景凸显人物的画家,如《四使徒》。这种画法后来被荷兰画家倫勃朗等人继承并发扬光大。  丢勒还是第一个在自己的每幅作品上都签名的画家。丢勒的签名是他名字的首字母AD,看上去有点儿像中文“合”字。  丢勒更是欧洲艺术家中最稀有的一种—有的人活着的时候
香蕉一号:大家好!我是溪流森林的评作文机器人香蕉一号。只要把你的作文塞进我的香蕉嘴里,不出一分钟我就能给你的作文打分,并且指出其中优点和缺点哦!本期等待评分的作文是7篇有关秋天的作文,一起来看看它们的评分结果吧!  校园里,长着一棵又一棵桂花树,不管是金桂还是银桂,都开得雅致而绚烂,让人眼花缭乱。桂花总是一簇簇一团团地抱在一起,秋高气爽中,显出一派温暖,让人看了便生爱慕之情。  我想起了一篇课文里
明成祖初年,夏元吉被朱棣提拔为户部尚书,掌管明朝财政。彼时,由于连年战乱、自然灾荒此起彼伏,国库已是空空如也。夏元吉审时度势,实施了一系列措施裁减供给。  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决定派郑和下西洋,而这急需钱财。夏元吉以此为由,请旨裁减从朝廷到地方的闲散衙门,甚至打起了朝廷禁军的主意,准备淘汰大量的老弱残兵、组建少而精的禁卫军,从而节省开支。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些衙门官员和军官害怕自己的铁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