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人杰的《西藏书》摆放在案头好久了,我尝试为这部以吟咏西藏大地风物人情为主的题材和风格都较为独特和别致的诗集,写下自己的感触与心得,尽管一再地打开它,在那些有如神工的诗行之中流连驻足,乐而忘返,但好长时间以来,我始终找不到恰当的言辞来准确描述自我阅读的体悟和感怀。这位优秀的浙江诗人三次被派援藏,在海拔四千九百米高寒地区战胜一切困难而出色完成组织安排的工作,对其诗作不作细致的描述和归总,似乎对不起诗人身体与心灵的巨大付出。毋庸置疑,无论是从视野的拓展上,从情怀的激荡上,还是从精神高度的提升上,援藏经历都构成了诗人不可多得的艺术财富。著名诗人叶延滨曾这样评价陈人杰:“他诗意地栖居在西藏的山川大河、草原戈壁、人文宗教之中,重新创作了他的山水、亲人以及山水中的生灵。他凭借着援藏的契机,写下了这部心灵传记《西藏书》,这也是一个江南才子奉献给西藏的一份厚礼,无愧于人们赞扬他是一位‘在极地高原放歌中国梦的杰出诗人’。”(叶延滨《分享伟大事物的光芒》)在我看来,陈人杰的这种经历不仅成就了其诗歌新的美学表达,而且还将他与圣地西藏二者丰富而精彩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诗人与观照对象的双重开启。具体来说,三次穿行于西藏大地,实现了诗人陈人杰与西藏大地的相互打开,诗人打开了西藏神秘的诗意世界和精神空间,西藏打开了诗人丰富的内心情感库藏和艺术潜能。《西藏书》由此构成了阅读西藏的人文地理和阅读诗人的情感与思想的复合式文本。
在《西藏书》中,我发现了神性、诗性与人间情怀等多种艺术元素的交织与融会。分而述之,“神性”代表了西藏大地自身的内在禀赋与气质,那是一个令人神往的人间天堂,那里的山川、草木、牛羊,无不散发着奇幻无比的神异光彩,让人心向往之,梦绕魂牵;“诗性”是诗人与西藏圣地频繁对话和深层交流后生成的结果,是诗人与西藏灵魂碰撞、精神交汇之后凝结而成的艺术晶体,经由神明的意象和深情的诗行而凸显出来;“人间情怀”则是诗人主体面对眼前物事人情而自然流露的真实情感,它是立足于大地的,饱含着温热和情爱的,最为本真和朴质的内心声音。神性、诗性与人间情怀,由此构成了打开《西藏书》艺术世界的三把密钥。
“巨石有纯净的光/信仰捐出的身体如雪/宁静、折叠的梦/被一只鹰反复展示于天空”(《珠穆朗玛》),“南迦巴瓦,蓝天的牙齿/晶莹的舌头是语言的花房/锋利的牙床是闪电的源头/冰川,苦难者的酒杯/将蛮荒和胆汁衔在口中/砥砺的星光从不下垂/紧挨人间的地方落英缤纷”(《南迦巴瓦峰》),“大海退潮/风吹来几亿年的浪花/一丝绿色的回响/孤悬在天空的泪光里”(《扎达土林》),从这些诗句中我们不难发现,进入诗人描述之中的西藏风物无不充满神秘、奇幻的生命色调。可以说,“神秘性”是陈人杰的西藏书写中展现而出的最显在精神特性,它也构成了诗歌中体现“神性”色彩的第一个重要标志。“倦鸟归林,一只鹰落下/一千只鹰落下/它们啄过的光线又回到草叶中”(《夕阳西下》),这是动物的“神性”呈现,也是动物的神秘性凸显。“根茎如枣,新叶似瓣/繁花若蜜/一颗颗钻石的心/熔于寒冷的淬火之上//柔枝进去,烙铁出来/编筐、制叉、做耙子皆是人生/如同驾着火焰奔赴天堂/你招来狮泉河狮子和雪山魂魄”(《红柳》),植物的神秘性和神性在此可见一斑。
陈人杰诗歌神性特色的第二个表现方面即为灵性。“灵性”本意是指人的天赋智慧,但在诗人笔下,世间万物,无不充满灵性的潜能和素质,它们在无限敞开的时间和空间中不断领受自然的馈赠,洞悉存在的真意,他们的心灵中都流淌着情韵,展示着无比盎然和曼妙的生命机趣。“雪、烟雾锁住乱云巨石/一切皆不可知/只有苍鹰唱着一首首挽歌”(《米拉山口》),出了山口,前面就是“死亡的路”,因而“除了归途,别无选择”,昂首迈出山口的人,从此就踏入了不归之路,感悟于此,通灵的苍鹰,才会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吟唱“一首首挽歌”。“白羊座在天上/小卓玛背着书包放学了/我牵着她,像牵着向明天走去的星星//昨日已逝/睫毛扑闪着光阴的青涩/牵着一颗小星星/我走在佛地宁谧的黄昏”(《梦里》),梦里的世界就是奇幻的世界,梦到的主人,那“睫毛扑闪着光阴的青涩”的小卓玛,是如此美丽可爱,灵性焕然,令人内心宁谧,爱怜满怀。
“黄昏高悬,星露滴落/神在各自的山顶/摆酒赏月,拈花吟诗//山下的村庄/一盏盏酥油灯,像复活的前世”(《重阳节·西藏》),或许正是因为佛光的普照,西藏大地上,才到处散发着馨香诱人的宗教气息,惹动着进入这片圣土的每一个过客和游人的心。当陈人杰用诗歌来演绎自己所感受和体验到的西藏风情时,字里行间也不由自主地流溢出宗教性的情绪,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宗教性”因此构成了其诗歌中表现神性特征的第三个方面。有着宗教信仰的人们,都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他们因此对世界和自然都心存敬畏,在自然事物中能时刻领受到超越自然的精神旨意和神奇力量。“一步一莲花,远山起滚雷/如果你还不知道什么是天堂,一定是/我没有带你来,没有带你/出现在伟大事物的身旁”(《转湖·纳木措》),西藏就是一个伟大事物充盈于大地的神奇地方,到了西藏的人,都会被时空中流转的宗教的信息和力量所魅惑,所牵引,天堂的情态依稀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上。“那时候,我曾长久地仰望蓝天/仿佛无限高处,真的藏着什么/仿佛仰望是有效的,透明中/延伸着神秘的阶梯//大地上的河流、树木、庄稼/它们以什么方式和天空联系?/灶边坐着母亲,青稞酿成新酒/但炊烟并没有真的消失/它们肯定飘进了空中的殿堂//天空,肯定收留了大地上的声音/包括我的仰望/我看见蓝天俯视着我/它的眼神越来越蓝”(《我曾长久地仰望蓝天》),在诗人眼里,“蓝天”藏满了神秘,天空“收留了大地上的声音”,这种对超自然力量的无比信奉,透露的正是一种深挚的宗教情怀。可以说,在诗人歌吟西藏风物的诸多诗章中,宗教情怀都是流贯其间的,宗教性由此成為了《西藏书》呈现神性特质的极为重要的方面。
在揭示西藏大地的神性底蕴的同时,《西藏书》也以精美的言辞、浓郁的情韵和深隽的思想,展现出富有魅力的诗性之美。对于诗歌这种文体而言,无论选用什么题材,也无论表达什么主题,最终都必须服从于艺术的需要,将美的风采展示出来。《西藏书》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到位,它不仅展现了西藏大地的神性特质,而且也以典型的意象、精妙的话语,构建出富有艺术美的精神空间来。概括来说,《西藏书》的诗性之美体现在三个方面:空灵之美,情韵之美和思想之美。“大风吹灭远古/万物抬高其浩荡的苦旅/马匹奔腾,将高原甩在身后/孤独已锤炼成鹰的翅膀//白云飘飘,它的哈达/献给比高原更加辽阔、晶莹的心/我在岁月的鞭子里/咬紧爱和恨的两片嘴唇/驱赶着高原向着它的海洋”(《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一个风物无限景致多样的神奇地带,诗人在演绎这个地域的精神风貌时,只择取了“大风”“马匹”“鹰”“白云”等几个意象来写,这些意象是具有典型性和表现力的,数量虽少但情采焕然,整首诗歌由此体现着空灵之美,具有耐人咀嚼的韵味和极度饱满的张力。 詩歌是抒情的艺术,情感表达一定意义上构成了抒情诗的美学特长和专利。《西藏书》中的优秀篇章也不少,它们都体现出感染人的情韵之美。“熟悉苦难的人是雪域儿女/村庄如星,游子如沙/空荡的回响,梦幻是上游也是下游”(《尼洋河》),隐忍苦难,追求希望,这就是雪域高原上儿女的生命情怀。“只有雪山接过/从前世递来的眼神/凝眸于人们渐渐发亮的信仰/转经筒从轮回无尽的天空中/转取箴言。经幡猎猎/是烈火在肉体里一次一次熄灭/星星凝聚起更多的光芒”(《青藏高原》),精神传承,信仰不灭,高原才有了更多的光芒和力量。“你反刍/一个民族的反思能力/把最荒凉的暖意赠予人间/你守着祖先的图腾/沉默的力量,缩小为骑手远去的背景”(《牦牛》),牦牛,这高原上可爱的生灵,虽微不足道,但也用沉默和反刍,给一个民族带来了温暖和坚强。上述诗章中流淌着的美轮美奂的深切情韵,无不是沁人肺腑,惹人心醉的。
《西藏书》的诗性魅力,还体现在其中启人心智的思想之美上。诗集中有不少闪光的诗句,都透现着思考的深邃,散发着哲思的光芒,令人过目难忘。“风鼓吹着羽毛/飞,于一念之间/人真能消遁于世?/正反都有大道/来去都是客,天地/因某个理由被置于苍茫山口”(《念青唐古拉山口》),“没有比足下更远的道路/没有比山水更好的老师”“一呼一吸都是生命/一凝一视都是亲人”(《金色的山峦》),“一生是花瓣一朵/一生不如永生/永生,不如深深遗忘”(《野花》),“轮回也好,涅槃也好/都是惊涛之后水的沉思/都是一滴水反复甩出的彩虹”(《转经筒》)。在《西藏书》中,上述这样的充满哲理意味的诗句还有不少,它们或者是对佛理禅趣的揭明,或者是对存在真意的敞现,都透射出不俗的思想性。
《西藏书》虽然以吟咏西藏大地上的风物人事等为主体,但它所抒写的情感与思想,并不是专属于西藏一地的,诗歌最后的落脚点,其实是指向具有普世价值的人间情怀。这是个体生命感悟、民族思维触角和人类精神底蕴的交汇,是个人情绪和人间情怀的沟通。《西藏的雪》这样写道:
在西藏,在一朵雪花的光里
星星曾有过片刻依偎
在西藏,在一个女孩的笑容里
鸟儿曾有过最优美的飞翔
那是在广阔的天空下
爱情明亮,人类奔放
幸福拍动金色翅膀
而诗歌不过是一条闪耀细致光泽的锁链
许多年后,我从自己的手掌里
饮下往事清澈的水滴
《西藏书》是诗人陈人杰用激情饱胀的文字,对西藏大地的歌吟和礼赞,也是西藏这块神奇的土地,馈赠给入藏的诗人陈人杰的一份蓄积着思想和信念的厚礼。
2018年元月1日—4日
在《西藏书》中,我发现了神性、诗性与人间情怀等多种艺术元素的交织与融会。分而述之,“神性”代表了西藏大地自身的内在禀赋与气质,那是一个令人神往的人间天堂,那里的山川、草木、牛羊,无不散发着奇幻无比的神异光彩,让人心向往之,梦绕魂牵;“诗性”是诗人与西藏圣地频繁对话和深层交流后生成的结果,是诗人与西藏灵魂碰撞、精神交汇之后凝结而成的艺术晶体,经由神明的意象和深情的诗行而凸显出来;“人间情怀”则是诗人主体面对眼前物事人情而自然流露的真实情感,它是立足于大地的,饱含着温热和情爱的,最为本真和朴质的内心声音。神性、诗性与人间情怀,由此构成了打开《西藏书》艺术世界的三把密钥。
“巨石有纯净的光/信仰捐出的身体如雪/宁静、折叠的梦/被一只鹰反复展示于天空”(《珠穆朗玛》),“南迦巴瓦,蓝天的牙齿/晶莹的舌头是语言的花房/锋利的牙床是闪电的源头/冰川,苦难者的酒杯/将蛮荒和胆汁衔在口中/砥砺的星光从不下垂/紧挨人间的地方落英缤纷”(《南迦巴瓦峰》),“大海退潮/风吹来几亿年的浪花/一丝绿色的回响/孤悬在天空的泪光里”(《扎达土林》),从这些诗句中我们不难发现,进入诗人描述之中的西藏风物无不充满神秘、奇幻的生命色调。可以说,“神秘性”是陈人杰的西藏书写中展现而出的最显在精神特性,它也构成了诗歌中体现“神性”色彩的第一个重要标志。“倦鸟归林,一只鹰落下/一千只鹰落下/它们啄过的光线又回到草叶中”(《夕阳西下》),这是动物的“神性”呈现,也是动物的神秘性凸显。“根茎如枣,新叶似瓣/繁花若蜜/一颗颗钻石的心/熔于寒冷的淬火之上//柔枝进去,烙铁出来/编筐、制叉、做耙子皆是人生/如同驾着火焰奔赴天堂/你招来狮泉河狮子和雪山魂魄”(《红柳》),植物的神秘性和神性在此可见一斑。
陈人杰诗歌神性特色的第二个表现方面即为灵性。“灵性”本意是指人的天赋智慧,但在诗人笔下,世间万物,无不充满灵性的潜能和素质,它们在无限敞开的时间和空间中不断领受自然的馈赠,洞悉存在的真意,他们的心灵中都流淌着情韵,展示着无比盎然和曼妙的生命机趣。“雪、烟雾锁住乱云巨石/一切皆不可知/只有苍鹰唱着一首首挽歌”(《米拉山口》),出了山口,前面就是“死亡的路”,因而“除了归途,别无选择”,昂首迈出山口的人,从此就踏入了不归之路,感悟于此,通灵的苍鹰,才会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吟唱“一首首挽歌”。“白羊座在天上/小卓玛背着书包放学了/我牵着她,像牵着向明天走去的星星//昨日已逝/睫毛扑闪着光阴的青涩/牵着一颗小星星/我走在佛地宁谧的黄昏”(《梦里》),梦里的世界就是奇幻的世界,梦到的主人,那“睫毛扑闪着光阴的青涩”的小卓玛,是如此美丽可爱,灵性焕然,令人内心宁谧,爱怜满怀。
“黄昏高悬,星露滴落/神在各自的山顶/摆酒赏月,拈花吟诗//山下的村庄/一盏盏酥油灯,像复活的前世”(《重阳节·西藏》),或许正是因为佛光的普照,西藏大地上,才到处散发着馨香诱人的宗教气息,惹动着进入这片圣土的每一个过客和游人的心。当陈人杰用诗歌来演绎自己所感受和体验到的西藏风情时,字里行间也不由自主地流溢出宗教性的情绪,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宗教性”因此构成了其诗歌中表现神性特征的第三个方面。有着宗教信仰的人们,都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他们因此对世界和自然都心存敬畏,在自然事物中能时刻领受到超越自然的精神旨意和神奇力量。“一步一莲花,远山起滚雷/如果你还不知道什么是天堂,一定是/我没有带你来,没有带你/出现在伟大事物的身旁”(《转湖·纳木措》),西藏就是一个伟大事物充盈于大地的神奇地方,到了西藏的人,都会被时空中流转的宗教的信息和力量所魅惑,所牵引,天堂的情态依稀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上。“那时候,我曾长久地仰望蓝天/仿佛无限高处,真的藏着什么/仿佛仰望是有效的,透明中/延伸着神秘的阶梯//大地上的河流、树木、庄稼/它们以什么方式和天空联系?/灶边坐着母亲,青稞酿成新酒/但炊烟并没有真的消失/它们肯定飘进了空中的殿堂//天空,肯定收留了大地上的声音/包括我的仰望/我看见蓝天俯视着我/它的眼神越来越蓝”(《我曾长久地仰望蓝天》),在诗人眼里,“蓝天”藏满了神秘,天空“收留了大地上的声音”,这种对超自然力量的无比信奉,透露的正是一种深挚的宗教情怀。可以说,在诗人歌吟西藏风物的诸多诗章中,宗教情怀都是流贯其间的,宗教性由此成為了《西藏书》呈现神性特质的极为重要的方面。
在揭示西藏大地的神性底蕴的同时,《西藏书》也以精美的言辞、浓郁的情韵和深隽的思想,展现出富有魅力的诗性之美。对于诗歌这种文体而言,无论选用什么题材,也无论表达什么主题,最终都必须服从于艺术的需要,将美的风采展示出来。《西藏书》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到位,它不仅展现了西藏大地的神性特质,而且也以典型的意象、精妙的话语,构建出富有艺术美的精神空间来。概括来说,《西藏书》的诗性之美体现在三个方面:空灵之美,情韵之美和思想之美。“大风吹灭远古/万物抬高其浩荡的苦旅/马匹奔腾,将高原甩在身后/孤独已锤炼成鹰的翅膀//白云飘飘,它的哈达/献给比高原更加辽阔、晶莹的心/我在岁月的鞭子里/咬紧爱和恨的两片嘴唇/驱赶着高原向着它的海洋”(《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一个风物无限景致多样的神奇地带,诗人在演绎这个地域的精神风貌时,只择取了“大风”“马匹”“鹰”“白云”等几个意象来写,这些意象是具有典型性和表现力的,数量虽少但情采焕然,整首诗歌由此体现着空灵之美,具有耐人咀嚼的韵味和极度饱满的张力。 詩歌是抒情的艺术,情感表达一定意义上构成了抒情诗的美学特长和专利。《西藏书》中的优秀篇章也不少,它们都体现出感染人的情韵之美。“熟悉苦难的人是雪域儿女/村庄如星,游子如沙/空荡的回响,梦幻是上游也是下游”(《尼洋河》),隐忍苦难,追求希望,这就是雪域高原上儿女的生命情怀。“只有雪山接过/从前世递来的眼神/凝眸于人们渐渐发亮的信仰/转经筒从轮回无尽的天空中/转取箴言。经幡猎猎/是烈火在肉体里一次一次熄灭/星星凝聚起更多的光芒”(《青藏高原》),精神传承,信仰不灭,高原才有了更多的光芒和力量。“你反刍/一个民族的反思能力/把最荒凉的暖意赠予人间/你守着祖先的图腾/沉默的力量,缩小为骑手远去的背景”(《牦牛》),牦牛,这高原上可爱的生灵,虽微不足道,但也用沉默和反刍,给一个民族带来了温暖和坚强。上述诗章中流淌着的美轮美奂的深切情韵,无不是沁人肺腑,惹人心醉的。
《西藏书》的诗性魅力,还体现在其中启人心智的思想之美上。诗集中有不少闪光的诗句,都透现着思考的深邃,散发着哲思的光芒,令人过目难忘。“风鼓吹着羽毛/飞,于一念之间/人真能消遁于世?/正反都有大道/来去都是客,天地/因某个理由被置于苍茫山口”(《念青唐古拉山口》),“没有比足下更远的道路/没有比山水更好的老师”“一呼一吸都是生命/一凝一视都是亲人”(《金色的山峦》),“一生是花瓣一朵/一生不如永生/永生,不如深深遗忘”(《野花》),“轮回也好,涅槃也好/都是惊涛之后水的沉思/都是一滴水反复甩出的彩虹”(《转经筒》)。在《西藏书》中,上述这样的充满哲理意味的诗句还有不少,它们或者是对佛理禅趣的揭明,或者是对存在真意的敞现,都透射出不俗的思想性。
《西藏书》虽然以吟咏西藏大地上的风物人事等为主体,但它所抒写的情感与思想,并不是专属于西藏一地的,诗歌最后的落脚点,其实是指向具有普世价值的人间情怀。这是个体生命感悟、民族思维触角和人类精神底蕴的交汇,是个人情绪和人间情怀的沟通。《西藏的雪》这样写道:
在西藏,在一朵雪花的光里
星星曾有过片刻依偎
在西藏,在一个女孩的笑容里
鸟儿曾有过最优美的飞翔
那是在广阔的天空下
爱情明亮,人类奔放
幸福拍动金色翅膀
而诗歌不过是一条闪耀细致光泽的锁链
许多年后,我从自己的手掌里
饮下往事清澈的水滴
《西藏书》是诗人陈人杰用激情饱胀的文字,对西藏大地的歌吟和礼赞,也是西藏这块神奇的土地,馈赠给入藏的诗人陈人杰的一份蓄积着思想和信念的厚礼。
2018年元月1日—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