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国家标准

来源 :品牌与标准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juns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6月13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国家标准,并于2014年6月25日正式实施。
  《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国家标准的出台,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同时,将从源头解决我国农产品品质与质量安全问题。
  《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国家标准出台背景
  “三农”问题,土地为重。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2013年,国务院批复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提出,到2020年,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8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部署。
  《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战略部署的重要技术支撑,是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基本要求,对全面规范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高标准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解决农产品品质与质量安全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和各个地方,目前,各相关部门都各自围绕行业需求制定了行业标准,许多地方也制定了地方标准,但建设标准参差不齐、难以统一考核评价的问题比较突出。此次发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国家标准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对于实现全国技术标准的统一,解决高标准农田‘建什么、怎么建’的问题,实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上下结合、相互衔接具有重要作用。”发布会当天,国家标准委政研室对媒体表示。
  国家标准委副主任于欣丽指出:“据统计,截止到2014年5月,全国约有农田建设相关标准639项,其中现行国家标准173项、行业标准309项、地方标准157项。这些标准……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同时也存在标准结构不合理、体系不完善、系统性不强等问题。”她说,从内容上看,部分标准的指标要求较为笼统;从结构上看,标准之间衔接不够紧密,层次不够合理,难以构成科学统一的标准体系,不能满足新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需要。
  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司长高俊才指出:“要在综合现有相关行业标准、部门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科学统一、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是中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中的第一部国家标准。
  高标准农田当然需要高质量的标准。“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协调推进’的原则,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标准制定步伐,同时引导各行业、各地方制定实施配套的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形成上下结合、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于欣丽说。
  《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国家标准五大亮点
  亮点一:概念明晰 重大思路性转变
  高标准农田概念的提出,是促进我国农田基础建设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式的发展节点。
  “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这是首部《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国家标准在“术语和定义”中对高标准农田的最新概念描述。
  “《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国家标准,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在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把土壤改良、培肥地力、耕地质量监测网点等作为重要建设内容,体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重大思路性转变。”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何才文在发布会上说。
  基于对高标准农田的最新定义,《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这样界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即“为建设高标准农田,改善或消除主要限制性因素、全面提升农田质量而开展的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以及其他工程建设,并保障其高效利用的建设活动。”
  长期的科研观测表明,优质耕地基础地力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在60%至70%,而存在各种障碍因素的耕地土壤贡献率只有40%左右。《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国家标准特别明确了对农田质量的关键要求,原则规定“应坚持数量、质量、生态相统一,促进耕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升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国家标准的实施,引导各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重视并建设好耕地的内在质量,确保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何才文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最重要的是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重视耕地质量红线,切实提高综合生产能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确保耕地数量的基础,是提高耕地质量的手段。”
  为了最大限度保证优质农田作为高标准农田,保障永久基本农田的质量,《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国家标准确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限制区域和禁止区域3类区域。
  这种界定一改以往有关标准按行政区域划分的做法,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有关条款为蓝本,参考GB/T28407《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有关要求,并补充了国家发改委《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国农办【2009】163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及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有关规定,且对“禁止区域”界定中增加了“土地污染严重的区域”一项。
  不难看出,这些改进都基本围绕确保农田质量等问题展开。农田质量有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才有保证,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才有保证。
  亮点二:人文因素 尊重农民意愿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中,维护农民权益原则贯穿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前、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全过程。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主任吴海洋表示,《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强调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切实保障农民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收益权。这是《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国家标准的又一大亮点。   《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在“管理要求”一章明确提出要求:
  “7.1.1 高标准农田建设前,应查清土地权属现状,做到四至界址清楚、地类面积准确、权属手续合法;调查了解土地权利人权属调整意愿,及时解决土地权属纠纷。”
  “7.1.2 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涉及土地权属调整的,要在尊重权利人意愿的前提下,及时编制、公告和报批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组织签订权属调整协议。”
  “7.1.3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应根据权属调整方案和调整协议,依法进行土地确权,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发放土地权利证书,及时更新地籍档案资料。”
  农民是农业的主体,农民对自己的事是有发言权的,国家标准说。从顶层设计出发,规避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不和谐的可能性,《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国家标准,关心农民权益,关注基层问题,走的是在民主中进步的路子。解决“三农”问题,由此会顺畅许多。
  亮点三:信息化直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农业信息化建设,也就是发展“智慧农业”。基于此,《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国家标准两处提及信息化:
  一处在《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第6章“6.7 农田输配电”版块,其中两个条款都对农田输配电工程应配合信息化作了有关要求,最后一条明确“根据高标准农田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要求,可合理布设弱电设施”。
  一处在《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第7章中,拿出一个完整版块,对高标准农田信息化建设单独作出规定,即“7.5 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部分,重点要求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的“上图入库”。
  对此,吴海洋在发布会上是这样进行介绍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要求采用信息化手段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管理,实现集中统一、全程全面、实时动态的管理目标;依托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定期全面报备建设信息,实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及时“上图入库”和部门共享,做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全面动态掌握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建后管护及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等情况,为考核评价提供依据。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信息化规定,为传统色彩较浓的中国农业赋予了极强的现代气息,是促进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一笔,促进“智慧农业”的适时发力,有利于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提前布局,有利于新型城镇化的全面推进。
  亮点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内外兼修”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彭世琪指出,高标准农田建设注重“内外兼修”,建国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农田基础建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量投入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农田灌溉,为我国农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但我国耕地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外部工程质量和配套性不高,二是耕地内在质量总体不高。传统的农田基础建设重点解决三方面问题:一是农田灌溉面积的扩大,提高抗旱能力;二是解决农田排涝问题,包括在南方一些因土壤积水形成的冷浸田的排水,以利于改善土壤环境;三是坡改梯,因为大量的坡耕地被开发利用,增加了耕地面积,同时坡改梯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综合来看,传统的农田基础建设主要是解决外部工程条件。
  农业对耕地基础建设的需求是不断发展的,现在与过去相比,甚至与10年前相比都有完全不同的概念。因为农业生产技术是发展的,农业生产的目标也是发展的。农业不仅仅是解决产量问题,还有劳动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农产品市场效益、农产品品质与质量安全。也就是说,农田基础建设应该围绕农业发展需求来建设,围绕着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来建设。一成不变的农田基础建设思路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无法满足未来国家对耕地资源的需求。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还包括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这次还有一些内容,例如田间监测、农业科技应用纳入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中,这是很大的进步。
  在关注外在的工程建设同时关注耕地内在质量建设,从我国以往的政策我们可以看出来,只重视工程建设还不能解决问题。以往的政策,新修梯田、新开耕地三年不计产量,农民不用交农业税。反过来说,没有持续三年的土壤培肥,仅有工程的农田形不成较好的经济产量。
  彭世琪指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的是形成一批在平均生产投入条件下的高产农田,形成一批可以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的高产农田,形成一批设施建设质量高、工程有效期长的高产农田,形成一批土壤质量高的高产农田,形成一批旱涝保收的高产农田。
  我国耕地数量是刚性减少,而人口和对农产品需求是刚性增长。城市化发展和大量基础建设在占用耕地,特别是,相当部分是占用了基础设施较好、耕地质量较高、农业产出高的耕地,而补充的耕地是边远的、新开发或复垦的耕地,这些耕地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耕地质量差,产出能力低。长期的占优补劣会使耕地质量总体变差。我国过去对耕地质量建设较少有投资,主要是动员农民投入。在农民愿意种植的情况下,培肥土壤至少需要5年。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农户大多不愿意耕作低质量的农田,所以也有工程建设完成多年后,仍然是中低产田的现象,也包括一些补充耕地又被重新撂荒的现象。这次把耕地质量建设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适应了新的农业发展形势。
  耕地质量建设重点是土壤改良与培肥,包括耕作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肥力、土壤养分平衡、土壤pH调整等建设内容。但这些建设内容总体上是为作物生长提供优质的水、肥、气、热和生物环境,有利于增强农田的蓄水纳墒、保水保肥、抗旱减灾能力,有效利用天然降水和灌溉水,提高水肥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使耕地的基础地力贡献率和持续增产能力显著提高。我认为,耕地质量建设不能完全推给农民,政府可以要求农民维护耕地质量不降低,并鼓励农民进行培肥土壤的投入,但是需要把耕地质量建设作为农田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由政府来扶持,彭世琪说。
  因此,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国家标准的出台,耕地质量建设国家投资也有了依据和目标。   亮点五: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远近结合、首尾兼顾”
  《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中的高标准具体体现为高标准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标准利用3个方面。
  近,在于高标准建设方面;远,在于高标准管理和高标准利用。远近结合,尤其是对建成后的管护与利用上,堪称《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国家标准的一个亮点。
  一、高标准建设方面,《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国家标准构建了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等建设内容的工程体系,基本涵盖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相关环节。规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定量和定性指标,如明确要求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不高于8%,田间道路通达度不低于90%,农田防护面积比例不低于90%,田间基础设施使用年限不低于15年,还要求建成后耕地质量等别应达到所在县同等自然条件下耕地的较高等别。
  二、高标准管理方面,《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国家标准不仅明确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土地权属管理以及验收要求等,而且还明确规定为实现集中统一、全程全面、实时动态的管理目标,采用信息化手段,利用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依托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利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录入监测监管系统,定期报备建设信息,实现信息“上图入库”管理和部门信息共享。要求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统计制度,不仅统计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本信息,还统计使用情况与效益情况,适时对外发布。
  三、在高标准利用方面,《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国家标准要求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要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要求加强工程管护,建立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农户、专业管护人员以及专业协会等共同参与的管护体系。明确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义务,确保长期有效稳定利用。通则还规定建成后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要实行土壤培肥,使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当地中值以上水平,对农业科技配套和应用也有规定。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项目计划处处长、研究员陈原指出:注重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护利用并重,确保长久发挥效益,通则把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作为重点的同时,注重对建后的管护利用。明确规定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要划入基本农田,设立统一标识,落实保护责任,实行永久保护;实施土壤培肥,实现土壤肥力保持或持续提高,使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当地中值以上水平;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应达到95%以上,各项养分含量指标应达到并保持在当地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的中值水平左右;机械化耕、种、收综合作业水平应达到50%以上;优良品种覆盖率应达到95%以上;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应达到50%以上。加强农业科技配套与应用、加强工程设施管护、加强地质灾害、土壤污染、地表沉陷等灾害防治的新技术应用,提高高标准农田的防灾减灾水平,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持续发挥。
  《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首次构建了统一、明晰的工程体系,明确了各项工程的建设内容,为统一建设标准、同口径统计建设情况奠定了基础。
  由于《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的定位是全国范围内通用性、基础性标准,各相关行业和地方可根据各自实践情况,在制修订相应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时,依据通则提出适合各地实际的技术要求。
  首尾兼顾,综合考虑,于欣丽在《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发布会上的一段即兴发言中说: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性、通用性技术要求主要涉及建设中的基本要求和建成后的利用评价两大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在国家层面上,我们抓住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首一尾两个关键点。”于欣丽指出,“针对前者,也就是这个首,我们已经批准发布了《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解决的是高标准农田在建设中‘建什么’和‘怎么建’的问题;针对后者,也就是尾,我们将在今年立项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争取在2015年发布。《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这个标准解决的是高标准农田建成以后对它的评价的问题。所以,通过一首一尾的国家标准的制定,我们就抓住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关键环节,以标准制定水平提升来推动和支撑高标准农田建设。”——这是她在解释国家标准委有关下一步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工作安排时讲的。
  不管是对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利用评价”国家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新立项的下一步安排,还是《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国家标准中对“建后管护与利用”的23行新规,瞄准的都是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后的标准化管理。先标准化而建,后标准化而管。标准化的足迹贯穿始终,步子有序迈开。
  于欣丽说:“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下一步,我们充分发挥标准化管理部门的牵头作用,统筹协调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制定工作……按照‘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公开透明、多方参与’的原则,加强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制定实施标准。加强对有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管理,充分发挥各技术委员会的组织协调功能,充分考虑各地区差异,广泛征求各行业、各领域专家意见,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关标准的质量。”
  “要加强备案管理,确保体系完善。从建立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的角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行业、地方标准的审核备案,避免各行业、各层级标准之间的重复交叉。”
  当然,随着标准体系建设步子迈开的配套动作也要打好。根据国家标准委的有关部署,要“强化标准宣贯,高效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标准重在实施,做好标准宣贯工作,是保证标准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应当大力宣传贯彻《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国家标准的重要意义和关键作用,推动形成全社会关注高标准农田建设,关注粮食安全的浓厚氛围。同时,加强对标准使用者的宣传培训,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国家标准的实施,引导各行业、各地方有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工作。
  《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已正式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国家标准箭在弦上,备受关注的我国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将得到保障,我们翘首以望。
其他文献
摘要:任何一个施工企业,在施工生产过程中都会发生大量的各种应收项目。一般来说,施工企业的各种应收项目以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预付款项所占比重较大,且会计处理也较为复杂。本文对施工企业应收款项的核算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施工企业;应收款项;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6-0174-02    施工企业主要从事土木建筑和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施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环境和会计处理对象日益复杂,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大,会计职业判断的作用显得日益重要。本文针对我国普遍存在会计职业判断水平不高的现状,从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两方面提出了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现状;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6-0177-01    会计职业判断备受重视是
“黄花褪束绿身长,白结丝包困晓霜,虚瘦得来成一捻,刚偎人面染脂香。”这是宋代诗人赵梅隐的《咏丝瓜》诗句,寥寥数语便将丝瓜的特点十分形象地描绘了出来。丝瓜属葫芦科,一
自由体位分娩目前已经成为国际医学界的一个趋势.即主张由产妇自主选择一种舒服且能缓解疼痛的分娩体位,一种更合乎自然分娩的体.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还在采用仰卧位分娩.这
实习阶段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巩固课堂传授的知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和实际临床工作的能力;也是医学生接触患者、进入临床角色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有调查资料表明35%非肿瘤专业医务人员不了解肿瘤治疗的现状和已获得的成就。目前肿瘤已逐渐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因此,如何提高医学生在肿瘤科实习的带教工作尤为重要,笔者就此问题浅谈一些体会。  一、对医学生在肿瘤科的实习工作应加
当今社会急需的是复合型人才,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必须同时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外语技能,方可在职场上得心应手。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执教经济类专业学生《商务英语》课程
摘要:资产减值旧准则在准备提取和冲回方面,企业有很大的自我调节余地,这实际上给予了公司粉饰会计报表的机会。现行准则有效防止了利用减值准备来操纵利润的手段。本文分析了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制约。  关键词:资产减值准则;盈余管理;缺陷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6-0178-01    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需要会计人员对会计政策进行选择
【摘要】目的:观察炎琥宁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44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6例)给与炎琥宁静滴,对照组(68例)给与病毒唑静滴,观察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的时候,两组病例没有差距,因此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治疗组用炎琥宁针剂10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或250ml,一天一次静点,用前皮试。对
葡萄,原产于西亚。我国引进栽培已有两千年之久。主要品种有马奶、龙眼、玫瑰、巨峰等;有食用葡萄、制酒葡萄、制干葡萄等;有黑色、绿色、紫色、金黄色、白色葡萄等。葡萄营
目的:研究疤痕子宫和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以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到我院住院分娩的孕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之前是否接受过剖宫产为标准,划分为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