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劳动教育从来都不是固定一个学校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每一个小学阶段的学校教师都需要在自己的学科领域里充分结合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在探索中不断的革新劳动教育模式,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将劳动教育作为载体,促进其实效性的显著增强。鉴于此,本文以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为教学切入点,不断渗透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并探讨二者融合的创新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劳动教育;教学策略;素质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有的小学生会出现逃避劳动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发生,究其原因,是小学教师的不重视和小学生的自身劳动意识的缺失所导致的。在深究之下,还会发现更多的劳动教育问题。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以语文教学为基点,深刻认知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心特点,去不断摸索正确的融合之路。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语文教材中的部分文章都多多少少渗透了关于劳动的意识和精神,其中,有一些文章是专门赞颂众多的劳动人民的,也有一些文章是围绕着劳动精神来写的,还有一些文章从侧面反映出劳动过程的艰辛。语文教师就是要通过这些文章的讲解,让小学生明白劳动的定义以及人为什么要劳动,促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劳动过程,从而热爱劳动。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赵州桥》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关于赵州桥的图片,图片可以向小学生充分展示出赵州桥的坚固和雄伟,同时又具有一定程度的美观性。语文教师可以向小学生介绍一些关于赵州桥的建造背景等方面的知识,赵州桥是在隋代开始建造的,从赵州桥的外观就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强大智慧。建造工艺如此独特的赵州桥不仅得益于设计师的设计,还需要人民的劳动,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让这样伟大的设计从图纸变为现实,才能造福于百姓,才能在我国桥梁建造史留下最辉煌的一页。因此,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是小学生最不能丢掉和舍弃的,语文教师要具备关于劳动的教学意识,在教学中不断渗透相关劳动思想,加强小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劳动技能,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写作训练中渗透劳动教育
语文教学中有关于写作的部分,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延伸和发展,同时,小学生需要重点掌握写作技能,在写作中需要有明确的写作主题,语文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劳动主题来开展写作教学,让小学生在写作中体会劳动的意义,并从中逐渐找到劳动和写作的乐趣。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最容易渗透劳动相关内容的节日,即五一劳动节,先向小学生讲述关于五一劳动节的由来,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體技术播放一些关于劳动模范的视频,在视频中可以讲述劳动模范的感人事迹,激荡小学生的心灵,让小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认识和理解劳动的真正含义和实际意义以及价值。接下来,语文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自行确立题目,以劳动为写作核心,开展写作训练,并在写作过程中及时地给予相关指导。最后,在小学生的作文中进行相应的评价,对于其中劳动主旨体现不清,或是对劳动概念理解不够透彻的作文进行重点评价,并指导小学生进行相应的修改,这样既可以增强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可以丰富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思想。
三、在课外阅读中渗透劳动教育
小学生不仅需要将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解读透彻,而且还要广泛开展课外阅读,积累更多的阅读知识,促进小学生的情感抒发。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这也是我国语文新课改中的重点要求。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借助这一阅读活动,为小学生挑选一些关于劳动的文学作品,引导小学生认真地阅读。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阅读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这本小说曾经获得了茅盾文学奖,是值得小学生去认真、仔细地阅读的一部伟大作品。小学生对于其中不能够理解的部分,可以向语文教师进行请教,语文教师也可以专门开展一次讨论活动,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平凡的世界》的部分电视剧片段,并引导小学生对作品的主题进行研究和讨论。根据小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语文教师可以做最后的总结,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平凡的小人物,为了摆脱贫困生活,孙氏兄弟在苦难中不断前进,通过不断的劳动创造出了美好的未来,他们通过劳动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作品,促进小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和劳动习惯的养成,并培养小学生坚持奋斗的精神品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不分前后,更不分重要程度,所有的针对于小学生的教育都是重要的,而且劳动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的意义和作用是非常显著的。语文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顺应小学生的发展状况,结合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大量且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促使劳动教育与语文学科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促进语文教育和劳动教育价值的实现以及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增强。
参考文献
[1]唐李佩,王波.直面教育本质,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育人导向[J].陕西教育(综合版),2020(Z2):11-13.
[2]李淑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探究——以《幸福在哪里》为例[J].考试周刊,2019(48):58.
[3]商曼.论教科书中的劳动精神渗透——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19(11):54-60.
◆关键词:小学语文;劳动教育;教学策略;素质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有的小学生会出现逃避劳动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发生,究其原因,是小学教师的不重视和小学生的自身劳动意识的缺失所导致的。在深究之下,还会发现更多的劳动教育问题。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以语文教学为基点,深刻认知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心特点,去不断摸索正确的融合之路。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语文教材中的部分文章都多多少少渗透了关于劳动的意识和精神,其中,有一些文章是专门赞颂众多的劳动人民的,也有一些文章是围绕着劳动精神来写的,还有一些文章从侧面反映出劳动过程的艰辛。语文教师就是要通过这些文章的讲解,让小学生明白劳动的定义以及人为什么要劳动,促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劳动过程,从而热爱劳动。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赵州桥》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关于赵州桥的图片,图片可以向小学生充分展示出赵州桥的坚固和雄伟,同时又具有一定程度的美观性。语文教师可以向小学生介绍一些关于赵州桥的建造背景等方面的知识,赵州桥是在隋代开始建造的,从赵州桥的外观就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强大智慧。建造工艺如此独特的赵州桥不仅得益于设计师的设计,还需要人民的劳动,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让这样伟大的设计从图纸变为现实,才能造福于百姓,才能在我国桥梁建造史留下最辉煌的一页。因此,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是小学生最不能丢掉和舍弃的,语文教师要具备关于劳动的教学意识,在教学中不断渗透相关劳动思想,加强小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劳动技能,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写作训练中渗透劳动教育
语文教学中有关于写作的部分,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延伸和发展,同时,小学生需要重点掌握写作技能,在写作中需要有明确的写作主题,语文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劳动主题来开展写作教学,让小学生在写作中体会劳动的意义,并从中逐渐找到劳动和写作的乐趣。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最容易渗透劳动相关内容的节日,即五一劳动节,先向小学生讲述关于五一劳动节的由来,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體技术播放一些关于劳动模范的视频,在视频中可以讲述劳动模范的感人事迹,激荡小学生的心灵,让小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认识和理解劳动的真正含义和实际意义以及价值。接下来,语文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自行确立题目,以劳动为写作核心,开展写作训练,并在写作过程中及时地给予相关指导。最后,在小学生的作文中进行相应的评价,对于其中劳动主旨体现不清,或是对劳动概念理解不够透彻的作文进行重点评价,并指导小学生进行相应的修改,这样既可以增强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可以丰富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思想。
三、在课外阅读中渗透劳动教育
小学生不仅需要将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解读透彻,而且还要广泛开展课外阅读,积累更多的阅读知识,促进小学生的情感抒发。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这也是我国语文新课改中的重点要求。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借助这一阅读活动,为小学生挑选一些关于劳动的文学作品,引导小学生认真地阅读。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阅读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这本小说曾经获得了茅盾文学奖,是值得小学生去认真、仔细地阅读的一部伟大作品。小学生对于其中不能够理解的部分,可以向语文教师进行请教,语文教师也可以专门开展一次讨论活动,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平凡的世界》的部分电视剧片段,并引导小学生对作品的主题进行研究和讨论。根据小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语文教师可以做最后的总结,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平凡的小人物,为了摆脱贫困生活,孙氏兄弟在苦难中不断前进,通过不断的劳动创造出了美好的未来,他们通过劳动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作品,促进小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和劳动习惯的养成,并培养小学生坚持奋斗的精神品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不分前后,更不分重要程度,所有的针对于小学生的教育都是重要的,而且劳动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的意义和作用是非常显著的。语文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顺应小学生的发展状况,结合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大量且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促使劳动教育与语文学科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促进语文教育和劳动教育价值的实现以及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增强。
参考文献
[1]唐李佩,王波.直面教育本质,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育人导向[J].陕西教育(综合版),2020(Z2):11-13.
[2]李淑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探究——以《幸福在哪里》为例[J].考试周刊,2019(48):58.
[3]商曼.论教科书中的劳动精神渗透——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19(11):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