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就应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方然探讨
一、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如在“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中,可以在生活中选取学生熟悉物体,如小皮球、乒乓球、积木、牙膏盒等各种形状的物体,这样一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一年级刚入学的新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保护意识比较强,使得许多孩子没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起交流,缺乏合作的经验,但多数孩子乐于交流,因而为了帮助孩子形成与人合作的能力,从入学第一天起,就要让学生树立合作学习的意识,首先从与同桌合作开始。
二、创设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
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
三、练习质疑,促学生学会生存发展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为今后的生存发展打好基础,而这就要从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开始,在练习质疑这一环节中,教材中的许多练习就是实际生活情境的再现。学生用他们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以他们的视角来解答问题。例如,在教“7÷3”这道有余数除法时,可以让学生把7个圆片放在桌面上,要求把这7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学生怎么分也分不开。老师问:“每份有几个”?学生说:“每份有2个,还多出一个。”老师说:“像这样不能正好分完的除法题,就是有余数的除法,多出的一个叫余数。”这样建立起来的“余数”概念,学生不仅十分清楚,而且不容易忘,用不着老师多费口舌去讲解。动手操作也是儿童最感兴趣的事,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四、重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标中的教学目标,是帮助每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能够按照自己的性向得到尽可能的发挥,以获取新的知识,因为学生的大部分创新都是通过发散思维获得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标,改进教学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表现机会、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在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等积极因素,去感染、带动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教师不能把学生视为容纳知识的容器,而是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的奥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每个时机,对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发现都予以肯定、激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的职责将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摆脱“应试”观念,让学生从无穷的“题海”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精神。
五、提高教师素质,注重教学水平
教学的一切活动始终围绕学生,教学的一切因素最终作用于学生。面对数学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更应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要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年龄特点,认真研究、探讨教学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课改要求新时期的教师应该能够驾驭各种类型的学生,并使他们各自的特长都充分得到发挥,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终生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修养,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地实现与时俱进。就教师自身来看,教师本身必须能够吸引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是业务知识必须精通,即在业务水平上能够震住学生,使学生在课本知识上“服”你:二是兴趣爱好必须广泛,即在常识方面能够盖住学生,使学生在生活知识上佩服你:三是心理知识必须懂,即在学生的思想问题上能够提供有效的帮助,使学生在思想问题上敬佩你,这都需要我们的教师水平时注重学习,积累经验,知识渊博,兴趣广泛,富于爱心,注重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
总之,我们要研究儿童、理解儿童,才能适应儿童,使儿童全面发展,才能把数学课上好。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小学教学由于学科特点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探求有效教学方法,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把每一名学生都塑造成为综合素质人才。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方然探讨
一、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如在“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中,可以在生活中选取学生熟悉物体,如小皮球、乒乓球、积木、牙膏盒等各种形状的物体,这样一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一年级刚入学的新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保护意识比较强,使得许多孩子没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起交流,缺乏合作的经验,但多数孩子乐于交流,因而为了帮助孩子形成与人合作的能力,从入学第一天起,就要让学生树立合作学习的意识,首先从与同桌合作开始。
二、创设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
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
三、练习质疑,促学生学会生存发展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为今后的生存发展打好基础,而这就要从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开始,在练习质疑这一环节中,教材中的许多练习就是实际生活情境的再现。学生用他们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以他们的视角来解答问题。例如,在教“7÷3”这道有余数除法时,可以让学生把7个圆片放在桌面上,要求把这7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学生怎么分也分不开。老师问:“每份有几个”?学生说:“每份有2个,还多出一个。”老师说:“像这样不能正好分完的除法题,就是有余数的除法,多出的一个叫余数。”这样建立起来的“余数”概念,学生不仅十分清楚,而且不容易忘,用不着老师多费口舌去讲解。动手操作也是儿童最感兴趣的事,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四、重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标中的教学目标,是帮助每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能够按照自己的性向得到尽可能的发挥,以获取新的知识,因为学生的大部分创新都是通过发散思维获得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标,改进教学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表现机会、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在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等积极因素,去感染、带动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教师不能把学生视为容纳知识的容器,而是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的奥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每个时机,对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发现都予以肯定、激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的职责将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摆脱“应试”观念,让学生从无穷的“题海”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精神。
五、提高教师素质,注重教学水平
教学的一切活动始终围绕学生,教学的一切因素最终作用于学生。面对数学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更应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要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年龄特点,认真研究、探讨教学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课改要求新时期的教师应该能够驾驭各种类型的学生,并使他们各自的特长都充分得到发挥,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终生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修养,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地实现与时俱进。就教师自身来看,教师本身必须能够吸引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是业务知识必须精通,即在业务水平上能够震住学生,使学生在课本知识上“服”你:二是兴趣爱好必须广泛,即在常识方面能够盖住学生,使学生在生活知识上佩服你:三是心理知识必须懂,即在学生的思想问题上能够提供有效的帮助,使学生在思想问题上敬佩你,这都需要我们的教师水平时注重学习,积累经验,知识渊博,兴趣广泛,富于爱心,注重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
总之,我们要研究儿童、理解儿童,才能适应儿童,使儿童全面发展,才能把数学课上好。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小学教学由于学科特点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探求有效教学方法,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把每一名学生都塑造成为综合素质人才。